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德

皈依三宝的介说

皈依三宝的介说惟觉法师皈依三宝的介说(一)于自由时报92.08.14(四)刊载皈依三宝,一般称为三皈依。佛教所说的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及僧宝。古德云:「滔滔苦国内,三宝为舟航;炎烈焰宅内,三宝为雨泽;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塔。」说明三宝对众生的恩惠恩泽无穷无尽。「滔滔苦国内..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云南鸡足山释圣闻汇编释题优婆塞译为近事男,或清信士。南山《行事钞》引《杂含经》云:何名优婆塞?在家清白,修习净往,男相成就,口说三皈是也。五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言戒、喝酒戒。二埋律师《在家律学》:提到戒,就有四位分别:戒法、戒体、戒行、戒相。..

略述五戒十善与精神文明

略述五戒十善与精神文明梦参闽南佛学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今后,就与中国社会慎密地相结合。如初传时期,与仙人方术黄老之学相联系。是以,世间上不论那一派学说,那一种宗教,都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才能受到人们的迎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佛教所提倡的五戒十善,对提高人们..

修十善业道的好处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

皈依的正行-听闻处死

听闻处死闻思经教,是修行中的重要环节。正如《听闻集》所言: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何为多闻能知法?多闻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广学多闻,广泛读诵大小乘经典;一是对同样内容反复赓续地听闻思维。如因果之理,无我之理,必须不厌其烦地数数听闻,将法义..

第三篇 六度四摄

第三篇六度四摄壹媒介佛法浩瀚无边,然则归纳起来总不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五乘佛法。此五乘佛法是依发心、目的与方法的不合而差别。人天乘是佛陀所施设的方便窍门,是世间法,不能了死活。声闻、缘觉乘虽然可以了脱死活,超出三界,然则只为自度,只能「拔一..

第二篇 发心立愿

第二篇发心立愿壹媒介我们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先制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偏向;有了偏向,干事才能著力。制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贰何谓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学佛的根本。发心,又称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等,是指发自心坎的意念。《华严经》说,..

古籍中记载的《金光明最胜王经》感应

第一:西印度小国讲《金光明经》敌国得和感应(出《开元录》及〈摩腾传〉)西印度有一小国,请摩腾尊者,讲《金光明经》。俄而邻国师而来,既将践境,辄有事碍,兵不能进。彼国兵众,疑有异术,密遣使睹,但见群臣安然,共听其所讲大乘经,明地神王护国之法。于是彼国请和求法,俱得..

女工资什么有贫富贵贱和美丑

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经常是以生起困惑。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园精舍的时刻,她来到佛前顶礼佛陀之后,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几个问题:世尊!一、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

第三篇 三轮体空

第三篇三轮体空壹三轮体空的定义在人世生活,有许多人缘来成就我们,是以我们要以感恩惜福的心,与他人广结善缘。结缘之道,首在布施,因为布施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行,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个真挚的笑容,可以令人生起信心;一个随手的协助,可以济人艰苦危机;甚至与工资善、一句赞..

第六篇 五停心观

第六篇五停心观壹五停心观的定义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消极、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又称为五观、五念、五停心、五度观门、五度门。大乘佛法以成佛为目标,是以以念佛观代替界分别观,五种观法合起来又称为五门禅。就声闻法而言,五停..

口业之过(10)

口业之过(10)作者:妙祥法师摄心守口真教化口业是咱们僧人最轻易犯的缺点之一。日常平凡,在家人也都是轻易犯口业。你看在家人,比如农民,吃饭的时刻,端个碗,也得说别人过失,有什么所谓的花边新闻。甚至跑到外面,也得说一句,不说不可。不说,那嘴巴把不住,不说心里就不愉..

业障病患者悔改记

池草师兄出生于中医世家,几代人在行医过程中,记录下不少医案,有时也记述一些在行医过程中碰着的因果故事。个中一则因果业报的事例,他祖父在医案中具体记载了全部过程。那年池师长教师去济南的章丘埠村镇探望姐姐。落座不久,正在与姐姐一家人聊着天,溘然听到近邻有人长一声短..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6)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6)近现代陈垣、梅兰芳、陈赓、赵朴初四位名人的祖荫1、国宝级教导家:陈垣陈垣(1880-1971),中国历史学家、教导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勤奋好学,无师承,自学成材,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有成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他曾任国立北京大..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9)清代四位宰相的祖德事迹妙观法师比来我搜索清代的一些史料,找到诸如范文程、陈廷敬、刘统勋、曹振镛等四位清代名臣的祖上的一些事迹,感叹四位宰相的祖辈积善深挚,所以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集录成文,以期现在及未来有缘读此文章的人,能受到启发。我这种看..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5)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5)近现代虚云、弘一、清定、净如四位高僧的祖荫作者:妙观法师缘起(自序)我读印光大师的文钞,里面有关于玉琳国师的评语,说世人只见玉琳国师,道德高迈,悟证渊深,而不知皆由其祖与其父母积善所致。所以我以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清定法师、净如法师四位..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4)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4)近代章太炎、李叔同、沈钧儒、郭沫若之祖上厚德惠及后代妙观法师因果相循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正理,然则因为世人不善于观察,极易被假相所迷惑,便说做善未必得福,做恶未必得祸。或者说为何积德却夭折贫贱?做恶却富贵长命?因为此种熟悉之普遍,故民国时期..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3)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3)记杨荣、施琅、曾国藩、荣毅仁四位之祖德妙观法师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民国高僧印光大师曾作过这样的阐述:历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蓬勃;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故孔子之赞《周易》曰:积善之家..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记陶澍、刘伯温、贺龙、唐英年四位之祖德妙观法师中国古代的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大年节是日是灶神从天上回来的日子。是以民间都要祭灶神。灶神上天所要做的。是向天帝申报这户人家的善恶功过。若是积善性善的人家,上天将会令其逐渐地..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1)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妙观法师《易经》的《坤卦文言》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名句。然则圣贤的聪明之语在世人的心坎是很模糊的,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轮廓。对于我们每小我,决定如何的人生观,追求如何的人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将拔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题目来谈..

第三篇 三学增上

第三篇三学增上壹何谓三学增上三学是指戒、定、慧,是佛教的实践纲领,是学佛者所必修的课目。《翻译名义集》说: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此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漏就是烦恼和非究竟的意思。因为戒定慧三学可以断除一切烦恼而获得究竟的妙智,所以又称为三无漏学..

第三篇 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聪明

第三篇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聪明壹转识成智的目的唯识的主要目的是要究明万法唯识所变现的道理,以及若何将唯识所现的染法转成净法,将凡夫识转成圣人智。也就是说将人生射中染污的成分转化成清净的成分,这是唯识学的一种实践,称为转依,也就是转染依净,是修行证果的必经由程。..

第四篇 一念三千

第四篇一念三千壹媒介一般人看到佛经上说万法唯心造、唯识无境,便以为佛教是倡导唯心论的宗教。其实,佛教既不偏于心,也不偏于物,认为主观的心识与客观的世界是互相依存,而非绝对的对立。佛教之所以强调心识的活动,是因为佛教是以工本钱的宗教,所以站在主体(人)的实践面,主..

第二篇 业

第二篇业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小我)、「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做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类行为、所作、行动、感化、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的身心生活。佛教把我们身体、说话、思惟的行为、做作,称为身业、..

第三篇 因果

第三篇因果壹何谓因果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惩恶惩恶」之功的轨则,就是因果观。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更的普遍轨则。在佛教教义..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第一篇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壹媒介佛陀将宇宙万有的事物,归纳为色、心二法,也就是物质现象与精神活动。然则众生根器不合,迷悟的程度也有差别,所以对于心法不能懂得的人,佛陀为他说五蕴──色、受、想、行、识;对色法熟悉不清楚的人,则为他说十二处──眼、耳、鼻、舌、身..

第三篇 奉行八正道

第三篇奉行八正道壹八正道的定义苦是人生的实相,若何离苦得乐,求得究竟的解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所在。佛陀成道之初,为了让众生从烦恼苦楚中解脱出来,特别开示了八条进趣圣人之境的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正,离开邪非,故名为正;道,能通的意思,以能通晓涅槃的地步,故名为..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言。我为汝说经。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语深说度世之道。正心为本听我言。使后世传行之。诸比丘叉手受教。佛言。人身中有五贼。牵人入恶道。何等五贼。一者色。二者痛痒。三者思..

玉耶经

玉耶经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为四辈学生说法。时给孤独家。先为子娶妇长者家女。女名玉耶。正直姝好而生憍慢。不以妇礼承事妐姑夫婿。给孤长者夫妻议言。子妇不顺不依法礼。设加杖捶不欲行此。置不教诃其过转增。当如之何。长者曰。唯佛大..

纪晓岚因果故事(8)

纪晓岚因果故事(8)渎职减禄安邑人宋半塘,曾在鄞县作官。宋说,鄞县有位墨客很有文才,但他在仕途上却屡遭困顿,没有考上功名。后来这位墨客得了一场大病,病中迷离恍惚,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处官衙门。根据那里的情形,他觉察到这地方似乎就是冥司。这时刻,对面走来一位官服打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