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

只要往生到极乐,都能获得不退转

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进退未定。今生安养,无论高下,皆不退转故。聚者会也,即文中诸上善人之会。今谓入此聚中,见佛闻法故。六心堕落者,身子发菩提心,已证别教六住,因逢乞眼,遂退大心,沉沦五道。——《佛说阿弥陀经疏钞》这一段是从多方..

如何能够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场对调一下,想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那个时候,平等心、无分别的心就会生起,也就不会过于计较人我之间的..

生活七巧,减少困难障碍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在做人处事上会增加很多的困难、障碍,所以生活里要有智慧、巧妙。兹举‘生活七巧’如下:一、说话要有技巧:一句话能给人欢喜,一句话也能让人生气,就看说话者的技巧如何。有时候困难的事,经他一说,易如反掌;有..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父亲

问:为什么我爸爸总是夜不归宿,谎话连篇?这到底是什么恶缘?我是2017年7月份接触的佛法。没接触佛法以前,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也总是抱怨。即使现在学佛了,有时遇到一些事情时,也难免心生烦恼。比如拿我爸的事情来说,就让我很头疼。2016年7月份左右,我还在上大三,意外发现我..

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看这个名称,在佛的层面是他无相,当然没有名字之相,所以任何一尊佛施设一个名号,他都是有着教化众生的宗旨、方便的。释迦牟尼,能仁寂默,用“能仁”仁爱一切,寂静、内心的宁静来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那这位佛在因地当中有种种..

见影谓己有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过的一段故事:有一位长者妇因为经常被小姑所恼,遂走入林间欲了断生命,最后还是没成功,只好躲在树上将自己隐藏起来,树旁池水正好将妇人身影映入水中。此时有一婢女担着陶瓶来取水,见水中妇人身影以为是自己,便言:“我的长相竟..

拜佛很重要,但身体有病不能拜,该怎么办

问:师父您好!阿弥陀佛!从昨天到今天,师父一直说拜佛很重要,身口意一定要忆佛、念佛、拜佛。那如果因为年纪大一点,膝盖有退化性的关节炎,医生也建议说不适合一直这样跪着、起来,这样的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如何拜,也同时能达到消业?净界法师答:你说呢?不能拜当然就..

见坏法者能呵责,当知是人真佛子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信仰者陷入了一个误区,什么样的误区?慧思大师在讲解《法华经·安乐行品》中,有这样的说法:“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法华经安乐行义》)如果有人行菩萨道的时..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

功名富贵如何能求得呢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