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有各种外相要去哪里才能找到上师,如何依止他们,都是不容易明白的。如前面提及的,选择上师的条件是他的资格,而相貌并非选择的条件。上师的相貌可能很俊美,但不一定具备任何资格。具备资格的上师,相貌也可能不俊美。因此这是件很困难也很无所适从的事。西藏以往有许多规模..
释迦牟尼佛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最大的加持在金刚乘里有时非常强调对上师的依止,因为修行人极度需要上师的加持。这对初学者而言,真的十分重要,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式可以亲近来自「树干」的加持。这些修行人十分需要上师的指导,通常的说法是需要得到上师的加持。从金刚乘教法的观点来看,最大的加持即是..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什么是根本的障碍「伟大的理解」、「大手印」或「大圆满」必定从细微的理解开始,即使只是喝一杯水,也可以给你许多有关普世真理的教法。这不过是个相对的行为,但必须对此有所了解,从而对究竟真理有所了解。如果你视相对真理为相对真理,这就是究竟真理!可是我们却不明白相对真..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无畏给你真正的快乐这也是我的体验之一,我把自己的体验与大家分享。我不仅在分享我的知识,也在分享我在「体验上」的认识。这是非常自在的感觉,充满快乐与满足,超越言语的表达,你必须体验这种感觉。要体验这点并不太难,许多人可能认为,要做到这点必须很有学问、很勤勉,必须..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从误解中解放自己不只是佛教,几乎各形各色的人事都在谈论解放,谈论如何将宗教从桎梏中解放出来。解放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非常困难!然而,这却是很重要的事。首先,必须把自己的思想从误解中解放出来。我们对宗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邻居以及事业伙伴皆充满了误解..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除去误解,一切将自然复新去除误解,最重要的是了解相对论。把相对世界视为相对真理的表现,这是很重要的。其次,我们不应佛教理论与实修存有误解。许多人认为佛教理论及教义对享受人生有非常悲观消极的看法,他们从字义上认为,美好的生活与享受、家庭或是佳肴、华衣等诸如此类的..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灵性修持让我们从误解中解脱一些佛教徒认为佛法就是宗教,并将之作为宗教来修持。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观念与修持。某些看似资深、自称大修行人的人,也落入佛法就是宗教的陷阱。这种根深柢固的观念是一种重大的误解。首先,正如之前所言,将佛法视为灵性的哲学是非常重要的。灵性修..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执着即对标签深信不移执着就是对某些人或事物加上标签,然后对之深信不移。刚才我曾提到,对我而言我的朋友可能是世上最好的人,那是我对他的观感。但我身旁的人对他可能有相反的印象,说不定认为他「太丑、太矮、太胖」。这是别人的观感,我并不介意我的朋友「太丑、太矮、太胖」..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无执是心灵的法则无执是心灵的法则。即使对心灵的理念执着也是不行的,因为那并非灵性的部分,反而会让你偏离灵性。灵性是你人生中的重要部分,这固然很好并值得鼓励,但如果你有所执着,那就不大行得通了。基本上我认为信念与执着是同一回事。至于无执,我指的是对于「不被误解所..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尊重并忽视宗教提到宗教与灵性,所谓的灵性修持,其实就是忽视但又尊重一切宗教,这一点很重要。本着智慧和对宗教清静本质的透彻了解来忽视宗教,这就是宗教的精要。你应既忽视它又不忽视它,在日常中培养这样的理解很重要。你并非出于瞋怒或憎恨而忽视各种事物,因为不应对任何事..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因果业力与中道皆是自然的一部分某些人认为因果业力只是佛教徒的一种说法。如果你不信奉佛教,就没有因果业力;如果你信奉了佛教,才会有因果业力。为了不被因果侵扰,最好不要接近佛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果业力与中道皆是宇宙的普世真理。本初的我们原本处于中道,但由于种..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真正的佛即生命的实相佛陀曾在其主要教法中提到:「若有人视我为佛,则永不能见佛。若有人将我的言教视为法,则永不能亲近正法。」这是个伟大的讯息,可惜被人误解了。即使一些对佛法很有认识的大学者,仍是不明白这一部分。他们将「佛」视为世尊释迦牟尼佛。然而释迦牟尼佛说过,..
佛法因人而异
佛弟子问:“念经不如持咒,持咒不如持名号。”这样的观点对吗?答:没有究竟的对与错,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也许有人会追问,那么,诵经﹑持咒﹑持佛菩萨的名号到底需要吗?重要吗?从某个角度来说,诵经很重要。就如汉地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如果没有听到诵经的声音,他绝不会听到..
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
我们已经粗浅地了解了轮回的真相,明白了三界六道都是充满痛苦的。而我们在轮回中也吃尽了苦头,不仅是这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生死中流转,受到了无数的折磨、无数的煎熬、无数的痛苦。如果不想方设法离开轮回,这些苦难将永远继续、无穷无尽、无可避免。对于任何事情一旦知道了..
天道众生之苦
三善道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其中,天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天欲界天从下往上共为六层——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的天人由于行善的层次不同,所以居住的环境、相貌、寿命等各方面皆不相同,越往上越完美。四..
因果是自然的规律
无论是轮回还是涅槃,都遵循因果规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规律并非释迦牟尼佛所指定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为例,火的本性是灼热,毫无疑问这是自然规律。不论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碰到火都会被烧到,这..
八种天人之功德
在第一世蒋贡仁波切的《了义炬》中介绍了八种天人的功德,在这里也为大家讲解一下。所谓八种功德,既是过去世积累福德的结果,也是我们今世需要依照修持的。功德之一,长寿人类的寿命最长不过百岁左右,而天人的寿命却是不可估算的,可以是几千几万年,也可能是几个大劫,甚至几百..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意无意地难免会造作一些恶业。如果恶业很大,我们就会觉得很紧张,赶紧忏悔;但若是恶业比较小,我们往往会觉得无所谓。这种心态是错误的。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确如此,我们不能因为恶业小就忽略它、纵容它,要知道恶行再小也可能..
学佛修行不要好高骛远
学佛修行就如生活一样。我们很多人很擅长打理生活,譬如买吃的东西,不可能所有的都买,买的一定是自己想吃的,对身体有帮助的。住的房子也好,穿的衣服也好,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假设我们是一名打工者,收入比较低,但却想要一幢别墅,那就会不太现实。我们学佛也是如..
索达吉堪布:世间万般皆苦,唯情执最苦
若有人问佛陀:“应当如何对待爱情?”佛陀不会劝所有人出家,也不会让所有人学佛。佛陀会说:对感情不要太执着了,否则一定会带来痛苦,这些痛苦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完全是自作自受、作茧自缚。问:有个对佛学感兴趣的同学,给我讲了许多成佛的道理。我当时反问他:“你想成佛,..
即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
不要说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为什么呢?因为如今的出家人无论再怎么下劣,最迟也会在胜解佛出世时证得圣果,从这个角度而言,任何出家人都不应该受到迫害。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有些出家人是非常清净的大德,而有些出家人虽然表面..
修四无量心与菩提心有何方法与技巧
居士问:我们在发四无量心的时候,里面包括慈、悲、喜、舍这四个,那这四个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观修呢?如果想让自己的菩提心慢慢生起来,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太桥堪布答:当然有,我们佛经中经常会看到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既是生起菩提心的重要方法,又是菩提心的..
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算是真正的成就
居士问:居士修行到什么境界或者获得什么样的感应,算是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太桥答:对一般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成就也不一样。获得的成就分为三类:其一,小乘的成就;其二,大乘的成就;其三,金刚乘的成就。小乘成就又分为两类:其一,声闻乘;其二..
利他心的功德不可思议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有一世转生于拉马车的地狱里。当时,他与同伴嘎玛热扎一同拉地狱的马车。这个马车特别大,二人合力都拉不动。狱卒们就拿锤子打他们,遭受非常难忍的痛苦。这时他想:我们两个人也拉不动,与其共同感受痛苦,不如我一个人拉,让同伴休息。这是释迦牟尼佛第一次..
吃素从修心做起
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缘,也是方便。智慧和慈悲才是修行的重点与核心。几种吃素的动机一般说来,整个佛教都非常重视吃素,尤其是在我们汉地佛教地区吃素的习俗非常广泛,历史也很悠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感到非常敬佩。因为吃素就是我们对自己制定的一个修行的戒..
《心的方向》系列开示——人身是怎样获得的?
想要了解人身从何而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样一个概念:众生之中,堕入恶道者如大地上的尘土,获人身者如指甲里的尘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之前反复强调过,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就为无明所惑,习气非常深重,所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恶事,并不用任何人教唆,直白一点讲..
如何面对家庭遗产纠纷?
对于财产不应当特别执着,更不可以为了得到财产丧失道德,令亲人之间反目成仇。遗产纠纷问题往往会闹得亲人不和。而我们年轻一辈又只能冷眼旁观,要不就是站在自己家庭这边,其他的什么事都做不了,感觉很痛心。拥有家庭财产有利也有弊。对于凡夫而言很少会发现钱财负面的一面,对..
以神通来吸引他人信佛是否正确?
居士问:如果我们用修持佛法后得到的神通来吸引他人信佛,是否正确?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佛法,首先要看发心,其次还要具备无上的证悟。传播方式的正确或不正确是由发心来决定的。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一直到现在,佛法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传播的:一种是“教法”,另一种是“证法..
修行的成就
佛法绝不是衡量他人过失的工具,而是调伏自心的殊胜灵药,更有自觉觉他的圆满方法。三乘的成就对一般的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成就也有所差异。成就分为三类:一,小乘的成就;二,大乘的成就;三,金刚乘的成就。小乘的成就又分为两类:一,声闻乘;二,..
吃素不是一种执着!
有些学佛人在很多地方只追求表面形式,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仔细观察,其中确实有缺少正知正见的情况,沉迷在民间信仰之中,这是很可惜的事情。由于内心缺乏正知正见,只能做些表面上的修行,最终并不能成为真正的修行。有一些皈依佛门多年的修行人,努力苦修,生活简朴,吃素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