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感应录】王象西方往生,回来与子握手亡者:王象,89岁往生住址:台湾省彰化县田尾乡公所路19之6号电话:(04)8832069田尾乡是全省有名的花园公墓所在地,不但出产许多花木,而且那里的居民还擅长为人设计庭园。鉴因法师在北斗成立十方念佛会,王象老先生的次子王锡禧因此因缘..
因缘
这个果报就很可怕
贪 痴这三种恶业,感召的是饿鬼、地狱、畜生;贪心是饿鬼, 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三种罪业都造,这个果报就很可怕,这是未来的。现前?现前不自在,你的冤家、债主、盗贼都把你当作目标,都把你看成了猎物,这个不自在非常明显。出门都要请多少保镳,这就显得不自在,如果自在何必..
为什么不能造恶业?
贪 痴这三种恶业,感召的是饿鬼、地狱、畜生;贪心是饿鬼, 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三种罪业都造,这个果报就很可怕,这是未来的。现前?现前不自在,你的冤家、债主、盗贼都把你当作目标,都把你看成了猎物,这个不自在非常明显。出门都要请多少保镳,这就显得不自在,如果自在何必..
大安法师:这个世间是以八苦为师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大安法师:念佛是..
星云大师:心经第12课・如何超越身心的限制05
五、靠不住的世界“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有人说:“我们明明不是有眼睛吗?这不是耳朵吗?这不是鼻子吗?怎么会说没有呢?”我们要知道,佛教讲空,不是把它破坏了以后才讲空,在“有”的当下就知道它的本体是“空”。有,是差别、分..
索达吉堪布:面对病魔、违缘的殊胜窍诀
我们如果得了绝症,有几种方法:第一种,一心一意地皈依、祈祷。如果我得了这种病,那我就想无始以来在轮回当中,生生世世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病魔、违缘、障碍等等,除了三宝以外,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依处,祈祷上师三宝给予我加持和保护。如果对于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话,让我病也..
得到净土信解的根本――《无量寿经》
学习净土法门,《无量寿经》很重要,最好能非常仔细地把整部经学下来,这样就会确立完整的净土观念。这种观念是净业修行最重要的东西,像心脏一样,有了它,就会开始发起一切净土方面的愿力、修行。要知道,生信心的根本是了解,我们常说的“胜解”,就是一种很深的了解,一种夺不..
宏圆法师: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讲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怕大众堕无为坑,生断灭见了,就像师父说的著空了、著断灭见了,不去回归到真正永恒不变的真我里去了,所以下面接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虽然世出世间凡所有相都是因缘假合而成,当体即空,但是要想见到法身实相,离不开这些妄相。因为法身..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难易是对待法,难中有易,易中有难,在各人所用不同。不讲别的,就讲贫穷布施难吧!佛弟子行菩萨道,布施为六度之首。施者舍也,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舍就是布施,舍就能解脱。因为一切皆非我有,能内外尽舍,自然解脱,布施又..
嘎玛仁波切:佛教支持整容吗?佛法中有什么有效的美容方法?
问题祈请上师开示,佛教支持整容吗?佛法中有什么有效的美容方法?嘎玛仁波切开示皈依后,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在此之前,我们只是徘徊在佛门之外的人,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也就不能叫佛子。皈依后,我们的心中真正播种下成佛的种子,早晚有一天,会成就菩萨的果位,成就佛的果位。..
佛教之中,关于“空”这个概念,如何理解?
在佛教之中,“空”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因为“空”这个概念涉及到自性本心的证悟,因此,佛教经典之中才有很多关于“空”的论述,如《心经》《中观》等,甚至有人(须菩提)因解“空”而闻名于世。那么,佛教之中,关于“空”这个概念,我们该如何理解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在真正的理..
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每天读一遍受益终生!
1.星云大师说,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洁白,安静。――放下不等于放弃,..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若做到这三点,必会好运来临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帆顺风顺,家庭幸福,每个人都想要交好运,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顺当。其实,生活里我们遇到的许多障碍、逆缘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出现。万事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也都有因有果。一个人的命运是个人因果的显现,命好的人因为善因种得多,所以好运常..
佛陀经典【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佛说阿弥陀经》【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莲池赞】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弘开,普愿离尘埃。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三拜)【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星云大师:《心经》03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12课丨如何超越身心的限制?03三、无量寿有一位老先生过八十岁生日,请了良宽上人到家里接受供养,并请他诵经、祈祷、祝福。良宽上人一到,说:“老人家,你要我来替你祝寿、祈祷、祝福,我要请问你,你想要活多久呢?这样我才好告诉菩萨。”“一百岁。”“一百..
你最放不下的人,恰恰让你轮回至今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形成庞大的网络,把我们牢牢束缚在轮回之中看到芸芸众生――男男女女都是被情所困:爱情、亲情、友情……众生与众生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情线牵连着,密密麻麻、错综复杂,形成了一张牢不可破的大网,把众生都网在其中。人们之间的情缘、情份,是我们天生就有的,人..
宏圆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经文不仅是对须菩提解释的一种认定、认可,而且推而广之,不仅是佛的应身是因缘和合,当体即空,佛的色身应身相都是因缘和合,当体即空。所有一切世出世间,十法界的依正因果、染净诸相,无论凡圣,都是虚而不实、妄而不真、当体即空的,..
信愿法师: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晚上我们继续来探讨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摘要》。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二大点的第十四段文,第十四段文有三首偈颂法语,每一首偈颂法语都是四句话,每一句话都是七个字,这是善导大师《法事赞》的特色。以偈颂法语非常精要将..
信愿法师:与其苦学难修之圣道诸宗,不如速念易行之弥陀名号(三)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法然上人开示:与其苦学难修之圣道诸宗,不如速念易行之弥陀名号(三)有人听到法然上人这样开示的话,心里也会纳闷,所以有人这样问我,请问信愿师父:三世诸佛如来也是很慈悲,怎么不要我们?事实上这样的道理,你不了解还会误会。注释第二十一师父写得很清楚..
佛有四件事做不到
经常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人注意了,佛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我们去寺庙拜佛时,有些事情可以求佛,有些事情就别再去求佛了,因为佛也不能事事都办到。这四件事佛也做不到,求佛不如求自己,看一看是都有哪四件事?第一件事:因果不可代。佛经上上说:“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
学佛,这三种话切记万万不能说
佛教讲“善护口业”,这不仅仅是让我们不会因为“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而种下种种恶因。亦是让我们知道,这口是用来广结善缘,广种善因,而非广种恶因的。虽我们时常听闻“止语、沉默是金”等修行境界和真理。但亦会造成我们对止语、沉默等善护口业之法的疑惑,如不知道什么时..
前世与今生的关系,就像昨天与今天,真实不虚
问:如果这一世我们的因缘都是上一世来的,但是我们不记得,那么上一世还有什么价值?答:前世和今生的关系,就像昨天和今天,不管你记不记得,今天的经历都是昨天的延续。另外我想澄清一点,这一世的因缘是上一世的延续,前世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后世第一个念头的因,念念相续,每一个..
晚晴集:佛家格言101条
《晚晴集》佛家格言101条,终身受用(赶紧收藏)近百年来,弘一法师的艺术与禅学吸引着人们寻找他传奇一生的答案。也许,答案就在《晚晴集》中。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号晚晴老人,民国时期著名高僧、艺术家。曾参加南社活动,广收弟子,对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影响巨..
想找到一个好的老婆和老公,必须彻底戒色戒邪淫!
导读:邪淫会让一切原本命中有的,舒适的果实变差变小。干净的房子变脏乱差,大房子变小房子。“能娶到媳妇算你有福气了!你还嫌弃?”这就是撸者未来的写照。没有人能忍受一生一世的孤寂,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找到一个贞良的眷属,一个一生的伴侣,来共同忍受那些悲..
嘎玛仁波切:不舍得播种,想等待果实,那是不可能的
导语:人的思想会创造世界。播种善因才能收获善的果实,不舍得播种,也不可能有什么收获。努力把功德做好并圆满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再向佛菩萨提自己的要求,这时哪怕是想成佛,诸佛菩萨都会满你的愿。只要你对佛菩萨有信心,人世间的所有名利愿望,没有不被满足的,只怕我们增加..
女子学佛吃素五年前后的变化和感受
这篇文章,原本想再过几年写,凑足十年再来动笔,多积累一些经验,厚积薄发,但是写作多年又有一个经验,灵感就像天边的云一样稍纵即逝,如果灵感来时候不把它记录下来,一旦错过时节因缘就再也找不到感觉了。所以决定先写下来,今后再慢慢增加内容。到现在为止,我接触佛法并开始..
佛陀涅槃是死了吗?他到底去哪了很多人不知道!
释迦牟尼涅槃像涅槃(Nirvana):佛教教义。又译作泥日、泥洹、涅槃那。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涅槃原意是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状态。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这个概念;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义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
地藏菩萨及地藏经介绍
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 沙(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
中国佛教得天独厚的七大圣地
佛经中说,向寂静处走七步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佛菩萨修行住世之地是最殊胜的寂静处,也就是所说的圣地。这些道场是佛菩萨经过观察缘起选择的地方,加上往昔尊者及古师大德们在这些地方长久的精进修行,功德圆满,这些地方就具足了殊胜的加持力,如今来到圣地得到的加持就如同圣者..
虔诚听闻佛法的蛤蟆
昔日,佛陀常在恒河周边游化,为众生广说妙法,每次佛陀说法之时,都会有很多有情众生以及鸟兽前来听法。这一天,佛陀又在宣说佛法,一位放牛的老翁听闻佛陀又在为众生开示妙法,于是拄着拐杖来到了恒河边,聆听佛法。老翁因为过于专注听佛授法,所以没有看见自己的拐杖下压了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