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

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自省即自我反省,是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

懂得快乐的意义

懂得生命的意义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懂得快乐的意义——快乐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什么是快乐呢?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一、五欲六尘是凡夫快乐的根源我小时候在农村里面长大。农村的小孩子都在地上爬着长大的,他肚子饿了,随便看到什么东西,都会拿到手里往嘴里塞,甚至看到..

定弘法师:自己所做的全都要自己承当

「《嘉祥疏》曰:一切眾生皆有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书其作恶,同名男在左肩上书其作善」。说我们一切眾生,不光是人,六道眾生皆如此,都有神明,两个神明与生俱来,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同生是女的,在右肩上居住,她专门书写我们所造的恶,不仅身口造的恶..

为何不能低下心来向别人学习呢

人首先要能够谦卑自己。众生为什么会有种种的苦恼呢?就是因为我执太重了,有着种种的我慢。当自己比别人强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了不起;当自己不如别人时,还有个卑劣慢——我就是不服气,不知道去尊敬别人。有德行的人是指明白事理,断恶修善,能够指导我们改正错误知见和行为的人..

宣化上人:有道德的人是可以改造命运超出命数之外

昔有袁了凡的人,本名袁学海,他是明朝的名儒,小时候就读书,可是父亲要他学医,济世救人,所以改学医。后来遇到一长须老相士,对他说:‘你命带官印,你应该读书可做大官。某年某月某日可考中秀才,某年某日可作县官,俸录多少。某年某日升官,俸录多少。到五十四岁八月十四日半..

证严上人:警觉无常做到无我

上人说,做不到"无我"、不能警觉"无常",都是对佛法还不了解——尽管持续行善、付出,但是法不入心,对于许多人事境界仍是难以释怀。"见他人有不好的习气,要着重其优点,真诚地感恩人人;平心静气,才能成就自我道业。""做慈济没有世间财可得。大家自掏腰包、耗用时间,远赴外地..

现报、生报、后报

“现报”就是我这一世行善或者作恶,就我这个业报身去做,但做的呢,由于这个业力很大,它感的时间很短,今生就接受了这样的善因的善果,或者恶因的恶报。这就叫“现报”。那来生报——“生报”是什么?就是我们今生的善恶的行为是到下一辈子去报。你一生行善,下一辈子得人天福报..

济群法师:关于业,你知道多少

深信业果也是下士道的重要修行内容,其中包括见和行两方面。见就是缘起因果,行就是止恶行善。佛法非常重视正见。所谓见,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什么是生命延续的规律?什么是世界形成的规律?世界和我们又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佛法的解释就是缘起、因果。说到因果,很多..

定弘法师:敬畏因果

「但求爭胜,不惜两败俱伤。只图快意,不畏当来罪报。一切不顾,广行诸恶」。这是黄念老的一段小结,这段经文也可以说是我们现代社会一个写照。人贪心,不顾因果报应,不顾天地鬼神的惩罚,不顾伦理道德,心行不善。为了財利去爭、去斗,不惜两败俱伤,逞一时之快意,为了满足自己..

济群法师:求财和学佛是水火不容的吗?

企业行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经商要有两个重要素质,一是形势导向,不断确定目标;二是以各种手段达到目标,那难免会伤害他人、巧取豪夺等。一、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不那么罪恶地经营企业?今天的社会尚未建立非常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做好企业确实不易。我经常感慨,现在很多人因为..

夏坝活佛:因果的存在跟佛祖无关

很多宗教教导信徒:行善积德好,这样神就高兴了,就会给人很多恩赐,而且让人到天堂,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善权说法。所以,有些人对佛教非常友好,虽然不认同佛教,但他也会说“哎呀,佛教好啊!他用善权让人们不做坏事、做好事。这样多多善权,社会就安定了、团结了、人们就幸福了..

圣严法师:因果应当通看三世不可拘泥当下一生

佛教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正像大家相信吃饭可使胃囊满足那样的正确。一般人怀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为仅仅站在当下一生的立足点上来看善恶报应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辈子,不但没有好报,甚至还不得好死!有人贪赃枉法、为非作歹,却在法律的漏洞里逍遥自在、福寿双全。其实..

济群法师:研究经教探索真理止恶行善度人济世

如何才能正确认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辩证地说,佛教徒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从世俗的生活方式来看,佛教徒是消极的;就人生的追求而言,佛教徒则是积极的。一、佛教徒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每位佛菩萨的成就都来自于他们的发心和愿力,正如四宏誓愿所说的那样:“众生无边誓愿..

济群法师:心非永恒、非断灭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率先提出“意识流”之说,认为思维活动如流水般连绵不断。这一学说不仅成为西方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并极大影响了文学、影视等艺术领域的创作。其实,相关思想在佛典中早已有之。《成唯识论》云:“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

大安法师:因果报应迟速不同 前世今生绝不落空

编者按:慧远大师有《三报论》,阐释三种报应方式,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俗语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话虽浅显,道理却很明显。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他就觉得还有什么因果报应?由于这样的..

海涛法师: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慈悲?

第六,来:让所有亲近你的人,都感受到慈爱之心,他们可以在你的脸上、眼神和笑容中看见所谓的"慈悲"。海涛法师开示:这句话重不重要?贴在你家佛堂!学佛是学这个啊!慈悲、微笑、真诚、关怀。佛教的精髓都在妈妈身上,就这个意思,妈妈看到我们就是这样而已,关心…原谅,永远不..

寂静法师:五百块买不到汽车

一个信众电话抱怨道: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念经行善了但命运却不变?我:我给你寄五百块钱来好不好?信众:师父,你的钱我不敢要呢!我:我是要你帮我办一件事。信众:师父,你说办什么,我绝对帮你办好!我:帮我买一辆汽车。信众惊呀地说:师父,五百块怎么能买到汽车呢?..

落实在动真格的行为中,命运就能改变

《了凡四训》,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明白。这里我们简单的看看它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袁了凡改命。这是明代的一位读书人了。原来本来想从医的,结果由于遇到了一个会算命的孔先生,他才开始发心读书考功名。他考功名,哪一年考第几名,哪一年考第几名,哪一年作什么官,什么时候..

学诚法师《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我们今生得到了暇满的人身,遇到了佛法,非常地幸运。学习佛法,第一步就是要认清世间的过患,远离恶友恶法,多亲近善知识、善友。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人是生活在群体当中的,必定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在什么..

宗舜法师:业力面前人人平等,命运全靠自己主宰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业果不虚,有因必定感果;而又因为诸行无常,命运可以改造。改造的途径,即是修习善业。所以《十善业道经》中,佛对龙王说:“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

弘一法师:四大皆空不是什么都没有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义,只懂得表面文章,随便听了几个名词,就这么讲、那么说,结果不合佛教本来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间”“一切皆空”等名词,这些当然是佛说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论,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确了解它:一、人生是苦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

大安法师:因果报应迟速不同,前世今生绝不落空

编者按:慧远大师有《三报论》,阐释三种报应方式,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俗语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话虽浅显,道理却很明显。戒贤论师德高望重,但却身患重病,饱受折磨。(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大安法师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善..

定弘法师:淫欲是大罪,如何降伏淫欲

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看《大乘无量寿经》第三十五品,我们这一次讲到第三恶,这一品是讲五恶、五痛、五烧,第三恶是淫恶,我们把这段经文先念一念:【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佚。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

星云大师:人类最大的愚痴就是以为没有来生

1984年,威廉·帕克因为杀人而被判刑。在囚房内他开始研读佛教,7年后,帕克成为堪萨斯州监狱内唯一的佛教修行者。帕克说:"最大的禅思是对死亡的思考,我必须掌握死亡,尽管对死亡我仍然觉得棘手。佛教说死亡是一个大谎言、一个大迷惑,我现在知道,这个有形的身体是工具会死亡,..

学佛发心两大误区佛子应当尽力避免

这种发心是否就能持续下去?保持永久的纯正性?(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一、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

果真法师:鼻癌末期念佛痊愈

三重市有一位陈荣明先生现年(一九九五)四十五岁,于三年前鼻子时常出血,初不以为意,仅擦药止血或吃些止痛剂。到了去年夏天渐渐严重始往荣民医院检查治疗。此时病情已恶化致头痛、双眼失明、及不能进食的严重阶段,经切片检验、断层扫描等,结果证实为鼻咽癌末期,其癌细胞已扩..

宣化上人:财色名食睡此为地狱五条根

人贪著色声香味触五欲之境,即财色名食睡;此为地狱五条根,条条皆通入地狱。譬如:(一)贪财者:不择手段去赚取金钱,不顾仁义道德,也不管金钱之来源是否正当,终日‘心为钱役’,种下堕地狱之种子。(二)贪色:美色是众生轮回之因。不论男女,偶一相遇,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先看..

昌臻法师:发菩提心和修学净土

求生净土的目的,决不是消极厌世,决不是去享乐,而是为了度众生——去学修、去提高自己的智慧、德能、神通等,再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广度有缘。我们学佛的人遵照佛陀教育,平时劝人行善,叫做法布施,能够获得聪明智慧的果报。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是最大的法布施,不是其他法布施..

济群法师:金钱并非万恶之源求财和学佛不矛盾

编者按:金钱是庸俗的代名词吗?“金钱是万恶之源”吗?很多人为了谋取财富而不择手段,又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财富;有人拥有大量钱财,却没有健全的心智,也没有处之泰然的超脱。济群法师接受《财富品质》采访,就企业经商、财富拥有方面作详细开示,智慧之言娓娓道来:以为学佛之..

面对强暴侵凌是否能为了自卫而杀死对方?

编者按: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之后,开始实施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一直持续六周,直到次年二月。今年开始,每年12月13日将成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向来反对侵略战争,但是为了抗暴安民、保家卫国,同样不惜牺牲性命,八年抗战就是最佳例证。这里又有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