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炼方面主要提出了两点:一是隐居静处,一是激发精进之力。这两点至关重要。隐居静处是为了修炼不受外界干扰而得到“三静”。因为修禅定身心都要保持高度的安静,心识和五官之识要与外境色、声、香、味、触割断联系,向内收敛,不能散逸。“三静”即身静、口静、心静。身静就是..
六道
嘎玛仁波切:别人骂你,就立刻还击,这种修行人连凡夫都不如!
初学佛者若想真正利益他人,能力会很有限,虽然能力有限,但愿力是无限的。你的思维是无限的,面对全世界,甚至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你发的大愿可以无边无界,这样的功德非常大。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都可以利益他人。比如布施时,你拿不出很多钱没关系,因为..
别人骂你,就立刻还击,这种修行人连凡夫都不如!
初学佛者若想真正利益他人,能力会很有限,虽然能力有限,但愿力是无限的。你的思维是无限的,面对全世界,甚至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你发的大愿可以无边无界,这样的功德非常大。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都可以利益他人。比如布施时,你拿不出很多钱没关系,因为..
世人相信“眼见为实”,认为佛经中有些说法与科学观测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加以否定。这种观点合理吗?
问:世人相信“眼见为实”,认为佛经中有些说法与科学观测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加以否定。这种观点合理吗?答:《三摩地王经》云:“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也非,若此为正量,圣道复益谁?”说明了凡夫的眼识不是究竟的。无始以来,人们执著于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认为是实有,从而..
这十种因缘具足 修行最容易得利
暇满人身之十圆满暇满人身之十圆满是指:一、已得人身,所依圆满若投生于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三恶道,于巨大的烦恼与痛苦中时时受煎熬,无暇亦无福报和智慧闻思修佛法;天道众生长久沉溺于安乐,不思出离与修行;阿修罗道众生饱受战乱之苦,无暇修行。六道之中,人道是修行最具..
用佛法中善恶的标准 对照一下我们是否真正善良?
利益众生也要如理如法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学习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这里讲得很清楚,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时,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则不但没有功德,还有罪过。这不是一般的罪过..
多识仁波切:未来几乎已成定局
只有皈依三宝才能避免恶堕人的死是今世生命的结束和来世生命的开端,生死不断,生命流转,人死后必然再生。但再生的前途只有两种,一种是人天善道;一种是畜牲、饿鬼、地狱组成的恶道。转生人天善道是前世善业的结果,转生恶道是前世恶业的报应。以善恶业为转世因缘的六道众生,转..
帅哥,美女真的有那么可爱吗?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不善感诸苦,恶趣亦如是。"那么远离烦恼所招感的果报与前恰恰相反,实际上就是快乐。在我们所造的业中搀杂有贪嗔痴成份的都是恶业,断除贪嗔痴以后都变成善业..
修行,你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对于金刚乘佛法的初学者来说,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三个重要条件:第一,对上师和善知识生起虔敬心。初学者应以《华严经·树庄严》中所说的“敬师九心”来全心全意地供奉上师,即使暂时不能完全做到,也先要熟悉这九种心的概念。“敬师九心”是:(1)视师如父..
【法眼看世间】佛教事业兴盛的体现是香火鼎盛吗?
内心的清静最重要一直以来,人们以“香火鼎盛”来形容寺庙的事业发展良好,认为如果一座寺庙,去的人多,点蜡烛、点香的人多,这里的佛教发展就很兴盛。这是一个误区,佛教弘法利生事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僧团的精英教育,以及带领信众闻思修佛法上,要能够将佛陀的教义广传兴盛。..
我们做好老去的准备了吗
六道(也叫六趣、六凡)里面,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其中,天道、阿修罗道和人道被称为三善道,而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则属于三恶道。六道轮回,就是这六个道途中的生命在六道中无量无数次的不断轮转、延续。六道皆苦,只是三善道的痛苦比三恶道的痛苦,相对来讲稍轻一些。人道有..
除此之外都是假的不可靠的
龙树菩萨讲,普通的财富——钱财、权力,包括亲朋好友等,都是无常的,具有欺惑性的,都是束缚和轮回之因,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它让你无法从六道轮回中摆脱,会把你紧紧束缚在六道轮回里,让你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我们要学修以及具备圣者七财,除此之外其他都是假的,不可靠的。所..
以菩提心摄持,福报很快就会成熟
一、清净心积大福报富豪们的巨大财富,几乎富可敌国,有人对此会非常惊讶、赞叹,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其实,现在世间特别有福报、人们特别羡慕的名人、富商,也不一定是前世造了特别大的福业。如果他有幸遇到特别殊胜的福田,加上自己怀有一颗清净心,如此以小小的福德也会感召巨大..
太桥旦曾堪布:目标不一样 结果自然有差异
法法道同对佛教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最终获得的成就也会有所差异。成就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小乘的成就。小乘的成就分为两类:一,声闻乘;二,独觉乘。小乘成就是指对轮回生起了出离心,打破了六道轮回的执著,断除了烦恼障,获得了个人解脱,并证得阿罗汉果位。声..
人生在世 这才是最快乐的活法
佛法是最快乐的活法佛法是究竟的科学,佛法是健康的教育,佛法是快乐的活法,佛法是改变命运的方法。很多人不了解佛法,说佛法是迷信;也不了解佛教,说佛教是在搞迷信。其实信佛不是迷信,佛教也从来不搞迷信。佛法里讲得一清二楚:信佛要明信,不能迷信。不明白地信就是迷信,佛..
脾气很坏的人 修什么法能控制情绪?
脾气很坏的人应该修什么法一个脾气很坏的人,经常控制不住情绪,要修行什么样的法门才能控制情绪?有时候明明知道是错的,还是身不由已去做了,这样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好,大部分弟子都有这样的困惑,包括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情绪。无始以来人累积下来的业力非常可怕。心里知道这样..
命由己造:警惕幸福快乐中隐藏的危机
警惕幸福中的危机佛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说现实都是没有意思,没有什么意思,很悲观很消极,这个没有意思,那什么是有意思的呢?那说出来这样子的话,它有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呢?如果只是让我们知道这个生活、人生没有意思,那佛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它不说面对的方法,他也不说..
多识仁波切:佛家的解脱生死方案
解脱生死从六道众生的苦乐、生命的智力层次和身体官能的完美发达程度讲,人天之果固然优越而难能可贵,但在人天位置上如果不经常保持善行,防止作恶,当转生和维持人天生命的业力消尽时,又会重新下堕。业力所系,业尽下堕,这是无法改变的生命流转规律。因此,人天善果并不是一劳..
用佛法来看 今天的相见 其实都是久别重逢
今天的相见其实都是久别重逢今日我们的这种相见实际也就是久别的重逢一样。只不过是一经入胎以后你就忘记掉了,所以好象我们重新再见了。为什么有时候第一眼就看到这个人,我好象很熟悉,很喜欢她,就象世间为什么有一见钟情。或者有些人第一次见了,感觉这个人很讨厌。人家没惹你..
佛弟子每日三省吾身的诀窍
1、晨起:为如母众生发菩提心愿每个人都习惯了一日三餐,养足体力做好一天的事情,早晚刷牙洗脸,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他人。给肉体的补给很足,给精神的补给是不是足够呢?你一天吃了多少精神大餐?早上起来,要先想想:我的心,今天是干净的,还是肮脏的?要先把心洗刷干净,发..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三、应当如何放生。一、为什么要放生:1、众生具有佛性,皆当作佛,应当尊重生命而放生:一切生命的一念心性直下和三世诸佛无二无别,然而被宿世的恶业力障蔽,悲惨地沦为心智低下的异类,除了寻求食物、躲避死亡之外,其它..
如何观修慈心与悲心
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像父母保护子女一般,不管子女是否孝顺父母,是否有过叛逆过激行为,做父母的还是会疼爱自己的..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
因果是丝毫不会错乱的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说:“某某人一生做尽坏事,可身体却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顺。而我经常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做过很多好事,还专心念佛,却一点好结果也没有,生活中事事不顺,遇到很多逆境。因果是不是根本不存在呢?”我回答说:“这并非因果不..
不要随便干涉别人发心
作为一个佛教徒,谁说一定要穷得叮当响?能够拥有就是福报,关键是不能为了满足永无止境的欲望,让自己的身口意肆无忌惮地放纵。做慈善事业,总还是要有点能力和福报的,没有经济能力,怎么去做慈善事业?现在跟古代不一样了,在古代,寺庙里大多是苦行僧,背一个行囊,传教也是拿着..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愚痴
“孩童沉迷游戏乐”:未成年的人整天沉迷于游戏,身口意很容易放逸,然后就会犯错。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这样就是造业,会犯错误。现在很多孩子特别爱玩游戏,甚至成瘾了,不学习,也不听父母的话,连吃饭、睡觉都不顾,不吃不睡地玩。尤其是现在科技发达了,有各种各样的游戏,那些..
孩童沉迷游戏乐,成年沉迷贪嗔境
“孩童沉迷游戏乐”:未成年的人整天沉迷于游戏,身口意很容易放逸,然后就会犯错。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这样就是造业,会犯错误。现在很多孩子特别爱玩游戏,甚至成瘾了,不学习,也不听父母的话,连吃饭、睡觉都不顾,不吃不睡地玩。尤其是现在科技发达了,有各种各样的游戏,那些..
为自己创造幸福,给众生带来安乐
全世界所有的人,乃至所有的众生,共同的愿望是离苦得乐,远离痛苦,过得幸福安乐。大家努力读书、工作,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为了幸福安乐。物质条件的改善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痛苦,获得安乐,但是还有很多时候仅仅靠物质是没办法完全解决问题..
慈成加参仁波切:祈福超度 一次够不够?
祈福超度,仅一次远远不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世间的人,往往在父母和长辈离去时懊悔万分,后悔自己没能尽孝;而作为佛弟子,我们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要在临终时为亡人超度祈福。然而,仅仅超度一次就够了吗?大恩上师慈成加参仁波切开示过:“成功的超度..
孝顺父母是一切供养的基础
一个学佛的人,虽然生命的解脱之道来自于上师、佛、法、僧,没有错!但是赖以修行的身体,却是来自于父母。如果我们生生世世都在轮回,都有因缘福报可以修行,也都是因为有生生世世的父母在生下我们、养育我们的缘故啊!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心的话,在生命..
在佛菩萨的眼里,轮回没有丝毫快乐
轮回的过患可以归纳为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虽然六道之中都存在三苦,但三恶道主要的痛苦是苦苦,人类主要的痛苦是坏苦,天人主要的痛苦是行苦。什么是坏苦呢?比如在上课时,大家舒舒服服地坐着,大自然的微风吹拂着我们,这当然不算是苦苦,但是坐久了就会腿疼、屁股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