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72)大家观察一下:皈依三宝佛子行有没有做到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颂词:自亦束缚轮回故,世间天力能救谁,是故依止不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假如为了三宝,自己的生命也能放得下,能抛弃,做这样的一个确定,就是皈依三宝。那大家观察一下:..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要门与弘愿门(一)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序题门之要门与弘愿门(一)今天我们再继续共同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回我们研究到疏文“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让我们了解原来净土有要门与弘愿门这两门的修行方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有学八智、有学六智、三根、十六心行、法假虚实观、受假虚实观、名假虚实观、三空观门、四谛、十二缘,无量功德皆成就。复有八百万亿大..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游波沙山,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一心善谛听,光明大三昧,无比功德人,正尔当出世。彼人说妙法,悉皆得充足,如渴饮甘露,疾至解脱道。”时四部众平治道路,洒扫烧香皆悉来集,持诸供具供养如来及比丘..

阿差末菩萨经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一闻如是:一时,佛在如来所游居土,于宝严净巍巍道场,悉是正觉之所建立,大德庄严而依积累神妙行业,成佛报应诸菩萨宫,宣扬无量如来变化,入无底慧游于殊胜,心怀悦豫,剖判普等,所修圣行,咨嗟当来,无际功勋名称无限,平等正觉以成佛道,善转法-轮,开化无..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谐偶者,云何不等同耶?愿天中天,普为说之!’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鲜明,朝暮礼拜,恭敬燃灯。净施所安,不违道禁,斋戒不厌,心中欣欣,常为诸天,善神拥护;所..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净信,从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于此众中,欲有所问咨,请世尊,愿垂听许。’佛言:‘善男..

佛说慢法经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后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后衰丧不利者。”阿难问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尔?”佛语阿难:“有人事佛,当求明师;得了了者,从受戒法。为除诸想,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其教受者,不犯如毛发者,是人不犯道禁,常为..

佛说杂藏经

佛弟子诸阿罗汉,诸行各为第一;如舍利弗智慧第一,乐说微妙法;目连神足第一,常乘神通至六道见众生受善恶果报,还来为人说之。目连又一时至恒河边,见五百饿鬼群来趣水,有守水鬼,执铁杖驱驰,令不得近。于是诸鬼迳诣目连所,礼目连足,各问其罪因缘。有一鬼白目连言:“..

辩意长者子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沙门俱。菩萨万人。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共会围绕说法。时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子。名曰辩意。从五百长者子。各有五百侍从。来诣佛所。前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却坐一面。于时辩意长者子察众坐定。承佛威神从坐起正衣服。俨然而前为佛作..

太子刷护经

佛在罗阅耆崛山中时,与千二百比丘,菩萨万二千人,优婆塞、优婆夷,诸天王、梵、释,及无央数人民、鬼、神、龙皆来俱会。阿世王太子,名为刷护,从国中与群臣、长者子五百人,各持黄金华盖,出罗阅国相随出至佛所。持黄金华盖上佛已,却叉手持,头面著地为佛作礼讫竟,皆叉手住。..

佛说斋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家殿,丞相母名维耶,早起沐浴著彩衣,与诸子妇俱出,稽首佛足一面坐。佛问维耶:“沐浴何早。”对曰:“欲与诸妇俱受斋戒。”佛言:“斋有三辈。乐何等斋。”维耶长跪言:“愿闻何谓三斋。”佛言:“..

佛说梵网经

梵网经序沙门僧肇作夫《梵网经》者,盖是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是以如来权教,虽复无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为指南之说。是以秦主,识达圜中,神凝纷表;虽威纶四海,而沾想虚玄;虽风偃八荒,而静虑尘外。故弘始三年淳风东扇,于是诏天竺法师..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与大比丘八万人俱。诸菩萨三万六千人。于一生中。远离一切盖障。具足威德自在。于如来前。劝请宣说。方便密意。能使佛地。悉皆清净。如来事业。任运成就。以诸佛威德而为建立。为守护法器故。受持大乘。能师子吼。震大..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

佛说优填王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深国,王号曰优填。拘深国有逝心,名摩回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群僚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女齐,吾其应之。”佛时行在其国,逝心睹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色紫金巍巍堂堂光仪无上,..

佛说须赖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五千菩萨俱。尔时,舍卫城中有极贫者,名曰须赖,得坚固志不可转移,信佛法众,身归三尊,奉持净戒,修行十善,有四等心救济不倦,内性清净我乐无二,至意求佛无上大道,思惟所行昼夜诵习,以善方便导利人物,安贫..

大悲经

大悲经卷第一梵天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临般涅,告慧命阿难言:“汝可于娑罗双树间安置敷具,如师子王右胁卧法,吾今后夜当般涅。阿难,我已究竟涅,断除一切有为言说。我已作佛事,已说甘露,无有窟宅寂灭定甚深微妙难见难觉难..

妙莲老和尚答问:为什么我会生个不孝顺的孩子?

  问:唉!我非常用心栽培我的儿女,可是儿女偏偏都很坏,不孝顺、不听话。为什么我会生个不孝顺的孩子?    妙莲老和尚答:要想儿女孝顺你,自已要先以身作则孝顺父母。生个不孝顺的孩子,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孝顺父母?你没有好因,那能得好报?做了佛弟子要觉悟、要正思惟、..

诽谤出家人的果报极其惨烈

。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因果不虚,如果诽谤的是圣者,那将来就是在地狱感受无量痛苦的果报。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你对某个出家人没有信心,或是对他显现的一些行为看不惯,可以不去依止,不去亲近,但绝不要诽谤。诽谤过圣者的人,快快忏悔,罪业太重了!再不忏悔,会在..

完美人生,怎样获得

完美人生,以为这样的用词是现代文艺的范畴,居然在佛法经典中早就有了?我带着诧异,细看这一课《完美人生的因果差别》,如何诠释。完美人生是指八大圆满,即寿量圆满、形色圆满、氏族圆满、自在圆满、信言圆满、大势名称、男性具足、大力具足。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长寿,相好..

皈依:一段让心回家的旅途。

今天是中元节,又是佛欢喜日,佛欢喜我欢喜,喜从何来,在这金秋八月我收获了“净甘”法名,意味着我诚心皈依,正式成为一名佛弟子,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成佛的菩提道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去年的八月,有缘接触佛法,加入了菩提书院的三级修学,当初的想法是不..

点亮心灯弃三毒,皈依三宝得圆满

我是于今年五一在西园寺皈依,当时看到皈依法会现场很多人,队伍一直排到大门口,心里有点小激动、心想今天终于成为真正的佛弟子了,可以发证书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涌上心头。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皈依,皈依的意义,还是模模糊糊,但现在通过修学,我纠正了很多自己对皈依的错误认识..

嘎玛仁波切:既然因果是自己的,那为什么还要去帮助他呢?

【问题】佛法教人慈悲为怀,要发无上的菩提心,但又说各人因果要自己承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人正在受果报或处于无明状态或正在造业,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嘎玛仁波切答】当我们讲到慈悲的时候,并不代表我们有能力改变一切。慈悲,在佛教中是一个宽广而多层..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写作是一件非常枯燥又幸福的事情,一支笔,一副键盘,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去利益帮助芸芸众生。这篇文章耗费了我大量心神、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我的笔记心得、大德前辈们的教诲以及我的个人实践感..

大安法师:在家佛弟子兼顾工作生活后该如何修行??

问: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为多久为合适?大安法师答:在家的居士,随分随力,一般还是要给自己规定早晚功课。早晚功课最好简单一点,在寺院丛林要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什么的。你在家,如果专修念佛法门的话,你就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三遍,赞佛偈,..

在家佛弟子兼顾工作生活后该如何修行??

问: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为多久为合适?大安法师答:在家的居士,随分随力,一般还是要给自己规定早晚功课。早晚功课最好简单一点,在寺院丛林要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什么的。你在家,如果专修念佛法门的话,你就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三遍,赞佛偈,..

嘎玛仁波切:深信因果真实不虚的佛子,都是最积极乐观的

佛教把人的负面情绪都叫“毒”,贪嗔痴慢疑,叫“五毒”。实际上,是五种负面情绪。它们的爆发力绝不容小觑――会引发恶的言行,激化恶意,造作恶果。人在贪婪时爆发力极强大,为了贪,会想方设法去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不仅是名利,而且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大多数的..

乞食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也是比丘清净自活的一种修行方式。乞食作为佛世比丘的修行方式,具有其来由与含义。比丘在乞食时应当遵循正确的乞食原则,具足必要的乞食威仪。比丘在乞食后,应当如法将饮食分配给大众,令老弱比丘都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