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净土法门: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世尊在《金刚经》里面说六度说得很多,特别强调布施跟忍辱,布施是善因,一切善法的因行;忍辱能保住善行,能成就善行的功德,让善行不至于漏失,所以忍辱的力能量非常之大。顺逆境界都要修忍辱,顺境里面要不生贪恋,特别是对于财色名闻利养这六个字,一定要能放下;逆境恶缘里面一..

20多年SY、意淫、看黄片史,宣扬同性恋教唆邪淫,勾引出家僧,曾经的我生不如死!

各位微友,大家好!罪障弟子今日向佛菩萨向大众忏悔我往昔、今生造作的种种邪淫之业。曾多少次跪在佛菩萨面前忏悔痛哭流涕,但真正下定决心写下这篇文章向大众忏悔,我还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还记得从记事起,小小年纪的我就在懵懵懂懂中就学会了SY。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魔鬼的接..

茶随心定,心因茶清

平日里,每个人都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学习着、拼搏着、忙碌着。也许,也有人会说,忙碌是一种幸福,可以让我们没有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可以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可以让我们无暇空虚;坎坷是一种经历,可以让我们真切地理解人生。但是无论如何忙碌,..

禅茶一味的历史渊源

佛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此后,佛教教义逐渐同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念、伦理观念相结合,并吸收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到了唐代以后,正宗的佛学已基本被汉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因此,佛教不仅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具有深远的影响,而..

一寸时光一寸命光

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字“讷堂”,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讷堂道人,也表明了彻悟大师修学佛道的专注精进。传统的丛林都很清净,彻悟大师虽然做方丈和尚,但他的斋被称为“尺香斋”,因为他每天谈寺院的事务,只用燃一尺香的时间,之后就拜佛念佛了,不谈世..

做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误

有句话这么说,做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误。做人、做事、为人、处世,这是一个不断的递进的过程,是人生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培养自己的品格,再去认真的做事,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体会到为人处事的哲学,这是人生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所迸发出来的智慧。45度做人人活..

学习《心灵创造幸福》后心行调整

正式班委选举后,自己的修学模式和服务状态一下子乱套了,感觉时间超级不够用心生很多烦恼,法义上说,幸福的头号杀手是烦恼,而烦恼来自我执和法执。我针对自己问题所在,真诚认真老实的看待自己的心,于是开始向内观察。我看到了自己最擅长的急功近利,争强好胜:所有荣誉都要是..

印光大师:念佛法门是总持法门,是凡夫、圣人成佛的捷径

原文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到底厉害在哪里?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

化永法师:不求奢他利人,但得戒心警己集七锦(3)我的”念佛禅”

21・心受“痛”时,我常常告诫自己――世间若无苦难,就不会有三宝住世,今天能感召三宝现前皆因苦难之功。因身心承受着苦痛而皈依三宝,从而有得将身交与今生度,由是感受的心痛,报恩唯恐不及,俺岂敢生怨乎?!22・心受“痛”时,我常常告诫自己――生命不遇苦难,就不会有解脱的..

敦珠仁波切:观世音六字大明咒

不管怎样,如果你不能几个月或几年长期的勤于修持这些法门,你的心是无法永保平和的。你所谓的禅修将会是不清明的,而且你的生命也将终老于这种浑沌的情况。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你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最适合我的方法呢?"如同佛所说的:藉此禅修及忆持,即使是成熟的五无..

宽见法师: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没有福报

宽见法师:为什么总是有病,总是有烦恼?因为我们是凡夫,无非就是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啊。这个真的是跟我们的智慧、慈悲和肚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看看那些心眼小的人,他们总是很容易烦恼,很容易生气,很容易不开心。有个著名的半瓶水的故事:有一个悲观的人,在沙漠里头他有半瓶..

幻住三篇无量寿经会集本最透彻经典的释疑之二《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增订版)》

幻住三篇――无量寿经会集本最透彻经典的释疑之二《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增订版)》益大师《灵峰宗录・刻校正大阿弥陀经后序》阿弥陀佛,以法界藏身,示居西方乐土。只此微尘乐土,含摄华藏无边刹海,不可思议。所谓:权实不二法门,遍入众生心想,不堕一切众生情计者也。十方诸佛..

《净土圣贤录易解》:阐扬净土教法之圣众,觉明妙行菩萨

《净土圣贤录易解》:阐扬净土教法之圣众觉明妙行菩萨觉明妙行菩萨。明朝崇祯十六年(公元一六四三),生于江苏吴县一带,一直到清代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以往昔与众生有因缘之故,应众生根机而为说法,开示宣扬净土法门。首先说偈颂:「诸佛甚深的法要,微妙深密而不可思议,佛..

悟显法师:佛法不是情见思想

我们在讲经里面有讲到,佛教所说的种种道理,它不同于世俗的思想以及学说,为什么?因为世俗的思想学说,它是从第六意识妄想分别出来的,属于比量境界。所谓「比量境」就是你去比较度量而知道的,它不属于现量。佛教即使是小乘,他证到阿罗汉,那个也都是属于现量的一个境界,他灭..

元音老人:见性与著相之别

元音老人讲述一九九五年三月佛性不在别处,就是现在我们一念断处的离念灵知。当妄念都放下、一点不起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知觉,还是了了分明。这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见性不难。不要在那儿猜谜,‘噢,悟道了,看见黄的红的绿的东西了。’不相干的,那是见鬼。见性..

《第十八愿善导释》 080 坐船靠船 念佛靠佛

二、三段本愿取意文接下来请看讲义:而三段取意文皆言“称我名号,下至十声”。“三段取意文”就是讲义中引用的善导大师将近二十段本愿取意文之中的三段。第一段: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观经疏・玄义分》)第二段:若我成佛,..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礼。还有一种,求名礼,是说我礼佛,将来得个好名声,这是假修行,求名,求得人家赞扬。还有身心礼,身体在..

思维地狱之苦

这节课讲地狱,地狱对末学来说并不陌生从初学佛以来,就深信地狱三恶道报看到地狱就好像看到“家”一样,当然并不是将地狱当成家,而是将地狱的报应,对地狱苦的深知,心生敬畏才能知道自己家在何方如同火宅的三界唯有不断地修学佛法,践行佛法,才能找到回家的路这也许也是地藏菩..

思维轮回之苦

分享下对自己一天生活下来苦的观察每天早上一起睁开眼睛,苦就来了,因为曾经观死无常,意识会清醒自己所剩时间又少了,那种对死亡没有把握的焦虑会袭来,随后凡夫心对抗的苦又再次袭来。躺着真舒服啊,身体贪恋这个床榻的舒适,不愿意起来,会发现起来是苦,不起来浪费时间生命也..

重复的妙用

“我们还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眷属,对他们生起慈心。无尽生死中,六道众生都曾和我们有过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既然他们是眷属,我们忍心看着他们在轮回中受苦吗?我们不管,谁去管他们?当我们有这样一种观想后,慈悲心自然就能生起。”不只是导师如是说,其他祖师大德一直..

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赞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佛说无量寿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德遵普贤第二又贤护等十六正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陈如。尊者马胜。尊者么瑟比。尊者大名。尊者跋多婆。尊者称天。尊者离垢。尊者妙臂。尊者布阑枳曩。尊者梵波提。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舍..

阿佛国经

阿佛国经卷上阿佛发意受慧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已断无复有结,悉坏牢狱,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为度诸天龙王皆为之伏,所作已办,诸当为者已脱重担,便得所有用正慧解,意得自在所度无极,独阿难未也。尔时,..

圆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

楞严经

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连、摩诃拘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自序品第一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文殊师利般若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不退转地。其名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无碍辩菩萨,不舍担菩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俱。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