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

不要说出家人的过失,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

不要说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为什么呢?因为如今的出家人无论再怎么下劣,最迟也会在胜解佛出世时证得圣果,从这个角度而言,任何出家人都不应该受到迫害。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有些出家人是非常清净的大德,而有些出家人虽然表面..

快乐的人生从接受缺憾开始

以前有弟子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想这是个很好回答的问题:“放下执著就会安乐。”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种简单直接的答案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什么是执著?怎样算放下?这些都是问题。所以,当弟子再次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时,我便反问道:“你现在感觉如何?”安乐,..

嘎玛仁波切:你是偏执的佛弟子吗

导语:学佛之后,一定不要偏执,不要总以自己的思想为中心,让别人围着你转。我们追随伟大的释迦牟尼佛闻思修佛法,就是要像佛陀那样,能够放下执着,放下偏执。通过放下我执,能够放空自己,由小我慢慢变成大我,从利益身边人开始,慢慢尽己所能去利益天下一切苦难众生。无论在家..

在轮回生死中苦苦挣扎的众生,如何才能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问:对于在轮回生死中苦苦挣扎的众生而言,如何才能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索达吉堪布:唯有依靠一切智智的佛陀所教,去修习佛法才可真正做到。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总集显宗密宗法门,分十三次第引导我们做究竟安乐之休息。密勒日巴尊者也在《瑜伽走马歌》中,以佛..

龙猛菩萨教你选妻子

作为一个在家人,龙猛菩萨教诫所娶妻子要有所取舍,不能接受的女人有三种,应当接受的有四种。因此,事先理应好好地观察。怎么样观察呢?性如联敌刽子手,轻凌夫君如恶女,微财不放如盗匪,当弃此等三妇人。有三种女人不能接受:第一种、性情恶劣,对国王不恭敬,甚至联合怨敌杀害..

如何对佛陀生起坚固的真实信心?

问:如何对佛陀生起坚固的真实信心?索达吉堪布:要多学一些佛教的经典和论典,通过对经论的闻思、研究,信心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来。当然,要学习佛法也要有信心,没有信心或缘分,也不可能进入这道门。《宝性论》云:唯依信心,才能通达胜义谛。胜义谛是什么呢?就是空性。本来空性..

忆念文殊菩萨就是最好的供养

菩萨身相之所以用橘色,因为橘色代表的是太阳快要出来时,天空中的光芒。也代表从这个颜色后,大地会有光明。为了方便解说,我们说文殊菩萨是橘色的。我们的本性就是文殊师利,但是我们总是对之视而不见。就像我们的眼睫毛,太近了,以至我们总是找不到他。因为我们没有认出文殊师..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只要你坚持努力为众生奉献的愿行,培养自己不退转的坚定意志力,就一点儿都不用担心了。家庭有点困难,师兄姐有点不理解,这些都是小事。伟大的释迦摩尼佛,也会被别人毁谤,一直到涅槃。从悉达多王子刚开始出家的时候,他的父母、妻儿等等所有的皇亲贵..

自己对许多法门的兴趣不够持久深入,信心也难以提升。如何是好?

问:自己对许多法门的兴趣不够持久深入,信心也难以提升。如何是好?索达吉堪布:现在我们都获得了有自在的人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也住在世间,自己对佛法有信心等等,十八种暇满全都具足,这些并不是一种偶然机会。我们现今在恶劣的末法时代,也圆满具足了修学佛法的条件,无..

如何克服修行时的厌倦、抗拒和怠惰

“厌倦”是另一个问题,如果让它生根,你就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而完全不想做大礼拜。克服这种“抗拒”的一种方法,是在大礼拜中途穿插禅坐的修持。其它的一些好方法,包括专注于身体的感受,例如膝盖的疼痛,或思惟每个大礼拜正在摧毁生生世世的恶业,或去想象当你完全如法地做一..

索达吉堪布揭示禅修“金字塔能”的奥秘

禅修可以安心,除了内在的专注外,还跟它的坐势有关。坐禅时,身体的外形酷似金字塔状,上尖下宽,你们把释迦牟尼佛的像与金字塔一对比就会看到,佛身与塔身相似。而这种金字塔形,科学界也认为,是能聚集特殊能量的。考古学家证实,埃及金字塔有4700年的历史,而位于波斯尼亚的“..

很难克服贪玩懈怠的习气,该怎么办

问:自己虽然闻思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很难克服贪玩懈怠的习气,修法也提不上日程,该怎么办?索达吉堪布答:无始轮回中,无明烦恼的串习十分深厚,我们为这些烦恼所牵制,并不一定会时刻不忘地去精进修行。有些人反而让烦恼占了上风,懒散放逸,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忘了自己必须努..

佛教的加持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加持

什么是加持?有些弟子认为,所谓的加持就是平常上师用手摸着你的头,或者把一些经书放在你的头上,或者给你一些加持品等等就叫做获得加持。平常在修法乃至依止导师期间,身上好像有一点感觉,或者修学过程当中有一种感受等等,就认为这就是加持。这个是加持吗?当然,为了成办更高..

出家修行人能忍受寂寞艰苦的生活,他们能坚持下去的动力何在?

问:出家修行人能忍受寂寞艰苦的生活,他们能坚持下去的动力何在?索达吉堪布:出家学佛,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大福德力加持下,生活过得十分平安舒适,不需要自己去四处奔波,虽然有时会为烦恼所扰而痛苦,也只是很短暂的,而且与世人的痛苦相比,有很大差别。如果你是个在家人,那你..

【用心聆听】托钵与吃素

导语:托钵,体现的是佛陀倡导众生平等的慈悲思想。佛陀未曾对弟子饮食提出特别要求,只因在实修密法的外密时戒律的约束,特别要注意禁食葱、蒜、酒、肉等。佛弟子能够为了众生而发菩提心戒众生肉最好,暂时做不到,也要发愿不伤害众生,吃三净肉为好。佛陀时代,僧人们托钵乞食,..

出家修行能坚持下去的动力何在

问:出家修行人能忍受寂寞艰苦的生活,他们能坚持下去的动力何在?索达吉堪布答:出家学佛,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大福德力加持下,生活过得十分平安舒适,不需要自己去四处奔波,虽然有时会为烦恼所扰而痛苦,也只是很短暂的,而且与世人的痛苦相比,有很大差别。如果你是个在家人,那..

佛法到底想告诉世人什么呢?

问:究竟而言,佛法到底想告诉世人什么呢?又该以何种途径通达?索达吉堪布:在未经观察的情况下,如幻如梦的现象似乎全部存在;如果详加观察,胜义中,一切万法根本无有微尘许的自性。这就是每位智者所应趋入的无量宫。无著菩萨的唯识宗、龙猛菩萨的中观宗,以及中观和唯识合二为..

怎么样做一个居士

一、怎么样做一个居士?今天在座的道友中,以居士为主。所以,我们就先谈谈:居士在学佛的过程中,应当有哪些责任?1、家庭责任这个本不该我来说,但现在好像不强调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不少居士学佛以后,对父母、爱人、子女,统统都不管了,每天只是在念经、学法,任凭家人怎样..

无常之中,照见月亮

据说,当人们珍视同理心与宽恕的价值、愿意了解他人的观点,并且对所拥有的事物知足时,就是光明时代。当这些价值受到系统性破坏时,你就可以说,世界末日已经开始渐露端倪。当我们将无害的乞丐视作害虫,并且艳羡那些惯于破坏地球的亿万富翁时,我们就是在邀请世界末日的到来。命..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佛即「证悟」之意由于我们是佛教徒,所以经常使用「佛」这个术语。这是语言学上的一个词语,一种命名方式。譬如说桌子,英文叫「塔伯」(table),但在藏语里它叫做「卓谢」(choktse)或「顿卓」(dunchok),一张桌子按照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名称。各种不同的语言只有一个目标,..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佛相是自心的显现在小乘的传统里,佛只有一种形相,也就是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在金刚乘与大乘,佛有多种形相。不同的形相代表各种智慧,皆是你自心的显现或由不净的烦恼转化而来。不净的烦恼基本上是智慧的伪装。这智慧可以转化或示现为各种不同形相的本尊,所谓忿怒与寂静的诸佛..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布施波罗密因此,如果你想布施,应本着愿菩提心的理解而行。如果不想布施,那就别做;如果想布施的话,则不要抱着期望。这就是菩提心的修持。释迦牟尼佛开示的六波罗密,布施居于首位。其次是戒律(或德行),但这一点及其他各点留待稍后再说。布施是特殊的修持,因为施舍的不单是..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清凉的戒律(上)第二种波罗蜜与道德规范有关,即是戒律的修持。按照三乘的教法与不同的程度,持戒的方法有许多种。在小乘佛教里,有七种戒律61。菩萨道则有不同的誓句与戒律。在金刚乘,则必须持守各种三昧耶戒,以上全属道德范畴的修持。这是佛陀订定的法则,他对此深思良久──..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清凉的戒律(下)我这样说,是因为如果你十分爱吃肉,但有人强迫你不要吃肉,那就会是个大问题了。你永远无法真心遵守这个规则,只因别人迫你才不得不做。首先,你不愿意茹素;其次,你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因而也不会尊重素食;第三,你不会真心诚意地茹素,你会偷偷吃肉。我记得..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踏出正确的第一步由灵修之道而来的情感,主要是对灵修之道有所误解的结果。如果你对灵修之道有所误解,当你投入灵修之道或任何灵性修持之际,就会产生情绪并被牵入其中,这是相当普遍也很自然的。有些人很坚强,不受情绪牵引,但大部分的人都不够坚强,容易产生烦恼。因此,在展开..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宗教狂热于事无补如果对灵修之道不了解,即使你笃信宗教,对宗教十分狂热,也会于事无补,你的人生不会有所改善。宗教狂热对你毫无益处,当你变成一个狂热或自大的佛教徒时,就会诸事不顺,因为教法没有为你带来灵性的快乐。因此,晓得如何作个灵性修行人是很重要的。刚才所说的,..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上师与弟子在金刚乘,我们常论及上师与弟子的关系。上师是给予指导的人,所以我们说上师必须具足资格。最重要的是,上师必须拥有真正的经验。无论你的上师是谁,都必须很有经验,他至少要明白自己在讲什么。否则,上师可以滔滔不绝谈论很多,这很容易,但是却不一定明白所讲的内涵..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与教法建立关系我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各地见到很多类似的例子,学生们常常讨论「你的上师是谁?我的上师是某某。」有如彼此互相较量。他们互相较量谁的上师更年轻,谁的上师更英俊,谁的上师更有口才,谁的上师更善于交际等。我听到很多年青人在谈论自己的上师时,有如在谈论自己..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努力修持来寻找上师其实,上师也在寻找弟子。因为真正的上师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帮助众生。如果未能找到合适的弟子,上师不仅事业无成也浪费了时间。与其在世上受苦,不如回净土安住。因此,真正的上师具备寻找真正的弟子的意图。不过表面看上去,真正的上师不会来寻找我们。因为我们..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智慧的审察一般人总是爱好谈论上师的形相,尤其是上师的谈吐。如果上师的开示动听,就会被视为好的上师。这并非亲近上师的正确方法,也未必是鉴别上师真伪的正确方式,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演讲者。很多人口才不错、待人亲切,但可能表里不一。因此,必须小心谨慎,以精明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