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执着本身就是一种不善的心理状态

核心提示:阿姜曼·布利达陀(AjahnMunBhuridatta),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1870年生于泰国乌汶省。阿姜曼年轻时拥有活泼的心智,在民俗艺术方面表现优异。成为比丘之后,追随森林比丘阿姜扫(AjahnSao)修习禅定,并严持戒律。当时,他所在地区的戒律已非常松弛,而禅定的力量..

索达吉堪布“莲师七句祈祷文”原声贺岁

莲师亲谕“只要你呼唤我,我定会速赐加持,决不食言。”猴年属于莲师猴年猴月的初十,是莲师离开藏地前往罗刹国的日子。2016年正是藏历火猴年,与莲师有着甚深不共的因缘。当年莲师离开时,曾对所有大臣和人民讲过:“每逢这一天,我必定会来到人间,对所有的人进行加持。”不仅是..

对于未能放下一切的在家居士,如何能保证不会空耗此身?

问:对于未能放下一切的在家居士,如何能保证不会空耗此身?索达吉堪布:对身处世间,愿意学习佛法,想获得解脱的大多数居士来讲,要完全抛弃所有世间之事,比如工作、家庭等,是很困难的。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许多社会责任,而且很多人贪人、贪事、贪物的心态还很强烈。对信..

如何避免“心随境转”,做到“境随心转”?

问:如何避免“心随境转”,做到“境随心转”?索达吉堪布:“心随境转”是凡夫的做法,“境随心转”是出世圣者们的境界,也是每一个修行者所追求的境界。古代的禅师说:“未悟之前,山即是山,水即是水”,修行人未到一定证悟前,为执著外境的习气所牵,无法保持自在寂静的心境。..

从今生来世说明怨亲为何平等

在今生中,我们与父母有血缘关系,故他们对我们的关怀、疼爱,令人无法想象。当我们遭受痛苦或不幸时,他们比自己出现这类事还要悲伤。实际上,这全都是往昔互相加害的宿债在作怪。而如今成为怨敌的人,也是同样。他们在往昔生生世世中,没有谁不当过我们父母的。就拿现在来说,虽..

把工作看成积累福德的途径

大家工作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要为他人服务、效劳,所以为什么不把这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积累福德的途径呢?工作中多替别人解决问题,让人对生活有欢喜和希望,这是积德的事,利人利己。同样早出晚归地辛劳,却往往是在增添别人的挫折苦恼,让人怨恨,何必?哪怕明明看到的是..

修行人应具备的四个正见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如果你对今生充满着期望,纵使学佛修行和精进于闻思修,也不是真实的修行人。因为执着此生利益,修行只会增加你对世间八法的执着,例如执着得与失、苦与乐、誉与毁,仍然无法出离轮回而得到解脱。世间八法是我们痛苦之根源。如何放弃对此生的执着呢?你..

一切皆无常,谁贪无常法

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的经历也是无常的真实写照:从2000年到2008年,陈水扁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在任期间,人们对他有各种非议,有的人甚至朝他扔鸡蛋,但他毕竟是现任领导人,所以大多数人不得不尊敬他。但2008年卸任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以贪污罪被逮捕入狱,最初法院判他无..

嫉妒心可摧毁自己的善根

修喜心一定要断除嫉妒所谓的喜心,就是无有嫉妒的心态。所以,我们必须以各种方便来修心,想方设法不要生起嫉妒的恶心。诚如《六度经》中所言:“不应嫉妒,但生随喜。”《成实论》也说:“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不然,嫉妒心没斩断的话,真正的善心就很难生起。我以前讲过..

自私的心是留不住福报的

学佛,要从约束自己开始,这体现在佛法中的“律”。然后靠清净持戒的定力,不断深入了解佛陀的殊胜伟大、佛法的内涵和境界等等,这就要靠“经”。光是佛陀、佛法伟大也没有用,我们要把自己也变成佛陀,这个方法就叫“论”。经律论三藏,其实就是一种最圆满的智慧,佛陀告诉我们,..

用佛法超越心灵的束缚

读大学时,我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除必修课外,我还大量选修了偏向于社会科学与其它边缘学科的一些科目,来作为自己知识结构的补充。每逢学校举行演讲或报告会,也不论内容是什么及主讲人是谁,我都会极积参加,尽量不错过每一次补充自己人生见闻的机会,以期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

世间事业兴盛和修行成功能否两全其美?

问:世间事业兴盛和修行成功能否两全其美?索达吉堪布:真正的修行人应一心向佛,厌弃世法。否则,要想成功简直是白日做梦。《修行入门》中也描述过宗喀巴大师亲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赠送的一段至理名言:“如果开初没有对轮回产生出离的厌恶心,纵然孜孜不倦地闻思修行,也完全不..

在这个越发崇尚物质和科技的时代,是否佛教对人类社会来说可有可无?

问:在这个越发崇尚物质和科技的时代,是否佛教对人类社会来说可有可无?索达吉堪布:从物质发展上看,当今社会确实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对人类是好是坏很难说。如果人们心里的道德、信仰、取舍因果的正见越来越淡化,那就需要再三反思:社会到底是向前进步了,还是向..

在缺憾中追求圆满

文/索达吉堪布藏地在无数高僧大德的加持下,从古到今都是一块吸纳各方知识精英的宝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佛法的威力与藏传佛教的独特魅力,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宝,并最终获得妙法甘露。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已有数不清的知识分子在雪域得到了解脱身心的大法,..

累积福报要两条腿走路

关于“证悟”,佛陀讲过很多,我们要慢慢理解,佛陀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不是完全没有,但不能执着永恒的存在。西方人喜欢讲灵魂不灭。灵魂不灭,佛教徒当然承认,但是认为生命轮回到天堂以后,就能永远在那里享受,佛教并不这样认为。除非脱离轮回,不然的话你就算到了天堂,天堂里的..

做一个懂“风水”的修行人

生活在世俗缘起中的人,适当地取舍吉凶很有必要。现代人没有这些观念,什么顾忌都没有,是头是脚无所谓,有功德还是有罪业也不在乎,这些一概不观察。我认识一个藏族人,他的言行有古人之风,他看不惯现代人这一点,认为这是丧失传统文化的前兆。不仅世间人如此,甚至有些佛教徒也..

是否证悟的三个标准

第一个,就是打坐时自己的感受,这是最关键的;这个修法也差不多,当心静下来以后,就会发现前面的虚空和自己的心完全是一回事。此处所说的“一回事”,是指从空性的角度来说是一回事。所谓的“空”,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其实,任何人也无法指认出什么是虚空或者天空,只是把没有任..

何时何地都应依止良师益友

凡夫人本来就容易随友伴等外缘而改变,所以,我们在何时何地,都需要依止良师益友。打个比方说,普通的一节树木落到玛拉雅山的檀香林中,经过数年之后,就会熏染上栴檀木的妙香,自然散发出芬芳的檀香味。同样,就算是特别普通的人,如果依止一位具相的大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熏..

为什么说害我们的人恩德非常大

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脱道害者恩德大。正因为遭受别人的危害,我们才有幸遇到正法,得到解脱。所以,害我们的人恩德非常大。《大庄严论经》中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在印度的摩突罗国,有位相当聪慧、但不信佛法的婆罗门。一天,与他结怨的几位婆罗门为了算计他,明知他不喜欢..

很多年轻人知识很不错,但缺乏为人处世方面的智慧,可如何提高?

问:很多年轻人知识很不错,但缺乏为人处世方面的智慧,可如何提高?索达吉堪布:全知麦彭仁波切说,任何人忆念文殊菩萨,就能开启世间、出世间一切智慧之门——出世间智慧,指证悟空性、无缘大悲等超胜境界;世间智慧,则是取舍因果、待人接物的道理。藏地历代有许多大德,最喜欢..

佛教三乘如何同步修持?

有佛弟子问:“我对密宗了解的不多,目前在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其内容属于显教。堪布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密教的广论?”答:《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所著作的,比较侧重于显教的内容,还有一本密宗的《广论》,这两本是分开撰写的,讲解的角度和内容也不同。在显教的《菩..

护持佛法的功德很大,怎样的行为算是护持佛法?

问:护持佛法的功德很大,怎样的行为算是护持佛法?索达吉堪布:《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讲了很多护持佛法的方法,比如: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佛法是无为法,如果有人把这种无为法的境界,造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或给别人宣讲,这也是护持佛法;或自己在明白佛教的甚深教义后,..

怎样的行为算是护持佛法

问:护持佛法的功德很大,怎样的行为算是护持佛法?索达吉堪布答:《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讲了很多护持佛法的方法,比如: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佛法是无为法,如果有人把这种无为法的境界,造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或给别人宣讲,这也是护持佛法;或自己在明白佛教的甚深教义后..

如何面对生活和修行中的顺逆缘

在《修心七要》和《普贤上师言教笔记》中还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无论是在面对生活或修行的各种顺缘或违缘时,大乘修行人与凡夫的反应都是截然不同的。(1)如何面对顺缘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幸福。当享有世间的幸福或修行上的圆满(如在闻、思、修上的进步)时,..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报大

文:索达吉堪布世上的一切快乐都是从利他而产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发的。《入行论》亦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现在很多人十分羡慕开悟成佛的境界,一谈起这些就津津乐道、特别神往。然而,成佛又是为了什么呢?华智仁波切曾明确..

修行人不能以五种邪命过活

只要活得非常清净,没有以世间八法和邪命养活,那自己当下死亡也没有怨言。所谓的邪命养活,从广义上讲,指凡是通过不正当的非法手段而得来的财富,有些佛经中说,我们的六根识散于外境所带来的财富也叫邪命养活。在《中观宝鬘论》和《山法宝鬘论》中,针对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

孤独老人如何能安详地度过人生晚年?

问:孤独老人如何能安详地度过人生晚年?索达吉堪布:现在这个社会,子女因为太忙碌,很少有空去看父母,于是他们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其实,他们若能像藏地老人那样念佛,心里有一种归宿感,内心自然不会有这样的波澜。现在的老人是什么样呢?要么终日茫然地..

戒杀放生的功德

关于戒杀放生的功德,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在以前关于放生的开示中,也讲过一些戒杀放生的功德,所以一听到这个题目,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已经是老生常谈,是不值重提的话题,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此,显得有点多此一举。但今天要讲的,也有一些不同往常的新鲜内容。这些内..

不管对什么样的众生都一定要广结善缘

佛祖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转法轮的时候,来了八万天子。这是佛在因地时跟他们结的缘。有一世,佛转生为一只雪蛙,慈悲心具足,但被一个残忍的猎人捉住,扒了皮。雪蛙疼痛难忍,在河边休息,这时被一只蚂蚁发现,然后叫来蚁穴中的八万蚂蚁来咬食它的肉。雪蛙不但没有生起嗔恨心,反而发..

父母晚年念佛,是全家的福报

父母晚年念佛,是全家人的福报。老年人不念佛,真的很可怜。他们到了晚年,天天指望子女来看望自己。但现在这个社会,子女因为太忙碌,很少有空去看父母,于是他们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其实,他们若能像藏地老人那样念佛,心里有一种归宿感,内心自然不会有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