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得不偿失,好好想一想;很多小偷,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人,或者是损公肥私的人,这样的人,如果他们能想想后果,绝对不会冒险,绝对会一本正经地做人。这就是一个例子,一般的人如果能听到了这个比喻,他会想一想,回味无穷,就不再冒险了,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他就不会再..
佛学入门
依止普贤之德修学的加持力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这一段, 益大师的意思,是属于一个菩萨的果地妙用,他成就以后的一种利他的妙用。普贤菩萨说,&l..
有人骂你,你听不见,他自己就拿回去了
我们经常为什么习定?我们经常练习打坐?就是忍。外相,什么相不理它,就叫寂灭忍,都寂静下来,不躁动,不粗暴。有人跟你说话,做什么事,又跳又扳,声音又大,你给他安然处之,就是不理他,尽他跳吧!他跳跳没劲了,他就不跳了。假使你跟他对吼对闹,他愈跳愈有劲。安然忍。有人..
今生不要再错过念佛往生的大好机缘
问:弟子是医院离休的医务人员,虽是护士专业,但是从事过院办卫校的教学专业,自学过心理学、中医、针灸、刮痧等业务,又从事无限级直销业的工作。我感到很多人的身体保健确实需要我们关心帮助,尽自己的责任。我已在幼儿园或其他地方讲过几次保健知识讲座。对老年人的孝不能等,..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问:《楞严经》开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五戒需严守,方有出轮回之望。然而弥陀大愿并未言及于此,显示无比宽厚、慈悲,甚至至心十念即可往生。二者如何圆融理解?请开示。大安法师答:确实,我们要了解《楞严经》所展开的,是通途的佛法,靠自己的自力修行,..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不可思议。生命的目标不一样,心态不一样,生命的品质就完全不一样。这就好像出污泥而不染的莲华。在没有皈依前,我们虽有佛性,但完全汩没在如污泥浊水般的五欲烦恼中了。三皈依就是使我们佛性的莲华从污泥浊水当中伸展出来..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你自己诚不诚
初发心用功的人,对佛要求是那么多,达不到满意就怪佛法不灵。记住!佛法是缘起法、因果法,有因才感果,没因感不了果。因果不会欺负人,皇天决定是公平,诸佛菩萨更是因果分明。知道了这个道理,好好地精进吧!这一生几十年精进,能得到未来永久不受生死大苦之果,这个利益何止一..
问号中的得失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有的人说话喜欢用惊叹号“!”,甚至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删节号“……”。喜欢用句号讲话的人,凡事总会给你一个交代或答案;喜欢用删节号讲话的人,只要你虚心探究..
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段漫长的人生里,如何去打发时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上的一般人,用吃、喝、玩、乐去打发时间,打牌、赌博,做无聊的事,来消磨岁月,这实在非常没有意义。那么,该如何打发时间呢?我认为应该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造了罪业后,生命中会产生两种影响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前文,我们已经说明忏悔的意义,这一段是说明我们的忏悔,到底是要忏悔什么呢?先看第一段:既识起因,能感后习。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