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的人有三种情况: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为了人天的福报,为了健康长寿、平安发财,为了神通或者世间其他的福报而学佛修行,这是下士道;为了自己解脱求声闻和缘觉的果位而学佛修行,是中士道;为了众生求成佛是上士道。大家首先问问自己,是求世间福报的,是求解脱的,..
空性
达真堪布:生随缘自在是净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随缘了,放下了,就是完美。随缘是缘起,是相上的东西;放下是空性,是体上的东西:但这是无二的。现在有的人执着空,认为都是空的,所以就不用念了;都是空的,所以就不用做了。《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完全说明了诸法..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面对嗔心
一、剿灭嗔恨,当务之急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贪、嗔、痴烦恼随时可见,无所不在。身为大乘初学者的我们,也经常会像非佛教徒一样,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结果不要说度化众生,反而会给佛教抹黑。特别是嗔恨心,其危害尤其严重,不但会摧毁自己的善根,也会让别人对佛教徒,..
我们生病时该怎么办
不要说是我们,连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以后,也会示现生病,生病的时候也会去看医生,医生还配药给佛陀吃。作为佛教徒,如果能有比较高的证悟境界,则疾病、痛苦等等都能妥善地对待;但如果修行的层次没有那么高,则遇到生病或其他的痛苦时,大多数的人都会感到手忙脚乱、无可奈何。所..
达真堪布:成就的要门——二谛双运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这一切法都包含在二谛(世俗谛、胜义谛)里,都是不离二谛的,同样,我们的修行也不离二谛,并且二谛是要双运的。比如,皈依有世俗谛的皈依和胜义谛的皈依,发心有世俗谛的菩提心和胜义谛的菩提心。皈依是入门,如果没有胜义谛的大空性见..
达真堪布:何时会有傲慢与自卑?
我们总是把握不住自己,有一点功德、成就的时候就骄傲了,有一点违缘、障碍的时候就自卑了。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有傲慢就没有功德,即使有功德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傲慢不让我们发现他人的功德和优点,这样我们就无法学到别人的功德和优点。有的人在世间或是出世间稍微有一点..
索达吉堪布宣说淫欲的过患--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
窍决宝藏海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传授堪布索达吉口译(下面是另外一个双关语戏剧形式的教言。这个故事主要是表现一个密咒士的生活体验,表面上看来好象这个密咒士的贪欲心十分炽盛,但他通过修持大圆满已经获得了对治力,最后他的贪心已融入了大圆满的本来觉性之中,本教言的大意如此..
索达吉堪布:佛教的四条心灵通则
今天是“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的第二天,会场上洋溢着欢喜、包容、开放、自在的气氛。今天的主题是“佛教与心灵教育”,在这样的殿堂,研讨这样的主题,我想在座的和我一样,非常欢喜。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从主会场这里看去,我们教育学院的整个地形和建筑,有点像拉萨的布达拉宫,..
达真堪布:加行与正行之间的联系
有的人说:“修大圆满正行就不用修加行了,就是无修无证,不用取舍善恶。”这就是对空性的理解错了。怎么能不用修加行呢?加行也是为了证悟大圆满,大圆满也是为了圆满加行。加行什么时候才会圆满?在你证悟了大圆满时,才会圆满。比如,布施等这些法门也是为了产生智慧,智慧也是..
开悟、见性以后什么样?
倘若证悟了空性,就能自度度他。第一,自己可以解脱,自己可以圆满。“圆满”就是成佛。功德圆满了,福德圆满了,智慧圆满了,就是佛。功德和智慧怎样才能圆满?唯一的方法就是佛法,就是智慧。如果有智慧,福德就能圆满,功德就能圆满。第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自己解脱了,..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面对无明
一、无明的危害《大乘阿毗达摩》与小乘《俱舍论》中,把我们的负面情绪称为烦恼,并将烦恼的种类分得非常清楚。一般的心理学与医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描述烦恼方面的词汇。无论如何分类,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无明,也即愚昧、愚痴。因为不知道世界与自己的真相,很多事情想..
达真堪布:不要轻视福德资粮
我们通过供香、供水,让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清净,在自己的相续中生起禅定的功德,这样佛菩萨才欢喜;佛菩萨欢喜了,我们得到了佛菩萨的加持,同时自己也是在解脱,在圆满。供灯是开启众生的本觉智慧;供香、供水是清净众生身口意,且培养其禅定力。其实供灯也好,供香也好,都是一些..
达真堪布:要有相似的空性见
我们天天做功德回向,每次修法结束的时候也会做回向,但也要有智慧的摄持,要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回向者自己,回向的善根,回向的对境一切众生,都是显而无自性的,都是空性的。一定要有这样的见解。也许有些人会想:我现在是凡夫,还没有证悟空性。但是我们可以有相似的。我们..
达真堪布:大智慧来自于一心一意
有佛法就有办法,有佛法就有活法。好好学佛,好好修行,你真有佛法的时候,你就有办法了,遇见任何事情都不用害怕了,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现在的人,什么都害怕,因为都把世间这些事看得特别重。不要这样。你看淡了物质,精神才能得到解脱。物质没有看淡,世间没有看淡,你的精神..
益西彭措堪布:一切佛法圆融无碍
一切的佛法,都是佛陀教给我们对治烦恼、获得快乐的方法,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基,所以在层次上有深浅之分,但实际上目标、意趣互不相违,本自圆融。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有这样的教诫:“显密本圆融,愚执自他宗,圣法原一味,无偏应普弘。”但现在的人对待佛法的态度上不大严..
受苦受难的“我”到底在何处
寂天菩萨曾说:“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皆由我执生,此魔何所需。”由此在现实世界,灾难和痛苦都是因为我执而产生的。所谓的“我执”,不是指的别的,就是指平时我们内心中存在的自我意识,由于这个缘故,我们自身被一种有别于任何东西的执着方式所牢牢束缚。所以,我们会说:..
达真堪布:正确回向可以圆满福慧资粮
善根回向的利益非常大。若是善根不回向,善根不能增长,它的果报仅享受一次或两次就穷尽了,利益非常小;若是善根回向给菩提了,则时时都能增长,它的异熟果直至成就佛果之前都不会穷尽。若是不回向,相续中生起了邪见、嗔恨心或到处去宣扬功德,就会毁坏自己的善根,无法存住;若..
大宝法王:有意义的人生
有意义的人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当您在梦想自己的生命中有什么可能性时,你应该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你或许不会一直感觉到或是见到这样的可能性,但是你从来没有一刻欠缺过改变方向的能力。你的生命就是会经历无尽的调整。事实上,“改变”就是生命最经久不衰的一种特性。..
这30种情绪是烦恼的真正起源
既然业与烦恼,组成了集谛,那烦恼又是什么呢?一、烦恼每个人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多数属于烦恼。佛教小乘的《俱舍论》和大乘的《大乘阿毗达摩》中,讲了很多烦恼的定义与分类,我觉得大家有必要以后进一步学习。《大乘阿毗达摩》和《俱舍论》中的一部分,是佛教专有..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和自己_和解
一个没有中心思想或没有精神依靠的人,他是极容易陷入情绪低潮。如果习惯性经常如此就会导致忧郁,在忧郁进行中通常很容易陷入自相矛盾、互相挣扎,再下来就会习惯性地谴责自己、埋怨自己,甚至于让生活陷入颓废萎靡糟蹋自己,让自己的生活不断地往下沉坠,也影响到周边的人。其实..
慈诚罗珠堪布:正确认识死亡
对每一个人来说,死亡都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每个人不愿意面对却又必须面对的现实。在普通人眼里,死亡是一个黑暗的未知区域,充满了绝望、神秘、痛苦与哀伤。几乎所有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感到惊慌失措、恐惧不安,这都是不了解死亡而造成的误会。若能对死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
嘎玛仁波切:灌顶与坛城的誓言
灌顶,源于古印度的传位仪式,当太子要继承王位之时,需取四大海之水汇于宝瓶之内,浇洗太子的头顶,在此仪式后,太子便正式成为国王,从此便可掌管整个国家的权力,这就是灌顶的原意,是太子登基成为国王的一种仪式。\现在很多人认为“灌顶”就是法师在人们的头顶上倒一些水,用..
达真堪布:扰不乱的心
即使我们学佛修行了,有时候也能生起一点善念,但特别微弱,一遇到对境就无影无踪了。没有遇到对境的时候,感觉很好,像个修行人,能保持善念、正念。突然遇到对境——不用说大的对境,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对境,恶念就生起来了,原有的那一点点善念和正念丝毫也起不到作用。比如你正..
达真堪布:开悟、见性以后什么样?
倘若证悟了空性,就能自度度他。第一,自己可以解脱,自己可以圆满。“圆满”就是成佛。功德圆满了,福德圆满了,智慧圆满了,就是佛。功德和智慧怎样才能圆满?唯一的方法就是佛法,就是智慧。如果有智慧,福德就能圆满,功德就能圆满。第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自己解脱了,..
希阿荣博堪布:轮回中最温馨的经历
近日,有弟子问我如何与上师相处,如何跟上师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参考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和华智仁波切的《普贤上师言教》中关于依止上师的内容,结合自己平日的观察,试着对上师和弟子的关系作了一个简单而且不全面的阐述。对于文中疏漏不当之处,我在此..
遇到狂妄无礼之人该怎么办
初学佛者,若想真正利益他人,能力会很有限,虽然能力有限,但愿力可以是无限的。你的思维是无限的,面对全世界,甚至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你发的大愿可以无边无界,这样的功德非常大。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都可以利益他人。比如布施时,你拿不出很多钱没关系..
为何行善反遭不如意
慈诚罗珠堪布常常有人质疑自己(或他人)为何行善反遭不如意?包括有些初入门的师兄道友也有此困惑。为了析疑解惑,现推荐阅读下文关于因果的开示:(实在值得诸位经常复习一下!)关于因果关系的开示.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谈一谈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
你必须知道的,什么是空性?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
达真堪布:“万法皆空”为何又“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讲的是空性,“因果不空”讲的是缘起。不是除了“万法”以外还有一个“因果”,此二者是一个意思。万法的本性是空的,因果的作用是不会空的。因果的作用就是缘起,缘起是不会空的。缘法就是因果,因果就是缘法,只是用词不一样。“万法皆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转化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ShangLongrikGyatsoRinpoche不要给自己的灵魂有任何的设限,灵魂虽然漂泊,总有确定的时候,当他找到自己的座标,同时也看到自己的心。懂得尊重自己灵魂的人,他也一定懂得尊重自己,晓得如何尊重自己的人,表示他能照顾好自己的心,他同时也具备了仁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