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自己,一定要有约束能力,我们佛教徒学佛有什么好处?我们能有约束的能力,我们有五戒、十戒等等。比如杀生,我们看到什么,可能大的不一定有体力能造做的了,杀生,小的像鸡、鸭、鹅、鱼,那都是家常便饭了,蟑螂、蚊子那根本不用考虑,看到就杀,但是现在受了戒以后,你都学..
五戒
工作中很难不应酬,难以持戒怎么办?
我是一介凡夫,本没有作上师的功德,只因为我很幸运地有一位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他慈悲无私地授予我珍贵的法教,并鼓励我把自己的所学告诉更多人,让更多人从佛法中受益。戒、定、慧三无漏学涵盖了佛法实修的全部内容,其中戒是基础。佛陀示现灭度时,告诉弟..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大分离的巨大痛苦。喇啦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中这样描述: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危在旦夕的弥留之际,即诸如罹患致命的严重疾病而致身体有气无力;无有..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追求未来世的增上圆满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大分离的巨大痛苦。喇啦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中这样描述: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危在旦夕的弥留之际,即诸如罹患致命的严重疾病而..
宽运法师:众善奉行 诸恶莫为
《善生经》是佛教集中论述家庭伦理关系的一部重要的经典。善生就是佛陀将这部经的当机众,善生的音译叫做“施加罗越”,意译就叫做善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充满着期许和祝福的名字。佛教说众善奉行,所谓善生就是一切善都从我们开始,首先也是身心健康,家庭安乐。经济上比较富..
太桥旦曾堪布:佛教三乘如何同步修持?
三乘法圆融无碍、相辅相成《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所著作的,比较侧重于显教的内容,还有一本密宗的《广论》,这两本是分开撰写的,讲解的角度和内容也不同。在显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密法的内容较少。在藏传佛教中小乘﹑大乘﹑金刚乘的内容是同步进行的,修持金刚乘的..
佛法三乘三昧一体 不可随意轻视毁谤
修行人切莫诽谤佛法佛法可以分为小乘、大乘、金刚乘,三乘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又有层次不同的差别。其中的金刚乘建立在小乘、大乘的基础上,是最完整、最圆满的佛法。这并不是因为我是金刚乘的追随者才这么说,这是有圣言量依据的,可以从很多方面加以证明。下面我们以法教、..
龙树菩萨提供的睡眠窍诀
贤明君主勤度过,白昼上夜及下夜,睡时亦非徒无果,于中夜具正念眠。作者对乐行国王说:贤善明智的君主啊,你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时刻在修行佛法中度过。现在很多人生活没有规律,凭分别念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真的跟动物没什么差别。有些人虽然信佛教,但一天的生活中根本没有..
对大多数人而言,为什么必须坚持长期闻思,而不是简简单单修一个法就行了?
问:对大多数人而言,为什么必须坚持长期闻思,而不是简简单单修一个法就行了?索达吉堪布:对现代人来讲,一定要长期闻思。因为很多人从小心里产生的,就是各种非常复杂、麻烦的世间念头,除此之外根本没有相应出世间佛法的智慧和悲心。那要一下子转变过来,也很困难。而且无始以..
宝贵的人生不要被无聊的事虚度
很多经论都告诉我们人身是难得的、珍贵的,想得到人身非常不容易,今生为人,说明我们前世做了很多的善事,积累了很大的福报。获得人身的条件是修五戒十善,可仔细想来,守五戒修十善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就说杀生吧,能保证我们不伤害一个众生吗?比如我们住的房屋里面有各种小虫子..
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因此长起疮来,全身溃烂,眉毛、胡须、手指、脚趾都掉光了,痛苦嚎叫。当时没有即刻死去,在安南市乞讨。有个出家人看见后很怜悯他,对他说:“你可以回心转意念念大悲咒,我可以口传给你,如果能精进,必能得善报。”他依教受持,一心念诵,从此疮渐渐复原,手指和脚趾都生了出来..
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的咒语,就是大悲咒。她在汉地弘传的历史极为悠久,从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就广为天下僧俗所持诵。由此显现的感应事迹和所获得的成就,多如天上的繁星。这个神咒是汉地丛林功课之一,每天清晨在全中国大大小..
执着是一种不善的心理状态
好几个晚上,当他在禅思的时候,尊者阿姜曼在他的禅境里看到一个小沙弥和一个女孩子,在附近前后走来走去,不能确定他们有什么用意,他后来问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回答说他们曾经做过一个宝塔,但是在尚未完成以前,他们就已经死了。小沙弥就是那个女孩子的弟弟。他们都深情地执着以..
执着本身就是一种不善的心理状态
核心提示:阿姜曼·布利达陀(AjahnMunBhuridatta),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1870年生于泰国乌汶省。阿姜曼年轻时拥有活泼的心智,在民俗艺术方面表现优异。成为比丘之后,追随森林比丘阿姜扫(AjahnSao)修习禅定,并严持戒律。当时,他所在地区的戒律已非常松弛,而禅定的力量..
为什么佛教徒都需持守戒律,其利益何在?
问:为什么佛教徒都需持守戒律,其利益何在?索达吉堪布: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必须要有一个戒律的所依。戒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切善法皆依戒住。如果自己各方面的因缘具足,就应受持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持守戒律利益何在
问:为什么佛教徒都需持守戒律,其利益何在?索达吉堪布答: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必须要有一个戒律的所依。戒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切善法皆依戒住。如果自己各方面的因缘具足,就应受持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
佛教三乘如何同步修持?
有佛弟子问:“我对密宗了解的不多,目前在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其内容属于显教。堪布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密教的广论?”答:《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所著作的,比较侧重于显教的内容,还有一本密宗的《广论》,这两本是分开撰写的,讲解的角度和内容也不同。在显教的《菩..
做到了这三点,我们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我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讲一下往生的保证。我们希求的就是临终生到极乐世界,怎么来达到往生呢?需要信愿行三种资粮。这三种资粮够了,我们去净土的路就会走得非常顺利,而且一定能够顺利到达。信愿行就像一个香炉的三只脚一样,少一只都不行。其中以信愿为根本,有了信愿必定..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是从外边求的。我们要做好事,存好的心,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慢慢改善。过去的那些哲学家、宗教家、科学家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我们佛教是讲“离苦得乐”的,真正要追求最大的安乐,唯一的方法就是从皈依佛门后,依照..
慎重!切莫随意受陌生上师灌顶
核心提示:慈诚罗珠堪布,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22岁时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作为晋美彭措法王的侍者、翻译常随左右。经过二十余年的佛法修习,最终获得三藏堪布学位。现为五明佛学院的传戒堪布,兼学院教务科主要负责人,力倡戒杀放生。慈诚罗珠堪布在现在的..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五戒虽说有十善业,但实践的时候要持守的是五戒,有些说法是四戒。五戒之首是不杀生,杀生是极恶劣的。我们很容易明白杀生是恶行。如果有人要杀你,你必定无法接受,那么别人又如何能接受呢?即使只喷一下杀虫剂,上百只蚊虫就会死掉,这不等于你有杀生的权利。杀生是直接而且伤害..
恭敬我们与生俱来的保护神
供护法,有些人认为是藏地的传统。确实,藏地每个寺院和每个修行人都很重视供护法。《莲花生大士传记》中记载,莲师初来藏地时,许多鬼神制造违缘,莲师依靠神通一一降伏,让他们发誓作护法神,保护佛法。其实这种故事在汉地也有,比如关公,就是智者大师在荆州玉泉山时,有一天坐..
一个誓言一生路
有些人立下誓言,就像在泥巴上写字一样,当时很鲜明,但是一旦遭遇风雨,就逐渐模糊了。很多人在修行中就是这样的。当吃饱穿暖、没有出现违缘的时候,答应这个、承诺那个,又发誓、又发愿,一旦遇到违缘障碍,就退失学佛修行的决心了。在世间也是这样。现在的年轻人婚恋,双方都有..
《心的方向》系列开示——人身是怎样获得的?
想要了解人身从何而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样一个概念:众生之中,堕入恶道者如大地上的尘土,获人身者如指甲里的尘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之前反复强调过,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就为无明所惑,习气非常深重,所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恶事,并不用任何人教唆,直白一点讲..
我们有把握下辈子获得人身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思维一下什么是“人身难得”。八暇十圆满的暇满人生是无比难得和珍贵的。解脱还是堕落,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暇满人身。如果获得了宝贵的暇满人生却没有好好珍惜,没有加以善用,那么再次获得人身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所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我们..
人身难得易坏
人身是怎样获得的想要了解人身从何而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样一个概念:众生之中,堕入恶道者如大地上的尘土,获人身者如指甲里的尘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之前反复强调过,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就为无明所惑,习气非常深重,所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恶事,并不用任何人..
在生死关头,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来世?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大分离的巨大痛苦。喇啦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中这样描述: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危在旦夕的弥留之际,即诸如罹患致命的严重疾病而致身体有气无力;无有..
索达吉堪布: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
⒈认清身份厘定目标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仰佛教的人来讲,做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实,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有目标。不但人的一生要有目标,甚至在每一年中,自己也要订一个目标。为什么有的人在世间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对自己的..
希阿荣博堪布:末法时代顾虑众多,守戒功德反而更大
佛示现灭度时告诉弟子:“佛灭度后,以戒为师。”问:堪布您好,我听说您特别重视持戒,而我平时的工作中很难不应酬,这样还能作您的弟子吗?答:我是一介凡夫,本没有作上师的功德,只因为我很幸运地有一位伟大的上师,他慈悲无私地授予我珍贵的法教,并鼓励我把自己的所学告诉更..
洛桑陀美仁波切:持戒
学佛人想成就,就要守住两点:一个是戒律,一个是誓言,这是获得成就的基础。戒、定、慧三学,戒是基础。戒律的特征是断烦恼。当我们能够记住这一点时,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起心动念与法相应,什么样的起心动念与法不相应。学佛必定要守持清净的戒学,戒学是基础,定、慧的功德都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