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弥陀大愿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议,你对弥陀本愿的摄受,要完全有信心,你相信他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你,你要相信这件事;第二个自性功德力,就是你在念佛的时候,你那个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第三个是名号功德力,你所念的这个佛号,法力不可思议。这个弥陀的力..
诽谤
大安法师:念佛人的为人处世
一个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为上,最要紧的是敦伦尽分。敦,是行持,伦,是五伦关系,伦常,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兄弟这五伦关系有一个常道,常就是: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就是每个人的身份角色必须奉行的道德职责,要敦伦。尽分就是尽到..
信愿法师:下品上生的行者
《观无量寿佛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
学诚法师《皈依三宝的意义》
一、进入佛门第一课,认识皈依须明辨谈到皈依三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真正认识皈依的内涵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到寺院里来,常常会看到许多人烧香、磕头,拿很多供品去供养佛菩萨,但很难由此判断这些人是不是信佛、是不是佛教徒、有没有受过皈依的仪式。这些人可能信..
宣化上人:想成佛了道的必须先要忏悔自己的罪业
佛之「法力」极大,而众生的「业力」却与之相等,所以说凡夫是「业重情迷」,而佛却是「业净情空」,所以圣、凡之分,在于「业」是不是已经净了,「情」是不是已经空了。又说:「觉者,佛也;迷者,众生。」就好像上午所说的,众生因为背觉合尘,被一切尘劳五欲所转,所以业障愈来..
妙祥法师:拥有正见先要知晓什么是不善
组成正见的四个因素是什么呢?第一个,你得知道什么是不善;第二个,知道不善根,这个更难了。知道什么是不善,这就得靠我们平时持戒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是不善。你得有正知正见,什么是正知正见呢?首先在持戒的基础上才知道什么是不善,因为凡是与戒律相违背的都是不善的。再一个..
11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国佛教共同特色大乘佛教,不论显密,几乎都在阐扬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密教自有其修持的仪轨之外,显教依据的主要经典,则为净土三部经:1.《阿弥陀经》。2.《观无量寿经》,亦名《十六观经》。3.《无量寿经》,又名《大阿弥陀经》,此经自汉迄宋,共有先后十二种译本..
信愿法师:下辈往生之因缘果
佛语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
妙祥法师:不了解正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所以佛说,愚痴者不了解何为正道,也不愿意听到善行和正法。实际上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了解正道的人太多了,真正了解正道的人只有佛教徒。佛教徒按照佛法去修行,所以他才能真正地了解正道。这个我感触比较深,有时候我看到一个信佛的人,虽然他信得不好,有时候是为了求财,..
如瑞法师:八风不动心,宁静无烦恼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能够看破世间虚妄不实的种种法,不随着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种境缘或喜或忧,内心充满自在宁静,没有贪嗔痴的烦恼,这是最吉祥的。八风不动心:“八风”也称为八法,这是世间人所爱和所憎的。为什么称为风呢?因为这..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23-24)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宣化上人主讲其人元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
宣化上人: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
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呢?已经太迟了。所谓: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谁叫你自己在没病的时候,任作胡为,不好好..
八风不动心,宁静无烦恼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能够看破世间虚妄不实的种种法,不随着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种境缘或喜或忧,内心充满自在宁静,没有贪嗔痴的烦恼,这是最吉祥的。八风不动心:“八风”也称为八法,这是世间人所爱和所憎的。为什么称为风呢?因为这..
星云法师:六祖大师在黄梅得法后的机缘如何?
六祖大师是禅宗的一代宗师,对中国文化贡献很大。他对于佛学的阐明,禅学的修证,尤其后来把很多研究佛法的饱学之士摄受在其门下,使禅宗在中国佛教中更是一枝独秀,展现辉煌的成就。说到六祖大师,他本来出身寒微,是以砍柴维生的樵夫,后来由于善根深厚,所谓风云际会,而于黄梅..
信愿法师:略解念佛往生愿
「十方众生」者,明所被之机,竖通三世,横含十方,十界众生,一无弃物。横摄众机中,且就人道明普益者,性有利钝,位有豪贱,功之久近,行之善恶,报有男女好丑,形有老幼缁素,正像末法之世,临终平生之时,处有中边,缘有厚薄;如上众机,皆为所被。假令谤大乘,造五无间,一阐..
达真堪布:释迦摩尼佛都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太在意、执着对方的评价、看法、态度。自己要求“得做好啊”,就怕他人说。说就说呗,有什么啊?有赞叹的,就有诽谤的;有诽谤的,就有赞叹的。不可能人人都赞叹你,也不可能人人都诽谤你。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赞叹、满意。这是谁都做不到的。所以,不..
济群法师: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理是非,不观是非
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写道: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一、不诽谤人“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大海容纳百川,故能成其大。”然而许多人不明此理,只因为嫉人所长或点滴私怨,而相互诽谤攻讦,不但于已无利,甚且造成社会不安,殊不知世事乃因缘..
世间赏罚与因果报应之不同
原文:阅来书,知汝聪明尚不彻底,故以儒佛之因果,与世间王法之赏罚同论,则似有理,而实无理矣。世间赏罚,约人情为定。因果,乃心识所感召,儒释无二道。汝以儒所未发明者,谓儒尽乎此,此亦汝聪明不彻底之一证。夫善恶因果,皆自心之感召。世人不知,佛为详说,汝谓佛设,岂真..
净空法师百贤谭
净空法师百贤谭(图文版)编者寄语:鄙人于浏览网页时,收集到了大量社会各界包括宗教界、学术界、文化界等等诸多精英贤达人士对当代佛门高僧净空老法师的评价论述,选取了一百则合辑在一处,以飨各界朋友。希望由此诸位能够略睹这位爱国爱教、慈悲仁厚的长者的深邃智慧和崇高风范..
妙祥法师:千万不要给人做媒,劝人结婚!
淫欲,在世间上这是个最大的祸根。有了淫欲,就有了家。家,就是代表淫欲的意思。所以说,有了男女,就有了生死。为什么不成道?就是有了这个淫欲的关系。佛给开了方便——在家居士不能邪淫,我们坚决地不能搞邪淫。实际上有的人受了菩萨戒,在菩萨戒严格来讲是断正淫的,不是在家..
昌臻法师:学佛问答录
四川西昌众居士就当前大家在念佛修行上感到困惑的问题请问昌臻法师。昌臻老法师于2005年6月在乐至报国寺集中回答。一、问:我们怕冤亲债主鬼怪妨碍我们念佛,障碍临终正念,因此到修地藏法门的僧人那里,请他找冤亲债主,替我们超度,一个冤亲债主才花三元钱,这样的好事,应该推..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闻慧,从听讲开示、看佛经书而摒除邪见,建立正见,信因果,明因缘。第二是思慧,以禅观的方法,做思惟练习,从思惟而得一心的定境,由定力而产生明晰的智慧。第三是修慧,就是修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修戒是在身、口、意三种行为方面,不做..
净界法师: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为什么?有人提倡念佛人不看大藏经典,不看祖师的开示。不看经典自己就胡思乱想。往生净土的根本在发菩提心!你为什么求生净土?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你去净土不是去享受的,是成就佛道的,亲近十方诸佛,..
妙江法师:善恶因果
妙江法师简介妙江大和尚俗姓刘,1952年腊月生于山西阳高县古城乡西要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68年出家于大同云岗,1980年到五台山,至今先后在普化寺、竹林寺、南山寺、慈福寺参掸修行,期间曾两度上佛学院深造,后被五台山佛教协会安排到了碧山寺当家,于1995年8月11日由原碧山..
海涛法师:遇到天空下雨之时,念甘露真言二十一遍尽灭所有恶
甘露水真言:在《观音陀罗尼经》中提到此咒语的利益。首先,修持此一陀罗尼者,所有过去生、现在生所造的罪恶,如破四大重戒杀、盗、淫、妄语,及造了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团、诽谤大乘方等经之罪恶,都能够消灭无余,心情变得愉悦、身体轻快、智慧明达举一反..
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为什么?有人提倡念佛人不看大藏经典,不看祖师的开示。不看经典自己就胡思乱想。往生净土的根本在发菩提心!你为什么求生净土?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你去净土不是去享受的,是成就佛道的,亲近十方诸佛,..
大安法师:从三世因果看善恶报应
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立道德的一块重要基石,也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块基石。如果人说没有前生、没有后世、没有轮回这桩事情,那么这个世间上就有很多不平等的事情了。既然没有前生后世,没有因果,为什么偏偏他要做大官,我就做平民呢..
慧律法师: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引导他人学佛……等等,如果只是在制造是非,则自己与他人,常常都会两败俱伤。常常听到别人说“××人很坏、很差劲!”等的评论。如果,我们没有与当事人相处过,也并不了解他的做人,如此..
生西法师答:学会中有很多发了菩提心的道友,如果诽谤了他们,会有严重的过失吗?
生西法师答:学会中有很多发了菩提心的道友,如果诽谤了他们,会有严重的过失吗?道友提问:菩提学会的道友,很多都发了菩提心,属于《入行论》说所说的菩萨。如果道友之间说过失,也会像谈论登地菩萨那样,造下杀尽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罪业吗?生西法师:我们想的时候,要这样去想..
减劫中人的福报越来越薄
随着减劫的次第,人的寿命越来越减。以这个作为标志,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在衰减。总的原理,就是随着道德越来越淡薄,他的福报就越来越衰减。这是基本的原理。具体来说体现在十五个方面:第一这个金银、琉璃、玛瑙这些七宝,这些珍宝就渐渐地越来越少,甚至看不到了。就好像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