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灭度的时候说的四个依据,留给我们判别到底什么样的法才是正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四、依智不依识。第一、依法不依人。佛不在世了,我们能守住佛的遗教「四依法」,就等於佛在世没有两样。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现前这个阶段..
三界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03
戊二、显位叹德。大阿罗汉句。是显位。佛子下十二句。是叹德也。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无漏者。无欲漏。无有漏。无无明漏。诸惑断尽也。大亦具大多胜三..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四编(四)01
第四编阿弥陀佛之本愿第十一章阿弥陀佛本愿内容与结构第二节四十八愿的结构分类从四十八愿的结构分类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其一,阿弥陀佛摄法身愿,数量最少,其旨意全在济度众生的方便。以光明作佛事(光明无量愿),住世永久恒常度生(寿命无量愿),令十方诸佛称扬赞叹己德,提高..
什么是真正的居士?
什么是真正的居士?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第一:原理――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财、办事、抑郁多病等一切问题?佛说:菩萨于无量阿僧 劫,孝养父母(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直至成佛。我以孝顺供养父母的福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成为三界特尊,都..
佛教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从原则上讲,“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于不杀人,因为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也能修善业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成佛。其他众生,除极少的特殊例子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何为恶事,只有随业受报的自然行为,而没有心意的造作在内。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弘道。..
没有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就如身处火宅之中
编者按:你对佛教中的“苦”有什么体会?你知道《火宅喻》这个故事吗?请看今天的《智慧法语》,在佛陀的眼中,我们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既使转生在天界,应该算是福德圆满了吧?但仍在六道中,还是停留在苦中!什么是“乐”呢?唯有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五回拜具足 婆夷
第十五回拜具足 婆夷海城参具足优婆夷座延无量安一小器涌出食物素食皆足福德藏法无违逆行这时,善财童子观察思惟着善知识所赐予的教诲:好象大海一样,能承受大云和大雨的滋润,从来也没有厌倦和满足的时候。又象春天的太阳一样,能生长一切善法的根苗。又象圆满的清凉月,凡是它所..
梦参老和尚:忏悔业障,用哪个方法消得的快?
问:要忏悔业障的话,不知是持咒快?灭定业真言快?金刚萨 心快?还是念佛快?答:都不快!怎么样才快?快的不是那些咒,是你的心,一样的磕头一样的拜忏,人家在观想佛像,观想佛的圣号,忏悔自己的业障,这个头磕下去,他业障就消失了,你光跟人家忏、跟人家唱诵,也没有注意观想,你这..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02
丙二、引大众同闻复为三。初声闻众。二缘觉众。三菩萨众。声闻是常随众。余二皆云集众也。丁初、声闻众又为三。初示类标数。二显位叹德。三列上首名。戊初示类标数。大比丘。是示类。千二百五十人。是标数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与者。共义。释论以七一解共。谓一时。..
《百业经》:(45)果嘎勒嘎比丘假因谤圣堕无间狱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 论》中曾有..
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
不学佛之前,都是散乱、黑暗、狂躁的心,在里面加入佛号,就有转化的功能。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让它逐步有序地安静下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禅的境界。一、浊水投珠原来我们对境,都是散乱的,现在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心转换一个攀缘的对象,攀缘这句佛号。这句佛号就以在..
寿昌无明禅师: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长,人生切莫逞豪强。为王为宰为民卒,一旦无常梦一场。勘破了,罢思量,各循造化过时光。乾坤中有能仁旨,解使时人出苦殃。且问著,是何旨,毕竟要从何所取?智者深知是妙心,此心灵妙无堪比。不盖天,不擎地,万象森罗何足计。浩荡虚玄古及今,谁云生死并来去。大丈..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度生,法自应尔。生彼国已,见佛闻法,得无生忍,方悟此心本来平等。——《佛说阿弥陀..
100个记住--慧律法师法语展示
1)你要想幸福,学佛听闻正法是唯一的一条路。世间再没有比佛法讲得更彻底、更圆满,更能够带给人类幸福、解脱的真理。2)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善法,若不自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者,直示正路。”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我们,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然而“人生难得..
大安法师:父子重逢悲喜交集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真父子两相投。――彻悟祖师我们要认知到净土法门的殊胜,认知到阿弥陀佛的恩德,认知到我们在六道轮回流浪得太久,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在这个时候,我们闻到了净土法门,就好像一个浪子忽然接到了一封家信。这封家信,慈父在..
昌乐法师:修行中最重要的“菩提心”
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 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稀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经文的意思大概是:原来长老他们已..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玄义25
三诸教同异者。藏教依生灭四谛。修析空观。成灰断果。则因果皆属生灭。通教依无生四谛。修体空观。成偏真果。则因果虽皆无生。亦非不生不灭。别教依无量四谛。修次第三观。成报身果。则因带生灭。果方分证不生不灭。若以教道夺之。涅 为了因所了。可云不生不灭。菩提为生因所生。便..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四编(一)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四编(一)02第四编阿弥陀佛之本愿第十章阿弥陀佛本愿之缘起第二节积功累德圆成本愿法藏菩萨在世间自在王佛与天人大众前报告四十八大愿之后,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 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
净慧长老:因果法则
各位大德:昨天与大家讲培养信心,这样对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生死问题,才会有动力。有了信心,愿意去做,怎么做呢,要根据因果的法则去做。世间的一切事情,出世间的一切事情,无不是因果法则的体现。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就是因果的法则。懂得了因果..
菩提道上魔障是决定不能避免
问:静坐念佛时忽然听到声音,心里受到惊吓,非常害怕!长期下去,是否容易著魔?如何才能消除这个魔障?答:世尊在《楞严经》上教导我们:魔境现前时完全不要去理会,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或者集中在读经上,不要理会它,魔就不能得其便。如果魔来吓你,你就害怕,他收到效果了..
大安法师:如何祈求阿弥陀佛帮自己解决困难?
问:弟子常常念阿弥陀佛名号,祈求解决疾病、考试不顺等问题,但好像都没什么作用。有人说是因为我祈祷和称念时没有做到至心,我觉得凡夫众生的心都很散乱,平时念佛求往生都很难做到至心,更何况处于逆境之中。请问遇到这种世间的困难,祈求阿弥陀佛有用吗?有用的话,应该如何祈..
宣化上人:修道千万不要生 恨心
如是一类:像这一类的天人,就叫什么呢?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就叫“非想”,没有想的;“非非想”,又不是没有想,所以还有一点点,有一点点在那个地方,它不发生作用,在那个地方定着。定多久呢?定八万大劫。这天人的寿命,最长的是八万大劫的天福。所以修道的人,在修行的时候,最..
宣化上人:男欢女爱带来的种种祸患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不善感诸苦,恶趣亦如是。"那么远离烦恼所招感的果报与前恰恰相反,实际上就是快乐。在我们所造的业中搀杂有贪嗔痴成份的都是恶业,断除贪嗔痴以后都..
小眼沙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Vaisravana)。其子成人娶一贤妻,共度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其妻有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诞生那天,施主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并取适合种姓的名字。家人用牛奶、油饼、酸奶等喂养他。他长到会独自玩..
方海权:释迦牟尼佛贵为皇子,为什么要出家学道
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出家之日,佛陀为什么出家,为什么要舍离宫庭尊贵的生活,妻妾的温情,众宫女最好的奉侍,皇权的荣耀。因为释迦牟尼佛出游时看到人间生老病死苦,也明白自己尽管享尽荣华富贵,也只是短暂的。如何能长久快乐,富足,尊贵,是必须通过修行就能证得,于是佛陀..
悟显法师:修行是一种清净的福报
悟显法师讲述/修行是一种清净的福报这个《弥陀经》,《阿弥陀经》里面讲到,它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善根就是你念阿弥陀佛的精进力,我看到有些同修听闻大乘的善根是有,但是念佛的善根太少;我看到现代的净宗道场,真正念佛的人并不是很多,好像有去参加佛七法..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三编(下)03
第九章净宗祖师之判教印中净宗祖师,以净宗理念,审视释尊一代时教,建构出诸种颇具特色的判教系统,其中以龙树菩萨、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判教较为突显,对后世影响较大,兹分述如次。第一节难行道与易行道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注重行人获阿惟越致(不退转)的必要性..
大安法师:念佛法门是最根本的法门
真正能够帮助众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问题就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真正用功,业障一定快速消除,觉得轻安舒畅,法喜充满,生活过得安乐、自在。不能自度绝对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这是事实。能够用净土法门劝导一切众生,就是真正的报佛恩。末法时期修..
宗舜法师:悲智双运才是真正的宽容
问:佛家说的宽容和儒家宽容有何不同?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是儒家行恕道者的根本依据。《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佛教则不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用菩萨的精神,去积极帮助人、利益人。尤其是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