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

问: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答:现在人一味地认为,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档次越高,从中得到的快乐肯定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可怕,迟早会变成金钱的奴隶。我们南赡部洲的福报,毕竟不像北俱卢洲和三十三天一样什么都是自然现前,每一笔财富..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开示生死之轮图的起源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

是我们的心对它下了定义

执着,来自“我”的心。比如好看和不好看,是由“我”的心决定的,现代人喜欢苗条的女子,唐代却以胖为美。不同时代、世界各地的审美观都不尽相同,举例来说,大多数人看到花朵会觉得美丽,感到欢喜,但在非洲有些地方,人们觉得花是诱惑人的恶魔象征。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将鲜花折..

人人杀业都不轻,要用什么消业

暇满人身难得,我们没有投胎到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牲道,没有生在屠夫、渔民、猎户这样恶业炽盛的家庭,并有机会闻思修佛法,这真是极其殊胜难得的因缘福报成熟了。但是生命总是无常,人们现在看似能够轻轻松松得到佛法,生命却在不经意中不断消逝。二、三十岁的时候,你也许觉得人..

索达吉堪布:喜欢念《心经》的人,都是有大福报大智慧之人

释迦牟尼佛即将示现圆寂的时候,曾将大、小乘的八万四千法门交付于阿难尊者,并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如果你把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全部损坏了,我也不会责怪你;但如果你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的一个偈颂丢失了,我就要怪罪于你!”这就说明,除了般若波罗蜜..

出家人是寄生虫,不劳而获?

藏传佛教心灵教育中的四条通则我为各位讲讲藏传佛教心灵教育中的四条主要通则:贤善人格、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1、贤善人格人格贤善很重要。不论你在校学习也好,今后工作也罢,如果做人很差,即使有再好的学问、再大的能力,可能也派不上用场。我的上师是法王晋美彭措,他是..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8集)

上一次介绍了「三辈往生」,在结束的时候也把「往生正因」里面第一段正因里头的第一句话,要读诵《大乘无量寿经》,这个上次也做了介绍。这两品所谈的都对於我们来说非常切要。我们知道了很多很深的道理,知道了很多极乐世界的好处,知道这是度众生可以说唯一的方便法门,但是具体..

益西彭措堪布:关于放生和怎样放生

(一)放生的意乐放生时,调整好自己的发心十分重要。功德的大小不是取决于外在形相,而是完全取决于发心的大小,在放生当中发心越大,培植的福德也就越深。《普贤行愿品》说:能令众生得欢喜,即令诸佛欢喜,在对待众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应该和承事父母、师长、阿罗汉、乃至如来等..

来自于「我」的分别心

执着,来自“我”的心。比如好看和不好看,是由“我”的心决定的,现代人喜欢苗条的女子,唐代却以胖为美。不同时代、世界各地的审美观都不尽相同。举例来说,大多数人看到花朵会觉得美丽,感到欢喜,但在非洲有些地方,人们觉得花是诱惑人的恶魔象征。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将鲜花折..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念《心经》能遣除违缘?

因为《心经》所讲的是空性精华。我们之所以会遭遇恐怖、灾难、违缘等侵扰,根本在于对人我和法我的执著,倘若证悟了无我空性,断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一切魔障就没有猖狂的余地了。《心经》宣讲的是最殊胜的般若空性,以此空性的威力,再加上《心经》的加持力,内外密的一切违缘都..

凡夫不自由,所以是痛苦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随缘了,放下了,就是完美。随缘是缘起,是相上的东西;放下是空性,是体上的东西:但这是无二的。现在有的人执着空,认为都是空的,所以就不用念了;都是空的,所以就不用做了。《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完全说明了诸法..

听经闻法的四种功德

佛经中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这一偈颂就阐明了闻法的四种功德:1、“由闻知诸法”:通过听闻佛法,能知道取舍法与非法,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知识。在这个世间上,即便..

索达吉堪布:密咒的功德与加持不可思议

“密宗里面的咒多半是鬼神的名号,所以念密咒,常常把些鬼神都找来,我们中国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把鬼神都招来了,你再没有本事把他送走,这以后就很麻烦,所以学密的人著魔的机会多。”说出这番话的人实在缺乏对密宗的基本知识。《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解释密咒时..

达真堪布:在世间修行如何面对各种众生

我们通过学佛修行,就是让自己坚强起来,自信起来。真正的出离心是一种勇敢的心,敢面对,敢承担,没有什么可怕的。人的力量,也可以说是心的力量是很大的。我们就是信心不足,做什么事情都不专心、不认真,所以力量发挥不出来。你真能坚强、勇敢地去面对、去承担,有信心、有决心..

慈诚罗珠堪布:幻化故事的启发

阿底峡尊者,印度人,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在西藏期间,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窍诀与法门。其中有些是他自己亲自撰著的论典,有些是他和弟子之间的对话问答。他创立的噶当派法门包括父法和子法。其中的“父”,是指阿底峡尊者;“子”,则是指他的学生、弟子。..

达真堪布:生随缘自在是净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随缘了,放下了,就是完美。随缘是缘起,是相上的东西;放下是空性,是体上的东西:但这是无二的。现在有的人执着空,认为都是空的,所以就不用念了;都是空的,所以就不用做了。《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完全说明了诸法..

索达吉堪布: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顶礼根本上师足!1、皈依、发心(三遍):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2.发四无量心(一遍):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3、供养..

索达吉堪布:佛教的四条心灵通则

今天是“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的第二天,会场上洋溢着欢喜、包容、开放、自在的气氛。今天的主题是“佛教与心灵教育”,在这样的殿堂,研讨这样的主题,我想在座的和我一样,非常欢喜。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从主会场这里看去,我们教育学院的整个地形和建筑,有点像拉萨的布达拉宫,..

夏坝仁波切:出离心和菩提愿二者有矛盾吗

没有出离心的话就不会有菩萨行愿。出离心的意思是看到轮回当中的行苦、苦、苦苦的真面目,也看到了我们人生有苦,还有苦的根源——业力及烦恼等等的本质,发现我们的世间以及十八层地狱、所有的天界、阿修罗、人间、畜生、饿鬼、地狱等等六道轮回当中,以为的一切荣华富贵和权力、..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面对无明

一、无明的危害《大乘阿毗达摩》与小乘《俱舍论》中,把我们的负面情绪称为烦恼,并将烦恼的种类分得非常清楚。一般的心理学与医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描述烦恼方面的词汇。无论如何分类,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无明,也即愚昧、愚痴。因为不知道世界与自己的真相,很多事情想..

嘎玛仁波切:你怎么看香火鼎盛?

一直以来,人们以“香火鼎盛”来形容寺庙的事业发展良好,认为如果一座寺庙,去的人多,点蜡烛、点香的人多,这里的佛教发展就很兴盛。这是一个误区,佛教弘法利生事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僧团的精英教育,以及带领信众闻思修佛法上,要能够将佛陀的教义广传兴盛。如果一座寺庙,没..

让自己的语言越来越有重量

学会戒恶口,语言会越来越有重量。你们有没有发现,一群人坐在那儿,有人讲一句话,别人一听马上就记住了;有的人前前后后重复了很多次,别人却不知道他想说什么,觉得没有听懂。原因是什么呢?说话,也有福报。你的语言讲出来,有没有重量,和语言的福报有关系。如果一个人平常讲..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是谁救了你?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ShangLongrikGyatsoRinpoche我们要先确定好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太多人为了追求这个完美而使自己陷入贪执、分别、忌妒、猜疑、恐惧、悲观之中。换个角度把自己抽离往低处看,往脏处看,你便会发现你拥有的其实比别人多,只是我们常把埋怨放在心中,常把..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至善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ShangLongrikGyatsoRinpoche人如果不违背天理循环的道理,如果可以安然自在于自然之道,如果可以不受规律又合宜法度,从容淡定的处理和面对周遭一切巨细靡遗恼人的一切事物,表示这个人做人处事已到达化境。天下第一等人是不受任何的外在和内在干扰的人,..

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现在很多人都有精神上的隐患,只是自己没感觉。如果你经常感到焦虑和恐惧,没有安全感,有时很暴躁,控制不住自己,睡不好,吃不好,爱胡思乱想,这些都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开始。从前的农民、工人,很少有人得精神上的疾病,有的连更年期都没听说过,只有都市里的人容易出现更年期的..

达真堪布:“万法皆空”为何又“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讲的是空性,“因果不空”讲的是缘起。不是除了“万法”以外还有一个“因果”,此二者是一个意思。万法的本性是空的,因果的作用是不会空的。因果的作用就是缘起,缘起是不会空的。缘法就是因果,因果就是缘法,只是用词不一样。“万法皆空”..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见诸怨家作损害时,应思维他们被烦恼魔所驱使,不能自主,所以不但不应生嗔恨,而且应生怜愍,需发心令他们远离烦恼。因此,自己应当勤修菩萨行。如《中观四百论》云:“虽忿由魔使,医师不嗔怪,能仁见烦恼,非具惑众生。”月称论师亦云:“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智者善..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菩萨戒律仪论为一切众生受持清净菩萨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浩如烟海的经论中,诸圣者以谛实语同声开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是一切善法的种子,是菩萨弘法利生事业的源动力,以菩提心受持之菩萨戒,是大乘菩萨的根本,利乐一切有情之..

当你还可以努力时 不要告诉自己“不可能”

不要将自己和他人比,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要将他人追逐的理想变成自己的目标,因为你有你的路,与其眼看着别人的美好,不如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幸福。当你还可以给予时,不要轻言放弃;当你还可以努力时,不要告诉自己“不可能”;当你主动停止尝试前,没有任何一..

达真堪布:发菩提心才能得大自在

佛讲人有三种根基:下等根基、中等根基、上等根基。我们学佛修行的时候,法门不是很主要,主要的是自己的根基在哪里?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说这个法殊胜,那个法不殊胜。大圆满法是殊胜的,但是不能说别的法就不殊胜。和自己的相续相应叫殊胜的法,修这样的法才能得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