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我们长时间受唯物思想教育,一个观点如果分析说理不透彻,我们就很难产生信心,从而大大降低了效用。从“为什么戒淫、如何戒淫,能从道理层层清楚明白的分析”角度来讲,如何戒邪淫的文章中,下面一篇是我认为的最好的戒邪淫文章之一。本文属于转贴,..
刹那
风月场所之恐怖:浅论嫖妓的危害和戒除
编者按嫖妓这件事会上瘾,就像吸毒一样,有了第一次,会有第二次!智者千万莫为!!在《心灵家园》网站读了很多因一时把握不住去召妓而不幸得上性病的网友的帖子后,我被深深地震颤了,原来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还有那段艾滋病检测前的窗口等待期,在这段日子里,每个当事人就象一个..
张国立等诸多明星是如何结上佛缘的?
索吉达堪布明星们与佛教的因缘各不相同,但不论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佛法结缘,最终都能从佛法中获益良多。对电影发烧友来说,基奴・里维斯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他是当今好莱坞影星中最受人欢迎的青春偶像之一。我本人也曾看过他演的《小活佛》,至于他出任主角的《黑客帝国》一片..
所有不善的念头最终都会伤害自己
学诚法师按:妄念丛生,是我们不断陷入轮回的导火索,因为妄念的存在,就一定会有贪嗔痴慢疑的相辅相成。我们因为妄念的滋生,不仅在各种苦中沉沦,而且带着期盼心的作用,除了累积保护自我的筹码,缓解各种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外,只会一无所获。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
印光大师:了脱生死是我们此生最大事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印光法师文钞》【注释】真正的佛..
益西彭措堪布:念佛警策讲记
示念佛切要明憨山大师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念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修念佛求生净土这一法门,目的是要一生当中就了脱生死,所以说念佛..
《华严经》精华70句
最高经典《华严经》的精华70句《华严经》:经中之王,王中之王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据说是佛陀悟道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含摄其全..
地藏菩萨的前世秘密和菩提心七重因果修法
时值末法,法弱魔强,很多清净的教法未被传习,比如修本尊一事上,很多人的修持不建立在戒律和菩提心的基础上,只是精进地修法、念诵,杂以三毒。所感召的决不会是出世之果报,仅得少少人天福报,有的可能还堕恶道。如普通人再精进,恐怕也念不了几个亿,但是念诵几个亿忿怒本尊心..
蔡礼旭:如何让孩子对父母有感恩心
引导孩子懂得知恩,知恩才能感恩要教导孩子孝顺、报恩,首先要教导孩子懂得知恩,知恩才会报恩。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会讲佛陀的故事给他们听。有一次佛陀跟学生们走在路上,佛陀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很恭敬的对这些白骨礼拜,学生们问佛陀:“为什么要对这些白骨礼拜?..
救我的女人很像她
台湾/慧觉我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向来崇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对于菩萨之大慈大悲,一直是深信不疑的。每遇有困难或梦寐以求之愿望难以达成时,只要专心虔念圣号,恭敬礼拜菩萨,事情和愿望,总在不觉中顺利达成和解决。最近吾儿女获菩萨显圣救溺之事迹,使我更印证《印光大师文钞菁华..
济群法师:佛教解读人类终极谜题之我是谁?
济群法师生命有很多不解之谜。古往今来,人们不停地追问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困惑,也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终极问题。因为我们最在乎、最关注的就是这个“我”。我们的整个生活,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建立。但我们是否想过:究竟什么代表着我?仅仅是这..
曾文杰:悲华经中对许多诸佛菩萨的介绍简述
悲华经中对许多诸佛菩萨的介绍简述悲华经很长,一般人可能没耐心细看完,我倒是很喜欢此类经典,如贤劫经类及世尊本生故事之类。佛经里这些其实都是历史,而且是人类史上最真实的历史记录。跨越的时光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不是神话,不是科幻,不是虚构,却又比这些更精彩更神奇。..
忏悔的意义与灭罪的原理
忏悔的重要性:忏悔的意义与灭罪的原理一、忏悔的重要性忏悔罪障是佛法中重要的内容,是每个学佛者必修之课。因为如果不忏罪,无始以来所集之量如虚空的罪垢不能得以消除,罪不消,则阻碍修道。龙树菩萨说:“一切的痛苦,都是由于以前的恶因所造成的。”诸如我们现世的衣食不足、..
学诚法师:所有不善的念头最终都会伤害自己
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实际上不是。心像一条流动的河,无数的念头刹那生灭,相续不断;前一个念头刚过去,下一个念头又生起。起什么念头对我们的生活、生命是有影响的,它会制造出“产品”。念头制造的产品包括我们当下的苦乐感受、说的话、做的事、身体的反应以及记..
益西彭措堪布:西归直指・疑问指南浅解
本文汇辑者周安士是清朝康熙年间居士,江苏昆山人。他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为“怀西居士”。因为见到众生造罪无量,以淫、杀二业占有一大半,因此撰写戒杀的《万善先资》、戒淫的《欲海回狂》,又撰写《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合称《安士全书》。..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言《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训。在过去几百年中,流通世间,深受修行者的喜爱。千千万万的人从这本书中获得利益,有人以她的启发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把她做好自己修身立德的范本,还有人因她而进入佛门。到了上个世纪的初期,由于印光大师极力提倡,这..
好心真的能有好报吗
我们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则是佛教理论的核心。《大智度论》中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佛说无量寿经》中云:“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窍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因,祸福相承。&..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学禅特别强调心的作用,心的力量。佛教有一句经常讲的话: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意思是说,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与不存在,都和我们的心有直接关系。《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以清净心..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
结合科学以阐明佛理
忆于注经之初,曾拟广引最新科学成就,以为譬喻,或作佐证。但动笔以来,始知此经广博幽深,浩若烟海。若再傍征科学,势必篇幅过巨。乃变初衷,舍繁就简。兹藉重印之机,乃于末后,稍谈科学,聊补前愿,略显结合科学以阐明佛理之方便。余乃科技工作者,故常于讨论佛理时联系科学,..
一福压百祸,菩萨也要积累资粮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证悟?就是因为福报不够。在二种资粮中,福德资粮尤为重要。我们一般在修行中,如人生无常要求的数量观够了,就不观了;念百字明,十万遍念完,就不念了;磕头等也是如此,根本不重视,修过了就不再修了,这不是修行人的行为。一个修行人,在有生..
道证法师:一个祛病延年、简单、有效、增福消业的佛家养生秘诀!
文/道证法师现在很多人都会去拜佛。拜佛不仅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还可以让人的身体健康,祛病延年,怪不得有人经常会说拜佛就是最好的运动!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正确的拜佛方式,获得拜佛的巨大利益吧!拜佛的医学原理“业障”这两个字,浅显一点说:“业”就是行为,“障”就..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昨天我们简单讲了八事,今天学习七十义。前面已经讲过,众生的意乐不同,有喜欢简略的,有喜欢广泛的,还有喜欢中等的。因此,对应讲了三种:为喜好广泛之人,而宣讲七十义;为喜欢简..
用智慧点燃快乐人生
今天法会已经到第三天了,这三天我们一直在共修《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法会当中,在佛菩萨的摄受下,学到一些佛法的知识及生活的智慧。什么是智慧?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就是我们对一些事相、事理明白了,才叫智慧..
独尊湛现:什么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阿弥陀佛,大家好。世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享受是什么?是财富,是儿孙满堂,还是高官厚禄,还是长命百岁?其实这些都远远不够,都比不上心灵上的解脱。一个真正证悟与证道的人,是世界上最享受的人。他所享受的是整个世界,整个虚空的快乐。物资上的享受犹如刀刃、针尖上的蜜,那是..
金刚经偈的功德:听经一席免堕到犬胎
宋朝时候,苏州有个朱进士,从来没有听到过佛法。一天,在游虎丘山时,听佛印法师讲金刚经,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句时,心里甚为高兴,因此就想研究金刚经的要义。有一天,午睡时梦见一个公差押着五个人过去,朱也跟着他们走了二里多路,到一条..
说实话,你真的快乐吗?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那么请用心问问自己,我真的快乐吗?其实,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有些苦甚至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佛法就是告诉我们真相以及让我们觉醒的方法,其实佛就是教我们如何在这个充满苦的世间以清净祥和喜悦的心生活,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狂..
索达吉堪布:称“您”,因为你在我心上
轮回里,您最珍贵纵然舍弃宝贵的生命,也绝不能舍弃精通大乘教义、清净守持菩萨戒的珍贵善知识。佛陀在《四法经》中也说:“大菩萨在有生之年,纵遇命难,亦不能舍弃珍宝般的善知识。”所谓的善知识,也叫做上师,他应具足什么法相呢?此处说大乘上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善..
不住空寂的智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佛陀净住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大梵天王起大邪见,作是思惟:‘我所住天宫恒常不变,真是殊胜呀!根本没有任何人像我一样投生在此,更不用说能超越我!’世尊于禅定中观察到大梵天王的心念,认为正是教化天众的因缘,于..
唐代译经家实叉难陀圆寂纪念日是哪天?农历十月十二
农历十月十二,唐代译经家实叉难陀圆寂纪念日。实叉难陀(公元652~710年),又作施乞叉难陀,译作学喜、喜学。为唐代译经三藏。于阗(新疆和阗)人。善大、小二乘,旁通异学。武周时,则天后听说于阗有完备的《华严经》梵本,即遣使访求并聘请译人,实叉难陀便以此因缘,带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