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报

“居士五戒”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人人能够准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个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削发人。因为削发人不..

占察善恶业报经原文

本文是占察善恶业报经原文阅读译文请点击:占察善恶业报经译文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窍门。尔时,会中有菩萨,名坚净信,从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

5个证实鬼魂存在的真实故事

一、孩童可见鬼魂故事(一)小孩子眼睛清净,有时有时间能看见一些大人们看不到的器械。1976年夏天,我到齐齐哈尔市买器械,在市场听到人们正在群情一件工作。一打听,具体情形是这样的:前不久,一个姥姥带着外孙登上一辆长途汽车回家,在车站上车后,外孙(三、四岁阁下)急速大哭起..

美貌女子深谙布施功德,舍却秀发供僧

在古印度一个小国家里,有一位年轻姑娘,她容貌庄重,身材窈窕,尤其令人赞叹的是那一头浓黑秀美的头发,其长度竟与她的身高差不多。然而,该国的王后虽然十分美貌,可惜却头发稀疏,经常为了头发的工作忧闷。当她据说民间一女子头发如斯乌黑、光亮,不仅贪心大动,急速派人携千两..

救狗一命逃过了一大灾害的真实故事

救狗一命得善报的真实故事!台北有一位读者于师长教师比来写信给笔者供给了一个异常动人的因果故事,这一篇真人真事的经验,再次证清楚明了一小我只要慈悲为怀,能够救助别人,甚至救了一只动物,将来都能够获自得想不到的果报,是以善有善报的因果现象,其实值得世人的小心。现在..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成佛-真实不虚

「当知欲不离佛,须以念佛为因,如《华严》十地,始终不离念佛」,这句话我们要把它记住。《华严》十地是从初地到十地这些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特别举出十地,就包括下面十回向、十行、十住,没有一个不念佛的。净业三福里头最后一条,那是入佛法藏,第二条没有入,第三条入..

净土法门法语:哪一个行业是最大的善业?

现在这个社会好像这两个字都没有了,这就很可怕,这是属于道德的范围。这个东西没有了怎么办?真的因果能救。如果真正明了作善定有善果,作恶定有恶报,他就不敢了。不是干了没事,后患无穷,你怕不怕?过去在历史上有人做了很不善的事,死了以后都堕在地狱。现在这么多年了,地狱..

大安法师: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天到晚这么忙,都耽误我自己念佛修行了。”如果你能建立起自他不二、众生同体的观念,能劝人往生,自己也得以往生,你就能够放心来做劝进行者的工作。你劝一个人往生都有这么大的功德,何况不只劝一个..

净土法门法语:魔也有定

禅定很多,有人天的禅定、世间禅定,佛经上常讲的四禅八定,这是世间的。四禅的果报在四禅天,四禅有十八层天,叫色界,四禅定是色界的因;八定还有四空定,四空定是无色界的定,比四禅更深。人间的定,最深的可以帮助你到欲界第五层天、第六层天。夜摩以上都要修定功,没有定功你..

大安法师:命由我造 福自己求--

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很多人整个的行为变成谋食。但你如果命中没有,谋也谋不到。即便你大学毕业还照样下岗,找不到工作;硕士研究生毕业照样去卖猪肉,这是因果的法则。古人都很相信这一点,我们现在一讲好像都觉得是封建迷信。原来我也认为获得..

详解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前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而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说法,度其出轮回苦海。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

修心十德-大乘菩萨的境界

修心十德1.若闻讥讽心能堪忍2.若闻称赞反生惭愧我们要恒常不忘惭愧心,遇到称赞表扬,更要惭愧,检查自己的不足。佛陀的目光都是下垂的,我们还能目中无人吗?3.修道欢喜自庆不傲遇明师得正法,也不自骄于人,只在内心充满法喜。修行人应视己为凡夫,视一切众生为大善知识。4.人之..

五大菩萨

五大菩萨第一节弥勒菩萨(一)弥勒的事迹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肃静,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类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依托而寻找于宗教;各类宗教也为了人类调和的共存而制定各自的道德准则。佛教,严格言之,它长短宗教亦非哲学,它是佛陀的教导;然则,佛陀也不例外埠制定了众生共存的准测,在佛法中称之为戒律。戒是防非止恶的感化,律是和合僧团的法度模..

给佛菩萨磕头有什么样的功德和福报

编者:虔诚的佛教徒进入寺院,都会给佛菩萨磕头。当然,一般人进入寺院后,如果心有所求,也会随缘给佛菩萨磕头。不过,在佛经中,给佛菩萨磕头礼拜,究竟有什么样的功德和福报?如果按照要求如理如法进行顶礼,则有无量的功德。《佛说灌顶经》中说:“人如果在临死之前礼拜过十方..

律宗初探

律宗初探第一节序言如来成道记说:净法界事,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我佛释迦牟尼、他亲证了法事、本来是没有生、没有灭。可是为了大悲心切,度生愿深,是以于无生中示现有生,于无灭中示现有灭。才有从兜率、降王宫、八相成道的一大事人缘,应化事迹,风闻世界,道播四方..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释迦牟尼佛平生说的教法,总的说来是说阿罗汉、辟支佛、大乘权教菩萨、实教菩萨实践的四谛、十二人缘、六度、四摄法、三心、四愿各类窍门。现在介绍如下:第一节声闻行果四谛窍门(一)阿罗汉的概念阿罗汉有三层意思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

孝道二十四章-孝道之真理

第一章:父母养育子女有义务,子女孝敬父母亦有义务。为人父母,教养子女有“义务”,但为子女之人,孝敬父母,亦有“义务”,父母子女,双方所担之“义务”,能作得周到,方能符合敬亲教子之道理也。须知为父母,初怀孕我之时,脚酸手软,虽然有美味之物品,或粥饭,亦难得入口,..

佛教各宗概况

佛教各宗概况佛教传入我国,先后形成十宗,流传在不合的朝代和地区。十宗有俱舍、成实、三论、晒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密等宗。本书对禅、净土、律三宗已有专章论述,这里不谈。其它七宗概况,现分述如下:第一节俱舍宗佛灭后九百年,犍陀罗国有世亲尊者,取经藏中有义造..

释迦牟尼佛传奇的平生

第一节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崇奉和爱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世,解除人们的烦恼和苦楚,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人缘不羡人。我们既是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对于释迦..

常随佛学十大学生

常随佛学十大学生第一节舍利弗尊者(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鶖子,母眼清白,如鶖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本。时摩竭陀国有吉利、阿伽罗兄弟二..

先明因果

先明因果人在平生中往往有各类不合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乐;外面上看是射中注定,命运所使,不能改变,是好是坏皆父母生成,但人们可会想到这一切遭遇背后,是否蕴含着一股巨大的无形力量推动着?假如谜底是肯定的,那它就是佛法所说的因果业力了。因果业力并非什么神奇力量..

四谛

四谛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今后,最初在波罗捺斯城外鹿野苑说四谛*轮教化五比丘,令他们观察世出世间的因果事理,而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五八听闻了这四谛窍门,漏尽意解,成阿罗汉,究竟解脱了死活流转的痛舌。如来入灭的时刻,亦以四谛窍门为最后的垂示(遗教经)。故四谛..

人天行果

人天行果第一节行一、皈依三宝(一)皈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佛教徒,故学佛的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演道俗业经》中给孤独长者问佛:初学道者,始以何志..

果一、圣位所断烦恼声闻乘行者,从世第一位善根之间提议真无漏智,即能断尽三界的见惑而成为初果圣人。此后更赓续地数数修习无漏圣道,即能渐次地断尽修惑而证得阿罗汉果。故圣位中所断的烦恼虽然很多(本惑随惑),但总起来说,只有两类,即见惑与修惑,只要把见修二惑的根本烦恼..

菩萨行果

菩萨行果第一节菩萨乘的发心和誓愿一、略说大乘名义及其殊胜梵语菩提萨埵,略言菩萨,义译觉有情。菩提是觉义,即智所求果;萨埵是有情义,即悲所度生。就是以大智上求无上正觉果,以大悲利益安泰一切有情,具有这种自觉觉他的修行者,是名菩萨。菩萨法是佛教三种乘中的大乘,如《..

人天行果-果

果前面所说的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就能获得人天善趣的异熟果报身,并得殊胜的等流果,和殊胜的增上果,及成就殊胜的功德法,与圆满未下世成佛的净土肃静,都是或顺现受、或顺生受、或顺后受的殊胜果法。现前将来,必能获得,不是这里所再要说的。这里所说的果法,是由皈..

十二有支

十二有支一、名义佛陀成道,悟得有情之流转死活,皆由无明为缘,造业受果,而轮转不息。观其轮回的因果关系,不出十二有支,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有即三有,支是支分,无明等十二法,是有情流转三有的支分,故名有支。又有情自体,总名为..

菩萨行果-果德

果德一、菩提佛位圆证二转依果,为菩提涅槃。菩提是能证的无漏智,涅槃是所证的真如理。菩提是所生得,涅槃是所显得。菩提是转有漏杂染的八识而成的四智响应心品:(一)大圆镜智:此智为一切现行功德的所依,如大圆镜,影现各种色像,故名大圆镜智。如《成唯识论》说:一、大圆镜..

蕴处界三科

蕴处界三科一、五蕴(一)五蕴名义前面所说的五位百法,在大小乘共通的法相名词的蕴、处、界三科里可以摄尽。是以在说了百法之后,说蕴等三科。这里先说五蕴。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聚有为法。有为是有做作、作为、生灭的意思。蕴是积聚义,即色等五法,都是人缘和合积聚,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