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资粮,是获得暂时解脱和圆满佛果不可或缺的。续部中说:“未积资粮无成就,沙子不能榨芥油。”不努力累积资粮,只想得到福报和成就,就像想从沙子榨出油来,是不可能的事。反之,努力积聚资粮,自然会得到福报。就像榨芝麻取油,即使轻轻挤压一粒芝麻,也会挤出油来;榨多少芝..
圆满
嘎玛仁波切:你可以跟一个法师学佛法,至于是不是跟着他学做人,要看他是不是具足这些
一个南方的佛友曾对我说,他遇到一个从国外回来的风水师,以前是个出家人,现在靠给别人看风水算命为生。这个风水师对他说:“我还俗的原因,是庙里有人以佛教的名义敛财。我看不惯他们,就还俗了。”一个出家人,如果在庙里只想着如何骗信徒的钱,这和一个所谓的风水师为了钱招摇..
圆寂是什么意思?与死亡有何区别?
圆寂是什么意思?圆寂,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 ”或“涅 ”。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最初,这是可以称为一种境界的。后来婉言僧尼死为圆寂。唐义净《大宝积经》卷五六:“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唐李白《地..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
星云大师:你不可以不信因果
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国家兴衰,小至个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过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说明。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使是变种接枝,也有变种接枝的结果。像三..
《德育古鉴》之“福尽而亡”有福长寿
《德育古鉴》之“福尽而亡”有许多佛子,好高骛远,整天高谈阔论空性如何,无上瑜伽密法如何,大圆满如何,大手印如何,却极少留意过福德资粮的管控和支配问题;虽然看起来,这不是什么高深的佛理,但是,就是这个看似不高深的东西,却往往让很多在家出家的大德非常尴尬,历史上这..
福报和智慧怎么转化?
福报和智慧怎么转化?提问:福报怎样转化智慧?愿力转化,也就是你有求智慧、禅定(三昧)的念头。关于上述论点我有点疑惑,福报转化成智慧也要动这个想法吗?回答:(一)假定福报可以变成钱,钱可以印刷佛经,或者助建佛教网站,将福报转为法布施之用,这是最常用的福报转化为智慧资粮..
净土法门:不老的秘方
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也常常想这桩事情,科学家说我们人的身体,身体是细胞组成的,这个细胞每一天都在新陈代谢,身上细胞天天有消失的、有新的增加的,这个我们懂。七年一个 期,七年就是你身体旧的细胞一个都没有了,全部都换新的,七年一次、七年一次,七十岁的人就换了十次。那我..
呷绒多吉上师:利益众生的事要多做,才能圆满自己修道的资粮
上师教言集:我们为什么要闻思修行?因为众生很痛苦,非常愚痴,想要快乐却一直造作痛苦的因。就像做饭一样,肚子很饿,原材料都有。有的人会做饭,有的人不会做。不会做的话肯定继续挨饿,会做就饿不着。佛法也是,有的人根本不懂得闻思,那就得不到利益。闻思了以后还要去努力地..
忏悔的意义与灭罪的原理
忏悔的重要性:忏悔的意义与灭罪的原理一、忏悔的重要性忏悔罪障是佛法中重要的内容,是每个学佛者必修之课。因为如果不忏罪,无始以来所集之量如虚空的罪垢不能得以消除,罪不消,则阻碍修道。龙树菩萨说:“一切的痛苦,都是由于以前的恶因所造成的。”诸如我们现世的衣食不足、..
净土法门:阿惟越致的意思是什么?
极乐大士」,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具足如是种种无碍妙辩,无有障碍,故云:辩才总持,自在无碍。」这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得到。所以经上讲的这些,不是与我们不相干,都是讲的法身菩萨,那我们听了有什么意思?而不知道这部经上字字句句都是讲自己。我们只要生..
净土法门:你能不能真信,一点怀疑都 有,这要有善根福德因
这个门真的是简易,保证你一生决定能成就,关键就是你能不能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这是要善根福德因缘。有没有这种人?有。这种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这六个字的条件他有,就老实、听话、真干,他具足这个条件,这叫善根。善根是多生多劫修成的,不是一生一世。所以佛在经上说,..
净土法门:叁个根很重要
叁个根很重要可是你要记住,真正想圆满那叁个根很重要。叁个根好像没有,听说也往生了,有人告诉我。有没有这个情形?有。但是他那叁个根不明显,有没有?他肯定有,他要没有他怎么能往生,哪有这个道理?说一个老太婆念佛往生,一生也没有学过佛,也没有学过道,也没有学过儒,她什..
净土法门:一乘了义,万善同归
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万善同归」,这个万不是数目,这个万是圆满的意思。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归哪 ?归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性德,也是自性的名号!从字面上来翻,这句话是梵文,音译的,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用两个字来解释佛的意思,一个是..
宏圆法师:放下才能见真我
黑氏梵志当时他去见佛的时候,手拿两棵合欢梧桐花去供养佛,佛陀一看见他进来了,就说“放下”,于是他就把右手的花放下了,佛陀又说,“梵志放下”,他又把左手的花放下了,佛陀再一次的说,“梵志放下”,这个黑氏梵志他就不解了,说“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没有东西可以放了,为什..
独尊湛现:必须要按照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努力修行
第一,对老师的选择,必须是真正的证悟、证道的这样的,来进行作为自己的依止师。大家要注意,不是说每个学佛修行人都是如同上师、法王那种境界,如果达不到如此的境界,都属于学生。我们问路一定要寻找教授这样子的来询问。这样他们能够用按照次第,程序的方式对我们的引导。第二..
独尊湛现:慈悲的爱才是真正的孝道
阿弥陀佛,大家好。诸位同学,无论自己学佛也好,未曾学佛也好,千万不要把自己养成一个神话的思想。特别世间存在着迷信的色彩。比如婚礼,在这婚礼的过程中,从选择“吉日”,心里就存在着迷信的色彩,什么润月年,大小月,本命年等等,然后开始种种的程序。这个程序中,虽然是迷..
万行大和尚:不疯魔不成活,不尽力不成功
无论你是世间人,还是出家修行人,你心里存什么就与什么相应,心里装什么就与什么相应。大家可以问一问自己内心装什么最多――如果你是一个学佛的人、信佛的人,你心里装得最多的不是佛,你是不可能与佛相应的;如果你是做生意的,你脑袋里装的不是钱,你肯定也赚不到钱;如果你是当..
信愿法师:念佛消灾延寿(一)
【念佛的好处】念佛消灾延寿(一)早上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向大家报告《念佛的好处》。刚才我们探讨到第四点,念佛消灾延寿。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可以消除灾难、延长寿命。对一般凡夫而言,无不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这是凡夫自然的心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可以消..
孝敬父母,天将降福!
古圣先贤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种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还大。所以,在家孝父母,不必远烧香。孝顺父母为世间最大功德“堂上有佛二尊,懊恼世人不识,不用金彩妆成,不由旃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便是释迦弥勒,若能诚敬得他,何用别求功德”。若能孝顺父母师长..
妙望法师:起念不同福有差异
寺院常有一些现象,譬如在家菩萨来寺院厨房做义工,但不安心留下来用斋饭,而空着肚子回家吃。看似结缘惜福,深深想来是心有挂碍,有挂碍故。想来是随缘、随喜之心转念还转的不够圆满,因此之缘起,以下文章做说明跟分享,愿见闻者早日成就所有的菩提资量。若有人 施供养斋饭,受供..
大宝法王: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不要用修行伤你的心
修行有两个意思,「修」是指心中的慈悲、关爱,「行」是付诸身语的行动。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字,都是「动词」,就是要付诸实际行动。有行持,就会牵动整个社会,引起改变。“只有发愿是不够的,要展现于行为,修行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你的心,听话吗?】“修行,就是要管好自..
方海权:一枝一叶总关情(一)
人生必须有利益众人之佛心。佛心者,即是慈心。即是纯善之心。是无上智慧之心。智慧之人就会为世间作出贡献,去利益众人。关心人世间之苦楚,关心人世间众生之所需,这就是大乘的佛心,慈心也。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今中外..
海涛法师:动机不一样,结果不一样
药师法门要你,有一个整体的想法。并不是说,妈妈身体好就好了,儿子生病没关系,或是儿子生病,好了,妈妈生病没关系。药师法门是我们全家都没生病,那才叫药师法门,也就是说整个世界都离苦得乐,这才是药师法门最主要的。所以药师法门就是说,虽然你懂得轮回的苦,但是你要发起..
抄写读诵地藏经的二十八种利益功德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释迦牟尼佛对虚空藏菩萨说,你慎思而听!慎思而听!这就表示要特别注意。..
益西彭措堪布:西归直指・疑问指南浅解
本文汇辑者周安士是清朝康熙年间居士,江苏昆山人。他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为“怀西居士”。因为见到众生造罪无量,以淫、杀二业占有一大半,因此撰写戒杀的《万善先资》、戒淫的《欲海回狂》,又撰写《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合称《安士全书》。..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言《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训。在过去几百年中,流通世间,深受修行者的喜爱。千千万万的人从这本书中获得利益,有人以她的启发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把她做好自己修身立德的范本,还有人因她而进入佛门。到了上个世纪的初期,由于印光大师极力提倡,这..
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智慧圆满、被称为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呢?怎么可能当生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怎么可能一到极乐世界就横截了五道、离开了轮回,成为三种不退转的阿 跋致菩萨?这种超越性是跨度很大的,怎么才能做得到这一点?难信..
一个家庭两代人,母亲和儿子都出家了
出家,就是看破红尘,辞亲割爱,摆脱世俗之家,舍弃世间荣华富贵、名利地位,甘于清净的生活,代佛传灯,修行办道。古语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可见出家是多么不易。出家人,因为要了脱生死,所以他们一方面修行,为自己的归宿,求精进;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