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

净慧长老:一牵涉到名利 什么法都不灵了

有生命无常的意识才能升起求道的心(资料图)文/净慧长老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由此看到,人的生命也像流水一般。人生的一年一岁,是由时间决定的。时间在流逝,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也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一生之中学佛、修道、行善的机会就少掉一天,想起来很..

虚云老和尚:参话头的四种境界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摄影:张新华)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想执著,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所谓修者,古人谓为不祥之物,不得..

菩萨怎么做 我就怎么做 几位常见菩萨的精神内涵

普贤菩萨佛教是倡导和平、致力和平的宗教。佛教以智慧的教义,始终高举慈悲平等、净化人心、反对杀戮旗帜,一直推动人类和平相处、和谐共存,消除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佛教经文卷帙浩繁、教义众多。大乘信众比较常见的弥勒和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等菩萨,他们代表着大慈大悲、无..

仁清法师:佛光普照摄受每一个众生

「阿逸多我不为心口想相违诳惑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嫉妒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傲慢不敬之人而说菩提不为无信之人而说菩提不为不调伏之人而说菩提 不为邪淫之人而说菩提不为自是非他之人而说菩提 」这一段非常容易理解,释迦牟尼佛说弥勒,我不想给那个心口不一的人说无上大法,我也不想给那..

妙江法师:佛教几位常见菩萨的精神内涵

妙江法师按:2017年6月17日至19日,由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发起,中国佛教协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中加美三国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各级政要、相关社团及护法居士近万人齐聚多伦多,围绕“圆融中道,持久和平..

真正科学就是佛教----宣化上人开示(中英双语版)

问:学生最喜欢看师父的书,但有一个重要问题,想请教师父,师父提到〈楞严咒〉有两句话可以开智慧,不知道可不可以告诉我们是哪两句?谢谢师父慈悲开示,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Q:I'mastudent,andIlovetoreadtheVenerableMaster'sbooks.Ihaveanimportantquestion.TheMa..

三千年前的佛会知道现在的电脑吗

有个信众来问我,他说:“佛难道一切都知道吗?三千年前的佛会知道现在的电脑吗?”我说:“如果佛连现在的电脑都不知道,他能成为佛吗?佛是无量劫以后哪个时辰下场雨,这场雨有多少雨滴,一个雨滴有多少微生虫都知道。你区区的一个电脑的发明,佛难道不知道吗?”所以很多人对佛..

仁清法师:遇到真修行者,如见佛

古代那个佛塔是什么呢?是供养佛的遗留物的或者是供养圣者的遗留物的。一般的是供养的舍利子也叫遗骨,一般的供舍利子呢, 就陪着很多佛像金银珠宝这一类的。这个金银珠宝也局限于佛教的形象,比方说念珠啊、佛像啊、佛塔啊,小的佛塔在大的佛塔里面一块跟着舍利子一起保存起来,是..

仁清法师:正确认知觉受

「如彼愚人专为名闻眈着利养自持少能不往如来传法人所听受正法弥勒若彼此和合则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违诤则正法不行」「如彼愚人 专为名闻耽着利养自持少能不往如来传法人所听受正法」释迦牟尼佛把哪一种人称为愚人呢?就是说,或者是为了求名闻利养而修法传法的。或者是自持少能,..

大安法师:念佛人都想达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

德林长老:放不下 你就担起走

歇即菩提(资料图)高旻寺的墙上“歇即菩提”四个字作何解释?“歇即菩提”,这个不是高旻寺垄断的,这是佛法。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说来说去,就说这四个字。实际上就说一个字——“歇”字。这个“歇”字,换句话说,就是放下。而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放不下。一切众生皆有如..

传喜法师:以智慧照见时间的本质

以智慧照见时间的本质几千年来,无论是儒家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是道家追求的长生不老,都是在思考实践超越生命,思考怎样克服时间这个问题。而佛教讲的无量光无量寿,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障碍,达到了绝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的自由。讲到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关键的时间..

为什么初见某些人 就会莫名其妙地喜欢或讨厌呢?

我们已忘记过去生的因缘。(资料图图源网络)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那我们就应当生惭愧心,请诸佛菩萨加被。也许我今生没有惹过他,但很可能过去生中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因此今生他就是看我不顺眼。其实,在生活当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时候,第..

念佛人都想达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念佛三昧可见佛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

定弘法师:每天念佛不足一千句,是否可以往生?

问:下边一个问题,这位是关居士,也是用粤语。请问每天念佛不足一千句,是否可以往生?答:往不往生,条件在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信愿,不在於我们是念佛念一千还是一万,还是念十万。念佛的多少不是往生的关键,往生的关键在哪里?是我们是不是真正有信愿。信就..

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心体呀,他是“净极光通达”呀,寂照含虚空,他心清净到极点,就是寂净了。你知道无量光的时候,就知道他必然有无量寿,寿的寂净到了极点,他自然会升起一种光的照用,这就“净极光通达”。所以这个无量光当下有无量寿了,他具..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

净宗法师:人人都有往生权

第十八愿,其实就是佛与众生之间救与被救的一个约定。怎么叫“约定”呢?“约”就是预约,“定”就是决定。这两个字是从因到果贯穿在一起的。所谓预约,就是在因中,也就是事先。事先说好,应当如何兑现,到结果的时候就如何兑现,这叫“约定”。“约”也是“约束”,既然有约,就..

《佛遗教经》科判略释

----衍慈法师《佛遗教经与现代生活》第一讲提要、科判、经题、译者科判现依科判略作解释,经文二十一章分两方面说:先释经题,后入经文。经题又分为二:正解释经题,次释翻译者。经文分三个部分,即序、正宗及流通分。经文自:「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此..

罗汉智慧答疑:既然在家出家一样得道 何必出家呢?

在家出家的功德区别是什么?看《释迦牟尼佛传》,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呢?释迦牟尼佛就是把荣华富贵放下,然后到深山里面去修行,他才成功了。他如果说是:“我等二十年,等三十年,先做国王,尝尝味道,然后我再去修行。”那就不行,就差一点。这个里面有什么不同呢?还..

菩萨和阿罗汉有什么区别

菩萨和阿罗汉有什么区别?八地菩萨是完整地走过三解脱门和八解脱门两种解脱门的修行者。修行这件事,八地菩萨以后的境遇不是凡夫所能构想的,因为一切都与凡夫现见不同了。常情所理解的世间、所讨论的外境问题,八地菩萨已经没有了。他的一切都在灭定中,无论出定和灭定都一样。三..

祖师们在苦行中开悟证果是否和佛的开示冲突

一信徒问师:师父,佛法修行讲中道,不主张过度的苦行苦修,但好多祖师们都是在苦行中开悟证果的,这样是不是和佛的开示有些冲突呢?希望您给开示开示。师答:必须明白一点,释迦牟尼佛那六年苦行,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给你打个比喻:有个人吃了六个包子,还没吃饱,于是吃了第七个..

本源法师:佛门如何看待成败?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定位人生(资料图)佛门如何去看待成功和失败?对于成功的人生而言,每个人的定义和标准不同,看您自己如何定位。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而在于你奉献了多少。您要为成功定个目标和方向,然后立定志愿,脚踏实地去做,过程中不放弃、不退缩,一定能离目标越来越近。我们..

仁清法师:往生西方和证果、开悟是不同的概念

在以前我给大家做开示的时候,曾经非常大胆的说了一个原则,说了一个理念,我是这样说的:往生西方和证果和开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往生西方是再到那边去修行,并不是一往生西方马上就是佛了。有人不理解啊,释迦牟尼佛告诉为我们,说西方世界那个身相, 那边那人的身相和阿弥..

传喜法师:佛教不是有神论

佛教不是有神论有的人说:我们是无神论。我说:佛教不是有神论,佛又不是神,佛就是人。是释迦族的圣人,圣人也是人。比如像孔夫子,关公,关公是山西人。不是因为供在庙堂之上了,大家点香就说是神了。释迦牟尼佛是人,他是圆满的人。我们没有圆满,所以我们向佛,我们拜佛学佛,..

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由来

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由来——《净土宗教程》讲记三十四今天我们讲第三讲,也就是第二编,“中国净土宗祖师的思想述评”。这个题目很大,在一堂课里面去讲述,真有点感觉无从下手,内容很多,我们也只能挑其重点来跟大家讨论。我想谈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中国净土宗祖师的成立;第二..

仁清法师:不能饮酒为什么是戒律之一

比方说有人讲“酒只要不喝醉就行。”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说:酒,不饮酒戒是一滴都不能入口,故便饮之,随咽咽而犯。就是你故意喝一滴酒,随吞咽一次犯一次,吞咽一次犯一次,不是喝不醉就行,这是法的标准。你可以喝的烂醉如泥,但是呢,佛的要求是一滴都不能喝。所以说,如果一个..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沤。因众生不识本心,所以,世尊以无尽悲心示种种法门,欲令众生尽此一生即可圆转五浊,成就菩提道果。而在诸多法门之中,净土持名一法则如一枝芬陀利横处五浊,不仅契理契机、三根普被,且因其词约义赅、谛理精微而..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生烦恼很重,很难生起向佛修道之心,而少量生起修行之心的人,又由于内在的很多障碍,容易走火入魔。我们常常会接到这方面的报道,尤其是靠自力修禅定、修止观等,走火入魔的概率就更大了。原来曾跟一位寺院的住持和尚交流,他..

大安法师: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再三叮咛我们要信愿称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因为了解到我们如果不念佛求生极乐,就会继续轮回不休,会非常苦。如果我们不了解佛心本怀所在,还存有求来生人天福报的心,那简直就是违背佛的教敕。不随顺佛的教语就不是真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