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犍连

星云大师《佛学的组织法》

第一篇三藏十二部壹前言释尊说法四十九年,为后世留下千古不灭的真理。当时没有文字,这些教理都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记忆传承。佛陀入灭后,弟子们为了避免遗教散佚和确立教法,以大迦叶为上首的五百弟子,进行第一次的经典结集,由阿难诵经,优婆离诵律,然后由诸长老将诵出的经、..

佛教的战斗观

人类乃至一切众生,要生存于天地之间,「战斗精神」无可欠缺。大至佛陀超俗出家、降伏内外众魔军,得证圆满佛果,需要强大的战斗力;小至日常生活中克服周边逆境,乃至身心协调、起心动念之间,无一不须具备「战斗精神」。众生颠倒,往往「以邪为正,以恶为善」,若无代表正义的韦..

净空法师答:在家与出家虽一步之遥,却是那般遥远,我不能自拔,请开示。

问:商场奸诈,困惑我的灵魂。穷人欠我债务无心追讨,向富人举债要全力偿还,苦海无边,回头无岸。在家与出家虽一步之遥,却是那般遥远,我不能自拔,请开示。净空法师答:你这种情形,最好读诵《了凡四训》,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相信对你一定有很大的启示。在世间无论从事哪..

净空法师答:十二祖彻悟祖师做的‘弥陀百偈’虽好,但不易明白,请问念佛有哪些不可思议殊胜功德?

问:十二祖彻悟祖师做的‘弥陀百偈’虽好,但不易明白,请问念佛有哪些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净空法师答:我曾看过‘弥陀百偈’,但现在已记不起来了,必须把偈子找出来看。念佛法门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太多了,不但我们无法说得尽,诸佛如来也说不尽,可是总纲领、总原则都在三经一论..

净空法师答:出家师父可以拜在家居士为师吗?

问:请问受过大戒的出家师父可以拜有修行且能指导修学的在家居士为师吗?净空法师答:行,这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已经表演了,给我们做了榜样。维摩居士是在家居士,你看看佛的出家弟子,舍利弗、目犍连,这大家都知道,而且还是古佛再来,听维摩居士讲经,也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

大安法师答:大乘说:阿罗汉,证有余涅槃,不生不死,永脱轮回。但没证无余涅槃,这有何分别?

问:大乘说:阿罗汉,证有余涅槃,不生不死,永脱轮回。但没证无余涅槃,这有何分别?难道阿罗汉还要生死轮回?《阿含经》说: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大安法师答:阿罗汉是小乘教所证到的最高的果位,断见思惑,得人我空。但是,他距离大乘的涅槃还很遥远,这《法华经》称为是化..

授记

基本意义:1、十二部经之一2、佛教语: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中文名:授记亦属于:佛教语释:义十二部经之一分为:八种目录1二种授记2三周授记5八种授记▪一无余记3四种授记6授记光▪二有余记4六种授记二种授记一无余记佛现前授记某甲众生于某劫中作佛..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离越、阿难等五百位高德比丘一同在师子园中。有一天,大目犍连、大迦叶、阿那律相约一起到舍利弗居所。此时,阿难遥见三位大比丘正要出发,便对离越说:“三位大声闻都要去拜访舍利弗,你、我二人也应该一同前去..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有一些人,他怎么去骂我,怎么诽谤我、诬陷我,我也会坦然,也不会再烦恼。因为这很正常: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如果你不是活着,又不是人,当然没有人会说你,木头谁说你干什么?如果怕别人说,而不敢面对良心、责任、信仰,如此良心、责任、信仰都不担当的人,那么,..

鬼世界的详细揭秘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说鬼,说说鬼,接下来的资料是关于鬼的描述。就是根据佛经上对鬼道众生的介绍,我们来介绍一下鬼道的情况。长阿含经卷第二十,是这样说的。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知道佛经当中说的含义,我们能够树立起佛教的正知见,对于我们的佛弟子..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前言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在东林祖庭,我们一道来研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是非常殊胜难得的因缘,亦是诸位同仁宿世善根福德所致。佛经常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净土难信,确是真实不虚的。人身之难得,释尊以盲龟值木来比喻。譬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中飘浮着一块木..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的介绍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生于咸丰十一年,往生于1940年,是距离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比较近的一位祖师。印祖出生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忧外困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时期。随着西方文化以强势姿态进入中国,儒..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受无明支配,不得洞彻诸法实相,生心染污五欲六尘,因而造作一切恶业,也因造恶业,感召无量苦,如是起惑、造业、受苦,有如车轮辗转,终无止息。若能遇到诸佛菩萨,乃至善知识指点迷津,必能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之..

能从谦下做起,就很容易进步

谦让是一种美德。儒家讲:“谦谦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人能从谦下做起,很容易进步。佛陀在因地里行菩萨道时,也多为众生示现谦下礼让行。久远以前,在一座茂密的森林中栖息着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四动物和睦相处,远离争论,欢乐祥和,安..

佛灵和心灵是两码事吗

我们正式讲净土要义。净土三要就是信愿行,也是往生极乐的三种资粮。譬如说,或者我们坐飞机到美国,第一需要飞机票,第二腰里再带点钱,第三需要绿卡。我们要是往生极乐世界,第一需要有深信心,第二有切愿的心,第三有笃行的心,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先讲信,当年我初信佛不太久,..

一边想发财,一边却挥霍浪费

问:如何发财?梦参老和尚答:很简单,做布施。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贫女很穷,讨口要饭,没有钱,她哪儿有钱!忽然间捡了一枚金钱,这枚钱是金子做的。她捡了金钱,她就想了,为什么我这么穷人家那么有钱!因为我没有供养三宝,她说这回我可有了钱了,我供养佛..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凡是觉悟到生命苦空无常,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不论出家在家,不分地位高低,只要能发菩提心者,都有资格称为菩萨。第一课,先说菩萨道的起点——发菩提心的因缘。菩萨,不是生下来就是菩萨..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过1万声佛号,有点担心自己念不完。非常赞叹这位同修,现在正好恰逢我们三个月内希望大家能够共修百万佛号。有点担心念不完,这也是正常的。可能因为我们平常确实是..

宏海法师:云水见闻—五台山

参拜大螺顶阿弥陀佛!各位,我们已经成功的拜上来了,每天上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非常的法喜充满。今天可能有点风大,五台山这就是文殊菩萨的法门。常说“清天冷月都是般若法门,山风怒吼就是菩萨挥剑”。我们现在在的这个地方就是台怀镇的黛螺顶。一般朝五台山,下面的..

吃素,是清明节最好的祭祀

编者按:2017年3月3日至3月16日,全国两会于北京隆重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光孝寺方丈明生大和尚出席两会,代表佛教界向两会提案,建议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全国素食日”。生死相忘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如果可以吃素一天,用一种朴素而虔诚的行动,..

佛教千僧斋的由来与功德

何为“千僧斋”?千僧斋会,顾名思义,即同时布施一千名僧侣之意。古代帝王祈福消灾、册封太子、国庆国殇、旱涝保收、受戒、荐冥福及还愿等事,均设千僧斋而大事行之。溯古追源,最早之千僧斋应始于《佛说盂兰盆经》,佛弟子中天眼通第一之目犍连观见亲母堕于饿鬼道,皮..

施主一粒米 真的大如须弥山吗?

施主一粒米,真的大如须弥山吗?(资料图)我们每个佛弟子,几乎刚学佛不久的时候,都会听到一个偈子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配合着这个偈子呢,一般还会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在印度古代的时候,有一对夫妻,家里很穷,穷的只剩一条裤子了,就..

三宝门中好修福 一文种下万文收

供养福德无量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

肉眼凡胎看不到的福报

有些人遵照佛的教义,行布施一段时间后,因为没有看到预期的回报,就丧失了信心。神通第一目犍连尊者的弟弟也有过如此的经历,在布施完所有的财产后,变得一贫如洗,那么尊者是如何应对弟弟的怨叹呢?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可是他很悭吝,丝毫不肯布施,金银..

万善同归,归于何处

人死后去了哪里?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问题。有人曾问圣人,人死后去了哪里?圣人便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为此,很多人认为,孔子也是不知道人死后究竟去了哪里。其实非也。在孔子看来,生是人道,死则是天道,孔子曾说过自己“..

富贵修行难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个弟子,名叫耆婆,医术高明,曾救活过很多绝症病人,他曾给佛陀和僧众看过病,还把国王赏赐的衣服供养佛陀。他死后生到美女如云的天上。一天,有位比丘患了重病,无人能救,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神医耆婆。而耆婆是目犍连的弟子,目犍连就自告奋勇到天上找他..

菩萨来到人间绝不会自己说出来

在整个示现当中,可能是一个顺向善知识的相貌,也可能是一个逆向的、一个染污的相貌,都有一个共同点——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任何一个菩萨来到人世间,他绝对不会把他的本地风光现出来。说:我是某某菩萨示现,我是某某阿罗汉转世,泄漏了佛陀秘密的..

佛陀住世最后一天 为弟子解答4个重大疑惑

佛入涅槃伟大的佛陀,应身的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的地方,许多比丘也都来聚会在这里,佛陀就对大家说道:“诸比丘!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我告诉你们,自从我成道证得正觉以来,爱护比丘及一切弟子,教化大众,赐福给大众,把欢喜布施给人,以慈悲对..

孔子与佛陀的比较:来自社会两极的伟人

佛陀与孔子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和“至圣先师”;佛陀,佛教的创始人,被尊为“世尊”、“佛祖”。两千年来,他们的智慧如两盏永不熄灭的明灯,辉耀中华大地。他们是怎样的两个人?他们有怎样的智慧?为什么对中国的影响如此之大?一、孔子与佛陀的相同点孔子与..

忏悔后还会受报吗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这一前提应当确定。否则,将业视为固定不变的力量,显然不符合佛法的缘起观。至于能对治到什么程度,因涉及诸多因素,不可一概而论。业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