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星云大师:人类最大的愚痴就是以为没有来生

1984年,威廉·帕克因为杀人而被判刑。在囚房内他开始研读佛教,7年后,帕克成为堪萨斯州监狱内唯一的佛教修行者。帕克说:"最大的禅思是对死亡的思考,我必须掌握死亡,尽管对死亡我仍然觉得棘手。佛教说死亡是一个大谎言、一个大迷惑,我现在知道,这个有形的身体是工具会死亡,..

印光大师:通达经论也未必能超越轮回

只能通达经论、悟明心性而烦恼没有断,依旧难逃轮回。《印光法师文钞》:“若不专修净土,纵能深通经藏、彻悟自心,生死到来还用不著。何以故?若不念佛求生西方,必须断尽烦恼惑业,方有了生死分。但能通达经论、悟明心性而烦惑未断,依旧轮回,况未能深明经藏自心者乎!念佛了生..

蕅益大师:一个投胎转世事件

蕅益大师为一代净土大德,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明代四大高僧。蕅益大师未出家时有一位善友,名叫黄洪江居士,他因为亲身经历一件投胎转世的事实,因此发起学佛的心。这件事颇多转折,又感人至深,所以蕅祖把它收在《见闻录》。姑苏南濠街,有一人常作阴隶,每数日,辄往值班。邻..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以自己之信愿持名感佛

仗自力则举世难得一二,仗佛力则万不漏一。《印光法师文钞》:“一切法门皆须自力修持到业尽情空时方可了生死,否则任汝功夫深、见地高、功德大,倘有一丝一毫烦恼未尽,则仍旧是轮回中人。既在轮回中,则从迷入悟者甚少,从迷入迷者甚多;又不知还能遇佛法否,即遇佛法,不遇净土..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众生的内心是昏昧闇钝,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但是这些诸天魔王跟鬼神,他有五种的报通,只是差一个漏尽通,最重要的是他内心贪恋三界的尘劳。你现在要离开三界,你要把你这部分的业力消灭,他怎么能够让你去破坏他们认为最安乐的三界呢?这些鬼神、诸天魔王、还有一般的..

宣化上人:你若是觉悟了这一切都是颠倒

我们若不知道在六道轮回里没有什么意思,你就不会想超出六道轮回。你看见什么,就贪什么;看见什么,就执着什么。一切都放不下,一切都看不空。你看一切都是真的──财也是真的,色也是真的,名也是真的,吃东西也是真的,睡觉更是真的。你若是觉悟了,这一切都是颠倒。我常对你们..

宣化上人:人不是为吃饭而活着,人活着应有利于天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两句话是对呢?还是不对?是两句全对或全不对?是一句对一句错?结果众说纷纭。有说全对的。有说一句对一句错的。我告诉你们,「人为财死」这话不对,人是为色而死。「鸟为食亡」是对的,鸟为生存,不得不觅食。但人应比鸟有智慧,但现在的人不但不比鸟..

宣化上人:财色名食睡此为地狱五条根

人贪著色声香味触五欲之境,即财色名食睡;此为地狱五条根,条条皆通入地狱。譬如:(一)贪财者:不择手段去赚取金钱,不顾仁义道德,也不管金钱之来源是否正当,终日‘心为钱役’,种下堕地狱之种子。(二)贪色:美色是众生轮回之因。不论男女,偶一相遇,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先看..

宣化上人:世人没有清醒的时候不知设法脱离轮回之苦

世上的人,都在醉生梦死中过生活,没有清醒的时候,不知设法脱离轮回之苦。自无量劫以来,被无明所牵,在六道轮回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如同旋轮,永无了期。人生如演戏,在这出戏中,演做皇帝,享荣华富贵。在那出戏中,演做乞丐,受困苦艰难之忧。做皇帝时,不知乞丐时的苦;..

昌臻法师:发菩提心和修学净土

求生净土的目的,决不是消极厌世,决不是去享乐,而是为了度众生——去学修、去提高自己的智慧、德能、神通等,再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广度有缘。我们学佛的人遵照佛陀教育,平时劝人行善,叫做法布施,能够获得聪明智慧的果报。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是最大的法布施,不是其他法布施..

印光大师: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白话】人生在世,谁都避免不了疾病和死亡。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应该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如果气力跟不上,就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除了这一个念头之外,心中不能再起一丝毫别的念头。也不可以希望病快点好。也不可以有求天神保佑的念头。有这种..

济群法师:金钱并非万恶之源求财和学佛不矛盾

编者按:金钱是庸俗的代名词吗?“金钱是万恶之源”吗?很多人为了谋取财富而不择手段,又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财富;有人拥有大量钱财,却没有健全的心智,也没有处之泰然的超脱。济群法师接受《财富品质》采访,就企业经商、财富拥有方面作详细开示,智慧之言娓娓道来:以为学佛之..

肉眼凡胎看不见轮回,应如何理解?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四字,第一反应恐怕还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轮回。他们往往会说:“谁曾亲眼看见轮回?至少我们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耳听到,所以轮回转世之事根本就不存在。”但事实又如何?我们..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23-24)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宣化上人主讲其人元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

仁泽法师:不同根基,不同阶段修法的区别

修行过程中不同根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修法。一、下士道道场里有些人做事经常会将因果正见忘掉,这样的人就要多听下士道和因果轮回方面的盘,然后发心多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守五戒、修十善业,培养些人天善报,为将来修解脱道和出家培养资粮,否则以后根本修不了解脱道,想出家..

净宗大德蕅益祖师的传奇故事

智旭就是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本姓钟,字素华,晚年才自号蕅益老人。他的祖籍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父亲叫钟岐仲。钟岐仲向来信奉佛法,崇敬佛教,坚持修持《大悲咒》。这样,在整整十年之后,他的妻子金氏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抱着一个英俊爽迈的小男孩送给她,她..

圣严法师:佛教的“天眼”和“慧眼”是怎么回事?

层次越高,天眼功能越多越大。我们从某些佛教图像中,可以看到脸部有出现三只眼的情况,也就是在两眼之间的眉心处另开一眼。事实上,人类不可能有三只肉眼,所谓的第三眼只是象征,也就是在一对肉眼之外另有心眼。心眼的意义有深有浅,浅的指普通人的思想活动,深的就要讲到五眼了..

宣化上人:你若不吃它的肉,它就不会吃你的肉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门夜半声。”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牺牲他人,而利益自己,甘愿杀他人生命而补助自己的生命。这碗肉羹的冤恨深似海,生生世世互相残杀,彼此互相啖食。一切众生都是好生恶死,但人用强制的手段而残杀其他弱小的生命,在它死前..

济群法师:金钱并非万恶之源 求财和学佛不矛盾

问:我发现,企业行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经商要有两个重要素质,一是形势导向,不断确定目标;二是以各种手段达到目标,那难免会伤害他人、巧取豪夺等。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不那么罪恶地经营企业?济群法师答:今天的社会尚未建立非常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做好企业确实不易。我经常..

三界无安,思维生死的过患

我们应该对轮回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以佛陀的智慧观察,生死轮回没有快乐,本质是苦,苦苦指身心被逼迫,你生活困苦可以理解。坏苦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因为它不安稳,佛陀说世间的快乐有欺诳性,变来变去。每一个人追求安稳的生活,是基本..

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复张云雷书二)二、持咒应作为念佛的助行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念佛之人,亦非不..

开吉法师:海贤老和尚的普贤行愿

学生:海贤老和尚的普贤行愿(上)。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海贤老和尚的普贤行愿」。时值岁次甲午香港中元祭祖超荐系念法会之际,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慈悲开示,「学习海贤老和尚之表法」。老法师在讲义之中,将贤公和尚住世表法之深义阐述得淋漓尽致。讲义开端即云..

传喜法师:第六感觉特别敏感的人应如何学佛?

信众问:师父您好,我刚才刚开始的时候和师父有一些特别的感应。我这个问题可能也是由感应引出来的。从小到大,就是第六感觉特别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分析能力越来越强,对这一块儿就会有很多的疑惑。可能从三个方面吧。第一个方面是我和我母亲之间的一个感应。我在北京..

宣化上人:你存什么心就到什么道中去

六道轮回,就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按照业的轻重和情的深浅来判断。所谓「业重情迷」,这种人死后堕地狱。所谓「业深情痴」,这种人死后作饿鬼。所谓「业重情浓」,这种人死后转畜生。业越轻,情越浅,便往生于三善道。到「业尽情空」的时候,便是圣人。..

信愿法师:上辈往生之因缘果

以下《无量寿经》讲到三辈的因缘果。我们首先来看上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

信愿法师:“念佛”这二字意义非常的深

大家早晚在念佛堂共修,一定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之前,会先唱诵赞佛偈,赞佛偈有八句话:“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四十八愿度众生”,这一句就是说明,阿弥陀佛因..

印光大师:持咒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复张云雷书二)二、持咒应作为念佛的助行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念佛之人,亦非不..

净界法师:三界无安,思维生死的过患

我们应该对轮回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以佛陀的智慧观察,生死轮回没有快乐,本质是苦,苦苦指身心被逼迫,你生活困苦可以理解。坏苦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因为它不安稳,佛陀说世间的快乐有欺诳性,变来变去。每一个人追求安稳的生活,是基本..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律是佛法的根本,严持净戒,以达到三业清净,自性圆明,五蕴皆空的境界。这样,一切苦就都度脱了。教是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底证悟我们本来具有的佛性,见性成佛。然而,这只是指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并不是说成就证得菩提..

净界法师:信愿至何程度,才能与佛感应道交

【原文】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的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