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

《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因兹随机设教,对病发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诞登觉..

济群法师《论自力与他力的融合》

学佛修行有两大途径:一曰自力,一曰他力。有人重视自力,有人强调他力的作用。然而学佛究竟依自力,或依他力,抑或依自力与他力融合更为殊胜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纯自力不易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到修行的途径,大分为二道:一曰难行道,一曰易行..

天台、密教、禅宗各有什么不同

问:天台的圆顿止观、密教的大圆满和禅宗的顿悟法门,有什么不同?济群法师答:这些都是佛教中至高的见地和修行法门。天台的圆顿止观,是建立在天台宗一心三观的见地之上。所谓三观,即认识到一切法都具有空、假、中三谛,同时还认识到三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空即假中、假即空中、..

净宗法门:一个特别的法门

佛法的方便之道,主要指净土法门。此处所说的方便,是从加强保障的意义而言。因为三界险恶,处处陷阱,即使对于修行人来说,流转其中也难有把握。是以仰仗佛力的慈悲接引,往生极乐,得不退转。从修行来说,佛法主要是强调自力,由依法修行而得解脱,所谓“自依止,法依止,..

大安法师: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大安法师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是传承释迦本师遗教,依照教理行果而修持。具体说到传承在各宗派的表现方式,却是多样化的。有的注..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八种相状

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遂致发心的因缘与相状错综复杂。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曾将行人发心的相状类分为八种,即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兹具述如下。1.发心有邪正。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

大安法师《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南无阿弥陀佛!尊敬的李木源林长,尊敬的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今天是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年我只要在寺院,我都参加谈体会的这样的一个交流。在谈体会的时候,真的是:参加这种修行活动的人,他就直接体会到这种名号功德给他的一种自性的作用太大了,直接跟弥陀名号,跟弥陀光明,跟弥陀的所有的德能来照面来互动,马..

业障深重怎么办

问:我是初学者,业障深重,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号,加诵《地藏经》?另外还想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还要念阿弥陀佛名号?另外据说金刚萨埵心咒消业障比较好,是不是应该加持呢?变亿咒可以令功德增长,是否应该持诵呢?但网上有人说变亿咒是邪咒?大安法师答:看来你真是有点..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他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头。而且不仅知道当下的念头哇,我们就是从生到死的所有的做的坏事啊,都现前了,都照面了。原来我们做的一个坏事,或者无论是意识、不意识的,他都有一个想法把它隐藏起来的这种本能,所谓的隐私嘛,但是你在念佛当中都藏不起..

如何处理生死问题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就会面临佛在大小乘经典所说的,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幽深之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依据众生的根机而加以施设的。从净土祖师的判教,一般把它判为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和净土特别法门。龙树菩萨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他在《十住毗婆沙..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南无阿弥陀佛!尊敬的李木源林长,尊敬的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今天是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

菩萨六度,布施摆第一

布施是一个好事。在菩萨六度里面,布施摆在第一。大家体会为什么会摆在第一?我们凡夫众生与生俱来很大的一个毛病就是贪吝——贪吝心。吝啬就是自己的东西舍不得给别人,这叫吝——吝啬——悭吝;然后贪呢,就是别人的东西想占为已有,这叫贪。这些..

忏悔业障,发菩提心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

传喜法师《放生功德殊胜行》

《大智度论》里有,说我们罪业当中,杀业是最严重的,这个罪过最重。诸功德当中,放生也是第一的。因为什么?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圣贤啊、佛菩萨最爱者众生,众生最喜爱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啊!不要说生死了,就是我们有一点病痛,我们都会受不了。所以能救众生的..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前言近几年来,汉地有不少人在学习汉传佛法的净土法门,但是因为不懂其圆妙高深的道理,故而把净土法门看成老太婆、没文化的人修行的法门。因此,他们不愿继续修行净土法门,而去向往藏传密教,去修藏传佛教的“大圆满”。事实上,历史上汉人修藏传密教有成就的实不多见..

宣化上人:华严经所在处就是佛所在处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如甘露的法雨般润泽一切一切的众生。这一部华严经也等于太阳,普照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温暖。华严经也就等于大地,能生长一切万物。所以,有华严经可以说是正法久住的时候。华严经,也就是法界经,也就是虚空经。尽虚空..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一、信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调「信」,因为有信心才有愿心。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认为相信神就可以了,佛教说的信,是要相信佛、法、僧三宝,而且还要相信自己,不仅相信自己心外的诸佛是已成的..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智慧的产生分成四个层次:闻、思、修、证。首先要听闻佛法及修行的方法,以正知正见作为指导,确实修行才能证得五蕴皆空,产生智慧。闻、思、修、证,也可以..

圣严法师《念观音,学观音,做观音》

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严师父在纽约东初禅寺向信众讲述与法鼓山关系密切的观世音菩萨。师父娓娓道述观音菩萨的出现、功能、经典出处,让我们从中学习用观世音法门来帮助人、用平等慈悲心对待人,一起做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东初禅寺的菩萨们都知道,与..

星云大师《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各位到这里来听佛法,承受佛光的加被,我虔诚地为各位祝福。从今天开始,在这三天当中,各位只要有空来到这里,听到说法的音声,我们所有发起演讲会的各个单位,和全体的工作人员,都将虔诚地祝祷各位,平安吉祥如意。我在三天当中连续要讲的题目只有..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四、中道

壹·中道的意义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出家前是一名琴师。随佛出家后,急于证果,日夜不懈的精进修行,结果不但久久没有开悟,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惫不堪,因此生起了退转心。佛陀知道后,就晓喻他说:譬如琴弦,太紧则弦易断,太松则弹不成调,唯有急缓得中,才能弹..

星云法师《最初的根本佛法》

第一篇缘起壹·缘起的意义“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佛教所谓“诸法因缘生,..

「般若」对我们人生的妙用

我们在世间上为人处事,都要讲求效能、功用。正如赚钱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赚钱不但能解决生活许多问题,而且可以造福社会人群;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懂得做人处事,将来可以成功立业。同样的,「般若」对我们有什么妙用呢?「般若」就是智慧,而且妙用很多。梁启超先生说:「佛..

净空法师答:请问供香真的非此香不可吗?

问:在《感应篇》中,‘又以灶火烧香’,您提到要烧好香。现在台湾盛行烧普陀香,而且一定要向某人某处请供。据经销商言,此香的承传缘起是根据龙树菩萨所造的《妙香混合宝鬘》一书所制,一般沉香、檀香都是不了解事实者所供,是错误的。现在有多年听经专修专弘净土宗的寺院本身也..

大安法师答: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那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大安法师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是传承释迦本师遗教,依照教理行果而修持的。具体说到传承在各宗派的表现方式,却是多样化的。有的..

印光法师答:净土法门千经并阐,万论钧宣体在哪里?

问:净土法门千经并阐,万论钧宣体在哪里?印光法师答: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1]。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2]。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3]。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4]。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汇三乘五性[5],..

从幻觉中醒来

阿底峡尊者,印度人,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在西藏期间,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窍诀与法门。其中有些是他自己亲自撰著的论典,有些是他和弟子之间的对话问答。他创立的噶当派法门包括父法和子法。其中的“父”,是指阿底峡尊者;“子”,则是指他的学生、弟子。..

拜佛

注音:baìfó词解:到寺院对佛像虔诚跪拜,拜佛是通常有礼佛三拜的步骤,这也是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拜佛礼仪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详,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

历代净土圣贤传二(白话)

往生比丘清朝性修法师,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顺治年间,住在常德府圆照庵。布衣蔬食,每天念佛一万声为功课,寒暑不间断。遇到有收成不好的年代,就把所有的钱、米、布匹都布施给饥寒孤苦的人。徒弟们都责备他,他只是含泪念佛而已。70岁那年,一个月前,自知时至。到期,含笑坐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