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在受云谷禅师启发之后,发愿改命,通过不断修心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励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意思是,从此之后,终日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小..
境界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生病?
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生病?经常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生病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种可能:其一、这是一种示现。刚才我们讲过,往昔释迦牟尼佛生病的时候也看病、吃药,也让弟子们为其念经,这在佛经中都有记载。这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是示现给别人..
念药师佛能解除灾难吗?
南怀瑾《药师经》经云: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
悟家:略谈佛教常识,给回龙观战友的信
略谈佛教常识――给回龙观战友的信先声明,本人讲的这些内容、说法,是来自佛经、佛界高僧及当代科学。请注意这点。佛法讲的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是自然现象、法则。佛法帮人解决三大问题:生存生活生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有宗教的神都是普萨..
人间天:我们感受到的苦和不净,是否就是真实的?
同修:老师,能否再开示“色空不二,又非一”?老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都是这种情况,也就是受是空,空是受……这在文字的表述里,是“不二”的表述,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事情。但有色、有空的两种提法,却又在强调他们的“非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还是..
人间天:转境界即能转烦恼,怎么转境界?
我们听过烦恼是菩提,或许很多大德都常常解释这句话,也许很多同修也常常把这句挂在嘴上。但是烦恼不是菩提,你能转境界,这烦恼才是菩提;如果转不了境界,烦恼就是烦恼,痛苦就是痛苦,无奈就是无奈。相反转得了境界,烦恼是解脱菩提,痛苦是出离菩提,无奈是自在菩提了。怎么转..
那些不肯吃亏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磨难吗?这都是经历和考验,这些都无所谓。“退让三分也何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弥勒菩萨有一个偈颂,讲得很有道理:“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星云大师: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
我邪淫不孝的惨痛果报,呼吁大家千万不要走我的错路!
我既是一个邪淫,又是一个不孝父母的大罪人!从我小时候说起,三岁那年我头上风池穴位处长了个乍塞,手术做掉了,家人说当时很厉害,差点没命,这是我无始来罪业的显现。从小我就常常骂我妈妈和哥哥姐姐,常欺负我二姐打架,惹我父亲因为我的错而打我们俩人,每当我放学回家只要饭..
净界法师:只管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整个修行的方法过程当中,是两种力量构成的,一个是心力,一个是法力。心力不可思议,是能念的心;第二个,所念的法。人天乘偏重在法力,你的心理素质不高,感受很强,情绪很重,妄想很重,执着很重,没关系,只要你把事情做完就好了。人天乘只要你的心愿意随顺法去修学就及格,不..
星云大师: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双盘具有特殊的能量交集状态
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打坐行为,其中却包含着非常深的道理。双盘时,因为两只脚的脚背分别叠压在两腿的膝关节上,把下肢的重量,全部压在那里,就是将全身的血液和气脉基本闭锁上了。人周身的血脉和气脉是始终在不停地运转着,当血脉和气脉经过基本闭锁上的膝关节的时候,由于两..
曾文杰:心心之火8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
那些不肯吃亏的人,最后怎样了?
“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磨难吗?这都是经历和考验,这些都无所谓。“退让三分也何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弥勒菩萨有一个偈颂,讲得很有道理:“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
《百业经》(33)甘藏嘎比丘尼,百世佛母,解经第一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 论》中曾有..
与冤亲债主们解冤释结的七则方法
释解冤亲债主方便七则一、切实悔过以恭敬心给冤亲债主上一柱香,诚心诚意认错、悔过。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前一世我们障碍人家的道,这一世人家才来障碍我们。不是人家错了,是我们自己错了,冤有头债有主,真正的冤家债主是自己。向人家认错,真诚心能感动一切..
净土法门:开光与供奉的意义
开光与供奉的意义我们布置念佛堂,佛堂供养着西方三圣。在一般世人的观念中,佛堂无论大小,供养佛像一定要举行开光仪式,此传统由来已久。开光的意义,现在知道的人很少。若说佛像开光之后就灵验,没有开光就不灵验,这是迷信的说法,也是对于实际事理完全不明了的说法。佛家的开..
净土法门:梦中境界从哪里来?
「盖以三世如来佛佛相念」,这一句经文好,三世诸佛没有不相念的,哪有佛不念佛的道理!为什么?佛佛一体,所以他相念。世间人迷了,以为这个身是自己,其他的不是自己,错了,全是自己,除自己之外没有其他了。这一桩事情,我们相信,人都会作梦,在梦中一定有自己。诸位想想,哪一..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第五章证道6勘验
我们修道,也应当如此,时时刻刻以本分事相见,不要着境、着相、着神通。要从两头考察自己,看功夫是否有所增进?一头是烦恼时,一头是喜欢时。烦恼来了,心里很痛苦,念佛的人能不忘佛号吗?参禅的人能提起话头吗?我们修心密的人还能如法打坐、绵密观照吗?高兴事来了,升官发财、被..
印光大师:须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故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
《印光大师嘉言录》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业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此也。以因既是生灭,果亦不能不生灭也。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心所现不思议称..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回光返照
问:什么是回光返照?答:刚才我不是讲了吗,时时刻刻要照顾话头,就是回光返照。什么叫回光返照呢?就不向外看了,向内看。看什么?看念头起处。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它跑。不是看哪一个地方,刚才我不是讲了,不住着哪一个点住哪一个窍,不守窍。不住着哪一个点,很轻松的,念头一..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在普济寺旁边,这里叫百步沙。很多上岛的游客呢,在早上会来到这个地方,来看看海景。那边就是潮音阁,他们把这个景观呢叫“观海听涛”。特别是这里的沙子非常的细软。古来的这些文人们到了这儿呢,总要抒怀一番,诗..
独尊湛现:要用正确的观点去衡量佛法
阿弥陀佛,大家好。我们皈依了佛门,发心学习佛法,究竟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法?有的人说了,佛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一种向往的崇拜,这是错误的。这样的说法就如同,我们制造科技模型一样,想象,观赏,但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力,只能是望梅止渴,这个观点是大错特错。佛教,佛,是..
宣化上人:食五辛后果护法善神不守护大力魔王乘虚而入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这是第一个渐次,除其助因。这“五辛”,就是助着造业的一个因,所以要先把它除去。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一切众生”,就是十二类的众生。这十二类的众生就包括所有的众生,分析得清清楚楚的。“甘..
宣化上人:念几个月《楞严咒》也背不出来,为什么?
我们现在要研究研究这舍利弗尊者,他怎么智慧第一?他怎么叫大智舍利弗?这就要讲到因果上。舍利弗,在因地的时候,最初他发心学佛,遇着一个师父。这位师父就教他:“你要不要聪明?”他说:“我想要聪明,我想要有智慧。”“你想要聪明、有智慧,你就要学习般若法门,诵持〈大悲咒..
趣说无生
趣说无生学净土的都知道这首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初学的人可能不明白,开始说生到净土,怎么又说悟无生?此处的无生指的是无生法忍,是空性的智慧,很高的境界。我们很难证入无生法忍,但应该了解一下它的含义,否则你看金..
印光大师:若不专心致志念佛,而于别人口里讨分晓,亦与看《金刚经》,而不知实相
《印光大师嘉言录》欲知佛之虚实,《净土文》、《西归直指》,所论之理,所载之事,何不于此起信断疑。将谓此种言论事迹,皆系妄造谣言,不堪寓目乎?若作此见,则灵魂决定不堕余五道,唯在阿鼻地狱,尽未来际,长享随心所现之镬汤、炉炭、剑树、刀山,种种自在受用之“乐境”耳。..
如瑞法师:一字一句,勿令空过
到底念阿弥陀佛呢,还是念观世音菩萨呢,抑或持咒啊?有一次虚云老和尚到一个地方开示,那个地方正打念佛七。老人家进去以后,就把打七的人训了一顿:“念阿弥陀佛要一心不乱,你们念到一心不乱了吗?”那些人都不敢吭气。“知道你们也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为什么?我来了,你们不是看..
放下该放下的人退出没结局的剧
放下该放下的人,退出没结局的剧一辈子很短别辜负了自己请你放下该放下的人退出没结局的剧1在我们的生活里,能够真正做到“放下该放下的人,退出没结局的剧”的境界的人,基本都是能够笑看风云的人,也是能够活得潇洒快乐的人。一般来说,这个想要放下的人,曾经都是自己很在乎过..
达真堪布:我们要学济公的精神,而不是他的行为!
文:达真堪布现在有的人觉得:“我现在修得差不多了,快圆满了,不用持戒,不用再修行了。”不懂佛理的人就是这样,以盲引盲。一小部分没有智慧的人,还跟着跑,“他现在的境界肯定很高了,成就肯定很大了,什么都可以做了,可以喝酒吃肉了。”这样想,就有问题了。精进修行如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