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戒律不是用来看别人过失的武器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某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事由: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评他人,侦察他人有无做到..
入定
念佛所见之境,不可欢喜怖畏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谓业消智朗,然有浅有深,不可即生满足想。摄心正念,善境或愈显,或即泯,切勿以为念。但使念不离佛,佛不离念即已。见善境,心地清凉,了无躁妄取著之心,亦不必定是入定。此是了知唯心..
虚云老和尚:在寺院感到清净欢喜说明你很有善根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士们这样踊跃地来参加,种下这一成佛的正因,可说是稀有难得。释迦牟尼佛说《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人生在世..
仁爱之心 从护惜虫蚁开始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践踏、伤害,而是应该怜爱、护惜它们。一个人如果从小对小小的昆虫都能够去爱惜,就会有慈爱之心,长大了也就绝对不会去犯上作乱,也绝对不会去杀人放火。连昆虫都那么爱护,怎么会对人产生歹意恶心呢?..
教你变得聪明而有智慧的秘诀
小路尊者长大以后,他的哥哥,就是后面要讲的那一位示教道尊者了,他哥哥很聪明,但是小路尊者呢,非常笨。人家教他什么都教不会,教他一句话,三个字的,前面两个字记住了,忘了后头一个字;后头记住了,又忘了前面两个字。他的老师实在是不耐烦了。他就对他的父母说了:“我情愿..
广钦老和尚:在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的?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行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
神通只会障碍你的解脱
现在一些人学佛修行的目的不纯正,有的人是为了求福报,有的人是为了求神通。对德行好,禅修好,讲经说法好的师父不感冒,但是一旦听说哪个师父有神通,就一窝蜂的去拜。这些人对神通非常向往,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去追求神通。殊不知这样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反而还会使自己误入歧途..
虚云老和尚:道不仅在蒲团上 十字街头好参禅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广钦老和尚:种种磨难和打击都是帮你修行的福报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明贤法师:虚云老和尚三下南洋对汉传佛教南下有何影响?
虚云老和尚唯一彩色照片虚云老和尚在重修鸡足山祝圣寺期间,曾以募化因缘三下南洋。在《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虚云老和尚法汇》等资料中可以看到虚老南洋弘法主要在马来西亚进行,其中槟城极乐寺是必到之所。这不是随机巧合,也非长老兀自天降,而是禅门师徒因缘的再续,更是近..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第一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第二天,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第三天是:“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我们先从“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讲起。有时候别人碰我们..
虚云老和尚:与其苦寻找好师父 不如熟读这部经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虚云老和尚:贫穷布施难?难不难全在一念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宣化上人:娶妻两房而无染 虚云老和尚的传奇出家因缘
核心提示:宣化上人,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美国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岁时母亲逝世,于母亲墓旁守孝三年,期间剃度出家。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礼忏坐禅、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灵异之事多不胜数,被称“奇僧”。1948年,抵广州曹溪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命任南华寺戒律..
广钦老和尚:人是带着各种业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观身性相
禅不离本心,但也不离本身。观身禅就是从自身入手,通过对身体的全方位观察,既能够从无常、苦、无我、不净等等角度契入,从而去除了因为身体而带来的贪嗔痴烦恼,又可以从常、乐、我、净的角度契入,从而开启了自身实相的无上妙用,真是不可思议!观身实相就是观察自身的最真实最..
对善恶两种人 佛菩萨有不同的度化方法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空有不二与禅
佛法,从印度到中国就是“空”跟“有”。唯识谈“有”,中观谈“空”,“空”跟“有”,空有二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谈“空”跟“有”。“空”跟“有”什么意思呢?有,不一定说我们“有”就是错的,或者说“空”是错的,“有”跟“空”都是对的。“有..
人死后神识也会随之死亡吗?
【经典介绍】蕅益法师认为:“似律中杂杂因缘。”体裁类似于《佛说四十二章经》,但每段互相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经典原文】佛言:昔一人往难比丘言:“人死识念思想所知皆灭,行道得定意所知亦灭,有何等异?”比丘报言:“俱灭,人死命尽神不灭,随行所生,但微不可便,见所得..
《法华经》导读:此生最美丽的邂逅
今天我们看到的《法华经》七卷本,是姚秦鸠摩罗什三藏在406年,也就是后秦弘始八年翻译的,全称叫做《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它主要讲的是,所谓三乘都是方便之说,一佛乘才是真实的。它是中国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立教的依据。这部经的核心思想是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一..
既然说佛性平等 那你为什么还没成佛?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做事“不执着”不是叫你散漫不用心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十种仙未断轮回妄想,仙福报尽堕六道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复有些众生,初得人身,在人道中不是不肯修行,只是不依照菩提正觉来修,不是修正定,楞严大定,反闻闻自性功夫。而是依妄想识心来修,一心存想固守色身,能长生不死,故常游踪于深山穹..
为人处世要有为大众服务的思想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为啥说出家人不怕被社会人轻视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有一众生未得度,诸佛终宵泪不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其实就像我出家了,也依然走不出妈妈的“心”,出不了妈妈的“心”,就像我三哥去世几年了,妈妈还常念叨他,乃至死亡也出不了妈妈的“心”。这次依妈妈的因缘,让我更深地去体会了佛法。佛为什么告诉我们“佛音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佛为什么这么执..
命数的转变之机
1)命从哪里来?怎么改娈?大家常常看风水,算命,看相。他们常问:“这个是不是真的?”我的答复:“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你要明白这些亊理的真相,你就晓得它是真,不是假的。命从哪里来?命有沒有?——有!命从哪里来的?命是你过去生中,所造善恶形成的.你过去生中造的善多,你的..
因果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如果把佛法当做学术来研究,不用在日常生活上,必然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有些人听到佛法讲“因果”,认为是消极、迷信。事实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定律、法则,违背了这个法则,处处都会不如意;有了正确的因果观念..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2016第一天 送你120岁传奇老和尚的珍贵赠言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