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薰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
发心
圣严法师《持诵观音圣号的法门》
观音菩萨的法门一共涵纳七个法门,至深的是《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以及《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那么,初入门时,行者是否应该由浅入深的渐次修行呢?一、根性决定法门不一定。须看根性,依个人不同的善根因缘。有人一开始即是‘顿起&rs..
圣严法师《业障病》
业障病又分为外病、内病两种。外病是由于福报不够,所以修行时会发生障碍。譬如平时不肯放人家一马的人,便会到处碰到荆棘;平时多给人方便的人,修行时会吉祥如意。如在过去世不结人缘,而且处处与人作梗,修行时就会有业障病。另外一种是内在的业障病,就是由于恶业太重,所以不..
圣严法师《思善、思恶》
我们先要善恶分明,才能开始修行。善恶分明的人,是正直明理的好人,善恶不分的人是胡涂虫或是烂好人。孔子说的‘乡愿,德之贼也’便是这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对他来说,都是好的。善人看他,他是好人,恶人看他,他也站..
圣严法师《众生成佛》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六十华严净行品)此偈是说,当自己认识了佛的精神,知道了佛的意思,接受了各人自己也能成佛的理念,就会盼望一切众生,都能理解佛的道理,并愿人人都能成佛。佛是自己彻悟,又能觉悟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的大觉智者、大慈悲者。佛是..
圣严法师《缘的种类》
缘又可分为四种: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是主缘;次第缘又名等无间缘,是前后两个相连接的主缘之间不容任何他缘加入;缘缘又名所缘缘,是主缘因对象而有活动;增上缘是以上三缘之外对现象生起的一切助缘。这四缘本系唯识学上对于诸法生起的原因作分解说明,相当难懂,今..
圣严法师《现在最重要》
有人把禅修形容作跟自己约会。开始的时候,是有这么一点味道在里面。但是,以佛法的观点来看,禅修的目的是要达到无我、无相的境域,当然也就无所谓跟自我约会不约会了。日本禅师铃木俊隆写过一本英文书,书名叫作ZenMind,Beginners'Mind《禅心初心》。意思是说,禅的心,就是初发..
圣严法师《永怀成就众生的弘愿》
我们悦众菩萨就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有很多人跟我讲:‘师父啊!我还小,我懂得太少了,我没有力量,度众生的事,师父你去度啦!我没有办法,我什么也不会!’请问诸位:会不会念‘阿弥陀佛’?只要会念就可以度众,如果连阿弥陀佛都不会念,也能用一颗随喜..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曾有人问我说:「习禅已经十多年,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究竟如何才能进步?」我说:「我禅修已经五十多年,也觉得没有进步。但我不问有没有进步,永远把自己当『初发心』者,天天是新出发,念念是新。时时保持新鲜感,常常觉得没修行,才会努力不懈,日新又新。」对方听后反问:「..
圣严法师:为何要皈依三宝
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没有皈依过的;因为,皈依了三宝的人,固然会烧香拜佛,但会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已曾受过三皈的仪式。虽然未曾皈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自也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皈依?这种观念,乍听..
圣严法师《禅修的要领》
身心放松禅修者的第一个条件,是把身心放松。头脑放松、神经放松、肌肉放松;放松之后,再用方法,便能著力。用方法时,不要紧张,而是有意无意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这样,就不会消耗太多的体能。禅修期间,一天能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是足够的,除此之外,饭后会有一些昏沉,那是..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如何理解佛教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
圣严法师《智慧100》
第一篇智慧之眼■.智者多闻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法句经.多闻品多闻是博闻强记,博学勤学的意思。在佛的弟子中,多闻第一是阿难尊者,他只要有所听闻,就牢记不忘,且能条理分明。此处所讲的多闻是指一方面经常追求新知识,一方面又不断地..
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自序法鼓山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运动,是以心灵环保为主轴,以安心、安身、安家、安业的四安为行动;又以提倡礼仪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环保,来配合心灵环保,成为四环运动,以促进人间社会的平安快乐。本书的集成,是出于法鼓文化编辑群的确定,所收的十二篇文章,均曾见于..
如何面对中年失业
最近几年来,失业率逐年上升,很多人都说与经济不景气有关。其实,人力需求减少的因素很多,不一定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有些是由于公司转型,从劳力密集的工厂转型为自动化生产的方式。此外,台湾近年来,有很多行业都进行转投资,把公司的重心迁移到国外或是中国大陆,再加上引进..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清净,必须将烦恼心净化,成为智慧心,这就是心灵的环保。心灵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动和精神..
星云大师《不能不信的因果》
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rdqu..
星云大师《以智慧来代替金钱》
我做事的原则是:用心去成就一切,用智慧去成就一切,而不要用金钱去堆砌一切。因为智慧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凡事不一定要用金钱去庄严一切,但要用智慧去庄严世间。过去有一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说明了一般人对金钱的看法,其实一个人不论富有到什么程度,有..
星云大师《人生二十最》
人生有二十“最”是我从生命中体验出来的,好的要保留,坏的要避免,这二十最是: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般人总是把对自己不友好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敌人,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因为外面的敌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备,反而是自己不容易认识自己,..
星云大师《求财富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求您加持我获得人间的财富。因为在经济重于一切的社会,如果我没有金钱财富,将生活得十分艰苦;甚至想发心做一点善事,也需要一些钱财。因为在物质不可缺少的人间,如果没有柴米油盐,日子将不会好过;甚至想发心学佛修道,也要有一些资粮。慈悲伟大的佛陀!我不..
星云大师《金刚经》白话文浅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刚般若》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陀这样说的:那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中,有..
愿消三障诸烦恼
我们现在每一个念头都与佛相同,所不同的是佛已经开悟无烦恼了,而我们却仍被烦恼所遮盖。念头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就是烦恼念头与智慧念头是相同的,我们不要讨厌念头,不要讨厌烦恼,因为只要发觉烦恼一出现,事实上你已与佛的慈悲智慧相应了,如果不知道烦恼的出现,才是不相应的..
星云大师2008年致护法修友的一封信
各位护法、朋友们:新春好!自前年宣布「封人」后,我的弘法岁月并未休息,依然在推动教育、阅读写作、课徒开示、复兴祖庭,及宣扬人间佛教中,一心建立善美净化的地球,而不敢有片刻的懈怠。年月忽忽的过了,转眼间,又届腊梅吐香的岁末年初,我衷心祈愿祝福,新的一年,各位护法..
星云大师《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多年以前,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么一句话:“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当时深深感到十分受用,于是谨记心田,时刻反省,随着年岁的增长,益发觉得其中意味深长……。我自幼出家,丛林的教育虽然严苛,但是从师长的对话里,我体会到佛门深睿的智慧..
星云大师以佛法度化小偷的亲身经历
四十多年前,我初到台湾时,没有自己的的寺院道场,只要有人需要佛法,我便不分是闹市或是深山,都发心前往传教。那时候,我一个月中,乘着平快火车,北至宜兰,南至凤山,南北往返的次数不计其数。虽然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舟车劳顿,但我甘之如饴,常常利用乘车的时间,看自己喜欢..
星云大师《义工与志工》
时代进步了,人类的心灵文明也跟著提升了!有的人化私为公,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为公奉献,有的人公而忘私。所以,现在社会上蔚成一股风气,许多人都主动的投身当义工,还有的人做志工。同样都是为社会公共服务,所谓「义工」与「志工」,一字之差,此中的意义却是大有不同!古..
星云大师《谈心的秘密》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很荣幸能够来到佛学研究风气非常兴盛的台中和大家讲说佛法,从今天起我们将在中部地区设备最为完善的中兴堂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我第一天要和各位讲说的题目是“谈心的秘密”。有时我们会听到有人如此地慨叹:“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
星云大师《发心的礼赞》
人有道德,我们要礼赞他;人有学问,我们要礼赞他;人有能力,我们要礼赞他。其实,人能发心,我们更要礼赞他。古人一直叫人立志,行者一直要人发愿;立志、发愿,就是发心。心一发,则志可立;心一发,则愿可成。发心的力量真是微妙。你发心吃饭,饭菜不但可以吃饱,而且味道更加..
星云大师《耐烦的好处》
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处事的首要条件。耐烦,表现在外,是低头下视;蕴藏于心,是沉着默照。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一切人事物境的纷攘,不怕干扰;耐烦的人,能够观照内心的杂念妄想,消融烦恼。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人要耐烦,才能有人缘;做事要耐烦,事业才能成功。..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对心识的看法”。我们平时重视身体,却不重视这个心。为了身体需要营养,我们要吃得饱,要穿得暖,知道调理饮食,知道避开寒暑的侵袭,甚至知道化妆、健美,却很少知道要美化心灵。除了爱惜身体以外,其次爱惜的就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