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原文唐佛陀多罗译序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
布施
四十二章经白话文
世尊释迦牟尼修成道后,便这样想道:消除欲念,清净无为,这是最美妙的境界;进入专一静虑的觉悟境界,就能降伏各类妖魔外道。于是,便在鹿野苑树林中,开始讲示四谛圣道,传授佛法,度脱陈如等五小我,使他们削发开悟,修成正果。今后又有其他的比丘(僧人),向释迦佛提出许多疑问..
【无我】是什么意思?无我境界是如何的?
无我是什么意思?佛教无我的意思无我,梵语(Anātman),即世界上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力个体,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一个相续赓续的五蕴聚集体。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自力的、其实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住、自力、安闲、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一般人都认为..
惊心动魄!十五位法师与居士经历过的地狱见闻实录
序善导大师言:唯知今朝贪酒肉,不觉地狱尽抄名;一入泥犁受长苦,始忆人中善常识。都是近代的真人实事,每篇简短扼要,醒世力强;且其见闻者,多是鼎鼎有名的近代高僧,可说人格包管,公信力高。释慧净谨识佛历二五四八(公元二○○四)年七月十三日一、宝光和尚入冥所见绍兴樊江..
【祈愿】祈愿是什么意思?佛教祈愿文大全
祈愿(佛教解释)祈愿,意指请求、祈祷、愿望等。是依靠一种愿望,愿望能妄想成真。多见于宗教中的行为。祈愿具体解释1、祈祷(祈雨消灾祈祷)谓祈请实现某种愿望。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若以不杀祈愿,辄得上教;若以杀生祈愿,辄不得教。2、请求,愿望(祈望祈使句)企求的愿..
《佛说大乘无量寿肃静清净平等觉经》原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肃静清净平等觉经开经偈无上甚深奥妙法百切切灾害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识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吴支谦译《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如来会》唐菩提流志..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二十四香谱图七十二香谱密示吉凶一、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1、表示忠诚恭敬赡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学生无私奉献。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
净土法门:财愈施愈多!
说到最现实,现在人哪个不想发财、哪个人不想有智慧、哪个人不想健康长寿?非常现实。走遍全世界,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你问这三桩东西他要不要?统统要,没有一个说不要的。怎样才发财、怎样才有智慧、怎样才有健康长寿?那你得选择,这三种都是..
净土法门:这些鬼王都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应化在其中
这里面有『无量鬼王』,这些鬼王都是归阎罗天子管辖。他们都到忉利天,『来到佛所』,这是跟地藏菩萨一同来参与这一次法会。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这一会,这是最后的一会,在入般涅盘之前最后的一会。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第一次法会是在菩提场禅定当中..
净土法门:能放下,肯布施
修布施,不要吝惜。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没有带一分钱来,走了以后一分钱带不去,财物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如果对于财物,起生贪恋心,不能放下,你这一生也没有做什么大恶,来生呢?来生还在这个地方,不肯离开,这是他自己的产业。那怎么办?这个房子里头有蚂蚁、有蟑螂,有..
净土法门:财布施不在多少,在真诚!
《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他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确有其事。他说有个农村里面的女孩子,家境非常贫穷,到寺院里面来拜佛,身上只有两文钱,很少。恭恭敬敬的供佛,这两文钱拿出来供佛,老和尚亲自给她回向,给她祝福。以后这个小女孩做了王妃,再到这个庙里面来,带了..
净土法门:恶要断,戒要持
「彼国一切菩萨,于上述之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悉皆圆满成就」。那我们现在还没到极乐世界去,发心了,有这个愿望,这个愿望很坚定,绝不动摇,绝不退转,这是好事情。在现前我们断恶修善,什么是恶?与六度相违背的就是恶,与十善相违背的是恶,与三福六和相违背的是恶。恶要..
僧人乞讨不到饭活活饿死,原来是因为做过这件事
《百缘经》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这个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然则母亲的乳汁一进入他的口中,都变成败奶,吃其他的器械也是这样,然则不吃又不可,于是,这个孩子就在这种半饥饿的状态下成长。长大后求佛削发,佛陀慈悲应..
一时妄言,堕大地狱,五百世无眼耳鼻舌四肢
佛陀时代,舍卫国出生了一个长相奇怪的男婴,没有眼睛、耳朵的他,虽有嘴巴却没有舌头,虽没有四肢,却有男根。是以,他的家工资他命名为曼慈毗梨。曼慈毗梨出生前,父亲便往生了,家里除了他之外,还有五个聪明美丽的姐姐。依照舍卫国的法津规定,家产只有男丁可以持续。是以,曼..
落空不一定是坏事——感恩偷盗者
电脑被盗在我的生射中,曾经有过一次惨痛的家中失盗的经历,当时以为是自己霉运降临或者业障现前,一向无法释怀。直到多年今后才知道,那次电脑被盗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我甚至该用平生来感恩这个偷盗者。因为童年的伶丁,我从小就不爱好跟人打交道而偏爱独处。上学今后,跟着常识..
为现在,做点什么(图文)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忽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请问,你是林清玄吗?我说:是的。她很欢乐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碰见你。你有什么事吗?我说。我她半吐半吞,接着鼓起勇气说,我认为,我还没有学佛以前快乐,学佛后反而过得很..
详解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树下证道后,即以妙观察智观察,知道要先度在鹿野苑的憍陈如等五人。他们五人随佛一起出王宫,照顾佛的生活起居,一起学习解脱之道。他们主张修苦行,认为苦行能得道,过着日食一麻一麦的生活。因为佛接受了牧羊女的羊乳,认为..
世尊的开示:如何对待父母、妻子、丈夫、儿女?
世尊的开示:如何对待父母、妻子、丈夫、儿女?【父母十恩】《父母恩重经》说父母十恩:一、怀胎守护恩六、乳哺养育恩二、临产受苦恩七、洗濯不净恩三、生子忘忧恩八、为造恶业恩四、咽苦吐甘恩九、远行忆念恩五、回干就湿恩十、究竟怜念恩【母之十德】《心地观经报恩品》曰母有十..
佛教中回向的意义何在?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大正9·495a):“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以彼善根如是回向,令此善根功德力,至一切处。”《无量寿经》卷下云(..
详解佛教五戒的制戒因缘
佛教修行者归依三宝后,当依法修行,即戒定慧。夫“戒”者,生善灭恶之基,道德之本,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才成正觉。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戒为无上菩提本也”。五戒的制戒因缘慎独/文2011年《寒山寺杂志》第二期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
佛说常睡懒觉的过患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
佛陀开示: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得到善神保佑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佛经,佛祖说了7种女人,我们看看做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得到善神保佑吧。已婚的可以对比实践,未婚的可以提前预演。先说故事背景:学佛的师兄对给孤独长者应该多半都听说过吧,给佛祖提供精舍的大善人,在佛经中经常出现。他有个儿子,取了个媳妇,相貌端庄,貌美..
《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居士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南朝宋时,由求那跋陀罗依据梵本译出,共50卷,收录1320经,因每部经短小杂碎而得名。在四部《阿含》中,它属于现存最早出现的基本经典,是佛教经论、教理的母体,古德判为“纯..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六度是佛教的教义之一,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播罗弭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大乘义音》卷十二:“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
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佛诞日是佛教的一个重大节日,与七月十五日自恣日一起历来被称为“佛欢喜日”。历史上,寺院内外于此日往往举办大型的庆祝仪式,比如浴佛、行像、放生、供灯、斋戒等(详见浴佛、行像、放生诸条)。明清以来,寺院于佛诞日举行佛诞仪。相传二千多年前,在喜玛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
进寺庙常识知多少
一般大殿有三个门,从左边的门进,右边的门出,不要走中门,进殿男左脚女右脚进,脚不要碰到门坎,更不能踩到上面,切记!为什么拜佛?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
南无大势至菩萨:净土法门殊胜之处
西方极乐世界,又称“净土”,为何称为净土,就是因为我佛国土,清净庄严,妙洁无上,又凡是我佛国土之人,皆是莲花化生。因为末法以来,众生灵根日昧,业障深重,唯有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兼收,所以凡是知晓念佛之人,皆是善根敦厚之人。如果未皈依佛门,心地善良,众善奉行,..
演习19 克服忸怩和恐惧 四 正念观法
演习19克服忸怩和恐惧四正念观法彼有掉悔,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掉悔。彼无掉悔,心中了了分明,我无掉悔。尚未生起之掉悔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掉悔若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掉悔若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在佛教心理学中,悔(梵文:kaukrtya,remorse或..
识破轮回惊破胆:人畜轮回26例
自序轮回转世之公案、人缘果报之实例,数千年来不曾间断,正史多有记载。至于野史笔记,俯拾等于,不胜列举。此吾国文化之大端、世道人心之维系也。可叹魔子当道,邪说炽盛,为害百年而不休,荼毒四海而犹荣。而当代风日下,邪说日炽,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致使害群之马层出不穷,..
【修行】若何修行?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
修行(佛教解释)修行是一个过程,意思是,经由过程修正言行意,相符特定风格的生活方法。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惟、言语、行动、念头。有人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事理:断恶修善、成就太上圣道。其实修行不应该有什么善恶之分,佛教修行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