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

如何从三乘佛教的角度来看待身体?

我们有没有思考过与生俱来的身体是不是真实可靠?是不是值得我们倍加珍爱?我们的身体就像小朋友玩耍时吹出的肥皂泡泡是无常的、不可靠的。虽然泡泡在阳光的折射下呈现出五光十色非常漂亮,但除了幼稚的小朋友没有人会把泡泡当真,更不会有人想去收藏泡泡并把它装在盒子里带回家。..

为已故亲友烧纸有用吗?

单纯地烧纸肯定没有什么功德,因为这些做法是随自己的想法做的,并没有如法地去做,只是随便烧烧纸。随便烧纸,不可能对众生、对亡灵产生帮助。但是通过四种力量,是可以把你烧的纸,还有烧的任何一种食物,变成为众生能够直接受用的东西。哪四个呢?一个是禅定,一个是密咒的力量..

吃素与修心

有一些学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种极端。比如:某个人虽然能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但只注重外在表面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要减少,这才是修行的目的。烧香..

【用心聆听】托钵与吃素

导语:托钵,体现的是佛陀倡导众生平等的慈悲思想。佛陀未曾对弟子饮食提出特别要求,只因在实修密法的外密时戒律的约束,特别要注意禁食葱、蒜、酒、肉等。佛弟子能够为了众生而发菩提心戒众生肉最好,暂时做不到,也要发愿不伤害众生,吃三净肉为好。佛陀时代,僧人们托钵乞食,..

不作布施、不考虑后世的人非常可怜

不作布施、不考虑后世的人非常可怜,要知道,往昔的布施导致今生富足,今生若没有布施,来世定会非常贫穷。嘎达亚那尊者有一次到河边去,遇到一个女人手持水瓶,坐在那里大哭。尊者前去问她为何痛苦,女人说自己非常贫穷,到哪里都找不到任何财产,实在是不想活了。尊者说:“不要..

为人们内心带来安祥与宁静的是佛法

很高兴你们有机会来参访巴蓬寺,并且探望在这儿的出家儿子。可是我很抱歉,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们。在法国,物质上的东西已经很多,不过,有关“法”的却非常少。我曾去那里看过,那儿的确没有能为人们带来安祥与宁静的法,有的只是一些不断使人心迷乱和困扰的事物。法国物产丰..

人生在世的苦苦和行苦

苦苦: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说,麻风病还没有痊愈又生毒痈,毒痈还没好转又生脓疮;父亲不幸逝世,紧接着母亲也撒手离去,被怨敌抢劫一空又加上心爱之人命归黄泉。曾有一则新闻报道,东北有户人家一天内连遭奇..

不要在寺庙里漏福造业

有漏皆苦,只要生在轮回里,不管你用任何方式生存,所作所为大部分都是苦难的源头。人们有意无意间,不善的业力造得数不胜数,即使是来到昌列寺这么神圣的地方,我还一再又一再地告诫弟子,这里是修行的地方,一定要管住自己的身体、嘴巴和大脑,很多人还是根本就管不住。不要在寺..

要想有福报,就要种善因

我们要不断播种福田,以后才能有福报,这就是因果。现在如果福报很大,是因由之前播种的福报丰收了。要记住,没有无缘无故的富贵名利,这些都是曾经播种福田成熟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上供、下施的方法努力种福田。现在虽然看起来是我们在供佛,但佛并不需要饼干、水果、饮料、花、..

行住坐卧,安住每个当下,也是一种禅修

什么叫做「止」的禅修?所有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道的基础,都是专一的止的禅修。所谓的「世间的基础」,是指要证得初禅、二禅等等,这些功德也是要由于有「止定、专一」的基础才可以达到的,意思是如果仅仅是很善良、具备正知正见,这还不够,你必须要具备止的禅修,也就是你要知..

无常之中,照见月亮

据说,当人们珍视同理心与宽恕的价值、愿意了解他人的观点,并且对所拥有的事物知足时,就是光明时代。当这些价值受到系统性破坏时,你就可以说,世界末日已经开始渐露端倪。当我们将无害的乞丐视作害虫,并且艳羡那些惯于破坏地球的亿万富翁时,我们就是在邀请世界末日的到来。命..

不占用时间的修行方法

作为一个修行人,内心应该时时不放逸,做任何事情,包括吃喝拉撒,都应该有意义。比如吃饭。若是以贪嗔痴的心态吃饭,就是造业的;尽管没有以贪嗔痴等烦恼的心态吃饭,但若是在放逸的状态下吃饭,也是无意义的。“怎么能是无意义的呢?我吃饭了就不饿,不吃饭就饿,这就是吃饭的意..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扩展愿菩提心的空间在相对的境界来说,有两种证悟的心。一种是愿菩提心,另一种是行菩提心。发愿获得证悟的心与愿菩提心有关。作为修行人,无论是修持密乘、大乘或小乘,皆需受到某种启发而修行。修持菩提心表示你在修持慈悲与仁爱,你必须让自己深受启发并让某些事物使你感动。当..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培养行菩提心的基础发愿菩提心后,接着是发行菩提心,即菩提心的修持,如布施、精进等。可是,若没有培养愿菩提心,就无法修持各种波罗密多60胜行。这点很重要。如果缺乏对愿菩提心的理解,那么修持布施及其他波罗密多胜行,大多是抱着私心而修的。譬如在修持布施波罗蜜时,你可能..

如何才能积福?

佛经上说只有福德资粮圆满了,才有可能证悟空性。也就是说,证悟空性的必要前提是圆满福德资粮。福德资粮就像燃料,空性智慧就像火,没有燃料火就不可能燃烧起来。空性智慧要依靠福德资粮来点燃。所以,想要证悟空性开启般若智慧,首先要在积累福德资粮上努力。积累福德资粮的方法..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一堂化解压力的课压力是生活中极为普遍,亟需处理的问题之一。我们的生活忙碌到不堪重负的地步,化解压力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其实压力的出现是我们存有某种误解的结果。为了化解压力,首先要找出它的成因。而成因正是我们的误解。由于压力是佛教修行者所面临的一大障碍或困扰,..

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

我们已经粗浅地了解了轮回的真相,明白了三界六道都是充满痛苦的。而我们在轮回中也吃尽了苦头,不仅是这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生死中流转,受到了无数的折磨、无数的煎熬、无数的痛苦。如果不想方设法离开轮回,这些苦难将永远继续、无穷无尽、无可避免。对于任何事情一旦知道了..

饿鬼道众生之苦

与地狱道相比,饿鬼道的环境稍微好一些,众生所遭受的痛苦相对少一些,寿命也相对短一些。大部分饿鬼的身体形状是腹如大山、咽如针孔、腿如干草,且脖子很长。有些饿鬼的身体是非常巨大的,有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长。佛教经典中将饿鬼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

因果的四种形式

因果的四种形式,分别是:一、动机善,手段恶;二、动机恶,手段善;三、动机恶,手段恶;四、动机善,手段善。第一种:动机善,手段恶举两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为了供养三宝而伤害众生,这个行为的动机是供养三宝,而不是为了满足私欲或私利,动机是善,但行为错了,而手段则..

八种天人之功德

在第一世蒋贡仁波切的《了义炬》中介绍了八种天人的功德,在这里也为大家讲解一下。所谓八种功德,既是过去世积累福德的结果,也是我们今世需要依照修持的。功德之一,长寿人类的寿命最长不过百岁左右,而天人的寿命却是不可估算的,可以是几千几万年,也可能是几个大劫,甚至几百..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意无意地难免会造作一些恶业。如果恶业很大,我们就会觉得很紧张,赶紧忏悔;但若是恶业比较小,我们往往会觉得无所谓。这种心态是错误的。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确如此,我们不能因为恶业小就忽略它、纵容它,要知道恶行再小也可能..

孝顺父母者,会得到护法神的帮助

何者孝敬父母亲,彼族具梵阿阇黎,供养彼等今名扬,他世亦转善趣中。此处布施的主要对境,是恩重如山的父母。作为大乘修行人,要对一切众生作父母想,但是首先,应该对今生的父母孝顺恭敬,否则,想把其他众生视为父母是不现实的。大小乘的佛经中,非常强调对双亲的孝敬。一个人若..

财富的多和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诚如《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报才大

世上的一切快乐都是从利他而产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发的。《入行论》亦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现在很多人十分羡慕开悟成佛的境界,一谈起这些就津津乐道、特别神往。然而,成佛又是为了什么呢?。华智仁波切曾明确地告诉我们:..

即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

不要说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为什么呢?因为如今的出家人无论再怎么下劣,最迟也会在胜解佛出世时证得圣果,从这个角度而言,任何出家人都不应该受到迫害。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有些出家人是非常清净的大德,而有些出家人虽然表面..

修四无量心与菩提心有何方法与技巧

居士问:我们在发四无量心的时候,里面包括慈、悲、喜、舍这四个,那这四个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观修呢?如果想让自己的菩提心慢慢生起来,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太桥堪布答:当然有,我们佛经中经常会看到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既是生起菩提心的重要方法,又是菩提心的..

吃素从修心做起

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缘,也是方便。智慧和慈悲才是修行的重点与核心。几种吃素的动机一般说来,整个佛教都非常重视吃素,尤其是在我们汉地佛教地区吃素的习俗非常广泛,历史也很悠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感到非常敬佩。因为吃素就是我们对自己制定的一个修行的戒..

《心的方向》系列开示——人身是怎样获得的?

想要了解人身从何而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样一个概念:众生之中,堕入恶道者如大地上的尘土,获人身者如指甲里的尘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之前反复强调过,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就为无明所惑,习气非常深重,所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恶事,并不用任何人教唆,直白一点讲..

如何面对家庭遗产纠纷?

对于财产不应当特别执着,更不可以为了得到财产丧失道德,令亲人之间反目成仇。遗产纠纷问题往往会闹得亲人不和。而我们年轻一辈又只能冷眼旁观,要不就是站在自己家庭这边,其他的什么事都做不了,感觉很痛心。拥有家庭财产有利也有弊。对于凡夫而言很少会发现钱财负面的一面,对..

发心与因 果

一、发心与因果观察发心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自心的动机,调整自己的发心,因为正确的发心非常重要。虽然我们自认为自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但从无始轮回以来,自私自利的习气根深蒂固,利益他人的发心却比较薄弱,实际上是否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者就很难说了。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