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佛在舍卫国 树给孤独园弘化时,诸菩萨、四众弟子、天龙鬼神、帝王、臣民,大众聚会,听佛说法教化。佛的右方是目连比丘,目连比丘神通广大、智慧如虚空,能随时变化、权智并行以普济众生,济众之数,多如恒河沙,诸天天众皆稽首、敬仰、尊奉。这时,佛告诉目连比丘:“..
禅定
福光王子出家
无数劫之前,义成慧如来出世说法,当时人寿为一亿年。具光国王即于彼时统治六千万由旬内之国土,国王所居宫殿纯以七宝制成,名为宝光王宫。人人皆谓国王财富圆满,而国王所生太子福光更是相好庄严,福光降生时出现一千七宝宝藏,王宫内也现出七人身量之七宝,且整个赡部洲人众皆生..
为什么很多高僧大德修行一生还身染重疾?
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念佛是可以消业障,但是我们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我们的业障。《普贤行愿..
信愿法师:念佛超胜布施
下午我们继续来探讨《念佛的胜妙》。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三十三段文,底下我们接着看第三十四段文。第三十四段文是在说明念佛超胜布施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在前面也讲过,但是这里讲的更精简、更明白。照例信愿把这一段文读一遍,让大家对照对照。请看讲义第七页第三十四段文:「念佛..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
9、恒顺众生愿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 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此是说明第九恒顺众生大愿的内容。恒是恒常,随是随顺,众生,包括法界六道四生,凡有心者,皆名众生。众生的种类无量,众生的数量无量,众生的根性,众生的嗜好..
礼请法师:修行总有障碍?这里有遣除业障之法
礼请法师修行人的十种不正确发心有十种人发心修习禅法的不同情况,大多数都是堕落在邪见与歪道,无法证入禅波罗蜜法门中。有哪十种呢?一、是为了利益和供养而发心修习禅法,发这样心的人修习禅法,都是属于发的是地狱心。二、为了名声生起邪见与虚伪心而发心修习禅法,都是属于发..
净念相继如母忆子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像妈妈想念自己的小孩一样。妈妈虽然想,要是孩子离开妈妈,他走在外方,..
口业警示集59(第九章求出苦轮一忏悔)
口业警示集第九章求出苦轮口业不善,报在三途,金口所宣,真实不虚。前面各章,诸佛菩萨慈悲开示,高僧大德谆谆教诲,案例警示,榜样示范。有志者自当铭记于心。自此,谨言慎行,守口如瓶。本章就力修净业,求出苦轮,再略集两条。一忏悔○复有业。能令众生尽地狱寿。若有众生。造..
不为欲望驱使修一颗清净心
欲望是人的一种自然之性,也是最大的诱惑。儿女情长的欲望让人承受心智的折磨,金钱利益的欲望让人迷失原有的锐利。无欲则刚,修一颗清净无欲之心,情感便能坦然,利益才可长久。弘一法师在讲到生死二字时曾有论断:“生死是大事,能真正知道了生死才算是一个觉悟的人,如不知生死..
《法句经》:梵志品第三十五原文和白话译文
作者:尊者法救维只难前言:《法句经》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法句经》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法句经》梵志品第三十五有四十章。梵志品者。言行清白理学无秽可称道士。截流而渡无欲如..
海涛法师:智慧流露出来的喜悦超越所有的知识和力量,它是一种真正内在的祥和与快乐
◎佛陀的基本教法――慈悲和智慧。智慧就其消极面而言,是内观透视所有现象的本质,并且导至内心的平衡稳定。慈悲和爱人则是智慧的积极面,它们是对佛法和自然法则深刻体悟之后,在这世间的流露和展现。◎修行应强调培育内观,使慈悲随著内观的体验而自然流露。直接体悟到无常,不..
菩萨的极简修炼手册
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静,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念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注释】降伏怨憎这个心魔,认清各种不正确的学说,不被它们干扰,得到清凉平静,永远摆脱各种..
为什么要受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首先是戒,因戒生定,由定生慧。都是有次第的,互相都有因果关系,如是因,如是果。没有受戒,怎么能修禅定?没有禅定,怎么能开智慧呢?不受戒,想解脱成佛,就是一片妄想,不可能的事。我们做人也有做人的规则。想做一个修行人,就应该有修行人的规则。想做..
超度法会度的是谁?
文/慧律法师对于把祖先集中起来,写牌位送到某个地方去超度,站在慎终追远、站在儒家孝敬的角度,也不算是坏事。我们中国人讲求孝道,这个算是有点孝心,也不方便说是不对,或者说是批评,这样说不过去。而佛教的根本精神不在这个地方,法会的超度,重点在度活人。十方三世一切佛..
七佛宝殿中供奉的过去七佛
文/清心居士过去七佛指过去已经证得圆满觉悟的七位佛陀,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以现在的时间来看,也是属于过去佛,所以名列其中。释迦牟尼佛以前的六位佛陀相继主持教化世间的工作。毗婆尸佛在过去91劫时出世,..
天眼是什么意思?有天眼的人能看到什么?
天眼是什么意思?有天眼的人能看到什么?天眼,五眼之一,是天趣之眼,能见肉眼所不能见的事物,是超乎物质世界的,除了不受大小、距离、明暗的限制外,也不受遮隔隐藏或通透显露的限制,它不需通过光影的反映,而是精神力的反射或折射作用。比如天人,他有天眼,坐在房间里就能够..
佛教的孝道故事(五则)
孝道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之一。在诸多佛教经典中,佛陀都论述了佛子尽孝道的重要意义。翻开诸佛菩萨的传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诸佛菩萨是实践孝道的典范。受佛教孝道思想的影响,历代高僧大德对孝道有很多经典理论。从佛经上对孝道的赞叹、强调,可以确定佛教对孝道思想的重..
别再“花式拜佛” 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
编者按:拜佛,表达了我们对诸佛菩萨的礼敬和感恩。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等日期,是大家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的吉祥日子。不过,关于烧香拜佛,其实有很多礼仪步骤是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拜佛礼仪来了解怎样正确拜佛。拜佛,表达对诸佛菩萨的敬意与感恩。动..
生活的主题
佛教有一个根本法义,叫利他心。在大乘佛教中,利他心又称为菩提心,它是最核心的思想,依此可以成就佛果。菩提心有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两种。如果心里发愿:“我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就叫愿菩提心。这种发愿通常需要一个殊胜的对境,如果没有,也可以在佛像前或者寺院里..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简略地介绍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六祖坛经》里讲到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无相、无住”,这个“三无”,是六祖禅法的核心。什么叫“无念为宗”?无念,是佛教经常..
弥勒佛的出世本缘
(上)昔日,佛在舍卫国 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佛陀弘化。有一天,阿难尊者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禀白:“如来智慧深奥,无事不晓,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熟知过去诸佛姓氏、名号,常随弟子有多少;不论是一劫、百劫、无数劫以前,甚至当时的国王、大臣、..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观自在菩萨”到“是无等等咒”叫“显说般若”,用明显的道理来阐述般若的妙义。在阐述般若妙义的时候,首先是一个提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可..
宏海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们
一、舍利佛好,阿弥陀佛!各位与大觉世间有缘的同修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再择一个题目,就是佛陀的一些大罗汉弟子们的故事,跟大家一一做一个分享。因为每尊佛陀出世的时候,最基本的,他一个人可能干的事儿不够多,所以一定会有叫做眷属成就。就是他宿世的追随者,在他修行的..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好,各位,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当家师父慈悲,各位常住师父慈悲,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十六,《弥陀要解》的第三讲。在前面的两讲中,我们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算..
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今天所讲的八念,就是在六念之外再加上“念出入息、念死亡”。这个八念法门是佛教在修禅定的时候,产生了恐怖心理,自己在单独修定..
好好参一参腿疼的是谁
常怀敬畏心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总不出行住坐卧。禅堂的外面写的是“止语”,希望大家不要散心讲话,在禅堂里没有必要讲话就不用讲,确实有要讲的话,就轻声低语。行香时要跟着前面一个人,前后相隔一步半,为什么呢?隔远了掉大了,隔近了容易踩到前面师父的鞋子。跟圈..
僧众版小小读书会
——记三级修学僧众“小小读书会”活动2018年7月24日下午,三宝楼110教室,室外夏日炎炎,室内安静清凉,苏州西园戒幢律寺三级修学僧众班的法师们相聚一堂,用法语甘露滋养身心,践行着三级修学的服务大众模式。义工菩萨的良苦用心,让整个房间处处都能感受到法的力量!两张方桌,茶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二愿住定供佛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四十二愿住定供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颂曰他方国土菩萨众若闻弥陀佛名号供养无量诸世尊不失不动三昧定一、列诸愿名此愿..
信愿法师:念佛即生佛前(二)
信愿所助念的亡者有一千多人,有一天有一位比丘专程来到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请我去为他的弟弟助念开示。这一位比丘他曾经看了我讲经的DVD,觉得我对净土法门专心修学,对亡者的助念开示很有经验,因此他认为我理论与实务都非常的丰富,专程来为他弟弟能够解脱,礼请我为他弟弟做..
净土法门:修行放不下,不能忍,你这一生想成就太难了!
我们在大乘经教 头六十年的修学,证悟没有,解悟真有。凡夫成佛,在理论上讲非常简单,就是放下。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了,你就证阿罗汉果。换句话说,我们跟一切人事物有时候不能相处,见思烦恼没放下,你才出这个问题。这个东西放下之后,人事问题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