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加持智慧增长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于梦中见无边,..
释迦牟尼佛
断欲去爱,必须从心做起(续)
----摘自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继续说此偈,显然易见,淫欲的根本不在于身体或行为,可以割掉淫具,可以戒止淫行,但其根本的无明烦恼,一念未断,依旧会死灰复燃,所以佛才说:淫欲的念头从意生,意..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困或是有欠缺的时候,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时时担心有所损“失”,这都是人生不得自在的原因。当佛陀在舍卫国时,..
《坛经》中的顿与渐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一问题来展开他一生教化的。因此,学禅的人对这个问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楞严经》上讲:“理则顿悟,事非顿除。”顿悟,在教下叫“见道”,在宗门下叫“开悟”。见道、开悟,是一刹那间的..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得度,所以才预先给我们施设了这个净土法门。这个预..
「无常」即是「无我」
一、无常是苦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从那儿来,实际上‘苦’有所谓的四苦或八苦。四种苦是基本的观念,乃指生、老、病、死。生并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后,于生存、生活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苦的事实。在这个苦里,又含有无常..
明学长老:没有文化的人,念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
现在信徒来皈依三宝的也很多,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过了之后作为一个正式的佛教徒了。没有皈依之前,甚至你在家里吃素念佛,到庙里烧香拜佛,叫善男信女。皈依过之后,正式进入佛门了,作为一个佛教徒,成为三宝弟子。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皈依三宝,皈依过后成为了一个佛教..
明学长老:没有文化 不会念经 该如何信佛学佛呢?
没有文化该如何信佛学佛呢?现在信徒来皈依三宝的也很多,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过了之后作为一个正式的佛教徒了。没有皈依之前,甚至你在家里吃素念佛,到庙里烧香拜佛,叫善男信女。皈依过之后,正式进入佛门了,作为一个佛教徒,成为三宝弟子。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皈依三..
传喜法师:发菩提心,超越生命的束缚
发菩提心,超越生命的束缚佛教的智慧具有穿透力,当我们带着这种智慧来思维生命、解剖生命时会发现,我们的生命完全不由自主。我们被时空所束缚,被生老病死所束缚,活在表面繁荣的危机之下,没有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找到生命的真谛,解决生命的困惑。释迦..
信愿持名 佛预设的济度
信愿持名佛预设的济度——《净土宗教程》讲记二十七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靠自己的力量不能..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好,打扰您了。请师父开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师答:这个问题有点大,这个问题有点深奥,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也是在追问生命的意义何在,才选择离开皇宫的奢靡生活,离开娇妻爱子,离开无上的权贵,独自离开,出家修行,直至开悟成佛,用四十九年的时..
学佛后还会烦恼不断?不是你没有学到而是没有做到!
真正懂得“依教奉行”的含义!(资料图)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触到佛法,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修行当中还会烦烦恼恼,不能够降伏自心呢?其中的原因,我觉得不是我们没有学到,而是我们没有做到。我们诵过很多的经,要问佛法是什么时,都知道说:“诸恶..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困或是有欠缺的时候,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时时担心有所损“失”,这都是人..
一诚长老:善用内在能量 做好眼前的事
善用内在能量做好眼前的事善用内在能量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有大企图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在中国佛学院,常对学生讲起古人的一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
净慧长老:参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参禅悟道(资料图)参禅以悟为期。参禅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悟。世尊出世的一大事因缘,就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不但释迦牟尼佛出世的任务是为了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出兴于世,都是为此一大事因缘。佛教的所有修行法门亦复如..
圣严法师:无常与无我
无常与无我一、无常是苦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从那儿来,实际上‘苦’有所谓的四苦或八苦。四种苦是基本的观念,乃指生、老、病、死。生并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后,于生存、生活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苦的事实。在这个苦里,..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本来这已不成其为问题,但是近有一人出家之后,仍旧用其俗名俗姓,在佛刊上发表一些杂文,并且发布消息,广告教界,所以引起很多人的疑问。从本质上说,出家之后,仍用在俗时的姓名,虽然违反了传统的常规,但也未必做..
梦参长老:佛前供养一朵花的功德 你知道有多大吗?
佛前供花的功德(资料图)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么动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这朵花,就没有把这朵花放到他脑壳上。用手捧着到..
惟升法师:六祖慧能大师多次托梦召虚云老和尚复兴南华禅寺
1938年南华寺春戒期间虚云和尚与妙参、观本、心悟、纯果法师等人合影(资料图)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月的一天夜里,虚云老和尚在禅坐时,似梦非梦中,见六祖慧能大师来到,说:“时至矣,汝当回去!”第二天,他将梦事告诉弟子观本法师,并说:“看来我住世的因缘不久了!昨夜梦见六祖..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懡[忄*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问: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仁清法师答:对于什么是诽谤正法?释迦牟尼佛在很多经典上给我们做过开示。比如有的人讲课,讲着讲着你听着不对,然后你去劝别人别听了。至于这个人讲的对还是不对,不是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是用佛教的标准来衡量。所以我们修行人很..
菩萨十八根本戒之谤弃大乘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乱正教,以自爱乐令他转。”“菩萨藏”就是指“大乘”,“深广法”也是指“大乘”。天台宗讲的“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其中“别教”是指大乘的“独菩萨法”。大乘行人的标志是“发了菩提心”,大乘行法的标..
佛无问自说的奇特法门
佛宣说净土一法,是无量亿劫难值难见哪,“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就是我们要知道,佛宣说净土法门,这是无量亿劫都难以碰到的因缘,就好像优昙华那样的昙华一现,就好像石火电光,很难遭遇的。所以阿难这一问,对一切苦难众生都有太大的利..
明海法师:我在五台山闭关的体会
净慧长老与明海法师等五台山合影(来源:柏林禅寺)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都是谈不上的,一定要信。但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学佛人的信心很容易被伤害,伤害我们信心的其实不是外面的什么境界,而往往是自己把自己的信心伤害了。信心是一棵树,我们要给它..
阿难一问 功德甚深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阿难见到佛现出这样的大光赫奕,他就猜想思惟:“是过去、现在、未来佛佛相念吗?”这“佛佛相念”真的跟后面讲的非常吻合。当一尊佛在讲净土一法的时候,十方诸佛都要护念、加持、赞叹他。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讲净土..
大安法师:面对十大魔军 我们能不能打胜仗?
面对十大魔军,我们能不能打胜仗?(资料图)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这个忍分为两种:一种是“众生忍”,一切众生骂我,打我,诽谤我什么,如如不动——你不跟他计较;一种是“法忍”,就是法上的——饥渴、寒热啊,..
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
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这五条规范我们称之为"五戒"。第一条不杀生;第二条不偷盗;第三条不邪淫;第四条不妄语;第五条不饮酒。这五条是释迦牟尼佛对在家佛教徒提出的五条要求。我们在生活里,如果在自己的思想意识..
修行哪个法门好?
开示:圣空法师摘自《51届楞严法会》答:阿弥陀佛也好释迦牟尼佛也好,地藏菩萨也好观世音菩萨也好,诵咒也好诵经也好,其实都是一个原理的,不要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没有好与不好,能解决问题就是最好。如果你天天在厨房做饭,炒的天厨妙供,那也是最好的;如果你天天拖地,能拖得..
一诚长老:做好眼前的事
有大企图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善用内在能量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有大企图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在中国佛学院,常对学生讲起古人的一句话:“志不立,天下..
传喜法师:释迦牟尼佛为何降生在印度
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要做一个理智的人。佛是智慧,佛教就是理智的教育,佛不但有理智,有究竟的智慧,佛还有无边的慈悲。他把主观的自私自利变成利益他人的坚定信念。佛菩萨利益众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无论怎么样他都愿意。所以他有无上的智慧之外,还讲慈悲的精神。在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