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

殊胜消业会供修法

会供的功德非常大,它可以快速地消业、积福。如理如法地参加一次会供的功德,等于自己一个人修行三十年。每个月的初十和二十五我们都会举行会供。会供的仪轨,不仅仅是供养的意思,也是一个完整的修法。我们都应该明白会供仪轨的内容。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共同修学会供法,是最最殊..

五一不空耗,这样可以积累资粮!

佛在经中讲了很多种积累资粮的方法,其中最殊胜、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供曼茶罗。供养有实物供养和意幻供养,供曼茶罗是意幻供养,不需要具备很多的物品和资具,主要是忆念,即心里观想。通过观想,我们可以把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清净美好的东西,都供养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若是发..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入道

每个对境、人和事物都是来成就我们的,处处皆可修行。有位外道的信徒,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佛陀信徒的孩子混杂在一起。所以就告诉孩子不可以去祇树给孤独园,不可向比丘们顶礼。有一天,这些孩子们到祇树给孤独园附近玩耍,不久,感觉十分口渴。外道信徒的孩子记起父母的告诫,不敢..

忆念佛陀的功德与恩德

佛陀示现成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告诉众生,若是能修道,你也可以获得圆满的果位,你也可以到达解脱的彼岸。但是只告诉众生这样一件事情还不行,还要教众生方法,因此次第转了三次法轮——初转四谛法轮,二转无相法轮,三转广分别法轮。初转四谛法轮主要讲无我,因为他身边的弟子,..

益西降措仁波切:上师的心全部都在弟子身上

这里很多老弟子,你们老弟子表现好了,学得好了,做得好了,新弟子们就会想:他做得好,他的上师应该是一个厉害的人。你们老弟子学得不好,他们会想:哦,他做得不好,他的上师应该也不好吧。所以,你们做不好,就对不起上师,真的对不起,你们一定要做好。就我来讲,我的心都在弟..

达真堪布:这些善恶业都不会浪费的

有些人想得太简单了,一听说能消业,就认为病应该立即就能好,如果看不到什么效果,就会失去信心。这是不符合因果规律的。比如农民种庄家,春天时播种,秋天才可以收。哪有早上播种,下午就收获的?哪有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的?因果有现世现报,有来世再报,也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

什么是三轮体空的布施

每个人的福报因缘都是有定数的有一次,佛陀到三十三天去向删兜率说阿毗达摩(论)。他是佛陀母亲逝世后往生成的天神。这时候,在三十三天上有一位天神,名字叫做因陀伽。因陀伽的前世是人,当时他曾经供养少许的食物给阿奴卢塔尊者,因此往生到三十三天享受大果报。另有一位名叫安苦..

工匠精神

匠,现在一般形容手艺非凡的人,灵巧、巧妙、熟练的专业人士。什么是匠心?什么是工匠精神?首先就要有专一、专注的心。像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应该算是古代的科学家。他上山砍柴,被野草割破了手指,在仔细观察之后,发明了锯子;还创造出曲尺(鲁班尺)、刨子、墨斗、云梯、石磨等等..

希阿荣博堪布于文殊刹土七宝池,开示往生极乐世界修法

希阿荣博堪布转绕位于中台台顶的太华池中台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海拔2894米。从南台到中台的路有些远,有一阵子,山路崎岖,行车颠簸,上师却展开一本藏文版的《五台山历史》,静静地读起来,仿佛身外无物。朝圣途中,利用闲暇,上师依然在思考和撰写《前行笔记》。上..

两种不同的“临终往生”

修行人若是真正能求生净土,到临终转换时,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能成熟于我等众生的相续中,进而立即遣除一切障碍,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这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念中现前的,时间很短很短,我们根本觉察不到。现在我们想:“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在那边也许很忙,不..

共同加行等引导修到什么程度可以开始修五加行?

问:共同加行等引导修到什么程度可以开始修五加行?索达吉堪布:所谓的修行次第,并不是前面的要全部修圆满了,才可以修后面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根基差的人一辈子都修不好“人身难得”,如此一来,他就始终没机会往上修了。其实真正的次第,是指前面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不管哪一..

达真堪布:往生不是必须要死,修行大圆满法就可以活着往生

修行人若是真正能求生净土,到临终转换时,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能成熟于我等众生的相续中,进而立即遣除一切障碍,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这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念中现前的,时间很短很短,我们根本觉察不到。现在我们想:“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在那边也许很忙,不..

不要把艰险留给未来的自己

刹土清净与否,取决于你的心态和福报。若是你的福报不够,肯定不存在极乐世界;若是你的心不清净,也不存在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佛经里描述的都是在四万亿国土之外,对普通凡夫而言确实遥远,想到达这个世界是根本不可能的,坐汽车不行,坐火车不行,坐飞机..

《修行百颂》41—45:顶果钦哲仁波切

41大礼拜和绕行可以清净身的业障,听瑞的人们啊,放弃所有世俗的身体劳动。如果你从早到晚地工作、耕田、为自己建造豪宅或环游世界,那么你的努力或许会带来金钱的回报,以及其他短暂的满足,却不会为你带来长久的安乐,也不会帮助你在追求证悟的道路上有所进展。另一方面,如果你..

益西降措仁波切:菩提心,从哪里开始做起?

2017年1月1日益西降措仁波切于杭州开示《帮助众生,即是解决自己痛苦》之(四)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完全像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那样是很难做到的,我也没要求这样。观世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是会把自己的房子交给没有房子的人,自己的钱交给没有钱的人。像这样,我们心里就只能是一个..

益西降措仁波切:佛弟子的责任

2017年1月1日益西降措仁波切于杭州开示《帮助众生,即是解决自己痛苦》之(三)现在我给你们安排的早晚功课,配的就是显密圆融的法。本来密宗显密圆融,以菩提心为主。你们现在学的是大威德的法,大圆满的法,一定要以菩提心做基础来学。没有菩提心,没有大威德,没有菩提心,没有大..

佛法要义问答:如何处理愤怒情绪与如何走向开悟之路

问:请解释一下恐惧和憎恨,以及恐惧和安忍之间的关系。答:恐惧分成好多种。有些恐惧是基于扎实理由而来的真正恐惧,而有些仅是个人心识幻念制造出来的。我认为后者是个人长期负面思维所累积的结果,而且是种痛苦的处境。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负面情绪抱持戒慎恐惧之心,我认为是件适..

如何才能得到上师相续的功德?

问:如何才能得到上师相续的功德?索达吉堪布:上师的密意始终安住在与佛无别的境界中,正是为了引导我们这些不清净的众生,才化现为人的身相。我们一定要在上师住世期间,全力以赴依教奉行,通过三种承事,令自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我们依止上师的机会不一定很多,所以上..

永恒的盘缠

财富,我们都不陌生,几乎每个人都在拼命追求着它。可佛教里讲的“财富”,跟人们平常所讲的财富,不是一个概念。佛教对财富的定义,更深、宽广。财富常常被人称为“资粮”,就类似人的盘缠,主要是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这两者缺一不可。什么是精神财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到..

无常显现的种种形式

导语:无常与我们的生命时刻相伴相随,生死、聚散、冤亲、苦乐、贤劣等,一切的一切在没有证得无我空性之前,都是短暂易变的。心念的刹那变化,都会受业力左右。将心专注于正法上,不费心于轮回的无益,就能超越生死。一、生必有死有生必有死,所有人,乃至一切众生,在死亡来临的..

问问自己想出家是不是为了逃避责任

如果你连家庭的责任都不愿意承担的话,你的誓言从何而来。问:前世发愿的愿力和今生的责任发生冲突时,是愿力誓言更重要还是家庭责任更重要?如果继续这样承担责任的生活,每一天都为不能兑现愿力而痛苦,应该怎么选择?嘎玛仁波切答:前世的愿力和今生的责任是永远不会冲突的。誓言..

生根活佛:通过学佛,能够找到致富的秘籍

学佛并不是单纯地寻找一种信仰,而是学习如何开发自己的智慧,如何学到佛和圣人的知识,如何学到积累福报的秘籍;如何学到帮自己和别人解脱烦恼的方案。目前,大家最大的烦恼就是赚不到钱,生活压力大,再一个就是做人做事非常迷惑,没有方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缺乏真正的..

既然我们本来是佛 为什么还在轮回?

轮回(资料图)《大般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会一直在轮回中流转,承受无尽的生死之苦呢?在金刚乘论典中,众生本具的佛性被称为“自心明体”,意思是指我们的心之本质是光明、清净、圆满的。但由于四个原因,我们对自心明体产生了迷惑,使之不能显..

索达吉堪布:如何将暂时拥有的财富转化为永恒的利乐?

问:有些人拥有很多财富,但最终却成为危害自己的因。如何将暂时拥有的财富转化为永恒的利乐?索达吉堪布:有些人因往昔些许善业成熟的果报,今生富如多闻天子,但因他不具足取舍善恶的智慧,舍不得上供下施积累资粮,只是贪得无厌地积累,一生处于积财、守财、失财的痛苦中,而不..

没有苦难,怎么解脱?

生活遇到坎坷,工作遇到挫折,是好事来了,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不要总想逃避!很多人学佛修行,就是想逃避这些。遇到这些并不是什么坏事,都是好事!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消业、还债的过程。遇到逆境,遇到坎坷,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把握住自己,心能..

顺利如愿“八吉祥颂”

做早晚课时,我们为什么首先要念“八吉祥颂”呢?因为它有不可思议的意义。做任何事情、任何善事、任何功德之前,念诵一遍“八吉祥颂”,可以让事情顺利、如愿成就。这是佛说的话。不管任何时候,做任何事之前,包括吃饭、睡觉之前,都可以念诵。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做事能够..

说不上是个好人,能成为佛弟子吗?

做个好人是佛弟子最基本的素质(资料图)作为一名佛弟子,当然应该念经、持咒、闻思佛法、参加共修等等,这都是佛教所提倡的,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做一个好人。做个好人,是佛弟子最基本的素质。如果连好人的品德都不具备,念经、持咒等等行为,并不一定能带来真实的利益。即使一名佛..

善恶果报的大小取决于这五个因素

善恶果报(资料图)伤害众生就会遭到恶报,这是不是佛陀所定下的制度呢?当然不是,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果规律。诸佛菩萨以慈悲为怀,不希望我们因无明而遭受果报,便将因果规律如实告知我们,以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果法则无比深广,唯有遍知一切的佛陀才能彻底洞悉,所以我们现在先..

阿底峡尊者的疑惑——什么是成佛的快速之道?

阿底峡尊者(资料图)什么是成佛的快速之道?大约一千年前,印度的阿底峡尊者怀着这个疑惑四处寻找,终于获得了珍贵无比的菩提心法教,照亮了无数后代弟子内心的黑暗。阿底峡尊者本来是一位太子,放弃世间荣华而出家学道,依止了一百五十多位大师,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位:法护大师(达玛..

佛教为什么如此强调功德回向

自利可以成就法身,他利可以成就报身、化身。我们是凡人,一旦离开了佛堂,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是修行人,所以面对很多世俗的事情时难免会产生烦恼。一旦有了烦恼,贪、嗔、痴、嫉妒、傲慢就会自然表露出来。为了不让这些贪、嗔、痴、傲慢、嫉妒把我们的功德烧掉,就要做回向。如果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