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经云: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

济群法师:有体有用才是中道的修行

有体有用,才是中道的修行《金刚经》中,佛陀告诉我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提醒弟子们不要执著如来的色身。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如来只有无相的法身,没有具足三十二相的色身,也是不对的。虽然法身才是如来的真身,但色身同样是如来广修..

佛法世间:心定就是禅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这种活动被称为“普茶”,就是让大家都来喝茶的意思。当然了,大家专程来寺庙里饮茶,不是因为寺庙的茶特别好喝,而是为了借庙里边的清静环境,借饮茶一事,让自己清心、静心,领会禅的真意。归根结底,吃茶是启发我们参悟禅境的..

隆莲老法师: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怀念恩师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忽闻恩师舍报归西。在安排眼下事务准备赴蓉送别恩师的几天里,我的身心乃至周遭环境好像都处于凝滞且不安的状态。大地似乎也在默默致哀,悼念尼众的一代大依怙——上隆下莲老法师。飞机在空中由于受到气流的影响有些颠簸,我的心也随之翻腾、振动,..

一向专念是修持的重要关键吗

问:一向专念是修持的重要关键吗?答:《无量寿经》提到‘三辈往生’,不管是上辈、中辈、下辈往生,共同的都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就是一贯如此,一如既往。专念就是专一的念,不是念佛号又持其他咒;或者虽念佛号,可是心里胡思乱想,这都属于不够一向..

明一法师:成见使你不如意

在寺院我们常常说,事事如意,处处顺心,这样我们做功夫才不会动念头。尤其是打七的时候,为了不让师父们起心动念,常住更是要万事小心筹办,为的就是让来参加禅七的人感觉事事如意,处处顺心,希望他们安心打七不要动念头。很有意思的是,对于常常做功夫的人,他们就不容易起心动..

世间:微笑是一种善缘

从远方走近,然后走向远方,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始至终,我们都是自己一个人在走一条孤独的单行路。你可以把分离看做是一种痛苦,也可以看做是另一场相聚的开始,因为一路上总是会不停地有人去有人来。我们的身边从来都不缺人流的往来,只是身边的人也许会不停地变幻。但是..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初发心的同参要向古人学习,一心观照自己,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随妄流转,何异俗人?”我想问的就是虚云老和尚的这个开示,我认为是一种修行方法,但是我不明白。请师父开示!仁清..

不评价别人也不必执着于别人的评判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念头就是评判。我们感受到了就一定会评判,而评判最终结果会落在两个方面:非好即坏。因为无明,我们看任何东西的知见都是非此即彼,非对即错。所以,我们的评判标准一直被无始劫..

我的生活很好 为何心灵依然空虚烦恼?

禅坐现代人物质生活非常进步,但心灵依然空虚烦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不定、心不知足。物质的享受是一种刺激,使人暂时得到满足;刺激过了,身心疲惫,又想追求新的刺激,心始终不定、始终是空虚的。静虑正观定慧等持现在世界上乱象丛生,想要世界安定,必须从每个人的心开始。..

总说吃亏是福,福到底在哪?

为什么说“吃亏是福”?那“福”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在苦中觉悟,也在乐中感悟,在见识中成长,在事物中得到启发。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叫智慧。事物就像洋葱一样有很多层,假设把洋葱定位十层,那么普通人看到的事物的表面则是第一层。通过传统..

大虚法师:附体的真相

对凡夫来说,“仰仗佛力”的方法是最适合的居士曰:感恩法师慈悲关怀!小女今年廿八岁,自十七岁被确诊患上躁郁症后,一直活在痛苦深渊中。三年前失恋后情况更是一落千丈。三个月前突然发狂用不同方法自杀。一个晚上我睡在她身旁念佛,但一把混浊男声由她口中愤怒地说:不要念!不..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少有空闲时间去静心端坐读诵经典,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而念佛法门以其方便易行的方法,特别适应现今时代众生的根机,“任凭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无弊病”。莲池大师把念..

学诚法师:碰到任何事 我们都要用“内功”

专注内心世间有情众生,本能上都想离苦得乐。即使一只蚊子,为了吃饱生育后代,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吸人类的血。人也不例外,想远离烦恼痛苦,得到幸福快乐。通常我们说苦、乐,指的是内心对外在环境、事物产生的感受,它是一种情绪,让人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痛苦。有很重的嗔恨心的..

居家供佛物品一定要很多吗

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问:居家供佛物品一定要很多吗?答:在家里供佛,应根据各人及家里的条件而定。可以在佛像前供鲜花、水果、缯盖、幢幡、香、灯、饮食等。供养时要知道供佛的意义,如供养花和果,不是供给佛吃的;花是因、有因必然有果,供养的这些物品是表法的,看..

我们应该如何断除贪执

我们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总会产生烦恼,这些烦恼有些是通过主因——内心的习气产生的;有些则通过外缘产生。《中观四百论》云:“贪有从因生,亦有从缘起,从缘所起贪,易纠治非余。”贪是烦恼的一种代表,贪心也好,烦恼也好,生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因生,第二种是从缘起。因..

人身难得有何深意?为何说人是六道轮回的轴心?

人身难得佛法难遇比人类条件更为优越、其生存空间在人之上的是天道,天在佛教里解释为“光明”,是代表着快乐幸福,足见是理想的去处。天堂不仅为其他宗教所崇拜,并且也为一般世间人所向往,不过他们所认为的天只有一重,而佛教说的天有三界诸天,其中:欲界有四天王天、忉利天、..

宽运法师:若想广结善缘 就要多行布施

佛教非常重视结缘,不但结缘还要结善缘要广结善缘。但是怎么做到,才能算广结善缘呢?其中布施很重要,其实布施就是结缘。在“六度”里头,非常的强调布施,第一个度就是布施,你布施多了,这个缘自来就会愈好愈多。所以我们佛教有财施、法施、无畏施,就是不论是金钱、物质、佛法..

觉醒法师: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少有空闲时间去静心端坐读诵经典,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而念佛法门以其方便易行的方法,特别适应现今时代众生的根机,“任凭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无弊病”。莲池大师把念..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死亡无不经历各种痛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男人有男人的苦,女人有女人的苦。想要的得不到苦,得到了不长久也苦。终日繁忙奔波的感觉焦躁,每天无所事事又感到空虚,任何一种状态久了都同样是厌倦。因此,我们想..

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或是希望身体健康、诸事顺利,或是希望升官发财、名利双收,总之是追求福报。我们通过学佛可以得知,培植福报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供养和布施,但是即便知道上供下施能够增长自己的福报,可是很多时候仍然舍..

净土法门 系缘佛界

在教下讲,一心具足十法界,所以我们念头放在哪个地方,所系缘的境界就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所系缘的境界,就是我们修德的情况。既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这句话也同时在说,如果你是心不在作佛,是心在作人,那是心就是人;如果愚痴造恶,那是心就是在作畜生,是心当下..

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种‘因缘观’,能帮助我们转变观念、破除执着,做出正确的决定,避免被七情六欲所困。当我们面对各种诱惑或刺激时,无论产生的感受是痛苦或快乐,都要马上想到,这些境界以及伴随而来的感觉,只不过是物质彼此接触后所产生的一种效果,并非真实的存在。例..

又一位歌手吸毒被抓 从佛法角度看明星吸毒现象

歌手宋冬野吸毒被抓震惊大众的“房东事件”昨天,又一位歌手涉毒被抓了。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恰恰相反,极乐世界是苦的名字都听不到,都是享乐;娑婆世界呢?是乐的名字都听不到,都是受苦。为什么说乐的名字都听不到?我们平时不是在乐吗?佛告诉我们,那个乐不叫“乐”,那个乐叫“坏..

心好不够,还得要有智慧

慧根,智慧的根。植物的根都隐藏在土里,看不见却蕴含着生机;慧根就是一个人过去世积累的修行功夫,这一世呈现出来,就是对三宝有“天然”的信心、虽“未曾学过”却对佛法有深入的理解、“自然”具有许多修行人的等流等等,这些都是因为过去曾经种过智慧的种子,所谓慧根。我们受..

捐赠器官时亡者还未死?!从佛教死亡观看器官捐赠

脑死亡并不完全等同于人死问:为什么说“器官捐赠过程中的脑死并不完全等同于人死”?道笈法师:当前的医学器官捐赠普遍要求在脑死亡之后、心死亡之前就完成对捐赠者器官的摘取,以保证捐赠器官的新鲜度与移植功效。但是,佛教认为这其中存在严肃的伦理问题——脑死亡并不完全等同..

如实知世间 即是出世间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死亡无不经历各种痛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男人有男人的苦,女人有女人的苦。想要的得不到苦,得到了不长久也苦。终日繁忙奔波的感觉焦躁,每天无所事事又感到空虚,任何一种状态久了都同样..

从富二代到乞丐 从乞丐到降龙第一阿罗汉

从乞丐到降龙罗汉(一)这个故事,发生在佛陀时代的印度境内。那是大名鼎鼎的给孤独长者的姻亲,浮图长者的儿子;他的姊姊,就是给孤独长者的儿媳妇。给孤独长者的财富,几乎富甲憍萨罗国的全国,浮图长者能有这样一门亲家,他的财富之多,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浮图长者,自从生了..

修行、做人、做事都离不开的三句话

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到究竟人类是有感情的,可是很多都忙于事业,对于那些能够感动我们内心的亲情,实际付出了多少呢?感情不是自私的,最起码在一个家庭里面,它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到我们的小孩,还要关注到我们的老人;在单位里面,我们不应该只是关注..

娑婆世界修行一日胜过极乐世界修行百年

有人问我:《无量寿经》说“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这句话怎么理解?难道在这个世间受个八关斋戒、参加一次昼夜念佛,就超过了在极乐世界一百年的修行?对佛所说的任何语言,你首先不要去产生怀疑。首先是要信——以信心接受下来,佛说的任何的话绝对是真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