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 更多...

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

出尘广钦老和尚生在清朝末年,从小身世坎坷,四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困被亲生父母卖给养父母,养母信佛,所以从小跟着养母吃素念佛,刚刚成年,养父母就相继去世了,父母尸骨未寒身边那些亲戚们开始算计他家里那点田产,他就觉得世事无常深感无趣,生了出尘之心,干脆把田产分给那些亲戚,自己出家了。出家以后寺院里的苦活累..

民国四大高僧是谁,佛法流传的承接者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在民国时期,更是有四位高僧,把佛法的流传进行了更好的承接,他们堪称民国佛教界的翘楚,都做到了无我境界。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民国故事来了解这四大高僧。弘一: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

神迹: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法师火化后心脏不坏

1912年4月11日,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在上海南市区留云寺弄78号的留云寺成立,总部设在静安寺。一年后,中华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寄禅法师(八指头陀)圆寂,2月2日,上海佛教界在静安寺举行盛大的追悼仪式。在会上,后来成为近代中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法师虽然只有24岁,却已锋芒毕露,他在现场提出佛..

120岁高僧虚云老和尚,圆寂前所留遗言,60年仍无人能解

自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洛阳修建中原第一座古刹白马寺开始,世间不知有多少人掸去凡尘,遁入菩提下以一生寻悟。1900年的岁月如流水逝去复来,菩提下的佛门高僧亦无可计数,而一衲一杖行走百年,一笠一钵苦修一世者,当属为人熟知的虚云老和尚。《虚云和尚年谱》记载,清代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福建泉州有一萧氏玉堂公..

古今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的100首诗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 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六祖示法诗)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 (神照本如开悟诗)4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

为什么《楞严经》非学不可?看高僧大德怎么说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大佛顶首楞严经》虚云老和尚开示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

高僧百解018如何改变自身的坏习惯弘一大师开示

大家好,我是三生居士,在学佛供灯修行近十年中,发现很多人对佛教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特意收集了佛门中一些高僧大德的文章,并集结成册,名为《高僧百解》,希望大家多做传播,以期解开更多人心中的疑惑,南无阿弥陀佛。以下内容,为弘一大师开示: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

仁清法师:很多高僧大德的讲经说法,我们一定要理解他们的本怀

劝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很多祖师大德,讲经说法他往往有当时的时节因缘,和他针对的对象不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印光大师曾经呵斥过一个要向他求授出家的女众。那时候,日本的飞机就在江苏一带轰炸,江苏很多的大家、官人,就是说带着他的家私,离开江苏、上海一带,到别处去寻求保护,求安全去了。有很多信众也出于安全考虑..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是高僧为什么不把桶挑满呢?他们不解地问:“高僧,这是什么道理?”高僧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会适得其反。”众人..

返回顶部