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草师兄出生于中医世家,几代人在行医过程中,记录下不少医案,有时也记述一些在行医过程中碰着的因果故事。个中一则因果业报的事例,他祖父在医案中具体记载了全部过程。那年池师长教师去济南的章丘埠村镇探望姐姐。落座不久,正在与姐姐一家人聊着天,溘然听到近邻有人长一声短..
积德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6)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6)近现代陈垣、梅兰芳、陈赓、赵朴初四位名人的祖荫1、国宝级教导家:陈垣陈垣(1880-1971),中国历史学家、教导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勤奋好学,无师承,自学成材,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有成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他曾任国立北京大..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9)清代四位宰相的祖德事迹妙观法师比来我搜索清代的一些史料,找到诸如范文程、陈廷敬、刘统勋、曹振镛等四位清代名臣的祖上的一些事迹,感叹四位宰相的祖辈积善深挚,所以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集录成文,以期现在及未来有缘读此文章的人,能受到启发。我这种看..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5)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5)近现代虚云、弘一、清定、净如四位高僧的祖荫作者:妙观法师缘起(自序)我读印光大师的文钞,里面有关于玉琳国师的评语,说世人只见玉琳国师,道德高迈,悟证渊深,而不知皆由其祖与其父母积善所致。所以我以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清定法师、净如法师四位..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4)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4)近代章太炎、李叔同、沈钧儒、郭沫若之祖上厚德惠及后代妙观法师因果相循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正理,然则因为世人不善于观察,极易被假相所迷惑,便说做善未必得福,做恶未必得祸。或者说为何积德却夭折贫贱?做恶却富贵长命?因为此种熟悉之普遍,故民国时期..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3)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3)记杨荣、施琅、曾国藩、荣毅仁四位之祖德妙观法师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民国高僧印光大师曾作过这样的阐述:历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蓬勃;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故孔子之赞《周易》曰:积善之家..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记陶澍、刘伯温、贺龙、唐英年四位之祖德妙观法师中国古代的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大年节是日是灶神从天上回来的日子。是以民间都要祭灶神。灶神上天所要做的。是向天帝申报这户人家的善恶功过。若是积善性善的人家,上天将会令其逐渐地..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1)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妙观法师《易经》的《坤卦文言》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名句。然则圣贤的聪明之语在世人的心坎是很模糊的,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轮廓。对于我们每小我,决定如何的人生观,追求如何的人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将拔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题目来谈..
第三篇 三学增上
第三篇三学增上壹何谓三学增上三学是指戒、定、慧,是佛教的实践纲领,是学佛者所必修的课目。《翻译名义集》说: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此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漏就是烦恼和非究竟的意思。因为戒定慧三学可以断除一切烦恼而获得究竟的妙智,所以又称为三无漏学..
第三篇 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聪明
第三篇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聪明壹转识成智的目的唯识的主要目的是要究明万法唯识所变现的道理,以及若何将唯识所现的染法转成净法,将凡夫识转成圣人智。也就是说将人生射中染污的成分转化成清净的成分,这是唯识学的一种实践,称为转依,也就是转染依净,是修行证果的必经由程。..
第四篇 一念三千
第四篇一念三千壹媒介一般人看到佛经上说万法唯心造、唯识无境,便以为佛教是倡导唯心论的宗教。其实,佛教既不偏于心,也不偏于物,认为主观的心识与客观的世界是互相依存,而非绝对的对立。佛教之所以强调心识的活动,是因为佛教是以工本钱的宗教,所以站在主体(人)的实践面,主..
第二篇 业
第二篇业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小我)、「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做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类行为、所作、行动、感化、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的身心生活。佛教把我们身体、说话、思惟的行为、做作,称为身业、..
第三篇 因果
第三篇因果壹何谓因果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惩恶惩恶」之功的轨则,就是因果观。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更的普遍轨则。在佛教教义..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第一篇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壹媒介佛陀将宇宙万有的事物,归纳为色、心二法,也就是物质现象与精神活动。然则众生根器不合,迷悟的程度也有差别,所以对于心法不能懂得的人,佛陀为他说五蕴──色、受、想、行、识;对色法熟悉不清楚的人,则为他说十二处──眼、耳、鼻、舌、身..
第三篇 奉行八正道
第三篇奉行八正道壹八正道的定义苦是人生的实相,若何离苦得乐,求得究竟的解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所在。佛陀成道之初,为了让众生从烦恼苦楚中解脱出来,特别开示了八条进趣圣人之境的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正,离开邪非,故名为正;道,能通的意思,以能通晓涅槃的地步,故名为..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言。我为汝说经。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语深说度世之道。正心为本听我言。使后世传行之。诸比丘叉手受教。佛言。人身中有五贼。牵人入恶道。何等五贼。一者色。二者痛痒。三者思..
玉耶经
玉耶经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为四辈学生说法。时给孤独家。先为子娶妇长者家女。女名玉耶。正直姝好而生憍慢。不以妇礼承事妐姑夫婿。给孤长者夫妻议言。子妇不顺不依法礼。设加杖捶不欲行此。置不教诃其过转增。当如之何。长者曰。唯佛大..
纪晓岚因果故事(8)
纪晓岚因果故事(8)渎职减禄安邑人宋半塘,曾在鄞县作官。宋说,鄞县有位墨客很有文才,但他在仕途上却屡遭困顿,没有考上功名。后来这位墨客得了一场大病,病中迷离恍惚,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处官衙门。根据那里的情形,他觉察到这地方似乎就是冥司。这时刻,对面走来一位官服打扮..
生活的规范
生活的规范大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大智度论卷十三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义》戒是生活的规范,故在很多经典中,都可以发明对戒的强调和重视。是以,这个偈子说,生了大恶的疾病,戒是良药;在大恐怖发生时,戒可以保护你。戒律未必是教条的约束,所以并弗成怕。戒是..
不留痕迹
不留痕迹若观无生法,于生法得离;若观无为法,于有为得离。《大智度论卷十五释初品中羼提波罗蜜法忍义》从这个偈子看来,无生法和无为法是得聪明、断烦恼的依据。无生法和生法相对,而无为法和有为法也是相对的。若要明白此偈的内容,先要懂得这几个名词的意思。生法是让人生起各..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我在十年前,谈到佛教现状,曾指出末法时期佛教存在十大弊端。十年过后,弊端越演越烈。所以,作为佛教徒,有必要知晓末法弊端,更需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及前进的方向。下面我结合佛教现状谈谈末法十大弊端。一、因缘恶劣众所周知,释迦..
宗教当自强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宗教当自强自6月份以来,寺庙上市成为媒体与大众热议的话题。起因是西安某旅游集团将一座财神庙包装上市,引发舆论哗然。人们进而发现,四川的峨眉山、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台寺早已作为旅游资产上市,而五台山、普陀山、法门寺等佛教名山名寺也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被积..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之内。敷座而坐。有诸苾刍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围绕世尊。沉默合掌听佛所说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赞诸大声闻。能于佛法清净修持。而于自果皆具己德。汝等倾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次..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宋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王波斯匿乘羽[羽*包]车群臣围绕。出舍卫城。便往园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欲据说法。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有四人出现世间。云何为四。或复有人先丑而后妙。或复有人先妙而后丑。或..
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是哪五浊?
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五浊是哪五浊?五浊恶世,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五种浊恶,等于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具有这五种众生生计状态的时空,谓之为五浊恶世。「劫浊」人寿本来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
小乘、大乘、密宗是若何看待吃肉吃素的?
小乘佛教认为,三净肉能食,非三净肉不能食。在泰国等地,僧众至今照样这样行持的。他们认为,假如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达多的仪表。其根据是小乘的戒律,释迦牟尼佛在小乘律经中就是这样宣讲的。在大乘佛教中,汉传佛教有着吃素的优良传统,今朝,吃素之人照样比较多。他们主如..
胎儿喜听《地藏经》
一位邻居对我说,她的女儿怀孕八个月了,怀胎反应一向强烈。近几个月来胎儿经常在腹中拳打脚踢,使得女儿异常苦楚。有人对女儿说念佛能削减苦楚,女儿也信,但因为她们是回民,信伊斯兰教,所以不敢念。我对她讲,佛教还有中国的道教、儒教都是正教,都是宣扬仁爱,劝人积德的。他..
幸灾乐祸与大祸临头
东汉末年,外戚寺人互相排挤,世界大乱。董卓奉大将军何进徵召,率兵入洛阳诛杀寺人,未到,何进被寺人所杀,袁绍乃尽杀寺人。董卓进京后,杀何太后,废少帝,立献帝,威震四方。不久袁绍奔山东,号召州郡,起兵伐罪董卓。董卓乃劫持献帝奔长安,被司徒王允所杀。而王允又被董卓的..
屠夫持心咒 舍利成观音
40年代圆寂的噶托拉西觉卓说过∶以前藏地有一位屠夫,杀业深重,后值遇善常识,于是断罪积德,一心一意诵持观音心咒。后来罪业清净,7次面见到观音本尊。圆寂后出现彩光等许多瑞相。火化时,其稳固舍利变成为一寸许的观音像。(选自《密宗虹身成就略记》..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05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