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别明四。初明五阴性。二明六入性。三明十二处性。四明十八界性。壬初、中二。初总征。二别释。癸、今初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梵语塞犍陀。此翻为蕴。古翻为阴。蕴谓积聚。阴谓覆盖也。凡夫五法。积聚见思。覆盖真谛。二乘五法。积聚尘沙。覆盖俗谛。菩萨五法..
无明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疏》: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正念现前。《钞》: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
佛陀说的话为什么可信?
佛陀说的话为何可信?①这就不是我们能够回答的。像一大群盲人,生下来眼睛都看不见,如果一个明眼的人告诉他们“远处有一座山,天上有日月明照,又有白云飘浮,花是红色,叶是绿色”,说这些对这些盲人来说,他们怎么知道他说的可不可信呢?当然,毫无判断的能力。所以,我们这样的..
智旭大师:楞严经文句25著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25智旭大师著丑二、腾疑细释二。初阿难腾疑。二如来细释。寅、今初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
为什么要学习常精进菩萨?
我们看到《阿弥陀经》上面有一位常精进菩萨,那么这一位菩萨给我们代表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劝导我们净土宗的学人,要常行精进,也就是说你这念佛、听经不要中断不要暂停,要有长远的耐性,有坚固的道心,所谓坚固的道心,就是你的心不要跟蚊虫一样,飘来飘去;不要跟猴子一样,心猿..
久晃法师: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改变的过程
我们修行,一定是改变自己的心。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改变的过程。而改变的前提就是悟道。就是你要领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应该的。要知道我们过去的错。这个错,首先包括我执、法执。这个(我执)一出现,我是对的,我有想法,我认为如何,我比别人强,我是好的,乃至于我是无法救药..
念一天地藏菩萨的圣号,功德有多大呢
【一日称地藏,功德大名阁,胜俱胝劫中,称余智者德。能解诸众生,一切烦恼缚,至健行定等,诸定之彼岸。十二缘清净,诸智如虚空,破无边佛土,诸有情暗聚。】你一日称地藏的名号,就具足了。你念一声的时候,一声具足地藏菩萨圣号,念十声你也具足十声的地藏功德。如果诚心这样念..
久晃法师:妄心和真心是一个心吗?如果是,那还用破妄归真吗?
问:妄心和真心是一个心吗?如果是一个心,那么还用破妄归真?答:首先告诉大家,妄心和真心是一个心。就是这个心,当它迷失了,它在造作的时候,就是妄。“妄”是心外求。契入分别造作,并随着自己的造作迷失了的状态,就是妄心。而无造作、无生、无为的心就是真心,也叫做本心、本..
供斋、供僧、供灯、供塔、放生的功德
塑造佛像《大乘造像功德经》云:“若有净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业障莫不消除,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乃至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拔一切众生苦恼”。若发心为利益众生而造佛像,则为成就佛道之因。造佛功德不但能得解脱,也可以为将来成佛种下福德资粮。造像功德不可思议,能令自他..
道源法师:念佛平时须相续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第一、初勿贪多但求相续: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的数目,只是随便念念,日子久了就会忘记的。在家居士们,既要办家里的事,又要办社会上的事,实在忙的很!然而正因为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课程,方不致于因为..
悟显法师:学习菩萨常精进
悟显法师讲述/学习菩萨常精进我们看到《阿弥陀经》上面有一位常精进菩萨,那么这一位菩萨给我们代表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劝导我们净土宗的学人,要常行精进,也就是说你这念佛、听经不要中断不要暂停,要有长远的耐性,有坚固的道心,所谓坚固的道心,就是你的心不要跟蚊虫一样,飘..
嘎玛仁波切:培福最好的前提,在于我们的清净供养
世间的忙碌,很多时候除了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外,更多的物质追求也在一个“贪”字。当然,生活的基础能有所保证,这是必须的生存前提,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世间物质所追求的更多,真的是一种劳心后的碌碌无为。大家也误解了,财富或是名利的追逐在于更多的锲而不舍或是废寝忘食。..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清凉书屋标点序念佛发起因缘第一念佛即是修行第二念佛最为稳当第三念佛有胜方便第四念佛能消业障第五念佛莫求福报第六念佛能断烦恼第七念佛速了生死第八念佛具足三学第九念佛普摄群机第十念佛可度众生第十一念佛得成佛道第十二集白云法师撰《望江南净土词》十二首念佛十大利益序净..
因赞叹佛的功德,法师生生世世口出妙香
你经常赞扬别人吗?你是否觉得赞扬和鼓励是自己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对佛的赞颂不仅可以使大众坚定修行的信心,对自己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虽然国王并没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但是对佛法不但具有相当的信心,而且发心非常广大。所以在一天当中,建造..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佛之教法约有二:甲、即为一切众生说明宇宙人生之真理者。此之真理,本为如来大觉悟中之所证明,其未觉悟人当然不能证明,故须用名字言说讲明出来。此讲明其理之言教等,即为佛教。如明各个人之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等,有十二因缘..
慧净法师:清明念佛超荐仪轨
清明超荐仪轨?据慧净法师《念佛超荐仪轨(简便版)》删减【此仪轨任何人都可以做】礼佛三拜(默念:弟子少福少慧,惟愿佛慈,不舍怜愍,加护弟子,住佛海会,而作佛事)一、南无阿弥陀佛(十念)二、法语弥陀救度法筵开,清净海众降临来,广度众生生极乐,诸佛欢喜畅本怀。一心仰禀姓历..
临终的往生,取决于心中的爱取
在《高僧传》讲到唐朝有一个叫僧藏法师的。这个僧藏法师出家以后,白天修福,晚上念佛。他的修行就是两个重点,修福念佛、念佛修福。到后来,晚年临命终的时候,在《高僧传》上说,他的中阴身,六欲天次第来迎。刚开始四天王天现前,他内心不动;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
利他心会让世界更光明
问:为什么佛教会让世界更加光明?索达吉堪布答:大乘佛教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教义即是饶益一切众生,对所有的有情发无上的大慈大悲心,这样的心不管对什么样的人都是应该具足的。若一个学佛的人不具足这样的心,就不成其为一个大乘佛教徒;在社会上的那些不学佛教的人如果没有具足这..
“缘起性空”是宇宙万法的真理
“缘起性空”是宇宙万法的真理,世间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现象,都是缘起而“有”,所以它的本性是“空”。“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从因果法则来看,“缘起性空”有如下解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连这个穿的东西,都不能用这些有众生的东西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是为〈楞严咒〉而说的◎宣化上人你能诵持〈楞严咒〉,就是行人。金刚藏菩萨就护持人。虽然金刚藏菩萨来护持你,你亦不要有依赖心,就不修行,而随便犯戒,那是不行的。你若犯戒,金刚藏菩萨就不保护你了,那你诵咒也不灵了,所以一定要守戒律,因此《楞严经..
怎样化解消除灾难
最近由于加州的气候反常,华航的空难,引起许多同修提出来,世界性的大灾难,不管是天然的,或者是人为的,近年来似乎是愈来愈多,而且愈来愈严重。一般社会大众以及学佛的人,对于这些现象,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如何能够避免这些灾难而不受到伤害?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
宣化上人:怎么叫觉悟呢?
觉悟就是真明白了,不颠倒了,不糊涂了,不迷了,不染苦为乐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菩萨在家”:菩萨不一定是出家,有在家也是菩萨,出家也是菩萨。菩萨在家,就是在家的菩萨,那么出家的菩萨当然也包括在内了。说“当愿众生”:我..
黄柏霖警官:从佛法的角度解释能通众人之志,即是能通圣贤之志
那么这一段里面,我把它挑几个重点出来,第一个,「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那么这一段是在一百五十页里面的第一行,我认为它这是一个重点,「能通众人之志」,就是「能通圣贤之志」。怎么来解释这一段,我用佛法的角度来讲。《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们净土五经里面有..
你了解出家吗,出家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所谓的“家”,大智慧者认为是束缚身心的牢狱,而愚人则执为快乐享乐的处所。“家”是什么?家是烦恼,家是执着,家是无明,家是欲望,家是苦迫,家是贪嗔痴。什么是出家?出家是出三界之家,出贪嗔痴之家,出烦恼之家,出家是为了熄灭贪嗔痴,出家是为了灭苦,灭轮回的大苦。出家是..
宣化上人:为什么我们记忆力那么差?
你若能忍辱,记忆力就会好。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忍辱是最妙的一个法门,你若真能忍了,不觉得忍辱像吃黄连那么苦,而是觉得它像喝甘露那么甜,这才有受用呢!“张公百忍,九世同居。”所以佛讲忍辱波罗蜜,是非常好的,我们若能躬行实践这一个“忍”字,就会有大的成就。你修这个“..
消灾免难彻底的办法
一、【业力所使】1、世间的事,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意思能做得了主,完全是业力在主宰;佛法中,也不是佛菩萨能做得了主,而是感应所现的现象。在我们多年修学过程中,愈体验愈深刻,愈观察愈明白,众生的纷争,在这个时代可以说达到了极处。古时帝王圣贤有高等的智慧,统治人民,教化..
大安法师: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文:大安法师开示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界至上不可思议之音声,至简约、至玄妙。六字洪名赅摄诸佛如来无尽的奥藏秘髓,具足度尽一切众生的威德力用。其殊功妙德,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吾辈凡夫心意识所能拟议。兹谨依净宗圣言量与祖师法语开示,从三方面..
济群法师:人类产生负面情绪,根源在贪嗔痴三毒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就像我们对某人或某物生起贪心,这种贪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会贪恋这个而非那个?为什么我们会被贪心驱使着,得不到就寝食难安,得..
宣化上人:你想有福吗?就不要打那么多妄想
你能够不打妄想,就是大富大贵,断绝私欲,才是真正享福,人有一丝毫的私欲,仍然是穷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人为何无智慧?因为一天到晚向外驰求,未能回光返照、反求诸己,故做事颠倒,离开自性愈来愈远,不知道回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是世间的海,虽然无边无际,人..
宣化上人: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方法
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方法南无观世音菩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首先要了解它的意义。“南无”是梵语,译为皈命。“观”是观察,用妙观察智来观察。谁有妙观察智?观世音菩萨有。他有这种的智慧。故在世间上一切的声音,悉知悉见,都骗不了他。“世”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