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诽谤三宝戒”这四条戒条,结合相关经论进行了分析和解说。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其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
受戒
什么才是入道的基础
-----衍慈法师《佛遗教经与现代生活》科判(续)(一)入道基础:就是要尊重戒律。戒律是成佛之根本,所讲要成佛必先学戒,戒能生诸功德,由戒生定,以定发慧,戒定慧三学,以戒为首,犹如阶梯,次第而进,不可超越,三学包括了整个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受戒后要懂..
济群法师:戒律的作用和意义
戒律的作用和意义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不良串习的延续。而这种串习是和烦恼相应的,是和轮回相应的。如果不依戒律彻底扭转的话,我们就会在串习形成的洪..
佛教小故事:一切众生都修持佛法
《佛教小故事》一切众生都修持佛法一切众生都应该勤奋的修持佛法、布施功德,广泛种下善良的因缘啊!舍卫城中有一家缙绅望族,某一年他们家产下一个婴儿,长得非常可爱,特别的是,他一出生手掌中就各握着一枚金币。他的父母看了,认为是吉祥的征兆,非常高兴的把那两枚金币拿起来..
传喜法师:智慧从持戒当中来的
智慧从持戒当中来的在我们佛教中戒律多,请问佛教中戒律多,是爱我们还是害我们啊?爱我们!你出去驾车要不要系安全带啊?要的。你说警察来罚款,这个警察真可恶。警察是督促你系安全带,系安全带对你有好处呀。你家有没有装防盗门、防盗窗啊?几乎都有。我来台湾这么久了,住哪个地方..
以平常之心,精进之志,忍辱之行,圆满皈依时发心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好,听说寺院要传授在家菩萨戒,我想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但又怕受持不了而犯戒获罪,请您慈悲给我拿一个主意,现在是受戒还是不受戒好?师答:寺院确实应部分在家佛弟子的多次祈请,定于农历闰六月举办传授菩萨戒法会。菩萨戒从文字上理解是做菩萨的标准和要求..
好多人对受戒存在顾虑,该怎么解释
一信徒问师:师父,好多人对受戒存在顾虑,怕受戒后行为受到约束,给日常生活带来种种不便。该怎么解释呢?师答:现在普遍都有这个想法。隆福寺准备在农历闰六月传授在家菩萨戒,消息发出后,就有好多人联系我,基本上都是问的和您一样的问题,又想受戒又想不被约束。这是一种误解..
宗性法师:因果面前没有行贿受贿,人人平等!
(一)善恶果报不相应和修行没有必然联系人世间的道德应该以正义为坐标和参照,正义的道德才是人世间真正需要的。换句话讲,就是善意的、符合善的标准的道德修养,才是人世间需要的道德修养;恶的、不健康的道德形式是需要排斥的。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又总是遇见看似相反的情况:善..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炼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性的灵光,会照出过去的事情来。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澹泊一切、不去攀缘。修行是自自然..
因果面前没有行贿受贿
(一)善恶果报不相应和修行没有必然联系人世间的道德应该以正义为坐标和参照,正义的道德才是人世间真正需要的。换句话讲,就是善意的、符合善的标准的道德修养,才是人世间需要的道德修养;恶的、不健康的道德形式是需要排斥的。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又总是遇见看似相反的情况:善..
一位逃婚王妃的出家生活
世间的缘分很奇妙,哪怕隔着一个国家,丝丝缕缕的牵扯,依然还是能相逢。在这里,我想记录的是一位韩国的老比丘法师——性法老师太。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缘,从初遇就不觉得陌生。因此,我喜欢用老师太来称呼她,因为在我们江南,称呼敬重的尼师用师太,而她年纪也确实很大了。第一..
创建道场:中国之道场之浙江瑞安安善寺之交堂书
第九章创建道场中国之道场之浙江瑞安安善寺之交堂书瑞安是温州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安善寺座落在莘塍镇星火村,房屋共二幢,大殿及轩厨。邀请衍慈法师(当时尚未剃度的衍慈)任住持。为何安善寺交给未剃度的衍慈法师?原因有三:1.法师自幼茹素,童真入道,不但当地人知悉此事,温州地..
天地灵文楞严咒----宣化上人开示(中英双语版)
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还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心里念出来的,这个咒又能回来到你心里。所谓咒心心咒,这个心和咒合成一个了,没有分别,你想要忘,也忘不了了,这叫不念而念,念而无念。你把一..
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念佛(资料图)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不外乎都是为了享受好的生活而准备。为名为利追求。所谓“熙熙为名来,攘攘为利去”,由出生到死都没有停下来。能有多少人认真反省一下生命的意义。静下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宇宙、所居住的生活环..
传喜法师:每个人都有离苦得乐的资本
每个人都有离苦得乐的资本我们皈依有两种含义:一个是住持三宝,佛法僧;一个是的自性三宝,自性佛宝,自性法宝,自性僧宝。今天我们先从皈依住持三宝入手,成为三宝弟子。社会上有些人说,我也信佛,但是他不皈依三宝,那他不能算是一个佛教徒。佛教里面讲众生平等,是指众生的佛..
广钦老和尚:修持得好,逐渐解脱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捨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鍊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性的灵光,会照出过去的事情来。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澹泊一切、不去攀缘。修行是自自然..
《楞严经》是照妖镜(四)----宣化上人开示(中英双语版)
所以有人读诵《楞严经》,要我尽形寿供养这样的修道人,我也愿意的。因为“正法兴,楞严兴;正法灭,是楞严灭。”由这个各位应该知道,这个《楞严经》在佛教里是多么重要的。IfthereisanyonewhorecitestheShurangamaSutra,Iamwillingtoserveandmakeofferingstosuchacultivatorallm..
创建道场:香港佛教律仪净苑——二十周年
第九章创建道场香港佛教律仪净苑——二十周年二零一二年是香港佛教律仪净苑创立二十周年之大好日子。二十年来,过了旧历新年,我们一班师兄弟,开始为庆祝师父之寿辰而忙碌,祝贺师父华诞快乐、法礼轻安、法轮常转、度无量众生!最初是在佛堂内安排生日素食聚餐。后来参加人数多了..
净宗法师:最后是引导到念佛
到最后,这部经十三定观也讲了,散善三福九品也讲了,然后念佛也讲了。那么,释迦牟尼佛讲了这么多,一般人都认为观想殊胜,肯定要付嘱观佛三昧,「如果说散善不殊胜,那定善很殊胜;定善里边,如果说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不殊胜,那最起码真身观,观阿弥陀佛很殊胜。这个才是最..
谁是佛陀真正的关门弟子?
佛陀最后的弟子他一百二十岁时成为了世尊最后的弟子,却比佛先入涅槃。他因为宿世的缘分,在佛将要入涅槃的时候,成为世尊的最后弟子,但他也比佛先入涅槃。其中的情景究竟是如何的呢?在《长阿含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夜晚,明月当空。在拘尸城前往沙罗双树的路上,走着一位行..
如法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
假设我们能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看经文: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氎,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假设今天我们在末法众生当中,随他所在的国土(依报)..
净宗法师:定善和散善
定善韦提希夫人说:「我今愿生极乐世界,愿佛告诉我,如何思惟,如何正受。」经云:「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所谓「思惟」、「正受」都是指观想,「你告诉我,怎样观想去往生?」因为韦提希夫人听闻过佛法,但还不知道称念弥陀名号去往生,以为要通过观想,以为观想的功..
昌莲法师: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悟前与悟后,从事相看并无甚区别。人人鼻直眼横,个个吃饭打眠。悟者在日常生活中与未悟者一模一样,如《金刚经》云:“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就连佛陀亦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们一样,每日过着..
慧净法师:慈心法门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很久没有和住众相聚谈话了,虽然七八天前道场有举办围炉,但也只是齐聚用餐,增加一些美好、和谐、温馨的气氛。出家众聚会,主要是以讲俗谛为主;因为真谛的部分,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在讲述,以及出版的丛书、网站、月刊,内容还..
一诚法师:丛林及禅法
一诚法师:丛林及禅法一、丛林之兴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边,老的就住在屋里,年轻的化饭,回到寺里大家分着吃。早晨、中午两餐,过午不食。没有帐子,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坐的地方,也没一点工具,很辛苦。晒得墨黑,大太阳晒也不打伞,什么..
妙祥法师:在大悲寺皈依受戒,为什么要考试?
在大悲寺皈依受戒,为什么要考试?居士问:师父,受三皈和五戒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妙祥法师开示】受三皈五戒,只要是我们真心实意地想去受持,就没有什么条件。不过如果到我们大悲寺受三皈五戒有点儿小条件,也是应该做到的。我们每年是四月初八和七月十五两次授三皈和五戒,皈..
传喜法师:佛法不离世间觉
佛法不离世间觉我们学佛的人不管说什么,都要不离其宗,不离佛法,不离清净庄严。阿弥陀佛无量功德的,极乐世界无边庄严的,要靠我们的心去跟佛相应,靠我们的信心跟极乐世界相通,这样就是“身在娑婆,心在极乐”。有了这样的智慧再来看世间,“返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我们是..
祈愿正法重现
【前言】本光碟所提建言绝非针对任何道场或个人,纯系依据修行三十载所见所闻,就一般常见弊病,至诚恳切,慨陈管见,衷心所愿,但求佛教兴盛,正法重现。此心可昭,诸佛明鉴。释慧律题未曾听闻佛法,生命就毫无意义可言。得闻解脱之道,而未能依教奉行,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如果道场没有法,..
妙丰法师: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急剧膨胀,导致环境污染、道德滑坡,种种焦虑不安日益增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身处俗世的现代人,想要找到心灵的依怙,获得永恒的安乐,则必须学习佛法。学习佛法的第一步,是皈依三宝,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次第地受..
慈舟法师: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也莫说了生死的话。但只是持戒也不是容易事,因为不顺习气,所以发不起持戒心。故《梵网经》佛诃责不受戒众生,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这话怎么讲呢?因畜生不知善恶,故不能受戒。人若不知好丑,不肯受戒,甘心下流,这不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