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我还想请问一下关于蒙山施食,如果刚开始的时候观想不到位,一心一意的去念咒功德力有多少,众生会不会得到甘露施食?传喜法师答:也会,你前面祈求诸佛菩萨降临,祈祷师父加持,比如说我们念这个咒的时候,这个咒的本身还是会有它的威德力。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像我前面讲..
六道
功德的力量大过知识
大家如果去看祖师大德的开示,和学者写的文章,大有不同。可以说,祖师大德讲话,都是随口说,不用打草稿。但学者讲话,会引经据典。但祖师开示,就很多人看。这和有的法师,你看他讲法,好像很一般,但听的人特别多。有的人,学高五车,境界也高,但却没有人想要听他讲话。为什么..
心真清净我们的如来智慧德相就现前
1诸佛如来教化众生,不仅是言说,言说是言教,更难得的、更可贵的是身教,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2不但世尊他老人家的示现,我们在经上读到,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示现成佛,大致上都相同,一定示现为王子,为什么?让人家容易看出来,他放下了。3六道众生妄念里面,所希求的不外乎富贵..
怎样才能去到极乐世界?
我们要想到极乐世界,对于放下名闻利养这桩事情要能忍。欲望前面说了,是六道里头第一恶,就是有欲望,欲望是第一个恶事,无论你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你所贪的那个对象就是欲望。所以你要能够忍,把它放下,远离它。它对我们的伤害一定要知道,无量劫来到今天,我们不能脱离六..
千万不要触摸刚去世亲人的身体
人去世后全身冰冷,但唯独有一个地方发热,8-24小时神识离开躯体后可触摸判断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脚心发热:地狱膝盖发热:畜生腹部发热:鬼道(人死后大部分腹部发热)胸口发热:人道眉心发热:天道此为五道,因阿修罗五道皆含有,共称六道。顶门发热:往生佛世界。往生西方极乐..
蒙山施食的由来及功用
《蒙山施食仪》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都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施食是佛教以特定的仪轨所进行的给饿鬼道或地狱道众生施舍饮食,免除痛苦的法事。蒙山施食最早始于佛陀时代。昔时阿难尊者于林中习定,夜半三更见面然饿鬼满身火燃,苦巨难堪。面然告诉阿难:三日后你将命终堕入我..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家中争斗,家宅不安,眷属分离,冤家相遇等都属于冤家讨债。一、要化解时的必要认知许多人觉得我是好人,心地好,从来没害人之心,为何会有冤亲债主?其实,无量劫来,我们身、口、意三业,造作了太多的贪瞋痴、杀盗淫等恶业,跟无量无边的众生结了不少怨仇。别的恶业暂且勿论,单..
佛为什么没有给我们现相?
佛为什么没有给我们现相?佛有现相,我们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我们有业障。我们的业障,障住我们自己的六根,对佛的法身、报身,乃至于应化身都不起作用了。不起作用不是它没有,这个要知道;起作用也不能说它是真有。你说它有、说它没有,已经落在分别、执着了,分别、执着就是..
专念释迦牟尼佛与专念阿弥陀佛一样不一样?
《文殊般若经》下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西方,所以时时刻刻向著西方,「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这些话,《起信论义记》下..
这样的心念佛,只能种善根
我们这一生能够遇到佛法,就证明你多生多劫曾经供养无量如来,这经上说的。你这一生能遇到,当然还是有障碍,这个障碍是累劫不善习气所造成的,一般讲业障。知道之后,业障要忏除。忏除业障,我们现在知道方法有很多,一般人诵经、拜佛、礼忏,这是一般普通人忏除业障的方法,用这..
平常杂念多、妄想多,这个麻烦很大
凡是不能成就的,就是不肯放下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然后就问自己,肯不肯放下?心里头念念着要成佛,但是又不肯放下;念念想成佛,舍不得现前的境界,现前是六道轮回人道的境界,舍不得,这是假的,完全是空的。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示现也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很..
有心想学佛,请先看看此文
1、人生的含义(人来到这世上的一辈子为了什么?)我们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恐怕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想过的,但找不到答案,于是还是和大家一样那么活下去了。也有很多人去寻找答案,于是有很多献身于各自信仰的出家僧人或者牧师、修女等等。人来到..
定弘法师:出现了业障该怎么办?
问:这里有一份传真,是深圳的刘居士写来的。她说她学佛不久,丈夫本来不信佛,自从年初,就是去年年初,看了「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的光盘,很受感动,再加上看了您讲的有关因果轮迴的光盘,就开始信佛了。他很崇拜您,见人就说,钟茂森博士这样的人都信佛了,我们有什么不信的..
星云法师:“人死一了百了”是对生命的错误见解
问:决定自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就是想以死来摆脱一切。请问大师,人死以后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吗?答:“人死一了百了”,这种对生命的错误见解,普遍存在于一般人的心里,因此常见有人在遇到无法排解的困难或挫折时,就消极地想要自杀,希望以死来摆脱一切。其实,人到世间..
他们表演出给我们看,我们学的兴趣就很浓,法
佛教导我们,目的是回归自性。我们看到了,海贤老和尚回归自性,他的母亲、他的师弟海庆老和尚,这三个人我们都看到,他们回归自性了,表演出给我们看。我们今天学经教,在尝试回归自性,所以我们学的兴趣就很浓,才回归一寸,才回归一尺,就有一寸一尺的味道,法味出来了。然后我..
火供是金刚乘修法中一种非常殊胜的法门
火供是金刚乘修法中一种非常殊胜的法门,经由火供的修持可以迅速获得二种成就,也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之成就。经由供养以及修持火供的利益,属于世俗谛方面的成就:——「息」的方面,能平息一切对于我们自身病痛及障碍,以及克服一切恶行恶业。——「增」的方面,能增长我们的福慧..
大安法师: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的怎么办
弟子问: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何对治这一烦恼?答:其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生命的无常啊!今生如不能成就往生净土,那大多要到三恶道里面去报到啊!那三恶道里面一去就万劫难复啊!这种恐惧心没有起来,生死心没有起来,于是就..
净土法门法语:帮助众生觉悟,佛用什么方法?
1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是什么?他老人家所示现的是回头是岸,积无比的功、累无比的德,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2释迦牟尼佛没有钱给这些众生,也没有这些物资给众生,释迦牟尼佛帮助众生什么?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用什么方法?用教学..
达真堪布:菩萨证悟空性以后还会利益众生吗?
问:菩萨证悟空性以后还会利益众生吗?答:会的,当他们看到众生无明、颠倒,更会生起慈悲之心。众生为什么烦恼、痛苦?主要是因为愚痴颠倒。为什么愚痴颠倒?主要是因为没有证悟空性,没有证悟真理。所以菩萨们更加慈悲众生,更会去利益众生。菩萨已经证悟空性了,已经获得究竟的..
净土法门法语: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2集2014年10月26日讲于香港早年头我在台湾讲经,在台北市有一个同参道友,他年龄跟我差不多,出家早,二十几岁就出家了,早我好多年。他提出个疑问来问我,他说他看《往生传》,看到那么多人,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了,他问我:是不是他们..
应在福中更修福,切莫福报造恶业
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做了恶事,却没有恶报。比如说生意人经营杀业,屠户,或者黄色场所,赚了很多钱。而有的生意人,甚至客户去ktv乃至黄色场所去消费。那为什么事业都还好好的。这里面,先讲个故事。佛陀有一次,来到一个地方,都是尘土,没有树木。跟弟子说,这里以前很富饶,..
做什么事情,不用费钱而功德最大呢?
问:学佛的人除了念佛以外,没有别的事了吗?答:念佛叫正行,是顶要紧的。还有其他一些事叫作助行,也是不可少的。问:助行是什么呢?答:那就是多行好事,不作一切不好的事,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问:什么事是不好的事呢?答:最重要的有五种:一是杀生,二是偷盗,三是..
传开老和尚:每个佛弟子都要做到十善业
《华严经》中,分析恶业,从我们人的身、口、意的三种动作上,列出十种恶法,叫做“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悭贪、慎恚、邪见(痴),止其恶而行善,即为十善业。修十善业,就是:一、不杀生而救护生命。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佛说众生皆具佛..
慧广法师: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兴才对,可是心里总有疑问,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请师父指点迷津。慧广法师答:家者,栖身养道之所,若栖身时,心不得安,那就要注意,说明那不是真正的家,而是业的应缘。仁者,华宅别墅,看似坚固,终会坍塌、易主;妻儿老小..
定弘法师:我最近魔扰,感觉很疲惫,请师父指点迷津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最近魔扰,感觉很疲惫,请师父指点迷津。定弘法师答:刚才我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你跟他很类似。对待魔扰,就是自己要通过努力精进修学,懺悔迴向来化解。每一个修行人必定要经过魔扰。像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那都要经过魔王波旬的考验。你能够过得这个关,你就..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男居士。这里虽然说“清信士法”,但对学佛的女子而言,也是同样需要遵守的规矩。清信士法中分为二支:一、示正法二、斥非法第一支示正法“示正法”即对学佛的人说明,什么是正确的入寺法,哪些是需要遵守的规矩。《事钞..
佛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得太夸大?道证法师答:在《未曾有说因缘经》中,佛说:“母子恩爱,欢乐须臾,死堕地狱,母之与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离别,受苦万端,后悔无及”。《楞严经》中也说,父母子女夫妻的关系,本质上就是“汝负我命,我..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当我们要寻求任何一项答案,相对也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每个人在追求快乐时,也一定会经历痛苦的过程。但不可因为困难,而选择不去突破,或干脆逃避不敢面对,反而更应勇敢去化解及承担。其实痛苦并不可悲,可悲..
孔子与佛陀之比较:来自于社会两极的伟人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和“至圣先师”;佛陀,佛教的创始人,被尊为“世尊”、“佛祖”。两千年来,他们的智慧如两盏永不熄灭的明灯,辉耀中华大地。他们是怎样的两个人?他们有怎样的智慧?为什么对中国的影响如此之大?佛陀与孔子(图片来源:资料图)一、孔子..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人歧途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