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就是说他的法身充满虚空,但又说六方有恒河沙一样多的佛,于是我就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阿弥陀佛的法身已经充满虚空,那么六方恒河沙数佛坐到哪里去?答:佛有三身,你所问的是法身。法身是没有形状的,就像虚空一样,以空入空,相互之间还有什么妨碍呢?以前的大德用..
李炳南
往生后离开莲花出生,依靠谁来抚养长大呢?
问:往生西方,莲花化生,没有父母,如果离开莲花出生以后,那么依靠谁来抚养长大呢?答:花开出生,自然和净土圣众身形相等。好像我们这个地方的竹子,笋尖一冒土,一夜之间就能长大,并不是要继续几年。在西方出生的人,都有金色美好的相貌,并且获得了神通,哪里还需要受人抚养呢!..
生东方净土不也是一样吗?
问:《药师本愿经》也说往生琉璃净土,就会永不退转了。虽然没有说胜过极乐,但比娑婆好多了。那么我们生东方净土不也是一样吗?况且念药师佛,现世就能求财得财,求一切得一切,为什么不先享受现世利益,再往生东方呢?这样不是比求生极乐更加舒服吗?答:你居士如果能够生到药师琉璃净土,自..
怎样去观想极乐国土?
问:以前还不像现在这样深信的时候,闭目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常常有一尊穿白衣,执锡杖的和尚显现在眼前。在梦中恐怖时,这尊白衣和尚都会来解救。但到现在,这种境界,专心去想都想不出来了。是不是现在比以前退步了,还是从前的境界是不正当的?我虽然修的是净土法门,但不知道怎样去观想极..
为什么舌相能够覆盖大千世界呢?
问:《阿弥陀经》经中有‘广长舌相遍覆大千\’的话,为什么舌相能够覆盖大千世界呢?答:声相所能到的地方就是舌相所能到的地方。
哪十六个字概括了净土法门的纲宗?
问:《佛法导论》一书中说,念佛名号,十六个字概括了这个法门的纲宗。请问是哪十六个字?答:查《佛法导论》最后一页最后一行括弧内记载得最清楚,即‘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请问西方三圣未成佛前,俗家的姓名和朝代?
问:请问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根源,再请示三菩萨没有成佛之前,他们在俗家的姓名和出生的朝代。答:这都是无量劫前的事了,现在的历史只讲到五千年,怎么还谈得上朝代。只有阅读佛经,我们才知道一个大概。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总称。《无量寿经》说过,..
念佛念六字念四字或快或慢有什么关系吗?
问:念佛念六字念四字或快或慢有什么关系吗?答:六字恭敬,四字方便,太快太慢,都不适宜。必须不快不慢,心平气和,心安理得,才能得力。
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 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法华时,又说了极乐。真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三经是净法的专门书籍,净法是..
行坐睡眠以至大便小解时都可念佛,是否不礼貌?
问:《歧路指归》上‘不论行坐睡眠以至大便小解的时候都可以念佛\’一节,是否对佛不够礼貌?答:念佛注重佛号的连续,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使佛号不断。具体实行时,有‘口念\’和‘心念\’的分别。入厕所时,心念没有关系,口里不要出声。..
念佛时念在虚空或在身体,不知是好是坏?
问:念佛时,念在虚空,念在身体,有时念在虚空,有时念在身体,不知是好是坏?答:念佛不在身体,也不在虚空,奉劝你赶快把这些疑神疑鬼,虚幻不实的念头统统打消。念佛是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本旨。念从心起,声从口出,再用耳细听。不紧不慢,调匀气息,除了一句佛号以abc外,其他一切妄念都要..
在家居士,临终时都逃脱不了病吗?
问:(1)在家修行的居士,不管他怎样精进修持,临终时都逃脱不了病吗?(2)在家精进修持的大居士和出家高僧到临终时,他们的神色有没有差别?(3)在家修行的居士,应该修哪种法门,要花多少时间,临终才会出现不同寻常的瑞相?答:先说第一个问题。谛闲大师和太虚大师都是出家高僧,圆寂以前,也示..
家兄一生精勤念佛,临终能够带业往生吗?
问:家兄卓智立居士吃素念佛有三十多年历史,在三十多年修行期中,历尽多少辛苦!他曾经唱道:‘茹苦含辛扬净土,卧薪尝胆念弥陀。’又说:‘夜寝夙兴依大士,朝参暮礼念弥陀。’希望用多年来至诚念佛的泪水,滋润西方莲池的莲心。请问他一生这样精勤念佛,始终不懈,临..
《阿弥陀经》中为何没提到观音势至菩萨呢?
问:净土法门主要敬重西方三圣,《阿弥陀经》是净土宗必要的经典,而且定为每天念诵的功课,为什么经中没有提到观世音、大势至二位菩萨呢?答:净土三经,讲的道理都一样,但具体实行时就各有重心。《无量寿经》重六度万行,所以详细陈述功过,列举五受、五痛、五烧等等。《观无量寿佛经》重..
为耳聋的人临终助念,他能否得到利益?
问:耳聋的人在临终时,有人为他助念,他是否能得到利益?答:瞎子、聋子和哑巴列入八难,阻碍了接受佛法。但佛法不可思议,能消除一切人的罪过。对一个聋子来说,如果平素凭借他的眼睛,向他示意念佛,利用各种方便和机会,使他知道往生的利益,临终时悬挂佛像,烧起檀香,由他的眼睛和鼻子引起..
念佛时出声念和默念,功德有差别吗?
问:念佛时出声念和心中默念,功德相同,还是有差别?答:念佛功德,在于求定,就是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至于采取什么念法,就没有一定的限制,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去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念法,功德就大,不符合的,功德就小。..
我们不如造罪以后再来念佛?
问:‘念一句佛号就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么我们不如造罪以后再来念佛。如果说念佛是消过去的罪业,不再去造新罪,那么造了罪以后,不又是过去的旧罪了吗?答:从前某甲正在大吃砒霜,某乙看见就惊奇地问:‘为什么要自杀?’甲说:‘我不是自杀,因为听说某..
净土宗的信仰者,有必要研究外宗的经典吗?
问:净土宗的信仰者,有必要研究外宗的经典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这是大乘佛法的原则,净土宗哪能例外。不过学习时,应该知道本末和先后。‘本\’就是本宗的经典先弄通,‘末\’就是其他宗派的经典后学习。根本都没有弄通,就去学其他..
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什么利益呢?
问: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什么利益呢?父母主张给他受皈依,但他长大退心了,是谁的过错呢?答:低头一拜,罪灭恒沙。念一句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小孩虽然暂时不理解,但是已经种下善根,怎么能说没有利益呢?至于长大退心,那是他另遇恶缘,但以前的种子坚如金刚,牢牢埋在第八识田中,总..
念佛流泪是善是恶?
问:除夕晚上全家大小都很欢乐,夜深之后起来念诵圣号,念完后已接近三点,入睡后进入梦乡。梦中念诵礼拜佛像,旁边站立一位僧人,好像是玄妙法师,礼拜念诵中忽然哭泣不能自制。醒来后知道是梦,两眼泪水还正在流出来。元旦晚上,晚课念到大悲观世音菩萨时,忽然思念福建老家的慈母,悲从心..
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否生西?
问: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答: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生,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也能往生,只不过品位不高罢了。..
世俗的嗜好不能痛改,能否往生?
问:佛经说往生西方,要具备‘信愿行\’,世俗的嗜好不能痛改,是否能够往生?答:信愿行的行字是指正行和助行,正行是六字洪名,助行是多做好事,多结善缘。正行和助行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经上明明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明知有过错,却不愿改..
往生的人是否还记得他们自己的眷属?
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的人,是否还记得他们自己的眷属?答:一生到那个国土,就马上获得了神通,自然就知道他所有前世的一切事情。但所问‘他们自己\’含糊不清,到底是哪一个自己呢?无量劫来,自己改头换面不知有多少了。修净土的人,要发大乘心,并非只度自己的眷属。更不能因..
带业往生仍有恶习气,为何西方无恶人?
问:《无量寿经》说西方无恶人,但修净宗的人是带业往生,应当仍有恶的习气,为什么没有恶人了呢?答:善与恶是一个相对的名词,有一假定的界限。第八识田中所藏的恶种生起来时,指挥身口意去造十恶等罪,这个人就叫做恶人。能控制它或者断除它,约束身口意不去造十恶等罪,这个人就叫做善人..
阿弥陀佛圣诞的来历?
问:夏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夏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这个日子一定有来历,请能详细说明。答:阿弥陀佛本来是法藏比丘,在无量劫前出生。古今中外的历法互不相同,怎么能用中国的夏历来确定阿弥陀佛的圣诞呢?这个日子只不过是后人敬仰阿弥陀佛,假定一个日子以作纪念罢了。..
究竟禅净是一是二?
问:禅靠自力,净依他力,又说自他不二,究竟禅净是一是二?答:禅也离不开经教,其中就有他力了。净要信愿念佛,其中就有自力了。但二者有轻重之别,无他力自力不生,无自力他力不应,这就是自他不二啊!..
念佛老太婆和心外有法的外道有何区别?
问:一般念佛的老太婆能够明白唯心主旨的有几个呢,她们和那些心外有法的外道又有什么区别呢?答:老太婆虽然不理解唯识学说,但因为她具备信愿持名,非常虔诚,不起分别心,所以往往容易成就,不能轻视她们。..
极乐世界是方便法门,还是实有?
问:佛说的极乐世界,是不是为某些执著小我,贪恋五欲的众生而说的一种方便法门,还是实实在在有一个极乐世界?答:居士这个问题,正是你自己不通佛理,自以为是。应该知道,我佛说法,权宜和真实是圆融贯通的,现象和本质是不相分离的。我们应该依照佛的教导,信受奉行。如果认为极乐世界是方..
念佛是念自心佛,还是念心外佛?
问:念佛是念自心佛,还是念心外佛?当念佛的时候,把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融会为一,心佛无二,即心即佛,念佛即是念心。如此念去,不知是否有误?答:居士这段高论,虽然来自书本,但你对于什么是自心,什么是心外,什么是心佛无二,什么是即心即佛,没有真正了解它们的意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一旦生到极乐,享受快乐,怎么还能精进不退?
问:极乐世界没有痛苦,只有快乐,往生到那个世界的人,都将候补佛位。但是,佛教教人知道苦集灭道,儒家也有忧劳兴国,安逸亡身的教训。带业往生的人,第八识田中习气未尽,一旦生到极乐,享受快乐,怎么还能精进不退?答:快乐可以分为两种,即欲乐和法乐。三处七宝,种种庄严,是指欲乐,这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