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劝人珍惜粮食和水,也是功德很大

人的嘴巴可以做很多功德,除了念经是一种外,还有劝世,劝告世人怎么做。中国的圣贤,他就是靠嘴巴来教化。这次讲,劝人珍惜粮食和水。现在是春天,以前皇帝到了春天,都要表个春耕的法。皇帝和大臣都下田去耕种。同时要祭祀五谷神。中国把五谷当成神来祭祀。为什么不祭祀肉神,或..

念经和唱诵是一种很深的修行方法

念经是一种甚深的修行方式。念经的过程,不仅能修定,而且能修慧。佛法就是要戒定慧双修。你要开慧,不仅跟大脑记忆有关,而且跟身体清净有关。所以念经的过程,能清净色身。我不仅主张念佛教的经典,有空你去念念黄帝内经和老子道德经,也是不错的。黄帝内经第一章,开头就问,上..

一念不正毁修行 三生三世仍轮回

一念不正毁修行三生三世仍轮回华严和尚拜师于禅宗北祖神秀。他曾住在洛阳的天宫寺,有弟子三百余人。每天开饭时,和尚都非常严整,瓶与钵(僧人所用的碗)必须齐备。他有个弟子,修行高于同辈,但是性情偏狭急躁。当时因病卧床,未能与大家一起用餐。一个沙弥的瓶钵不全,遂来到此僧..

学佛要减少物质的功利性,才能切入灵性

学佛要长久,一定要功利心少一些。有些人求世俗,乃至求着往生之类。这种功利的想法要少一些,才能长久,修行要体会到修行的乐趣。什么叫真正的乐趣,就是像水一样,平淡。那你就体会到了。像住山一样,你要迷恋山,就被山转了。其实真的住山修行,住到终南山里头,也许你感觉很美..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寺院的山门(资料图)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本义为寺院正面的楼门,为禅刹七堂伽蓝之一。后引申发展出以下几种意思:第一、寺院正面、最外层的楼门,称山门;第二、寺院的一般称呼。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中,故凡寺院必有山林,因此称山号、设山门..

出家人穿着衲衣有多种功德

衲衣,就是用世人丢弃在粪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坏破碎的衣片修补缝缀所成的法衣。衲衣的“衲”,就是缝补的意思。《类书纂要》云:“衲,补缝也。”衲衣又作纳衣、粪扫衣、弊衲衣、五衲衣、百衲衣。“五衲衣”,是指由五种颜色的碎布补缀而成之衣;“百衲衣”,则指以各色碎布所补缀而..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要两股力量,一个是清净,一个是安详。清净两个字是道家的教导,安详是佛陀的教导。禅宗就..

楼宇烈: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

楼宇烈老先生(资料图)中国近代佛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受西方文化猛烈冲击,以及欧洲学术界对佛教研究相当热门的环境下展开和振兴起来的。它在清末民初思想界中曾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

人要有这个忌讳,凡事不过三

现在人婚姻福报不足,都坏在挑挑拣拣上。凡事不过三。这个忌讳现在很少人提起了。婚姻也一样,在相亲时,你要是超过三次,尤其嫌弃他人超过三个,就很损婚姻福报了。很多人把相亲当成儿戏,随便看看,这个心态就在损福报。是否有好的婚姻福报,也是你前辈子积累下来的。夫妻是恩爱..

年轻学佛要精进

佛法有各种法门,但都不出五种性质,就是金木水火土。像少年,中年,晚年,学习法门的阶段都不同。或者男的,女的,乃至体质 特点不同,学习的法门也不同。像有些法门,“看破放下,一心求往生”这类官方语言的。这是很适合老年人,但不适合年轻人。年轻是要抒发阳气,绽放生命的..

无念是真的一念不起吗

《坛经》云:“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位地。”“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的主要宗旨。《六祖坛经》是目前唯一非佛说而称为经的汉文经典,也是世界佛经史上第一部非佛说的异国经典。今天我们就来..

有一种错误思维方式导致我们迷路

现在物质很丰富,尤其是中国。可是我看不见得年轻人能幸福多少,大家反而感觉压力重重。这个幸福的问题,每个人都在找,有些从佛法上来找。但说实话,很多人学佛很久了,也不见得有幸福。现在每个宗派,净土,禅宗,密宗,都在卖幸福的法门。可是真的幸福了多少?问题出在哪里?这一..

年轻的生命要有大格局

中国佛教能蓬勃发展,超过了儒家,和道家,就是华严经的功劳。这个是从格局上来讲。其实儒家的格局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儒家是孔子,根据易经来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是也是根据易经处理人和宇宙,,和天地,乃至人和身体的关系。比如道家看世界,道家的格局是非常大,而且是实..

修行要有信心,要两点:色身转化以及相信他力加持

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院式的,学佛班特别多,很多知识分子都有佛学的累积。第二种是,是老太婆的念佛方式,只要念佛就好,教理也不懂的。这两种方式都有问题。要真修行,要有生命体验。怎么体验,先要有身体上的体验。为什么对修行有信心,首先修行一..

修行最好按照寺院修行的方法来修

虽然说在家出家都可以修行,但按照概率来讲,出家修行解脱,比在家要快。虽然有些在家修的比出家人,但告诉各位,概率非常少。历史上在家修成就的比出家修成就的,要少的多。修道要有个道场,这个场,不仅是场地,而且还要一股氛围。场地比如是寺院,但你要有一股修道的氛围,就很..

禅宗丛林的修行律仪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指南,也是学戒持戒,听经闻法,究明心地的指导。这些丛林律仪主要有秉拂、说戒、传戒、小参、升座、布萨、上堂等。一、秉拂秉拂,目口手持拂尘之意。拂,即拂子,也称为拂尘,为禅家之庄严具。住持或代..

“放下”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佛教说的放下?

如何理解佛教说的放下?(资料图)放下,是指把握着、提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或者是搁置;停止进行。放下,现在不单单指行为上的放下,更多的是指心灵上的放下。佛教的放下是指放下心中的执著。金刚经中的“心无所著”,就是指心灵不要被香色味触法所迷着并束缚住,才能达到..

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修行,关键是修心一、为什么要修心?任何一个人的升沉、苦乐、正邪……都是由心决定的。人,是受思想支配,受认识指导的。为什么要修行?因我们从出生以后,由于自我意识的伸张,主观意念把一切问题、现象、事实都扭曲了,如果不修行,便会一直扭曲下去,所活的环境是个变态的环境,..

很精进的去付出,很容易悟道

人能富贵,是因为有付出的心态,而且不贪便宜。所以大富大贵的人,一定有可贵的品质,就是付出的心态。不贪小便宜的心态。这样子富贵能长久。比如社会上很多人被骗,之所以被骗,因为自己有贪小便宜的心态,往往很糟糕。就像有些人去放高利贷,结果连本都回不来,这就是自己不劳而..

常乱规矩,因为体内有邪气

这个时代的危险,在于忽略了礼。礼节就是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礼也可以说是规矩,一个开悟的人,一定是懂得规矩的人,而且能行规矩的人。开悟的人身体的气都在正道上,就有正念,没有邪气。而礼和规矩,都是开悟的祖师定的,是符合天地运行规律。真开悟的人,表面上有些不符合规矩..

佛学常识:什么是禅七

“打七”是佛门中精进修行的一种仪规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于人,或靠信徒之供养。由于..

春困了怎么办?佛教方法让你告别失眠

佛教方法教你告别失眠(资料图)当今社会,因为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有睡眠问题,这不是什么秘密。中国睡眠研究会之前发布的报告称,2015年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在上床之后仍然是手机或iPad不离手,熬夜成为家常便饭。一项调查显示,48%的人睡前看..

佛教缘起论是什么意思

因缘果报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因果定律,称之为‘缘起’。一、缘起的定义要明白佛教的义理..

有一种禅法叫做“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步向前(资料图)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无德禅师农夫种稻插秧时,弯腰低头,倒退着身子,一步一步把秧苗插满水田。这首诗,借着农夫倒退插秧,告诉我们谦退的人生哲理。人世的真知灼见,必须回到大自然的法则里,人与人的相亲相和..

助人的圆满境界:《大般若经》中的“无舍布施”

《大般若经》(资料图)《大般若经》说:应以无舍而为方便,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布施”就是帮助别人。“波罗蜜多”就是到达解脱烦恼的彼岸。“布施波罗蜜多”就是通过帮助别人,解脱自己的烦恼。公益慈善,就是帮助别人,也就是“布施”。很多时候,公..

五行与佛教格局,以及学佛方法

学佛,还是弘法,都要有一种大格局。所有的大格局,都离不开五这个数。所以用五行来表示也可以。金木水火土,对应西东北南中。就用这个五个来分析。这样子法门之间,就不会打架,甚至争吵。不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南方属火,南方对应的佛教,是比较热情的,比较有轰动效应..

佛学常识:“居士”的来历

“居士”的来历佛教习以居士称呼在家的信徒,大概是从维摩居士而来。维摩居士,确可称为居士,但也因此而被后人附会,如慧远大师《维摩经疏》卷一说:“居士有二: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正因如此,居士一名,渐渐地,也就成了佛..

永生的解脱之门是什么

永生的解脱之门是什么佛教始于三千年前的印度古国,开启佛教序幕的是一位王子,名为悉达多乔答摩(Siddhartha Gautama)。悉达多王子出家后,因勤苦修行而得证佛果,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或是直接称为佛。释迦牟尼佛在世间成道证果是历史的事实,是众生的典范,佛启示了众生皆有佛..

药救的都是假病,真病需要阴德治

年轻时要节约精气神,到了老了,还能修行。如何节约呢,建议不要吃补药,也不要轻易去动自己的身体。现在人欲望重,一吃补药,都变成男女欲望,或者世俗欲望。结果反而把元精气神消耗得更快。人长寿,一定清心寡欲。补药的人,都是欲望重之人。以欲竭其精,用欲望把自己的精气神都..

禅堂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禅堂(资料图)寺院的中心为禅堂,是为了求得见谛、悟道所在。禅堂有四大法器:钟板、香板、散香、慧命台上坐木鱼。禅堂内分东西两大广单,中有佛龛,内供毗卢遮那佛,佛龛后有维摩龛,广单上每年请职贴单条,分东西两序。东序有堂头大和尚等列职;西序有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