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执着爱的烦恼心中充满爱,才是美丽的人生,先恭喜你在爱里。我们首先知道,从佛教的角度上来说,这个爱也是我执的一个烦恼。因为在十二因缘里面,从第一个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就是爱,爱就会取,对不对,取缘生,有生..
我执
从凡夫到成佛的转变原理
佛陀讲法我今天为大家所讲的主题是《从凡夫到成佛的转变原理》,依据经典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体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成就佛果。随后在他未来的49年中,一直精进不懈的为弟子们说法,从此,这世间就有了光明,而照亮着这个痛苦的..
沉默寡言,如何修正偏去的个性?
问:个性内向,沉默寡言,遇事容易紧张,缺乏自信。请问师父,如何做才能修正这种偏去的个性?答:我的一个药治百病,还是安祥。这个药治百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可以治。人为什么内向?就是我执太重。比方说,我说这个话,太在意别人的反应;我做一件事,太过于在意别人的评..
净慧长老:在家学佛请牢记这四句话
作为在家佛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脱离了这些,你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信仰就没有地方落实了。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我曾经讲过四句话,这就是:将..
圣一长老揭秘“八戒”背后的大学问
佛教的八戒八戒到底是哪八戒?修行第一讲受戒,受戒之前是皈依三宝,原来三宝也是戒?皈依佛戒,皈依法戒,皈依僧戒,故三皈依又称三皈戒。皈依佛戒不要迷,皈依法戒不要走邪路,皈依僧戒不要染污,所以称为三皈依戒,三皈依便是戒的体,从体起用便应受戒,欲想得人身要受五戒:杀..
净慧长老: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的究竟自由。棉花是磨不出刀子来的。人的一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痛苦,才会知道人生真正的滋味是什么。修行首先要战胜自己心胸狭窄的关卡、畏首畏尾的关卡。战胜自我,把自我的下劣心、..
观音菩萨为何会示现成面然鬼王
《梵网经·菩萨戒本》说:“人命无常,过于山水,壮色不停,犹如奔马。”其中的道理就是:我们的贪、瞋、痴、慢、疑和不正见,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自己想不开。如果想开了,你就是快乐的,你就是自在的。水陆空法会缘起就是“面然兴方便”,观世音菩萨示现面然大士,他示现方便;“示..
难信与仰信
净土法门就由于这样的至简至易,至顿至圆,又是从佛的果地上建立的,所以通体是大不可思议。也就使得这个法门在被众生接受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特点,就是难信。因为众生都是有我执的,都是有个人知见的。我们接纳一个东西时,一定首先是站在我们众生的角度去看待它,去评价它,去接..
观音菩萨为何会示现成“面然”鬼王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梵网经·菩萨戒本》说:“人命无常,过于山水,壮色不停,犹如奔马。”其中的道理就是:我们的贪、瞋、痴、慢、疑和不正见,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自己想不开。如果想开了,你就是快乐的,你就是自在的。水陆空法会缘起就是“面然兴方便”,观世音菩萨示现面然..
修行需要破执着,为什么还有仪轨和规矩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好,修行是需要破执着的,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仪轨和规矩呢?师答:若你开悟见性了,一切法无我了,你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若你还是在相上面打转,那若没有仪轨和规矩,你想开悟成佛,是万万不可能的事!佛教仪轨非常重要,它是通过某种特殊的形式,对行者进行心..
出家真的是逃避生活 苟且偷安吗?
化世俗烦恼我执的情爱为度化一切众生的大爱在这物质文明的发达时代,人们感觉不到幸福,反倒对前途感到越发的迷茫和内心的苍白无力,而清净的修行生活则显得稀有难得。出家人,虽走出了小家,却走进了大家;虽已辞亲,但是爱却并没有割断,只是此时的爱已经升华,已从世俗烦恼我执..
在家学佛要谨记的四句口诀
在家学佛的四句口诀作为在家佛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脱离了这些,你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信仰就没有地方落实了。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我曾经讲过..
如何才能不带着很多负担、疲惫地活着
心的修行心有一种光明、一种能力,它能照出外在一切的规律,当它照见规律时,就能够对规律做某一些顺从或者改善。当一个人不断地去做这个事情,这种客观真实的生活,就叫作修行。修行的人,有觉照,有参照,也有行动,这样的生活是比较靠谱的;反过来,如果你没有觉,心念陷入感受..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罪性本空唯心造有人问我,要忏悔业障的话,不知是持咒快?灭定业真言快?金刚萨埵心快?还是念佛快?都不快!怎么样才快?快的不是那些咒,是你的心,一样的磕头一样的拜忏,人家在观想佛像,观想佛的圣号,忏悔自己的业障,这个头磕下去,他业障就消失了,你光跟人家忏、跟人家唱..
梦参老和尚: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有人问我,要忏悔业障的话,不知是持咒快?灭定业真言快?金刚萨埵心快?还是念佛快?都不快!怎么样才快?快的不是那些咒,是你的心,一样的磕头一样的拜忏,人家在观想佛像,观想佛的圣号,忏悔自己的业障,这个头磕下去,他业障就消失了,你光跟人家忏、跟人家唱诵,也没有注意观想,..
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一、佛七的内涵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中精力,相互激励,以念佛为主,共同经行的佛事活动,是净业行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精进办道的重要修行方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克期(限定时日)取证,为往生极..
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学佛?
把佛法的慈悲和善良学到生活中去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学佛,要把佛法的慈悲和善良学到生活中去,学到心里去。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对自己负责的人。初学佛法者,最忌人云亦云。我们凡夫遇事非常容易起执著,所以初学的同修,只要诚敬,不要知见。..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踩一下他的脚,他就生起气来,话说得不那么好听,马上就很愤怒。那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说,如果有人惹我的时候,他来伤害我的时候,我要怎么样呢?我要怎么对待呢?我们肯定大家都知道不可能对他起嗔恨心,对他发怒是不对的。..
关于死后葬法及其意义
人生世间,直同幻化,纵寿百年,亦弹指顷。其生也随夙因而来,其死也随现因而去。虽具常住不变,寂照圆融之佛性,由迷而未悟,反承此佛性功德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岂不大可哀哉。如来愍之,于其生时,令修净行,期其返迷归悟,返妄归真,以复本具之佛性。于其死后,焚化尸体..
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究其原由,总因不了真如妙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既已认贼为子,遂致背觉合尘。从此根尘互粘,人我敌立。起惑造业,轮回六道。经尘点劫,莫能解脱。大觉世尊,愍兹剧苦。施大法药,令修四念处观。一观身不..
禅宗公案:你的心灯灭了
佛光禅师向学僧提一则公案道:古时,人们大多用纸糊的灯笼点上蜡烛照路,某日一位盲者拜访了他的一位朋友,辞别时,因为天色已暗,他的朋友就给他一只灯笼,让他照路回家。盲者谢绝朋友的好意说道:“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朋友解释道:“我知道你不需要灯笼照..
有些人把烦恼当宝贝 还舍不得扔掉
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这些烦恼。通过学习佛法,就会知道处理烦恼的方式。那就是,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用“断烦恼”或者“转烦恼”这两个方法。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事情都说处理,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这里就借用“处理”这..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所谓末法时期就是佛教教法衰微的时期。但是很多高僧大德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末法时期是人末法不末。佛法从佛陀时代流传下来,法脉清净,只是众生业力深重,不能秉持正见、正信,修持正法,故而难以证果。学佛修行必须得有人..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些人这样说:“不是有助念吗?当我不行的时候多请一些助念人员帮我助念吧,我再往生。现在我还很年轻,要好好享受生活,要干一番事业。”针对这些人的回答,应怎样解答?大安法师答:如果仅仅把宝押在助念上,而对现世的人生是这..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福作乐而已,殊不知道这番作为乃是造业,造了一些贪业,带旧的业来,再造新的业..
如何引导家人学佛
问:对于不肯学佛,而且我执又很重的家眷,如何引导他们学佛?答:这是个我们大家都很执着这个问题,因为看到别人,佛教家庭多少羡慕,像我们这个志工团体里,看到,他们说是有夫妻档的,大家忙的忙的一起,夫妻一起,真的很羡慕,真的很羡慕,所以大家很多人都希望,我学佛,先生..
现在好好享受 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临终助念有信众问我,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些人这样说:“不是有助念吗?当我不行的时候多请一些助念人员帮我助念吧,我再往生。现在我还很年轻,要好好享受生活,要干一番事业。”针对这些人的回答,应怎样解答?在我看来,如果仅仅把宝押在助念上,而对..
在三界火宅中化热恼得清凉
由于受到吹袭台湾超强热带气旋的影响,这两天香港气温上升至入夏以来最高点,14区空气污浊爆表,昨天35度,今天37度(7月9日);盛夏毒暑,热恼难耐,感觉就好像进入了一间着火的房子——「火宅」里一样;试问谁人不想快快地逃离?这不禁令人想起了佛经中的一首偈:「三界无安,犹..
学做忍辱负重的出家人
从行者身分而成为沙弥,有落发剃度的仪式,但落发并不等于升级或升等,而是象征将以前种种的得意、荣耀或失意、挫折,全部放下,也就是剃除对自我执着的烦恼,如自卑、自怜、自傲、自慢等。一般人总是对种种得意、荣耀执着不舍,因而产生了自傲、自慢;对失意、挫折放不下,因而产..
修行得好不好 从梦中就能看得到
觉照每一个当下梦是什么?梦是种子现行结的果。凡是所造的业,最后都会形成一个种子潜伏在我们的记忆或心念中;现行就是由过去的种子产生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大脑记忆回放等。在梦中,烦恼是以人和画面的形式显现出来的:你看到了想看到的人就生起贪的烦恼;看到不想看到的人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