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著。由兹起贪 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
因缘
了然法师:净土法门普摄群机之刍议
净土法门普摄群机之刍议净土法门,本来直接上根,傍引中下,今人不解,轻言专为愚夫愚妇所设。盖世尊成道,初说华严,华严经中,四十一个位次,每个位次,有无量无数菩萨。此诸菩萨,皆已分破无明,分证法身。自初住以上,直至等觉,二乘尚无,况凡夫耶。末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
星云大师:体相用的真义
【佛法真义】「体相用」的真义常有人问: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是什么意义?也有人问:佛教常说「体相用」,这又有什么意义?在佛教里,用「三」来表示的名相为数很多。如:「三学」戒定慧,戒为体,定为相,慧为用,彼此互有密切的关连;再如:「三藏」经律论,经为体,律..
杨幂,除了信仰佛法以外,没有其他东西会给我巨大的改变。
人们通常认为,幸福来源于名声、地位、财富这些外在的东西,拥有了这些就拥有了幸福,所以才会有“宁愿上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这样极端的情况。而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具有名声、地位、财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痛苦也是如影随形,家庭的、社会的、舆论的、竞争的压力接..
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戒的善业全部会归到娑婆世界。那么你身为一个资粮位的菩萨,你还得要面对你过去的烦恼跟业力,你必须要承当你过去的错误所给你带来的后遗症。那是浊重恶障,你必须要去克服你心中的烦恼业力。你内心躁动不安,而且你的果报体也..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一心为根本。他这个观法跟《大乘起信论》非常接近。《大乘起信论》的观法,它是以“一心”为宗,所以它叫“一心真如”,它的真如是在一心中表现出来。这个观法其实非常好用,就是你不管看到什么事情,你就..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因缘慢慢地放下。因为,你越攀缘外在的人事,就容易去激发过去的生死业力。这对你临终是极度的不利。你必须让生死业力沉淀下来,万缘放下。第二个,你要好好利用你的第六意识,好好地作如理的思惟,..
嘎玛仁波切:作为大乘佛子,怎样报答众生的恩德?如何实现为众生服务?
问:祈请上师开示,作为大乘佛子,怎样报答众生的恩德?如何实现为众生服务?答:大乘佛教里,佛陀讲要视众生如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个众生称为“如母有情众生”,没有叫“如父有情众生”。是针对红尘中的凡夫俗子,想要真正发出强大的爱的力量,母爱的爆发力,看似比父爱的强大许多。..
要慎重对待感情问题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又看到男子潇洒的身影,不禁为其所吸引,而这名男子也情不自禁地注视着妇人。一时意乱情迷、失去理智的妇..
印光大师:佛法是智信,非迷信。是积极,非消极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宜兴佛教净业社缘起又有愚夫愚妇,虽有好善之心,不得真实佛法,每每以炼丹运气,当做佛法。虽有好心,或稍培世福,或趋入魔道,深为慨叹。由有此各因缘,致从前大兴佛法之地,或竟无声迹,或稍存形相。致大多数人,如处长夜,不见天日。岂佛法之不幸..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
《来佛三圣永思集》金句集
夕阳下的海贤老和尚以下文句,恭录自:《来佛三圣永思集》◎未曾听说他(海贤老和尚)与人吵,或毁谤轻视过任何人。◎不可说话口满,不可心生恶念。◎出家人一定要守戒,要注意威仪,做人天的好样子,不守戒,没有人欢喜。◎为人要和善宽厚,不可作恶造罪。◎感悟“心念具大威力”,..
你声音一大,阳气一盛,鬼就吓跑了
我们为什么不修一心?你们也想求福报,得了一心,福报自然,没有一丝毫勉强,福报自然。为什么?本性里面的福报,本来具足的福报,享受不尽的福报,不是修来的。修来的福报享得尽,称性的福报享不尽,这是修学的好处!底下有一则公案,这个公案诸位自己去看。《观音灵感录》里面公案..
南怀瑾:简述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想研究佛学或者佛教,不晓得有没有人研究过它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这个很重要。我们今天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资讯发达的复杂环境中,想要了解佛学,首先要了解这位教主释迦牟尼佛。他是印度人,他出生的时代,差不多同中国的老子、孔子,及西方的苏格拉底,前后差距一两百年。那个时..
了然法师行业记
◎了然法师全集之一了然法师行业记弟子:常清、俞誉万、邰贵才、祖光、海慧顶礼敬述了然法师行业记缘起祖光“人身难得是万古一瞬的因缘,佛法难闻是历劫不遇的际会……”这深切的法语,道出了人身难得与佛法难闻的可贵。而我等是否在此深意之上多加思维。此二者差别几分,功德较量..
正信因果
修学佛法,不能不相信因果,不信因果将会给自己制造烦恼、带来痛苦、造成毁灭。果报通三世,你看不到因果报应,是因为你粗心大意,如果你是个修行人,很诚敬、很细心,一定能体会得到。人活在因果里,你做每件事,都是立刻就受报,‘错误必生烦恼’──你只要有错误,立刻就有烦恼..
六根收回来,不要再向外攀缘,这个很重要!
我们今天有幸遇到这个殊胜的因缘,因缘是什么?成佛的法门。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法门,唯独这个法门是成佛的法门。我们遇到之后,我们能不能成佛?成得了、成不了?实在讲能不能成佛在你自己,不在别人,问题是你自己肯不肯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你对这个法门「不怀疑、不间断..
了然法师全集・序(增订版,连载2)
了然法师全集序(增订版,连载2)序释明学苏州灵岩山寺,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是我国著名的净土宗道场之一。南朝时西域梵僧智积前来灵岩山弘传佛教,被尊为开山祖师。梁武帝赐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一九三七年,印光大师卓锡灵岩。远绍庐山东林,中兴净土,普扇莲风。十方皈拜..
了然法师全集(增订版,连载1)
了然法师全集(增订版)总目录印光法师开示了然法师全集总目录序释明学◎了然法师全集之一了然法师行业记了然法师行业记缘起祖光了然法师行业记一出家受具二追随印老三印祖生西四亲密法侣五培养僧才六闭『不退关』(一)不退关房(二)灯降舍利(三)念念求生(四)仁厚谦和(五)常清贤契七艰..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四十三章 身是泡沫心同海01
第四十三章身是泡沫心同海何者?若一切法是不空者,即无有生,以无自性空故,方能随缘成诸幻有;若一切法是空者,亦无有生,以无自体故,无有生相,既无有生,亦无有灭。要解释这些理论很麻烦,这些理论都是高度的逻辑思考论辩,透过智慧的正思惟,了解本体的道理,真正了解透彻、明..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14课烦恼要去除,菩提也要去除01
一、“真空”才得“妙有”“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苦集灭道”是佛法的纲要,它说明了整个人生的次第,在佛法里叫“四圣谛”(四种真理):第一是苦,第二是集,第三是灭,第四是道。苦,我和人的苦、我和物的苦、我和欲的苦、我和感情的苦种种,苦的类别很多。“苦”是现在我..
吃素是最好的放生放生从嘴巴做起
吃素是最好的放生--放生从嘴巴做起(谨以此文献给喜欢吃肉的你)人的一生,吃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而吃素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热点话题。吃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健康,更关系到我们如何吃?该吃什么的问题,不管你为了身体健康而吃素还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吃素,这本身都是您对生..
宣化上人:有这体、相、用三大的缘因,所以要说这部论
《大乘起信论浅释》◎马鸣菩萨造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已说因缘分。次说立义分。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
宣化上人:一听到这部经,病就没有了,甚至也不老、也不死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是故宿王华!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嘱累于汝。我灭度后,后五百岁中,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恶魔、魔民、诸天、龙、夜叉、鸠 荼等,得其便也。”“是故宿王华”:释迦牟尼佛说,因为这个缘故,宿王华菩萨!“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嘱累于汝”:我现在将这〈..
宣化上人:用这个方便法门生到佛前。什么方便法门呢?
《大乘起信论浅释》◎马鸣菩萨造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痴慢出邪网故。六者为示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于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为..
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世尊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成阿罗汉!增壹阿含经这一段经文,是世尊教导修行者以“坐禅数息”进入禅定。经文说的“安般”,为数息观的异译,经文谓:“安名为入息,般名为出息”,通过观出息入息,以达‘守意入定’的目的。“诸比丘,如是修习安般念,如是持续不断修..
仁清法师: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者人少
“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为什么现在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呢?就是和愚痴无知有关系,和有的人只求来世人天福报,而不生惭愧有关系,和有的人不孝顺,不慈善,不忠不义,就是做一些和..
仁清法师:佛视众生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
“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诸佛视一切众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是倍加关爱,倍加疼爱,孩子真不听话,他也没有办法,是不是?有的孩子就是找了一个对象,他老人不同意,老人有经验啊,孩子不行..
什么人能够接受念佛法门?
这个法门是一个特别法门,这一个法门是真实法门,是真实的智慧。什么人能够接受?华严会上讲的十地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等觉。等觉也叫作十一地,这是十一个位次;等觉再上去就成佛了。他们为什么会接受这个法门?他们的智慧将近圆满、..
宣化上人:学这一部论,就可以直成佛果
《大乘起信论浅释》◎马鸣菩萨造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初说因缘分。问曰。有何因缘而造此论。答曰。是因缘有八种。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