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命运的要素有三个。我们明白了这三个要素,就可以在生活中着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古以来,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对自身的命运都特别关注,希望预测命运,把握命运。我觉得观察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状况,应结合他本身的素质,观察其质量。这是佛教很重要的思想。人有没有命运呢?..
信仰
不想成佛作祖?这样的和尚是混混!
不想成佛作祖?这样的和尚是混混!拿破仑说:“不想做元帅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这句话用到我们俗人身上,未免有个人野心的嫌疑,不太符合国情。但是否可转用到在座各位未来的法帅身上呢?我想大概是可以的。因为释迦牟尼的本怀就是让我们人人成佛,他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钻石大王”李厚霖的多重身份:行业异类,佛教徒
近两年来,李厚霖这位曾经低调、神秘的“钻石大王”在越来越多的非行业场合现身。前不久,还与刘强东、董明珠、余承东、孙伊萍同台论道。李厚霖究竟是谁?在他身上,有多少身份标签?关于他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穿越回十七年前。李厚霖勇于创新颠覆行业十七..
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我常碰到有人拿一些佛像挂坠、佛珠、手串甚至一些首饰给我看,说这是开过光的。甚至有一次还有人拿一支非常名贵的钢笔给我看,说这是某某大师开过光的。前不久,网络上还流传一组照片,是某寺院的一些僧人围着一排汽车,说是给..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信愿本来就是一种观慧。愿力是一种智慧,信仰也是一种智慧。对不对?持名当然是一个止,就是无分别住。但是你要培养坚固的信愿,这是一种观慧所摄,是专注力跟观照力。其实每个佛号都必须有专注力也有观照力,两个都要有。你要..
一位出家僧人写给父亲的信
尊敬的父亲大人慈鉴:出家两年余未亲闻您的慈音,12月28日路经福州与您通话,悉知家中一切安好,又因父亲能想通并接受我走出家修行之路,而非常高兴,非常欢喜。您的支持与慈允即给我很大的鼓励,我若不能修行成就,将拿什么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明代佛教高僧莲池大师曾说:“父母..
宝岛佛教溯源 大乘佛教是郑成功传到台湾的吗?
大乘佛教是郑成功传到台湾的吗?西元1661年(明·永历十五年)春天,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人,使得台湾这个地方,又再度地由明朝统治。郑氏在此揭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企图以此为基地,重振明朝的声威。我们想要考察佛教传至台湾的时期,目前已无法找到明确的记录了!不过,台湾一般的有..
礼敬凡僧有用吗?如何理解“和尚是世界大轴”
凡僧可以降福“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宁无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金容,毁之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须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这段话,是大众时常引用并借以说明凡僧“重要性”的经典案例!在一个正法增上的时代,这样理解凡僧..
超度尘心:尘世尚存净土
如果尘世尚存净土,请到寺院庙宇顶礼,让心灵徜徉于超脱物外的圣地;如果尘世无觅净土,请默阿弥陀佛沉思,让理智剥离于欲望横溢的华域。佛说我是苍茫万物的菩提,佛说我是娑婆俗世的智者,佛说我是芸芸众生的救度,佛说我是终极叩问的释惑,佛说我是无数虔诚的敬仰,佛说我是万千..
智慧法语:佛说文殊菩萨会化身贫穷苦恼的人来为你培福
核心提示:四月初四,是金色清凉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文殊菩萨是与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并称为佛教四大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据《首愣严三昧经》、《放钵经》记载,文殊菩萨在久远劫以前已经成佛,号“龙种上佛”,在过去世曾是无量诸佛(包括释迦牟尼佛)的老师..
正信让我与父亲的关系融洽了
这是我进入书院学习的第3节课,前两节课是让我们认识、了解、走近书院,那这节课主要是让我们认识到当代宗教信仰存在着那些问题,并且结合自身的问题来进行思考,下面我将本节课学习的心得进行一下分享。何为迷信?迷信就是盲目的相信和崇拜,也就是说,凡不能把人导向觉醒、智慧..
心灵的品级,决定人的一生
古往今来,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质品评女人的品级,却很少有人思量心灵的品级。心是有品级的,而且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如同信仰和宗教,那份虔诚任风摧浪移不可动摇。商家讲求诚信,朋友讲求诚心,情人讲求诚意,为什..
佛教寺院是否可以供养修炼成精的动物
问:关于信佛,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家里都有供“仙位”的,那你说信佛不让“供仙”,为什么有的寺院也有供“仙位”的呢?(注:东北地区流行供养“大仙”,即所谓修炼成精的动物,如蛇、老鼠、黄鼠狼、狐狸等,有些地方供奉人形塑像,当做..
轮回路险,用功须生处转熟
古代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他这极熟啊!昼夜六时功夫都在,我们这一枝香能不能叫它在,可能还不容易,这样来说我们比古人就要差一些,那古人他怎么能多少年都不打失?念阿弥陀佛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不要说是七日了,你能有一个钟头不乱啊,你这个..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佩戴佛像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佛教经典中有佩戴佛像的说法吗,真的是“男戴观音女戴佛”吗?佩戴佛像到底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后果?首先,不论是玉质的,还是其他任何材质制成的佛菩萨像的徽章、吊坠、挂件,乃至项链、手环之类,在此恳切劝诫..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意还是落魄,最后,都要死去。或者,您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我,已经死了,化为尘土,了无痕迹;写下这些字的时候,我的很多读者,也都死了,刹那刹那;还有,当您放下这本书的时候,您身边的人也有很多在死亡;在一段时..
德国人一家在南京惨遭灭门,他们同胞却对中国人做出这样的举动……
德国人一家四口在南京惨遭灭门,这本是一件令人惋惜和愤怒的事,但德国人的做法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但是这个“救赎”有点特别……文章来源于“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公众平台。2000年4月1日深夜,4个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失业青年潜入南京一栋别墅行..
我在时间里的“行”与“走”
我曾问过自己,何为命运?曾几何时一个桀骜的人也屈于把命运挂在嘴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于自身命运的逃避,看似扣上了一顶硕大而沉重的帽子,却掩盖了不争而懦弱的事实,而命之高低起伏,好坏与否,好像颠倒说之也能行得通。我依然坚信努力是会有所回报的,这样的回报不是当下,..
每个人都是取经路上的玄奘
刚刚同几十名同学把《大唐玄奘》的电影观看完了。以往看纪录片《玄奘大师》,我都会为玄奘取经的辛酸历程而落泪,情绪激动。这次观影后,我没有流泪。内心深处更多的是一份坦然,如同清池里盛开的白莲一样宁静。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不禁的赞叹,不愧是僧人参与拍摄的电影,从头..
守戒的同时要学会灵活善巧的生活
有个弟子,本来她老公很支持她学佛,一个月参加三次共修。后来她经人介绍又认识了一个活佛,那边一个月也有三次共修,她就跑去参加。这时,她老公开始警告她:“差不多就行了,适可而止吧,你还有时间照顾家庭吗?不要得寸进尺!”她不听啊,后来一个禅宗的法师主持禅七,她又要去..
30岁的曾国藩如何成就自己的大象之气
30岁开始,曾国藩一直坚持每天写日记,一直写了一辈子。在他的一生中,日记仿佛是他另一个影子,守护着他的生活,也守护着他的思想,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外部世界,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一个人,只有在经过深入的形而上思考之后,才会显出宏大的气象。这样的现象,真是一个怪事,在某..
只有精神财富才可以真正依赖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学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着要放下对世间一切名利和物质财富的追求,这样才能六根清净地去修行。我认为那些是学佛修行的障碍,和学佛是对立的,所以不应该去追求。学习法义后,我明白了学佛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舍弃财富,不能追求财富。佛法说的放下,是要放下对财..
每日一禅:快乐
人生,快乐哪里找呢?信仰里有快乐,修行里有快乐,服务里有快乐,静心里有快乐。只要有心,快乐就在我们的心里!一个信仰佛教的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心,驾驭自己的心。唯有用心去体会佛法,将佛法用诸于平常生活,这种生活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学佛,需要什么心态
学佛,不仅要有诚心,静心,耐心,还要有好的心态,否则,你就会心猿意马,影响心情的平静的同时,还影响学佛的成效。有些人,学佛是有目的的,是带着功利性色彩来念经、拜佛的。如有这样的人,他想发财,他就会在心里给自己下一个任务单,我每天念多少经,拜多少拜,拜多少佛,我..
如何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
1.“一心称名”要获观世音菩萨的感应,经中说的“一心称名”最为重要。所谓一心称名,就是专心一意的念,使能念的我与所念的观音融而为一。《观音义疏》卷上释曰:“称名有二:一事二理。若用心存念,念念相续余心不间,故名事一心也。……达此心自他共无因不可得。无心无念空慧相..
修行亲力亲为,才能解脱生死
灵意老和尚1926年(二月初六)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山阴县。19岁于大同南寺礼上慧下果律师剃度出家,1947年在北京慈舟老法师座下受戒,1948年在浙江阿育王寺拜佛舍利,1949年朝普陀后去广东云门寺亲近禅宗泰斗上虚下云老和尚,1953年随老和尚前往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师在虚云老和尚身..
信仰让我焕发了青春的风采
以前参加法会都要念诵三皈依:“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量心。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当时觉得这么宏伟的誓言、伟大的理想,非常高大上,对之心存向往。后来进入三级修学,发现皈依三宝真是选对了人生的道路和..
每日一禅:不要把情绪挂在脸上
信仰,最重要的就是修行,修行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要付诸实践,有行动,才有因缘与佛心相应。不要把情绪挂在脸上,不要被苦恼占据内心,不要让才华埋没土中,不要将烦忧带到床上,不要令误会影响友谊,不要任理想随意放弃,不要给是非增加困扰,不要将责任推给别人,不要让遗憾带进棺材..
佛说不挑拨离间将得家庭和睦等5大福报
【佛经介绍】《十善业道经》,为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嗔恚、愚痴。离..
佛说不妄语有8大善报 将获过人智慧
【佛经介绍】《十善业道经》,为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嗔恚、愚痴。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