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学原为深入」,广学是学经教。有这个缘分,有这个机会,可以广学。广学的目的在哪里?是在深入,深入经藏。你把这些理、事、境界搞明白、搞透彻了,这才能断疑生信,破迷开悟,它有这个好处。「专修即是总持」,这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是专修。广学深入是解门,专修这是行门,解..
境界
宣化上人:佛说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无非是教人破执着
怎么知道“我执”破了没有?◎宣化上人开示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五日何谓我执?就是执着“我”。这是“我的”身体,那是“我的”所有,总而言之,一切以我为前提,把我摆在前边,有我无人,三心未了,四相没空。怎么才能知道“我执”破了没有?就要从每日起居饮食,以及日常生活行住坐..
梦参老和尚:念佛时应该如何观想?
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一个字,“照”字。大家要是“觉照”,觉是什么?当你念佛的时候,你觉照:“南无阿弥陀佛!”觉照的意思就是:你的智慧,讲念佛,没讲般若智慧。但是,念佛的时候,能..
所谓的夜生活,其实就是鬼生活!
我们人身体上每天的气候,从夜里十一时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二点,都是阳气;下午属于阴气。现在都市很多年轻人,都是阳气不够――上午起来昏头昏脑,一点精神没有;到下午睡一个午觉起来,精神慢慢好了;到夜生活一来,精神越来越好――这些人都是阴气很盛。这是现代人的生活。..
万善之门孝为基;孝敬父母有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古人说:万善之门孝为基。孝顺父母,是善良的基础。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孝顺父母,是一种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孝顺父母,是天性良知。父母年纪渐长,身体衰老,孝顺父母,是一种责任。-01-孝身孝顺父母,要从孝顺父母的身体做起。在衣食住行这些方面,为父母提供足够的物质..
梦参老和尚:贪爱财色这二心不断,学佛再久也未能入门
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因为他贪爱心、财色心始终断不了,道始终入不进去。文殊菩萨说“善用其心”,如果我们能对治着去观,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的人才入门,..
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简单实用利益大!
文钞原文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让你一切烦恼皆得消灭!
地藏菩萨让你一切烦恼皆得消灭◎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 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或不与取,或欲邪行,或虚诳语,或粗恶语,或离间语,或杂秽语,或贪或 ,或复邪见十恶业道。】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身三,杀盗淫,加上妄言、恶口、绮语、..
农历九月三十是药师琉璃光佛圣诞,带您认识药师如来佛!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说:“东方过娑婆世界十恒河沙佛土之外,有佛土名为净琉璃,其佛号为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为药师如来、药师佛,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依唐代义净法师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载,药师佛又作七佛药师。即善称名吉..
福报减损了,会出现哪些现象呢?
《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在受云谷禅师启发之后,发愿改命,通过不断修心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励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意思是,从此之后,终日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小..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生病?
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生病?经常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生病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种可能:其一、这是一种示现。刚才我们讲过,往昔释迦牟尼佛生病的时候也看病、吃药,也让弟子们为其念经,这在佛经中都有记载。这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是示现给别人..
念药师佛能解除灾难吗?
南怀瑾《药师经》经云: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
悟家:略谈佛教常识,给回龙观战友的信
略谈佛教常识――给回龙观战友的信先声明,本人讲的这些内容、说法,是来自佛经、佛界高僧及当代科学。请注意这点。佛法讲的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是自然现象、法则。佛法帮人解决三大问题:生存生活生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有宗教的神都是普萨..
人间天:我们感受到的苦和不净,是否就是真实的?
同修:老师,能否再开示“色空不二,又非一”?老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都是这种情况,也就是受是空,空是受……这在文字的表述里,是“不二”的表述,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事情。但有色、有空的两种提法,却又在强调他们的“非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还是..
人间天:转境界即能转烦恼,怎么转境界?
我们听过烦恼是菩提,或许很多大德都常常解释这句话,也许很多同修也常常把这句挂在嘴上。但是烦恼不是菩提,你能转境界,这烦恼才是菩提;如果转不了境界,烦恼就是烦恼,痛苦就是痛苦,无奈就是无奈。相反转得了境界,烦恼是解脱菩提,痛苦是出离菩提,无奈是自在菩提了。怎么转..
那些不肯吃亏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磨难吗?这都是经历和考验,这些都无所谓。“退让三分也何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弥勒菩萨有一个偈颂,讲得很有道理:“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星云大师: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
我邪淫不孝的惨痛果报,呼吁大家千万不要走我的错路!
我既是一个邪淫,又是一个不孝父母的大罪人!从我小时候说起,三岁那年我头上风池穴位处长了个乍塞,手术做掉了,家人说当时很厉害,差点没命,这是我无始来罪业的显现。从小我就常常骂我妈妈和哥哥姐姐,常欺负我二姐打架,惹我父亲因为我的错而打我们俩人,每当我放学回家只要饭..
净界法师:只管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整个修行的方法过程当中,是两种力量构成的,一个是心力,一个是法力。心力不可思议,是能念的心;第二个,所念的法。人天乘偏重在法力,你的心理素质不高,感受很强,情绪很重,妄想很重,执着很重,没关系,只要你把事情做完就好了。人天乘只要你的心愿意随顺法去修学就及格,不..
星云大师: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双盘具有特殊的能量交集状态
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打坐行为,其中却包含着非常深的道理。双盘时,因为两只脚的脚背分别叠压在两腿的膝关节上,把下肢的重量,全部压在那里,就是将全身的血液和气脉基本闭锁上了。人周身的血脉和气脉是始终在不停地运转着,当血脉和气脉经过基本闭锁上的膝关节的时候,由于两..
曾文杰:心心之火8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
那些不肯吃亏的人,最后怎样了?
“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磨难吗?这都是经历和考验,这些都无所谓。“退让三分也何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弥勒菩萨有一个偈颂,讲得很有道理:“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
《百业经》(33)甘藏嘎比丘尼,百世佛母,解经第一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 论》中曾有..
与冤亲债主们解冤释结的七则方法
释解冤亲债主方便七则一、切实悔过以恭敬心给冤亲债主上一柱香,诚心诚意认错、悔过。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前一世我们障碍人家的道,这一世人家才来障碍我们。不是人家错了,是我们自己错了,冤有头债有主,真正的冤家债主是自己。向人家认错,真诚心能感动一切..
净土法门:开光与供奉的意义
开光与供奉的意义我们布置念佛堂,佛堂供养着西方三圣。在一般世人的观念中,佛堂无论大小,供养佛像一定要举行开光仪式,此传统由来已久。开光的意义,现在知道的人很少。若说佛像开光之后就灵验,没有开光就不灵验,这是迷信的说法,也是对于实际事理完全不明了的说法。佛家的开..
净土法门:梦中境界从哪里来?
「盖以三世如来佛佛相念」,这一句经文好,三世诸佛没有不相念的,哪有佛不念佛的道理!为什么?佛佛一体,所以他相念。世间人迷了,以为这个身是自己,其他的不是自己,错了,全是自己,除自己之外没有其他了。这一桩事情,我们相信,人都会作梦,在梦中一定有自己。诸位想想,哪一..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第五章证道6勘验
我们修道,也应当如此,时时刻刻以本分事相见,不要着境、着相、着神通。要从两头考察自己,看功夫是否有所增进?一头是烦恼时,一头是喜欢时。烦恼来了,心里很痛苦,念佛的人能不忘佛号吗?参禅的人能提起话头吗?我们修心密的人还能如法打坐、绵密观照吗?高兴事来了,升官发财、被..
印光大师:须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故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
《印光大师嘉言录》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业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此也。以因既是生灭,果亦不能不生灭也。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心所现不思议称..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回光返照
问:什么是回光返照?答:刚才我不是讲了吗,时时刻刻要照顾话头,就是回光返照。什么叫回光返照呢?就不向外看了,向内看。看什么?看念头起处。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它跑。不是看哪一个地方,刚才我不是讲了,不住着哪一个点住哪一个窍,不守窍。不住着哪一个点,很轻松的,念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