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第十一集)1996/4美国圣荷西档名:02-031-0011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倒数第七行,第十九段看起∶【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古今的大德们,无论是在注经、或者是他们的著述,引用得很多,喜欢读经、喜欢看一些佛学的著述,这个句..
无明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6-10集)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第六集)1996/4美国圣荷西档名:02-031-0006请掀开经本,第六面最后的一段,第五段开始:【要解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
大安法师:这句佛号跟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请看经文:“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专持名号,就能契入三昧,就能够带业往生,就能解决生死问题,就能够圆成佛道。这么殊胜的利益,它的原理是什么?那么在这个《念佛圆通章..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1-5集)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第一集)1996/4美国圣荷西档名:02-031-0001诸位同修,古大德常说,《无量寿经》是十方诸佛共赞,千经万论指归。这次一些同修来找我,希望将《无量寿经》再讲一遍。我想这部经过去曾经讲过九遍,这一次这边的同修们又非常热心,将录音带写成了讲记,我从头到尾细..
宣化上人:怎么样能即刻就开悟呢?
若能闻这个顿教,即刻就开悟,不执着,不去向外驰求。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没有善根、善根浅薄的人,听见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顿教的法门。就比方草木一样,这根性小的草,和小的树木,若遇到大雨,自己就都倒了,把根都露出了,本来雨水是帮助草木增长的,可惜它的根太浅,..
虚云老和尚:人身已得佛法已闻,努力修行莫失正念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禅师晚年在云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随时开示修行法门。今..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42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423、能救世间苦【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以上是开七难为十二难而来重说。以下是将三毒二求包括起来总说。以上说的十二难,是说从外逼来的灾难;从内生起的是三毒二求。把这总括起来,所以说「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一章)天水潺潺谁解饮02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一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一章天水潺潺谁解饮02无般若之光,何由辩真识伪;阙智眼之鉴,焉能别宝探珠。遂乃以妄为真,执常为断,不应作而作,投虚妄之苦轮;不应思而思,集颠倒之恶业。这是对仗的文字,很容易懂,不需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主要是说明般若智慧的..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3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妙法莲华经》的五重玄义,对于这部经的大义有了大致的了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释经文。晋朝的道安法师弥天高判,把经分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本经共二十八品,智者大师的分法是:第一品是序分;从第二品《方便品》到..
华严经十信菩萨,跟小乘一配合清清楚楚
净土法门:《华严经》十信菩萨,跟小乘一配合清清楚楚佛很慈悲,知道这个东西难,众生习气太重,教我们从哪里做起?先从放下我所做起,比较容易。为什么?我所有的叫身外之物,先从这里放下,然后最后把身再放下,恭喜你,你入门了。这一入门功夫得力了,为什么?这个一入门证位不退..
星云法师:佛法皆空百病消
人生,真是百病缠身。身体上的病,从医院里所谓的内科、外科、骨科、精神科、心脏科、泌尿科等各科的名称可知,老病死的毛病实在繁多。此外,心理上还有贪 疑嫉、愚痴烦恼等毛病。身体上的疾病,即使是过去视为绝症的癌症、肺痨、败血病等,以现代的医学进步,医生还是有办法治疗。..
济群法师:现代人是否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知识水平的提升,现代人是否感到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事实往往相反,当下社会频繁出现的浮躁和混乱,什么才是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为校园师生、北京有缘善众们..
海涛法师:一切都不是为自己,这样来帮助最圆满
有时候我发觉,当然有些菩萨很喜欢布施,很喜欢做善事,但是内心里面是有一个特定的对象,有一个执着的,这样的心态非常不圆满,大不了下辈子让你更有福报,但内心的苦没办法形容。因为没有一个真实的出离心,所以内心里面要想着:我这样做,我要强迫我自己,一切都为了众生,至于..
无怎么会生有?现在这个虚空当中,无能生有吗?
诸佛说法皆依二谛,第一个是真谛,诸佛如来之所亲证,那是诸法实相,我们很难理解,确实它太深,它太奇妙,不可思议,叫无法想象。另外一种依俗谛,就是我们的常识,这一部分我们就很好懂,为什么?我们看得到、听得到、接触得到,所以没有怀疑。于是现在确实有不少人产生疑惑,佛..
你看到的,只是业力允许你所能看到的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杂譬喻经》中讲过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座寺院,住着百余名僧众。距寺院不远处,住着一位潜心向道的女子,她每天供养一位出家法师,然后在其座下恭敬听法。一天,轮到一位老比丘前去应供讲法。他年岁已高、刚出家不久,对许多经义尚不了解,但又不知该如何婉..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41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复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或遇恶罗刹」到「时悉不敢害」,相当于长行中的「若三千大千……夜叉罗刹..
慧律法师:马祖道一禅师广录35
【如日出时不合于暗,】就像太阳光出来了。当我们开采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出来,无明就破了,[暗]是比喻无明、烦恼。【智慧日出,不于烦恼暗俱。】智慧就像太阳一出来,不会跟烦恼同时出现。因为你知道,那是不可得,你不会一直起执着的心,也不会起分别的心。【了心即境界,..
海涛法师:一切都不是为自己,这样来帮助最圆满
有时候我发觉,当然有些菩萨很喜欢布施,很喜欢做善事,但是内心里面是有一个特定的对象,有一个执着的,这样的心态非常不圆满,大不了下辈子让你更有福报,但内心的苦没办法形容。因为没有一个真实的出离心,所以内心里面要想着:我这样做,我要强迫我自己,一切都为了众生,至于..
嘎玛仁波切:冤亲债主
摘自《生命的觉醒》导语:轮回之中,无论我们喜欢或不喜欢的,或是看似毫不相关的人,一定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珍惜感恩所有的缘分,尽力不再结下新的债务,将一切或善或恶的业缘,都转向积极的助缘。我们可以看到,在高科技的工商时代,世间亲情愈来愈淡薄,为了钱财或微不足道的..
慧僧法师:喝酒是害己的,卖酒是害人的,所以酤酒的罪就重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第五.酤酒戒“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
医院——地狱在人间的示现!
chr()无始劫来,我们这些三界内的众生,贪嗔痴慢疑,“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所以,出牛肚,入马腹,堕地狱,不知有多少次了。今生不知往昔事,早把在恶道受的苦忘得干干净净。上面佛讲的地狱情景及种种苦刑,令人闻之心惊胆战,谁也不想去身临其境。凡夫愚痴,在人间苦中作乐,..
证到八地菩萨,就能见到宇宙怎么来的
贤首国师慈悲,这篇文章是教学《华严》的人怎么样回过头来明心见性,「妄尽还源观」,你要是明心见性,你必须把妄要断尽。妄指的是什么?《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你只要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明心见性,你就还源。这个话说得很容易,做起来可真难。执著你能放下吗?执著..
苦乐、染净都是一念错觉造成的,错觉是邪思
物质现象从哪来的?形就是物质现象,形形色色,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从念头来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都有精神现象,这个识就是受想行识,合起来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从哪里来的?念头生的,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这是诸法实相。真正悟入,你的问题解决了;..
慧律法师:《马祖道一禅师广录》33
【不取诸法,即是真如义。】不取诸法就是:歇即是菩提。放下,当下这一念就是佛。所以,你要作佛吗?记得!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想当佛吗?记得!万法着不得,执着不得。要执着,就念佛,你没有办法见真如自性,念南无阿弥陀佛,集中火力念,求生极乐世界。不要取缘起缘灭的假相,不..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23
己三、明想阴境三。初总示阴相。二别明发相。三结过劝示。庚初、中四。初结前受阴尽相。二正示想阴区宇。三悬示想阴尽相。四结示本惟妄想。辛、今初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受..
邪淫下的惨淡人生及戒邪淫的美好风景
想要改变命运,戒邪淫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关口,而且是非常重要且最难的一道关口,很多朋友其他都执行的很好,改变也很大,但是为什么命运没有发生质的改变,那是因为戒邪淫不能坚持,犯了再戒,戒了再犯,下面听一听下面这位佛友的邪淫感悟,希望大家能感同身受,不再走这样的道路..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也是大哲学家。他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谈及到人心理的毛病――九结。结就是用绳子打结的这个结,打了死结,打不开,所以很麻烦,很痛苦。一、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放不下:爱结爱结,也叫贪欲结。贪欲结能导致什么呢?..
虚云法师:脚踏实地的修行
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样,要学而时习之。佛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
你能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受用
妄想是起心动念,极其微细,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极其微细的波动,佛法里面称为根本无明,称它为妄想。用妄想这个名词好,妄它不是真的。所以我们听到佛在经上讲的这句话,初学佛的时候有疑问,自性清净圆明体为什么会起妄想?几时起的妄想?从哪里起的妄想?..
方海权主讲:这才是福德具足的人
若心不能深解如来之所要义,只一味追求福报,而不追求悟道,即修很久都难以成就。佛祖教我们应如何降服其心,如何让我们驿动贪嗔痴慢疑的心降服下来。这就是我应修的,而且是最重要的。所以如何降服我们这样的心,就是我们必须破除所有执着的相。众生种种的烦恼,种种的无明,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