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两种:一是出家的受业和尚,俗称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坛上和尚,..

空云居士:我诵地藏经的感应

末学所有的文字全部是个人的修行经历及感悟。末学整整诵了七年多的《地藏经》,少说也诵了五千多部,直至二零一五年底才停止,其中感应无数,现在略微谈谈,鼓励佛友们努力修行,早日解脱。当然这期间也诵了很多的经,例如二千多部《金刚经》,近千部的《无量寿经》,还有《法华经..

为什么莲花可以作为佛教的象征?

莲花有其殊胜之处如果说做一个全民公选,选出一种花来作为佛教的代表,那么,毫无悬念的肯定是莲花。莲花代表佛教,佛、菩萨的造像,无论是坐的、站的,都离不开莲花。说到莲花,它的公众形象就是“纯洁”“清净”“出淤泥而不染”……但是,真的仅仅只有这些么?世间万物、花草那..

最高的养生法:培养福报

供养获福体现在长寿营养或者养生问题很关键。如何活得更加健康,佛弟子应该关注这个问题。以下讲讲促进健康的几种境界。先讲第一种观念。有的人觉得吃肉有营养,肉中有蛋白质、脂肪等,能量比较高,这是第一种想法。很多人给小孩子补充营养,补什么呢?肉。那是真的有营养吗?不是..

如何化解怨气和超度

有道友问,要如何化解怨气和超度众生,尤其是七月份。一般来讲,你要化解怨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要认识到自己。先明白自己的业力。一般人很难看清自己。这里头就要借助一种方法,就是影子。你的影子,就是你包括在你家族中,你过去的业力如何,你去家族中找,从你父亲,爷爷..

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这个,这个一定要知道

般若是智慧,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这个,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学佛是学什么?求智慧、求福报。智慧是主,福报是附带的。有智慧就有福报,没有智慧,福报是假的不是真的。没有智慧就是愚痴。现在人哪个不愚痴?他不承认他愚痴,他以为他很聪明、以为他很能干。为什么说他愚痴?他所想的..

殊胜!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获福无量

武汉石观音寺观音像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

中国佛教有哪八大宗派 一首偈子可以概括!

佛教的八大宗派佛教的八大宗派虽是中国佛教的产物,但其根本依据均不离佛所说的教法。每派都有其完备的体系和经典理论依据。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首先:“密富禅贫方便净”这句中说明了三大宗派的..

学佛后心灵麻木了,那就很危险

学佛之复杂,不是一般的。因为理论很多,宗派也多,每个人都说自己的宗派是第一。佛教内部也是如此。这里头就很麻烦。包括现在学佛,有两个论调。第一个,认为要懂得教理以后,才好去念经,否则你每天念经,教理不懂,烦恼就断不了。根据这个观念,就诞生了许多教理派,什么佛学班..

能积累大福报大功德的方法

一如香遍满堂室一个人靠化妆、洒香水得来的香气,仅是短暂的、局限的。我们经常养成随喜他人,所散发出来芬芳气质,就会充塞着所处的空间,让你周遭的人都能闻到,亦如你赞美别人地赞美你、欢喜你。二如炬普照十方愿意赞美别人、随喜别人,喜欢显扬他人的善美,你的人格道德就会像..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就入三摩地

《圆觉经》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就入三摩地无论是人、事、时、地、物,在佛的眼中尽是幻。人生、宇宙尽如幻。人、事、时、地、物,一切尽是缘起,缘起尽是如幻。《圆觉经》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所以,修行,你体悟到如幻,就入三摩地。如幻三摩地,弹指超无学,无学就..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不论时地,不拣根机,只要念佛,便得利益,若以目的而论,西方弥陀净土的念佛法门,不用讳言,确是以死后往生极乐世界为主。但是《阿弥陀经》也说,那是一部“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

不要被你的大布施所迷惑

现在佛法的兴旺,但背后总是经济在推动,对于这种兴旺,我总是有些隐隐的担心。虽然造佛像,放生,建寺等都需要金钱。甚至寺院搞慈善,乃至搞法会,都弄的轰轰烈烈。但我想,佛法的超越的部分,清净心的部分就越来越少了。我们在布施时,很容易迷惑,总是执着于钱财多少的功德。有..

佛法平等无二 依修行方法不同分这10宗

佛法平等无二选自《弘一大师文集——法义》,弘一法师著述。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著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杀,那是有罪的。(见四分律调部之二及律摄卷二)此所谓自杀,是指为了厌恶此一生命的存在,误以为自杀之后,便可得到解脱而言。因为佛教徒主张因果定律,若不证悟诸法实相,若不以修持的工夫解脱生死,自杀是没有用的,业报未..

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哪个厉害?

观音菩萨与地藏菩萨学佛后,常会发现一个问题,比如求子,你问观音好,还是问地藏好。人都想找出个最好出来。法华经说,念观音圣号功德,等同于六十二亿恒河沙功德。地藏十轮经又说,百千万劫来供养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不如一个人一顿饭的功夫来供养地藏菩萨。这时众生的分别念就出..

指引你开悟的佛教经典:《楞严经》

楞严是修心迷悟的关键选自《三宝论·佛宝论》,明贤法师著佛陀及弟子居住在舍卫城时,城里有一位摩登伽女钵吉蒂(摩登伽女是印度女性贱民之通称)。因身份低下,钵吉蒂总找不到如意郎君。有一回,钵吉蒂正在担水,阿难托钵向她乞水。她一见这位英俊的沙门,不禁神魂颠倒,又看到阿难..

怎样放生才如法?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于..

普贤菩萨十大愿究竟说了些什么?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普贤菩萨像》(图片来源:凤凰佛教)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

消业障最快的方法

为人处世之道,乃是我们人生必不可少的原动力和助上缘。佛菩萨们给我们留下很多关于为人处世方面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一、学会赞美,尊重他人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了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他是一位始终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每逢见到出家或..

农历二月十九日 恭逢观世音菩萨圣诞

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观音菩萨,本名观世音,梵语音译为"阿那婆娄吉低输"或"阿婆卢吉低舍伐罗",与我国汉族寺庙中的文殊、普贤和地藏菩萨一起,并称为四大菩萨。在佛经中,称观音为大慈大悲的菩萨,受苦受难的众生,只要诚心诚意地念诵其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

佛教提倡放生的经典依据,怎样放生才如法?

佛教为什么提倡放生?“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如..

一定要看:高僧推荐的十九部佛经

诵经读诵的佛经,但视为了什么目的,再看能有多少时间。通常佛教徒们读诵的经典,不出《心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一部分有较多时间的人,可以读诵《法华经》、《华严经》。诵经的方式,如系一人,可用木鱼,也可不用木鱼,两人以上..

楼宇烈:我学佛法几十年的体会

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大家又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对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禅宗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将禅看成是和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很神秘的、彼岸的一..

佛教的十八种法器 绝对能演奏交响乐

佛教的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法物。寺院道场常用的法器法物如下:潮州开元寺藏经楼铜钟一、钟:..

你为什么就碰不到高僧

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对修道人来是很不利的。大家都往别人身上看:这个人做得好,那个人做得不好,却很少看到自己。修道人需要保持宁静,学会慢慢地反观自己,而不是观察社会,那实在没有意义。要知道,社会上的许多报道,跟你的生活实在没有关系,跟你的修行也没有关系。而这些报道..

修行不是学佛法知识,而是培养灵性

现在佛法看起来很兴旺,但我们仍然要有忧患意识。其实评价佛法是否真正兴盛,不是看学佛的人多不多,而是看证悟的人多不多。不是看庙宇是否建的大不大,而是看真正的道风。许多人把佛教当成了佛陀的教育,这个概念很有问题。教育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属于大脑思维层次的。人..

修行,心一定要直,切忌拐弯

修行人的相有很多种。现在讲一个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国时期的人。他以前在天台山时,负责管理蜡烛。他很笨!有一年刚好是六月初六,传统的晒经的日子,寺院都要把佛经取来晒。那晒经时,有个小沙弥知道他笨,就故意跟他说:“经书要晒,防止发霉,你看管的蜡烛也要拿来晒一晒,..

消除心垢才是修行重点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我们分析了现在大家谈的禅法有很多种,也都建立了他们各自的禅法,透过禅修、禅观、禅定、坐禅、止观、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以达到开悟的目的。既然他们自有禅定与教观,我们乐于称赞并尊重。但是禅宗不走这些路头,别开生面的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

你为什么碰不到高僧?

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对修道人来是很不利的。大家都往别人身上看:这个人做得好,那个人做得不好,却很少看到自己。修道人需要保持宁静,学会慢慢地反观自己,而不是观察社会,那实在没有意义。要知道,社会上的许多报道,跟你的生活实在没有关系,跟你的修行也没有关系。而这些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