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段时间,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在人前,我表现得很开心,很快乐,满满的正能量;但当我独处、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不快乐,有时候还莫名其妙地哭泣,觉得自己很多事情都做得不好,非常郁闷。师父:可能所有的生命成长,都会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境界。你的这种..
境界
管好自己就是真正的慈悲济世
一信徒问师:师父,假如要是我们都用平等心对待一切,失去了善恶等价值衡量标准,那社会岂不是大乱吗?师答:若是我们真正能达到平等无分别的境界,你的眼中就不会有善恶美丑的对立了。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平等心,事实上是一种散漫、放纵甚至作恶的借口。所以,对于未曾开悟以及不能..
是否都要经历大起大落才能开悟
一信徒问师:师父,最近看了好多过去祖师们开悟所经历的故事,貌似都没有在很平常的情况下开悟,都是在大起大落之前明白的,请问师父,是不是我们都得经历这个过程?师答:若是你想明白,想成就,想自在,想圆满,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古德才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从凡夫到成佛的转变原理
佛陀讲法我今天为大家所讲的主题是《从凡夫到成佛的转变原理》,依据经典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体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成就佛果。随后在他未来的49年中,一直精进不懈的为弟子们说法,从此,这世间就有了光明,而照亮着这个痛苦的..
学习“安忍”时,遇到坏人怎么办?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要达到面对、遇上任何人、任何困境都能以安忍心处待,的确不是一朝一夕能达致的境界。安忍必须与慈悲心并行才能成功。我们佛法中所说的“忍”,并非指畏惧停缩不前的弱者心态。菩萨的安忍与凡夫见到恶人时的懦弱是两码子事,不可混淆不清。在遇到蛮不讲..
酒作为媒介 会让颠倒的心更加颠倒
酒的存在对追求智慧的人来说是障碍有人问,师父,我这一生与红酒结缘很深,在记忆中,红酒一直是非常美好的。不但经常喝,而且还写些有关酒文章投稿到发行量较大的杂志,这样做有什么过患?五条戒律是佛教很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什么佛教有戒律?因为佛教的核心是朝出世走的。是什么..
《阿弥陀经》中揭示的“往生三部曲”
《阿弥陀经》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倾听《阿弥陀经》的往生三部曲”。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佛陀释迦牟尼与舍利弗等弟子,在古印度的舍卫国,佛陀不请自说,为弟子们宣讲了西方极乐净土的依正庄严。之后流传翻译到中国,它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西方..
净慧长老: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的究竟自由。棉花是磨不出刀子来的。人的一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痛苦,才会知道人生真正的滋味是什么。修行首先要战胜自己心胸狭窄的关卡、畏首畏尾的关卡。战胜自我,把自我的下劣心、..
真正进入菩提心是什么状态
一信徒问师:师父,当我们没有了虚伪,真正进入菩提心时,是个什么状态呢?师答:当我们真正修成了菩提心后,世上就再也没有能侮辱我们、让我们痛苦的人和事,那么我们的心就自由了。会像大阳一样,无有毒草与鲜花之别,而施以相同的光明温暖;黄金与牛粪同值,大地与虚空无别。而..
关于“中阴”的开示
中阴者,即识神也。非识神化为中阴,即俗所谓灵魂者。言中阴七日一死生,七七日必投生等,不可泥执。中阴之死生,乃即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而言,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论也。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三途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并过七七日等。初死之人,能令相识者,或..
明海法师:在生活中观自在
建设禅意的生活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是生活禅的主旨;存在与超越不二,生活与自在不二,是《心经》的主旨。“二”是什么?“二”是矛盾。凡夫因为有执著,所以有分别,因分别而有种种矛盾,其实矛盾本无所谓有,但烦恼由此而生。人与自然是矛盾,个人与集体是矛盾..
传喜法师:师父是我们与佛陀之间的桥梁
师父是弟子们的精神导师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环境对人有影响,同伴对人有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学佛的时候,文化的传承人至关重要,因为传统文化的智慧阶梯需要有人传承,有人手把手地接引。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在学佛上..
传喜法师: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教里有非常简单直接的方法,为什么我们脑细胞处在休眠状态?就像我们的手机,如果你开不了机是因为没电了。我们人脑细胞在那里,是没有足够的电启动它。为什么这个电量不足?因为我们有漏,把电给漏掉了。佛教讲“戒定慧”三无漏,先把“漏”给堵起来。一个人如..
五大心咒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
叱陀你、阿迦啰、蜜唎柱、般唎怛啰耶、儜揭唎。这五句咒叫五大心咒,是五方佛的心咒,这五大心咒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1、【叱陀你】断他咒术破罗网解除横死消灾障救拔一切冤苦业清净光明更吉祥天魔外道和一切妖魔鬼怪也有他们自己的咒术,可是你一诵这个咒,就能破他们的邪咒..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步。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此一日七日,乃是举例之词,不可执定。若是等觉根性,一念即能不乱,何待一日。若是逆恶根性,毕生亦难一心,何况七日。王耕心混上中下根为一例,发而为论,深自..
修行要努力,一刻也不能停
这个世界所有的显现,都是不可思议的佛之境界,不要说极乐世界可以修行,娑婆世界也可以修行。不修行,试试看!有句话,你可以选择如何修行,但是你没有办法选择不修行。因为没有一个人会长住的。你说我不修,我永远做人。你不修也在修啊,不升即堕。你可选择向什么方向,我要修一..
智慧法语:一念无生,当下成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经典原文】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楞严经》【经文解释】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曰:“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
星云大师:佛教的时空观
佛教时空观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1、前言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说明人自出生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中走过生命的历程。所以,人活着,便离不开时间的关系。时间本是一大长流,实在无法..
正信的佛教有三个条件 你知道几个?
正信与否的检测在于发什么样的心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它应该包含这样的两个内容在里面。关于第一个什么是正信的佛教,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所有的佛教都是正信的。如果不是正信的东西肯定不是佛教。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必须要坚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天,法慧大师和两位弟子在经堂里诵经之后,稍事休息时,突然听到“嗡、嗡……”的叫声,小和尚流水悄声对师兄说:“师兄!你看,一只大蜜蜂!”“小点声,师父正在闭目养神哩!”师兄流风摆手说。此时,大蜜蜂在屋里不停地飞动,向四面八方乱撞,拼命的在寻找逃生的出口,一会碰..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无常。其实,有时候生命很脆弱,脆弱到我们没有任何的准备去承受它的生死,所以在活着的每个瞬间,就要活出真正的自己,不拘束于他人如何看待,不受制于浮华声色与金钱利益。一旦确定了内心的想法,就去尝试和行动。弘一法师比..
如何理解“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信徒问师:师父,《金刚经》中说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您能给我解释解释吗?师答:通俗的来讲,就是说,你无法控制未来,也无法改变过去,就连现在发生的事,你也无法控制。因为,每个当下都像梦幻泡影,都在飞快地变成过去,飞快地成为记忆,记忆..
印光大师论往生品位
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辈品,《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十四观至第十六观分为上、中、下三辈,每辈又分为上、中、下三品,合为三辈九品。《佛说无量寿经》:“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三辈的共同点是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差别是在所修功德不同。当..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我是讲经、诵经,我说念佛的不好,我就是谤念佛的,这就是谤法。我是念佛的,说诵经的讲经的不对,这也是谤法。我讲这部经,说那部经不对,这都叫谤法。我跟那部经没有缘,更应供养礼拜,要求结缘,应当具足一切法义,都应当懂..
人生怎样才快乐
今天讲的是“怎样才快乐”。我的快乐是喝点茶,看看书,观观心,把所有的这些信息全部都关掉,这就是快乐。我的快乐跟你们分享的话,就是这样的。怎样才快乐呢?我可能谈不上讲快乐的窍诀,但总的来讲,我也看了许多前辈大德的经典、论典,以及一些窍诀、教言,与沉迷在茫茫无边的..
如何把《金刚经》运用到生活中?
《金刚经》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佛陀释迦牟尼佛与须菩提等弟子,在古印度的舍卫国,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谈论的主题就是“如何修证成佛”。这场对话被记录下来,流传翻译到中国,它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金刚经》。《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顾名思义,它是一部属于般若..
“大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
六道轮回有人问我:“大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仙是指总附在人体上作乱的仙。这个附在人体的仙,依《楞严经》说,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说的。天魔,魔王、魔民、魔女,他们具有五通,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想出离魔界,因为我们都是妄心用事,都是魔的眷属,现在..
虚云老和尚:参禅用功的具体下手处
参禅为无上妙门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里是禅堂,也应该讲参禅这一法。1、坐禅须知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
佛教小故事:舍下执着才能成佛
《佛教小故事》舍下执着才能成佛过去有一位金碧峰禅师。有一天,阎王翻开生死簿,说:“奇怪!金碧峰八十岁了,他的寿命应该老早就结束了,怎么现在还没到我这里来报到?”阎王派了两个小鬼,告诉他们:“金碧峰的寿命老早就满了,到现在还没来报到,你们去抓他。”小鬼找到了金碧..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要起迷执,对一切境界我们都要能够全然地接受。你不接受,你抗拒它、排斥它,它就消失了吗?不可能,对不对?所以任何境界我们都是全然地接受它,面对它,来开启我的内心。佛陀说:“修行人只关注自己内在的心。”但是凡夫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