在中国晋朝的时代,有一位昙翼法师;那个“翼”,当小鸟的翅膀子讲。这位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就是在山上飞的那种雉鸡。他怎么样的来源呢?以前在余杭那地方,有位法智大师专门讲《妙法莲华经》。每逢讲经时,总有一只山鸡来听经,它就落到一边听;一听就听了七年,这山鸡就死了。..
持戒
为何对佛法不能起取舍分别心?
问:为何对佛法不能起取舍分别心?索达吉堪布答:一切所知法虽空无自性,离一切边执戏论,然而有情因无明愚痴,于清净离戏法界中现起了种种有无戏论边执,为了使他们从四边戏执中解脱,佛陀才因机施教,分别宣说了对治妙法。针对执断见者,佛陀宣说轮回因果四谛妙法等“有”方面的..
宏海法师:藕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同修,大家晚上吉祥。今天又是一周的周而复始,轮回中又到了开示的时间了。一开始将这个实修群的定位给大家讲过了,后来又有新加入的群友,那再说明一下,这个群定位就是以实修为主,在线上体现。所以在我的设想中,它..
如来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有人问道:“师父,要怎样才能见到佛身呢?”想要见到佛身,难度系数还真是9.9以上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思益梵天所问经》中曾经这么说道:如来的身相超过百千万的日月光明,如果有众生能够见到佛身,那真是希有难得之事。如果有众生能见佛身,那都是如来的威神之力..
阿修罗的生命状态与投胎业因
在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中,人们对阿修罗的认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阿修罗的生命状态很奇特,说是天人,可他虽有天人的福报却没有天人的德行;说是鬼蜮,可他虽有使人怖畏的丑陋外形却又有天人的威力神通;说是人,可他虽有人的情欲却又具天人..
通向涅 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谛的主要内容。生苦:人初出母胎,冷风割体,出生之后,老、病、死等众苦交集,身心倍受逼迫。老苦:人至老年,颜衰色变,体力减退,肌肉松弛,发白齿落,五官失灵,举止言行,皆不如意,生起种种身心之苦。病苦:一身是病,四..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习气早已难以割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改正。一旦做错了,将错就错,自暴自弃。在《百喻经》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牧牛人有二百五十头牛。牛主人精心喂养着,每天驱赶牛到水草丰盈的地方。有..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
宏海法师:藕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同修,大家晚上吉祥。今天又是一周的周而复始,轮回中又到了开示的时间了。一开始将这个实修群的定位给大家讲过了,后来又有新加入的群友,那再说明一下,这个群定位就是以实修为主,在线上体现。所以在我的设想中,它..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课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说法敛念”是关于如何为病人说法,使他能够收摄正念的方式。其中包括“余人劝导”,即一般人探病时的劝导方式;和“瞻病劝导”,就是专门照顾病人的侍者,如何常常提醒病人正念的劝导方式。乙一、余人..
应该怎样观察我们的色身
我们的生命是没有开始的,要是说生命有“开始”,那生命就没办法“结束”,有真实的因,你就不能消灭!所以妄想无“因”可寻,“达妄本空”。既然它没有开始,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妄想呢?就是没有开始,只因为一念的妄动『不动目睛』。『..
受戒与持戒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个持戒啊,我们一定要记住。持戒的前提是要受戒。受戒是要通过一定的仪轨,这个仪轨让我们得戒体,然后持戒的过程是养护这个戒体的过程。明白吗?假如我们没有通过一定的仪轨,就得不到一定的戒体。没有戒体,你就是有善行也不是在持戒。比方说我们受了三皈五戒了,不杀生戒..
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什么?应从皈依三宝着手
在当今时代,很多烧香拜佛的人,并未受过三皈依,却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虽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但按照佛教戒规的要求,如要信佛,应从皈依三宝着手。皈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佛弟子的次第..
净空法师法语:什么是造业?这就叫造业!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眼睛看别人过失,耳朵听别人过失,嘴里头说别人过失,这叫造业!(一)1修行人最好不管别人的事,为什么?管别人的事,烦恼就现前。2一定要晓得,修行是修我自己,不是修别人!如果拿佛法理论、戒律做一个标准到处去衡量别人,那你就错了。自己顾自己都来不及..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速公路或是到国道上,总能看到很多大型货车,有时候因为天气、路面的原因,这些长途奔波的货车抛锚,司机在那里想办法。当然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当社会上有很多人在为了自己的生计奔波的时候,我们大家有因..
唐代高僧承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常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是我其实想说的是,天下名山之所以僧占多,是因为僧建多。大多的寺院都是僧人号召、德行召感,才把它建起来的。我们现在到处山头、庙门口、墙上,写的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风气呢,就是从承远大师来的。他把阿弥陀佛的愿望,做了这样的一个..
宏海法师:寺院墙上为什么要写南无阿弥陀佛
你知道为什么寺院的墙上都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吗?这和一位唐代高僧有关,师父来了「净宗大师季」第三弹,宏海法师带你走进净宗三祖,承远大师苦修超群的一生。宏海法师:我们常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是我想说的是,天下名山之所以僧占多,是因为僧建多。大多的寺院都是僧人号召..
年少比丘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此时,舍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见断了腿且饥饿不堪的狗儿,便着衣持钵入城乞食,然后以..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这是第五行愿随喜功德。随是随顺、不违逆的意思,喜是欢喜、心不厌恶。就是说,凡是见到或者听闻他人所作的功德善行,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
宏圆法师:深信自己与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
《梵网经》中说:“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如果能确信自己是将来之佛,并信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那么哪来的一些人我是非?哪来的无边烦恼?心当下就清凉了。但是这个信,也是很不容易成就的。《大乘起信论》上讲,“修行一万大劫方能成就”《金刚经》中..
嘎玛仁波切:拥有珍贵清净的法脉传承,更要敢于发愿实修实证
身为藏传佛教的弟子,能够身处在如此清净的法脉传承中,我们是幸运的。因为以传授经验诀窍为主的教法,比较容易修,不会因为理论很多而找不到重点,因而可将所有传承上师们的经验诀窍,直接运用在修行上。一旦运用后就会发现,持戒变得简单多了。因为人的身体和言语还比较容易控制..
真相:到底是人怕鬼还是鬼怕人
四川省甘孜大金寺大经堂六道轮回图六道轮回是人们最不容易相信的事,现代人所接受的大多是唯物论的教育,“人死如灯灭”,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消失。而六道轮回的理论却告诉我们:生命会在死亡后继续存在并以另外的方式得到延续。佛教认为鬼肯定是存在的,那么鬼的世界到到底是什么..
毁佛惨烈下场:先下地狱再变畜生
长沙洗心禅寺三世佛痴愚不别道,蔽圣毁正觉,死入无择狱,头上戴铁轮。求死不得死,须臾已变形,矛戟相贯刺,躯体相残截。 不达事,恶恶相牵拘,展转众徒趣,禽兽六畜形,为人所屠割,以肉偿宿怨,无道堕恶道,求脱甚为难。――《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注释】痴愚之人不能分别善道恶..
印光大师:想要往生净土,应当先净其心才可以
原文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果能持戒,则贪 痴心,不发现行。戒定慧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具现心中。所谓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过。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能念之心,与所念之..
为什么你总是遇不到善知识?
受三皈依的人,只有三条戒,就是: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不皈依外道的经书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的徒众。受五戒了,就不能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再进一步,在家居士可以受菩萨戒,也可以受八关斋戒;出家僧众就受沙弥戒,再进一步就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然后..
大乘戒和小乘戒的关系
昨天讲持戒既是修道的基础同时也是修行的目的,它俩不相违背,因为戒就是佛,佛就是戒,虽然是从相上来讲是戒,但它没有离开性,它只是性的一种表示,所以如果我们性到位,无不持戒。所以真正的大乘没有不持戒,不会说是大小乘,持和不持的。我们明白这个,心里就有数了,有了这种..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列问题以询问戒子,此一系列问题总称为“遮难”。本文参照道宣律师《四分律行事钞·受戒缘集篇》中对十三重难、十六轻遮的解释,并查阅诸律中制定遮难的缘起及意义,大致学习一下僧中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主要..
目犍连尊者的故事
目犍连尊者的故事佛的十大弟子各有擅长,那如何证得这些成就?要通过持戒、修定、经教学习得到。诸弟子中间,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共有六种神通,佛教讲六道,我们凡夫有没有神通?鬼道众生就有五种神通,还缺少漏尽通。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人生真理后,有个重大的发现,“奇..
净空法师【法语汇集】念佛是最上无比的大福德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净空法师法语【修福篇】◎佛教我们修福积德,才能真正改造命运,没有福德纵然得到了,也很快失掉。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你修因就得果。财施得财,法施得聪明智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心地清净是最大的福报,这是福报的根基,心地不..
胎儿临产因脐绕颈而死,原来有特殊的前世因缘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现代因果实录》一、二合集本。胎儿听经,释怨归去居士孟伟、钟红是一对年轻人,由于他们对佛教有着共同的信仰,组成了一个令同修们羡慕的佛化家庭。婚后两人生活美满,念经、持戒很是精进。在这期间,比钟红结婚早的几位女友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