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召

圣空法师:能用佛法解释人从哪来到哪去,为何而来为何而去

摘自《54届楞严法会》答:用佛法解释一下,什么叫佛法?佛法也就是离开了这个层面,局外人称为出世间法和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你问的这个问题;出世间法,也就是离开了这个环境,离开了这个状态生活,然后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人到底从哪里来?楞严经上讲了,淫欲。一念..

圣空法师:为什么有人说诵楞严咒鬼神会报复?

摘自《54届楞严法会》答:这个话本身就有问题,佛说了,依经不依人,证明了一点这已经出了问题了,不是经典上讲的,不是佛说的,是别人说的。诵持楞严咒,鬼神不会报复,佛是慈悲的,诵楞严咒,鬼神欢喜拥护。楞严经第七卷,有明确的规定,就是因为我们诵楞严咒,十方诸佛,龙天护..

哪怕世界再不堪 我们终究会遇到阳光和温暖

温暖(资料图)我们每个人的品质都有善有恶,按照佛教的观点,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善的心理有11种,而烦恼,也就是恶的、贪嗔痴的、自我的,显现出来的有26种。我们也可以看看自己的人生或者生活,当我们充满自我时,对我们的家人都没有善意。实际上自我是最大的恶因,它会让我们封闭..

对自然界心存敬畏

现在各大旅游区风景点也被过度开发。本来去旅游去登山,主要为了健身、领略大自然;而现在人们到景点不是去体验爬山的乐趣,而是去享受。为了满足这少部分人的高消费享受,于是景区管理者也在山上建四星级、五星级宾馆。把山里的流水切割,引到宾馆里面去,让他们去泡澡,进行各种..

振晨法师: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打柴为生的卢行者,初次和五祖弘忍大师相见,五祖问:“你是哪里人?来这里求什么?”六祖回答:“弟子来自岭南,来这里只求作佛,不求其他的事。”五祖又问:“你这样的野蛮人,怎么能作佛呢?”六祖回答说:“野蛮人和师父..

净土法门的特点 体现在“感应道交”四个字上!

净土法门的特点,体现在“感应道交”四个字上!(资料图)善导大师,隋末唐初人。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将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大师的净土思想之脉络,继承光大。在中国佛教鼎盛的时期把净土法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这种历史贡献功德甚深。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善导大师作为二祖..

建寺院,答疑解惑,虽身累而心安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又要建寺院,又要答疑解惑,您觉不觉的累呢?师答:说不累吧,怕别人说我吹牛,说累吧,又有人说我没修行,不回答你吧,又怕您说我不慈悲,若是您处在我这样的位置上,您说累还是不累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我们出家人的本分,而做人就要守住自己的本分。..

传喜法师:把内疚忏悔变成学佛的动力

把内疚忏悔变成学佛的动力学佛法要先从自己学起,自己就是实验室,在自己身心上来实践佛法,你改了一分,罪业便消一分,福德就增上一分。有些人可能因往昔之恶因,已经感召到恶果 ,看到这些恶果所带来的伤害,更加要深入地去反省,我们不仅这一世造作罪业,在往昔生生世世的轮回..

依正不二(二)

依正不二(二)——《净土宗教程》讲记十九现在各大旅游区风景点也被过度开发。本来去旅游去登山,主要为了健身、领略大自然;而现在人们到景点不是去体验爬山的乐趣,而是去享受。为了满足这少部分人的高消费享受,于是景区管理者也在山上建四星级、五星级宾馆。把山里的流水切割,..

生命的长短到底能否控制

死亡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从出生之日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死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而无法回避的事情。在生与死之间,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活得时间长,有的人活得时间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及亲人能够活得尽量长久,所以每每出现临终的征兆时,都希望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延..

传喜法师:我们迷惑在这个业力的世界里

我们迷惑在这个业力的世界里受菩萨戒主要是要发菩提心,而发菩提心首先要有出离心。所以佛陀先是讲小乘的,小乘侧重在出离,出离的关键在于我,对我的真实的认识。佛陀在讲这些法的时候是很简单明了的,他直接说这个我,有我吗?然后从地水火风综合的角度来分析,地大中有我吗?水大..

善业与恶业 能不能互相抵消?

善业与恶业,能不能互相抵消?(资料图)这应该从三方面谈起:一、未信佛之前所造的过失,必定恶因已种下八识田中,将后随机缘成熟,必感召恶果,造作何因,将得何果!华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若信佛学佛之后,善根大展流露,懂得广造一切善因..

圣空法师: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怎么办?

问: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怎么办?圣空法师开示:证明你怀孕的时候,逆反心理就特别强,要不他咋这逆反呢?逆反是一种强烈的憎恨心,这个你就要用慈悲心了,多给他培植福德和功德。又问:怎样用佛法来教育改变他?圣空法师开示:你的德行要上来,祖先就会受益,像现在你家里人,祖上..

学诚法师:死亡不是结束 是另一个开始

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个开始(资料图)生命是一幅画卷,我们往上面画什么,人生就是什么。我们的心就是那支笔,要用它来画出美丽、健康、充满希望和意义的人生。人的生命是由业力推动的,生和死都无法自主,当摄持一个果报体的业势力消尽时,就是死亡,然后另一个强猛的业再引导我们..

觉醒法师:般若智慧如何联系生活

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大智度论》中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佛教把般若定义为究竟圆满的最上智慧,能断除烦恼对治愚痴无知。般若智慧也并非世人善巧聪明的普通智慧,包含了世间万..

不要对你的师父有所期待

师父指导修行学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师父,没有师父就没有佛法,没有佛法修行就不会有所成就。学佛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修行的实践。在具体修习佛法的过程中,由于法理未透,很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因此师父的指导尤为重要。通常最适合指导你修行的师父都是出家人,他们主动..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人长期受唯物论教育的影响,缺乏信仰生活和心灵归宿。年轻时忙于工作和家庭,可能还没多少感觉;老来无所事事,精神生活显得格外贫乏。所以,全社会都在呼吁关爱“空巢老人”。这固然值得提倡,但我觉得,比儿女不在身边更可怕的,是内心的空空荡荡,无所依靠。..

老和尚讲女子择偶 什么样的男人要不得?

拜堂福与祸,相为倚伏,欲其纯福无祸,亦唯在自己努力修持耳。汝女之婚事,家人不愿意,当再斟酌,并问汝女有决定意见否。若汝女有决定意见,则无碍。汝女无决定意见,后来或嫌穷,嫌约束紧,再被一班嫌穷者喧怨之,则或致不吉,此又不可不预计也。宜先问汝女,再问佛,以作定章。..

济群法师: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临终助念是书院的慈善项目之一,目前主要针对学员及直系亲属。每次关于助念的培训,参与者都很踊跃,这也反映了很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需求。生、老、病、死是人生四件大事,尤其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门槛,并处于逐步加深的阶段。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

两土世尊度化众生:一个派遣 一个接引

阿弥陀佛接引图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这两尊佛都是在无央数劫以前发了大誓愿度脱众生的。在《悲华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做因地宝海梵志的时候,发五百大愿。就是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百岁的时候,示现作佛,来救度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

往生净土的三部曲

一、信资粮首先,我们来听听三部曲之一,也就是三资粮的第一个——信资粮。所谓信,从字面的解释,就是相信、信心。那我们要相信什么呢?《阿弥陀经》里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里出现了两个“有”字,第一个有是有世..

佛说人生八苦 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佛说人生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人生八苦,佛教用语。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

隆莲老法师: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怀念恩师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忽闻恩师舍报归西。在安排眼下事务准备赴蓉送别恩师的几天里,我的身心乃至周遭环境好像都处于凝滞且不安的状态。大地似乎也在默默致哀,悼念尼众的一代大依怙——上隆下莲老法师。飞机在空中由于受到气流的影响有些颠簸,我的心也随之翻腾、振动,..

大虚法师:附体的真相

对凡夫来说,“仰仗佛力”的方法是最适合的居士曰:感恩法师慈悲关怀!小女今年廿八岁,自十七岁被确诊患上躁郁症后,一直活在痛苦深渊中。三年前失恋后情况更是一落千丈。三个月前突然发狂用不同方法自杀。一个晚上我睡在她身旁念佛,但一把混浊男声由她口中愤怒地说:不要念!不..

各行业人员修行须知

军队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统之士卒,一一皆以除暴安良保护人民为志。则地方受福,而主将士卒同于冥冥中消除业障,增长福寿矣。若不以此事,以恳切至诚心诫勖士卒。则兵所到处,地方受淫掠之惨,殆有不堪言者。况甚至又有毁烧屋庐,..

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或是希望身体健康、诸事顺利,或是希望升官发财、名利双收,总之是追求福报。我们通过学佛可以得知,培植福报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供养和布施,但是即便知道上供下施能够增长自己的福报,可是很多时候仍然舍..

要转祸为福,最有效的法门就是对自我开刀

我们要转祸为福,最有效的法门就是对内在的自我开刀,而不是积极造福,那是很外围的外道,且是效果极为有限的方法,那些作为与空性一点都无关联。不管你造了多少的福气,只是在创造你造恶业的机会,因为当一个人当运的时候是很容易造作恶业的;然而一个人在运气很背的时候,才会想..

觉醒法师: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还是薪水更高的好?换一个市区的大平层好,还是郊区的小别墅好?……总有居士问,师父,我该如何选择?其实,这些好与不好的困扰,看似纷繁,问题却只有一个——欲望太多,智慧太少。不少人觉得,欲望是好东西啊,能够驱使我..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还是薪水更高的好?换一个市区的大平层好,还是郊区的小别墅好?……总有居士问,师父,我该如何选择?其实,这些好与不好的困扰,看似纷繁,问题却只有一个——欲望太多,智慧太少。不少人觉得,欲望是好东西啊,能够驱使我..

《阿弥陀经》中揭示的“往生三部曲”

《阿弥陀经》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倾听《阿弥陀经》的往生三部曲”。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佛陀释迦牟尼与舍利弗等弟子,在古印度的舍卫国,佛陀不请自说,为弟子们宣讲了西方极乐净土的依正庄严。之后流传翻译到中国,它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西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