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

净土法门:念佛的秘诀—时时作临终想

学生: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时时作临终想——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四)」。一、念佛秘诀。生死心不切,大家都很著急,不少人在问:怎样才能生死心切?如何对治生死心不切?我们曾经在历代祖师大德的著作里..

海涛法师《爱的力量》

首先感谢逢甲大学的邀请,不过我看这里面好象都不是逢甲大学的学生。无论如何,我想能把佛法传播于校园是很大的功德,因为生命的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每个人都在追求真理,但什么是真理?过去现在未来都一向如此,什么叫真理?就是快乐幸福,这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真理..

深积善缘,普劝往生

对一切众生——跟我们有恩德的,哪怕是给过我们吃一顿饭的人、喝一杯茶的人,我们都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啊!那怎么报呢?还是以净土法门来报。或者到一个陌生地方去,他告诉我们这个路怎么走;我听闻佛法到一个地方去,没有坐的地方,他挪了一个小地方让自己坐,这都是对我们..

以身作桥结善缘

《大智度论》谈到,释迦牟尼佛因地用种种身份来跟众生结缘。其中有一个身份,就是示现在鹿里面。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有诸多的禽兽。这时候发了大火,三面都是火,唯有一面没有起火,所以这些野兽就向此逃命。但这一面呢,却有一条河。这些野兽们就过不去了,这..

念佛消业障出家获新生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见过爷爷,据奶奶说,爷爷生前从事传统手工印刷刻板工作,为寺庙印一些佛教经典、善书等。五十多岁时,患肺病咳血,在父亲十一二岁时病逝,终年不到六十岁。我父辈是姐弟三人,父亲二零零零年去世,终年五十七岁,死于肝癌。叔..

海涛法师《断疑生信》

师父常跟我讲,一个人要出家,最怕什么?最怕没有带着圆满的心,出家的目的是因为社会不好,或因为谁对我不好,有失落感,所以他躲到佛门里来,也因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最后难免伤害了佛教。虽然我向来自认为出家的心态很健康,但师父的一番教训我仍然谨记在心,深怕自己在无意中..

海涛法师《心灵导航》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心灵导航」。我们的心要让它有个正确的方向走入菩提大道,成佛之道。尤其现在是中午,很想睡觉,这叫「五盖」,五盖是什么?「昏沉」。还有一种叫「掉举」,虽然不想睡觉,但是不能专心。有时候,小沙弥眼睛看着我,眼神呆滞,只是看着你。有些人经本放前..

海涛法师《大乘皈依开示》

早上很多人来这边拜忏,拜《药师宝忏》,这叫什么财呢?惭愧财,「惭」就是觉得自己不圆满,「愧」就像爸爸妈妈没有钱替子女缴学费,觉得自己愧对他,这个叫愧财。为什么菩萨有这愧财呢?因为菩萨发愿要帮助众生,众生受苦,觉得自己有责任,于是生起了愧财。所以「忏」是对自己的..

海涛法师《从灾难中看见佛法》

各位大德!阿弥陀佛!只要是人,只要是生命,我们都要跟他心连心。大家将心比心,万众一心,众生平等,这就是佛法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08年五月间发生了两起震撼全球的大灾难:缅甸风灾与四川地震。从国家领导到人民,有许多人因为这些灾难而流下悲痛的眼泪,很多人也因此发..

海涛法师《心主宰一切》

学佛就是要把自己的念头调到最庄严,最高品质的状态。所谓「南无」就是一种完全的学习,翻译过来也叫「归命」,「归」就如同身在大海即将沉没,那时唯有观世音菩萨能帮助我们,所以嘴巴念着观音菩萨…希望赶快离苦。将生命托付在那地方,所以叫「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我师父很少..

海涛法师《生活智慧语录》

一1.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痛苦;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也不要再自寻烦恼。——不会自寻烦恼,是智慧的表现;不增加别人的痛苦,则是悲心的表现。2.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残缺,人永远无法求得圆满。——想要在任何地方都追求完美,就是自寻烦恼!3.一个人如果不修行,..

海涛法师《学生手册-小学生与初中生》

孩子到学校求学,除了学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获得情意的薰陶,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以及生活上应有的态度和信念。学校的教科书仅提供专业的学科知识,关于做人处事的道理往往只能靠学生自己摸索和体会。有感于此,生命电视台特别印制这本学生手册,让老师除了经由..

海涛法师《关于人生的102句话》

1.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2.隐恶扬善的意思就是:人家的缺点――我们尽量不说;人家的优点――我们尽量去说。3.人生最大的福气就是没有遇到灾祸,而人生最大的灾祸就是强求福气。4.占别人的便宜,就是我们惹祸的开始。5.古..

海涛法师《慈悲》

爱的升华为慈悲,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里面。◎不带执着的爱,是唯一不夹杂恐惧的爱,这种爱才是清净的。带有执着的爱是枷锁,蕴藏了情绪的狂浪,往往制造一种看不见的铁链。◎送一块翡翠给公主,不如送一个面包给乞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

海涛法师《关于出家的问答》

1.出家的定义是什么?答:依据《长阿含经》说:「太子问沙门曰:剃除须发,法服持钵,何所志求?沙门答曰:夫出家者,欲调伏心意,永离尘垢,慈育群生,无所侵娆,虚心静寞,唯道是务。」悉达多太子有一次出城门,遇到一个出家人,就问这出家人:你剃除头发胡须,穿著出家衣服手拿..

海涛法师《菩提心之慈悲施食》

施食在大乘佛法修行中,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它包含菩提心、慈悲心与实际地给予众生利益,而且又与无量无边的鬼道众生广结缘,种下将来成佛度众生之善因缘。修学佛法者要经常怀抱感恩的心,而这世上最値得我们感恩,在我们生命中,恩德最大的又是谁呢?是母亲。人类的婴幼儿期比..

海涛法师《人间菩提》

平等心正见的根本意义是:没有分别,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平等心◎永远别浪费时间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健全的心灵,胜过强壮的外表。◎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正见的根本意义是:没有分别,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阳光与雨露,对世间的一切生命都一视同仁。..

海涛法师《人间菩提》

人间菩提生命尽管是有缺陷的,但生活是需要赞赏的,一个人如果否定自己的特质,不可能拥有美丽的人生,也不可能拥有幸福。◎为利益众生,实现佛法,付出心力,而生欢喜,谓之‘法喜’。◎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我们在读书或创业时,自己先要有一个发..

海涛法师《生命手册》

掌握自己的生命我们所作的业,或是说行动或行为,都深深影响每一个人往后的命运。我们的生命是好是坏?我们的生命是高是低?绝对跟我们的业力有关。所谓业力,就是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身体做出怎样一个行为来,我们的嘴巴讲出怎样一句话来,都会影响我们的命运,影响我..

布袋和尚故乡 佛教名山之一 弥勒奉化传天下

7月19日,手持鲜花的信徒在浙江省奉化市迎接来自尼泊尔蓝毗尼的天冠弥勒佛像正式“入住”奉化岳林寺。当日上午9时15分左右,浙江省奉化市出现奇特的“日晕”现象。(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奉化是座美丽而神秘的城市,位于浙江宁波的东海之滨。这里不仅是“蒋氏故里”,还有中国化弥勒..

88岁星云大师双眼几乎全盲 用心写就一笔字(图)

“1939年,一位扬州的商人在经商途中,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他的妻子带着年仅12岁的儿子,从扬州来到南京寻找丈夫,路上遇到了一位喜欢他儿子的和尚。和尚想让孩子随他出家。母亲同意了。74年后,当初的男孩成为了全球佛教界最受敬仰的大师之一。他就是星云大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内心浮躁,浮躁的内心又让人们负面情绪膨胀,愤怒、嫉妒、苛刻、挑剔、计较、索取常常占满了人们的内心,于是失落、绝望、后悔、懊恼等等心情让大家眉宇间布满乌云。但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不良情绪不仅没用..

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所谓的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念从心起,我们从一念皈依的心,去创造一个佛号的声音,这个声音再听回去的时候,当你听到你自己的声音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产生了变化,因为你的生命,创造了两种强大的力量出现,一..

无形的七种财富

世间上的人都希望发财,所谓“向钱看”已成为社会风气。其实,钱财不一定指有形的黄金美钞,或是房屋地产、有价证券等,这些有形有价的钱财之外,另有一种不受人注意的善财,更为宝贵。一般有形的财富都是向外去求,无形的财富,如以下的七种善财,则在自己的心中,本为自己所有,..

星云大师谈幸福之路

谚语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不管羊肠小径,康庄大路;不管陆路、海路、空路,都要有人去开辟。在人生旅途上,不管多么艰难险峻的阻挡,只要有心开路,就不怕不能通行。道路交通,如同人体的血管,血管通畅,身体自然健康;道路通畅,经济自然发展,文明的建树当然就会一日千里。..

佛教对完美女性的五条要求

女性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至为密切,女性除了和妇女本身息息相关之外,每一个男士和女性也脱离不了关系,每个男士或有妻子或有姐妹,纵然没有妻子、姐妹,每个男士都是在母亲的襁褓中长大的,没有了母亲就没有生命的诞生,因此女性的母亲是一切生机的泉源。在佛教的七众弟子之中,..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问曰,念佛之门,多承开导,群疑尽释,正信现前矣。但上文所谓抖擞身心,拨弃世事。今世网中人,间有境缘顺便,身意安闲者,则可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拨弃者,又当何以教之?答曰,世网中人,若是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不论苦乐逆顺,静闹闲忙。一任公私干办,迎宾待客。万缘交..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净宗祖师印光大师的《临终三大要》,对此作了重要开示。还有《临终须知》、《临终津梁》、《临终切要》一类的著作,也是应该学习的。..

人与人之间的道路有哪些

人生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起程上路。路,是通往目标的途径,有路,人生才能走得通,才能走出去。如果人际的路没有通,做人做事都会困难重重,所以人生的道路,不能不注意。人与人之间的道路有哪些呢?兹举数例:一、有时候打一通问候电话,联络一下。二、偶尔写一封信,表达关怀。..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处》

前言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看开’就能解决的。对于迟早都将面临的事实,早一点认识并作充分的准备,只会有好处;如此一来,将不至于对死亡的愚痴无知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与害怕,更不会因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