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法师您好,我想请问佛教怎么看待安乐死?学诚法师答:佛教看待问题的角度跟世间是不同的。世间认为众生的生命只有这一世,若生命痛苦,则无存在的意义,辅助实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认为生命是无限的,每个生命的形态及苦乐由自己的业力决定,帮助其他众生死亡,表面上看..
我执
虚云长老、宣化上人都是从磕头展开修行的
真修行人,应该了知磕头的重要性!看看虚云老和尚和宣化上人等等近代高僧,都是从磕头起步的。近来忽然发现自己基础不牢,原来是磕头和诵经太少了。所以现在要多磕头,多诵经。现代人,不重礼节,从不磕头。认为是封建糟粕,其实这个才真正是精华。磕头是最最重要,最最基本的功课..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法。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一个立场的不同?很多人还是在我见的立场去给人讲佛法,在我执的立场去给人讲佛法,那样一定效果不理想。我们要说的一定要是对方想听的法,而不是我要讲的法,不是发泄你想表达的,拼命去灌输给别人。你..
处理烦恼的方法
古代禅师提到对治烦恼时,常用“断”和“转”这两个字。我们现在对待事情都说要处理处理,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我这里就借用“处理”这个词,一语双关,一个是说你要怎么样解决烦恼,第二个意思是你把烦恼当成什么。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我..
感情
所谓的感情,只是一场交换,一场我执与我执的较量,所以总是在伤害别人或被别人伤害。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我执。只有逐步放下我执,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人是带着各种业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缘起:上午,信徒郑某某来请示佛法。广钦老和尚说:‘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
只顾着「佛学」,而不重视「学佛」
现如今,清净如法的实修道场,在国内已经是屈指可数。在我的心里,这些道场是娑婆世界里一方神圣、不可侵染的净土。可现在,只能在梦里神游,在记忆里回望。回想起出家之前在东林寺度过的那两年,可以说,那是我这一生中过的最轻松、最开心的两年。每天都在弥陀圣号的梵音中度过,..
现前种因当来结果
刚才听了心得报告,觉得大家学习很用心,几年来有很大的进步,很值得随喜。我们发心出家,宗旨只有一个——成佛,途径也只有一条——学佛。然而,学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想要长期坚持学习,并且越学越稳,越学越好,那就更不容易了。以下就此谈一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修行归根到底是要利益众生
心生,种种法生。妄想、执著越重,痛苦麻烦就越多;正念、智慧越多,快乐自在就越多。愿即本心,内心所想就是发愿。我们心里的拧巴,正是我执的表现。我们内心的我执,如果不是经过种种境界去消融、破除,随着自己懂得的道理越多,就会越来越坚固,那就走到了修行的反面。众生的“..
广钦老和尚:人是带着各种业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修行就像“一人与万人敌”
愿你有颗柔软的心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来适应外边的这种气氛。你的心态柔软了,你能把握自己的心多一点了,那么遇到外边的某一个因缘,你都可以受到启发,就有开悟的可能性。让心先归零我讲《吉祥经》的时候,就给大家讲,古人没有计算机,他不知道..
我们为什么活得迷茫、情绪化
“压力”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压力来自何方?你去找是找不到的。我们的内心被恐惧、迷茫的阴影所覆盖,甚至他人的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深入探究内心,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压力都是自己各种莫名的妄想捏造出来的。“社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实体,所谓“..
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我们主张凡事正面思维。事情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其实和我们的心念有关系。我们如果正面思维的话,会引导种种因缘向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为什么要正面思维呢?如果从我们佛弟子来看,最基本来讲就是为了实践佛法。我们学佛,学了很多理论,如果不应用到实践当中,这就失败了。就像慧净..
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见
末法时期持戒的障缘极多,知见是最主要的问题,以下重点谈一谈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常犯的一些邪见。一者,易位用法:善法各有位别,不同角度,善法不同,若错位而用,则成恶法。善法各有位别,每个位置角度,都有不同的善法。不同的角度,善法是不一样的。如果错位而用,即成恶法。..
为什么会常常看不起身边的人
问:师父,我发现自己有一个毛病,就是常常会看不起身边的人,常常对很远的人不熟悉的人热情和期待,对身边的人却喜欢远离,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学诚法师:这就是我们烦恼的体现。对离得远的人,是怀着自己的想象交往;对身边的人,则用烦恼的心去看待。我们本身有高慢心、嫉妒心等..
物质需求与精神生活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面而来。他好奇地问道:“请问小师父,你是信佛教还是道教?”“佛教,你呢?”老农认真答道:“我既不信佛教,也不信道教,就信‘睡教(觉)’。”说着,他又继续干他的农活。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这位老农为了养家..
空有不二与禅
佛法,从印度到中国就是“空”跟“有”。唯识谈“有”,中观谈“空”,“空”跟“有”,空有二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谈“空”跟“有”。“空”跟“有”什么意思呢?有,不一定说我们“有”就是错的,或者说“空”是错的,“有”跟“空”都是对的。“有..
什么是中观?
本师释迦牟尼佛从因地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经过了三个无数劫积累资粮,最后在印度金刚座现前圆满正等觉佛果,然后把所证悟的境界广为众生宣说,所说内容都是直接、间接将众生引导于殊胜佛地的教义。宣讲这些教义时,佛陀针对暂时无法直接接受佛乘的小乘修行者宣讲了人我空性,让他们..
福建教界助力"海丝"离不开互联网思维
2015年4月21日,在出家33年之后,49岁的学诚法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式上,正式从传印长老手中接班,成为有62年历史的中国佛教协会新一任会长。祖籍莆田仙游的学诚法师,23岁就担任莆田广化寺住持,32岁荣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如今升任中国佛协会长..
活出生命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正月初五拜财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民俗。大家既然来拜财神,那财神爷给你了,你也要心存感恩。其实我们人最缺的是智慧。一个人若有智慧,无论怎样的生命境界都能成为生命的财富。没有智慧、福德,拥有得越多有时反成一种祸害。智慧,生命的财富一个人拥有大福报,必然要有与其相对..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欢喜、生善、破恶、入理从这里启动我们这次的楞严神咒的录音主要有三个部分来说明:第一个我们先讲到我们来诵持楞严神咒的功德。第二个我们介绍楞严咒的来受持的方法。第三个我们介绍我们在诵楞严咒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楞严咒的受持的功德在..
为何有些人学佛越久慢心越大 烦恼越重
核心提示:智敏上师,浙江上虞多宝讲寺住持,生于1927年。15岁阅佛经后当即吃素。1954年跟随能海上师上五台山,同年秋天由清定上师剃度。文革期间法师因遭受折磨,以致双足腐烂,由同学护送回上海,经医院截肢才得保住生命。期间法师仍坚持每天朝暮课诵,恳切礼佛。法师一生坚持不..
智敏上师:为何有些人学佛越久慢心越大 烦恼越重
今天,有位同学送来一张条子,并谈了他的感受,在此给大家念一下:“近期的《福智之声》上刊有洛桑校长的一番开示,弟子阅后受用极大,心为感动。故从中摘录几句下来供养上师:为净除身口恶业,最殊胜的就是为上师执事——侍侯上师,为上师做很多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净除身口恶业的..
人生之路,都如梦幻泡影
现代人大多处于“茫、盲、忙”的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念和理想。很多人只相信看得见的、眼前的利益得失,不再追寻长远的、深刻的生命哲理,以为这些“很虚”。可是,很少有人停下来反思: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精明选择,为什么快乐越来越远?人活在世上..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有时,当别人用殴打、恶言等恶劣的方式伤害我们,在暗处中伤诬陷我们,或在背后挑拨离间等等。面对这些现象的时候,心中不产生嗔恨或愤怒,就是忍辱他人恶行的安忍。一、嗔心摧福善如果我们对于他人所施加的侮辱或伤害,没有调伏自心,产生嗔恨愤怒的负面情绪,就会轻易摧毁所做过..
不要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幸福的果报是善因与善缘和合而得。懂得因缘、果报、善恶是一种智慧。人生的价值,名利地位绝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人生的幸福,更不是金钱荣誉就能够赋予的。佛法有三种道: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世间所追求的幸福属于安乐道所摄,而佛法所说的“安乐”更进一步,不仅包括此生的安..
人生的得与失
现代人大多处于“茫、盲、忙”的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念和理想。很多人只相信看得见的、眼前的利益得失,不再追寻长远的、深刻的生命哲理,以为这些“很虚”。可是,很少有人停下来反思: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精明选择,为什么快乐越来越远?人活在世上..
修行三要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以佛祖的言教作为我们修行的理路,这一点要切记。禅宗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虽“不立文字”但也没有离开文字,它是教外别传,有的大德说是“教内真传”,教内真传的意思是:佛祖千经万论,它的核心、精华就是要直指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如果..
炼心二十四字
一、别不平“别不平”,指于内,心中不平。当我们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不必心中不平和委屈,不平且拒绝面对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坦然接受则使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坏事也可能变好。要知道十指尚有不齐,一碗水哪能端平?孟子曰:“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有清净的因果。清净的果指的是涅槃,通往涅槃的道路呢,就是这个道,这个道就是通达义,能够从生死通往涅槃,这个道有三十七个法门,所以叫做三十七道品,这以下我们简要的说明一下就好了。三十七道品当中,有修行的方法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